湘西之巔黨旗紅 澧水之源幸福長
——龍山縣大安鄉以「特色黨建」引領推動「鄉村振興」走筆
莽莽武陵群山之間,大靈山脈以突起之勢巍然屹立,孕育出了一方獨特的水土,養育了一方淳樸的人民。坐落於此的龍山縣大安鄉,素有「湘西之巔」、「澧水之源」之稱,曾被周恩來總理譽為「黑色金子林之鄉」,享有「金葉之鄉」、「藥材之鄉」、「生態之鄉」的美譽。
如今,歲月輪轉,歷史的指針指向全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交匯的新刻度。龍山縣大安鄉黨委政府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牢記使命、砥礪奮進,致力於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以「特色黨建」為基石,引領實施「特色宜鄉」建設,傾情傾力描繪出「湘西之巔黨旗紅,澧水之源幸福長」的壯麗鄉村畫卷。
「特色黨建」凝聚磅礴振興力量
惟其艱險,更顯擔當。2020年春節期間,海拔1300多米的龍山縣大安鄉翻身村,氣溫在零下1℃至零下5℃,滴水成冰。出入村口的馬家臺,地上鋪著10多公分的積雪,以黨員為主的村幹部、駐村幹部、村民志願者迅速集結,用一頂簡易帳篷築起了疫情防控的「前沿哨所」。他們踏冰雪、戰嚴寒,嚴密排查核對信息、上門入戶宣講勸導,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守一道卡,護一村人,疫情不退,我們不退」的錚錚誓言,讓鮮紅的黨旗在雪山戰疫一線高高飄揚。
這就是大安鄉黨委政府近年來穩步推進「特色黨建」,黨員隊伍不斷壯大優化、陣地建設不斷完善,黨員活力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引領力、推動力、覆蓋力得到切實彰顯的生動寫照。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名名黨員都是群眾的「主心骨」和「引路人」。
「老張,快坐,喝口水。」大安鄉萬寶村建檔立卡戶唐銀香看到走訪中的張泰源,隔得老遠便熱情地與他打起了招呼。2019年10月,萬寶村前任村支書因考上了公務員卸任,村裡一時找不到適合的人選,村裡的第一支書張泰源二話不說便頂上,成了全縣少有的第一書記和村支書一肩挑的「雙書記」。
以真情換真心,以引領促新風。在張泰源潤物無聲的幫助和引領下,萬寶村村民們的觀念和思想在悄然轉變。
「黨和國家給我幫了這麼大的忙,自己要有骨氣。」唐銀香老伴早逝,她拉扯著兩個年幼體弱的兒子,房子年久失修,下雨時連床都要靠塑料布遮擋。2018年底,唐銀香在張泰源的幫助下,通過農村危房改造工程,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現在,兩個兒子都外出務工,生活越來越好,今年3月唐銀香主動申請退出低保。
連綿起伏的煙田翠綠欲滴,新修的產業路寬敞平坦,村民瞿洪平正在忙著收割菸葉。今年初,看好村裡發展勢頭的瞿洪平,放棄出門務工,發展了100畝菸葉,但產業路成了他的擔憂。得知情況後,張泰源向長沙花雨經開區、長沙學院扶貧工作隊申請了產業路項目。
「有這樣的書記在,心裡更踏實。」如今,2公裡的路修好了,瞿洪平的信心更足了。
「老張」其實不老,張泰源今年才33歲。「他『好』,我們才把他喊『老』。」村裡76歲老人金吉文笑呵呵地說,「老」在萬寶村是尊稱,更是大家的認同和信任。
正是像張泰源這樣奮戰在鄉村基層一線的大安鄉黨員幹部,誠心做人、細心做事、真心為民,贏得了當地群眾的愛戴和擁護,讓黨群親如一家、血脈相連,將鮮紅的黨旗插進了每一個村民心裡,凝聚出磅礴的鄉村振興力量。
今年,大安全鄉共發展黨員10名,轉正黨員12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9名,全鄉黨員人數達388名。近幾年來,全鄉還選拔了55名政治素質過硬、年富力強、文化水平高的優秀人才進入村級後備幹部隊伍,保證各村動態儲備3至5名優秀後備幹部,一大批年輕化、知識化優秀青年和農村致富帶頭人充實到隊伍中,逐漸成為各村中堅力量。
有群眾的地方,就有組織陣地。今年以來,大安鄉投入180萬元對村級綜合服務平臺辦公設備、村民文化廣場以及相關配套設施進行了規範和提質改造,讓全鄉15個村級組織的活動場所和辦公條件徹底改善。在村黨組織書記全脫產工作的基礎上,全鄉公開推選了15名村秘書、15名村輔警實行全脫產履職,切實加強了村幹部坐值班管理,提升了村綜合服務平臺服務群眾的功能。同時,全鄉黨支部認真組織開展「主題黨日」,深入推進支部「五化」建設,所有支部均達到「五化」五星標準;全力推行「黨建引領、互助五興」農村基層治理模式,全鄉成立互助組530個,參與群眾3255戶,成立互助工分超市15個,達到了群眾參與率100%和積分超市建設率100%。
