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創事記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北方
來源: 首席人物觀(ID:sxrenwuguan)
競爭
遠在北上一線的人很難感知到「買菜大作戰」的硝煙。
生活在北京的袁女士曾經被拼多多首頁「多多買菜,滿40減40」的廣告吸引,興衝衝填滿購物車,提交訂單時才悵然發現:自己所在的城市,還沒有多多買菜。
二三線城市早已成燎原之勢。以多多買菜和美團優選等為代表的新興社區團購品牌,在熟人社會掀起的波瀾,已經結結實實滲入太多普通人的生活。
西安的全職媽媽文晶如今是一名成熟「團長」。從今年6月開始,她每天都會嫻熟跟蹤興盛優選、多多買菜和美團優選特價活動,第一時間推廣到朋友和鄰居們構成的買菜群內,由此賺取提成,每單幾分到幾塊錢不等。
天津一家名為「老姑菸酒」的35年老店,現在也成了社區團購的站點。左鄰右舍偶爾在這裡點頭問好之餘,也多了提貨拿菜的便利。而用店主老姑的話說,「並不圖賺什麼錢,只是人來人往看著熱鬧些。」
這或許是社區團購最初的理想模型。就像這兩處據點那樣——圍繞一個坐標,鄰居親朋享受到價廉的蔬果百貨,據點的申請者,靠外快和人情的吸引力,成為平臺抓地的觸角,並不斷自發壯大。
最近半年來,野心勃勃的闖入者們並不甘心平靜。
在成為興盛優選團長的兩個月後,也就是8月,文晶發現,多多買菜來了,最近一周,她又發現了滴滴的橙心優選。但新鮮感很快被精力不足的疲憊所取代,「今天這家秒殺,明天這家返券,東西大同小異,套路也都一樣,沒看出來什麼區別。」
老姑感知到的競爭要更激烈些。8月,成為多多買菜的團長之後,連著一個星期,每天都有各家地推上門推廣。「星期一這家,星期二那家,星期三又是一家。」老姑覺得太誇張,每家都有三五個地推相繼登門,她只能一遍遍把手機拿出來給他們看:「我已經在你同事那註冊過了。」
意志自上而下傳遞開。
上海的金虹橋國際中心和北京的後廠村,名為黃崢和程維的男人,分別在下半年於公司內部領頭喊響了「打仗」的口號。望京的王興,亦莊的劉強東也不遑多讓。
其中,黃崢說,拼多多全員都要「開啟硬核奮鬥模式,這不是一句空話」。緊接著,一個花名為「潤肺」的23歲女孩,被派往烏魯木齊,「為多多守邊疆」。直到2020年末,12月29日凌晨一點半,她拖著疲憊的身體下班,並倒在近零下20度的邊疆街頭。
網際網路的風暴在空中盤亙了數天,罵聲和口水幾近淹沒高聳的金虹橋國際中心。然而,線下依然是一汪湖水,平靜得沒有泛起一絲漣漪。
1月5號,當網際網路世界的人們還在為「潤肺」之死群情激憤,上午11點,一個電話打進來,文晶接起:「是多多買菜送貨的來了。」她匆匆起身。對於大多局中人而言,這不過又是尋常一日。
迷茫
30歲的張申投身了這場大戰。
他原本是天津一位從業近十年的金融業務員,疫情之下,工資大幅縮水,連基本生活都難以維繫。今年冬天,恰逢社區團購在津城開戰。11月初,他順利入職某頭部社區團購平臺——與近三百號人一同。
理想能夠實現的興奮感最具衝擊性。
最初,他享受著社區團購給普通人帶來的實惠:「現在菜賣得多貴,一直在漲價,老太太退休金那麼點,精打細算買不了多少東西。」他記得自己去社區做活動,禮品是一盒雞蛋,很多老人家都說「特別親切」。
毫無疑問,這是一份高強度的工作。早上8點多上班,一天工作12個小時是常態,張申說,有吃苦耐勞的同事,每天晚上12點下班,六日從來不休息。
激情成為這個行業一線從業者的顯著標籤。
老姑記得一位東北業務員,以前在深圳創業,失敗後加入一家小型社區團購公司,被派到天津「開城」。他說得最多的話就是,「為了夢想,在所不惜」。義正言辭,不容置喙。
然而,連老姑都知道,他的理想不容易實現。社區團購的風口太旺,在老牌平臺興盛優選等,和新玩家多多買菜、美團優選、橙心優選及京東區區購的互相圍攻中,小平臺的機會還有多少,已經不言自明。
價格戰成為玩家們不得不選擇的武器。
「一袋橙子9毛9,一箱特侖蘇牛奶一家45塊9,另一家就賣44塊9。」一位團長忍不住吐槽,「太誇張了」。
近乎肉搏的惡果已經顯現出來。
微博、豆瓣和知乎等社交平臺上,不斷有用戶發帖控訴品質問題。在豆瓣,一名用戶調侃,在多多買菜上買到了這輩子最小最醜的蘋果和橙子,像被挑了幾百輪剩下沒賣出去的。在微博,有人吐槽,「這麼冷的天,買的骨頭竟然是臭的。」
由衷熱愛這個行業的張申,將問題歸結為「發展太快了」。快到貨源、物流運輸等各方面都還沒來得及做好,就已經開始大肆擴張。
他所在的平臺入駐天津短短兩個多月,菜品問題已經頻出。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就是接受團長的批評和質問。
被投訴最多的是菜葉腐