「特色宜鄉」建設美麗幸福家園
「安居才能樂業,住房有保障是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和實現鄉村振興的底線要求和基礎保障。」大安鄉黨委書記瞿宏文介紹,全鄉在縣委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下,將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以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奏響了從「憂居」到「安居」再到「優居」的三部曲。
「我今年42歲了,做夢也想不到這輩子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走進龍口村王煥業的家,高大敞亮、牆壁刷得光亮,新添了家具,砌了火炕,安裝了水衝式廁所。搬進了新居當天,他放了一掛鞭炮,端起了土家族的包穀燒酒說:「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你們的幫助,以後好好幹,爭取明年的收入達到10萬元。」
近年來,大安鄉始終把實施農村危房改造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來抓,目前全鄉276戶無房戶、危房戶,全部住進了滿意、舒適的新房。
銀杏飛黃,芍藥火紅,水泥路乾淨整潔,路兩旁的竹柵欄向寨子裡延伸。寨內雞犬相聞,炊煙嫋嫋,彌散著濃濃的鄉愁。深秋裡的大紅村中坪寨呈現出一派安寧祥和、優美怡人的山寨美景。
今年以來,大安鄉以建設美麗湘西工作為契機,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鄉發揮生態特色優勢建設了五星村、鐵樹村、馬腳坪村3個示範點;完成改廁533戶,建成公廁數量15個,實現旱廁清零;建有縣級垃圾分類試點村2個,建設垃圾處理站點2個,垃圾池建設實現15個自然村落及每個村民小組全覆蓋,對垃圾進行定時定點回收;共評選「最美農家」100戶,其中有2戶被推薦為全州最美農家網絡投票對象;實現汙水處理的行政村比例達100%,加強了農村水環境治理,完成了農村黑臭水體清零。
舊貌換新顏,如今大安鄉的村落設施完善布局美,管理規範秩序美,文明和諧生活美,村民們從「安居」到「優居」,邁進了一大步。
產業興則百業旺。近年來,大安鄉黨委政府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強鄉、產業富鄉,化劣勢為優勢,充分發揮高海拔山區優勢,「靠山吃山」大力發展「宜鄉產業」,在做強優勢產業、做活特色產業、做精新興產業的路上,勇毅篤行、蹄疾步穩。
又到一年收購時,大安鄉菸葉收購點擠滿了前來交售菸葉的菸農,一捆捆金黃的菸葉,成為他們脫貧致富的「黃金葉」。今年,該鄉種植菸葉近14000畝,目前已經基本完成交售。
沿著蜿蜒的公路,漫山遍野挺立在山間的黃柏、厚柏,積蓄著成長的力量。該鄉發展的5000多畝黃柏、厚柏,逐漸成為村民們的「長期銀行」。
2018年年底,在省銀聯公司幫扶下,由大灣村8名黨員帶頭成立的扁擔鋪中藥材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搞得風生水起。該合作社種植170餘畝吳茱萸,其他藥材為輔,通過土地流轉、產業務工、產業分紅等方式,不斷充實著村民們的錢袋子。
蜂鳴嗡嗡,蜜香陣陣。大紅村黃堡坪寨,聞名全鄉的養蜂能手簡禮清一邊忙著裝蜜,一邊樂呵呵地介紹,2018年他在扶貧政策的幫扶下嘗試養了4桶中蜂,2019年發展到了58桶,收入接近5萬元。今年他的中蜂不僅發展到92桶,還承包了村裡的100桶,取糖1600多斤,最少可以賣16萬元。「大安高山百花蜂蜜」,因品質好、口味佳,市場供不應求,目前全鄉發展了2400餘桶。如今,小小蜜蜂,成了村民們的增收大產業。
無限風光在險峰。隨著湘西自治州全域旅遊的啟動,大安鄉素有「湘西屋脊」的萬寶山,成為了眾多戶外旅行、文藝攝影愛好者,夏避暑、冬賞雪的休閒創作聖地。山腰上的農家樂、露營基地等旅遊項目的建成,邁開了該鄉生態旅遊的步伐。
黨建引領謀發展,特色宜鄉話幸福。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大安鄉黨委政府全體黨員幹部正帶領著全鄉人民,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全面推進、厚積成勢,逐步將願景裡總體布局的「大寫意」,描繪成現實中精雕細琢的「工筆畫」。
【來源:團結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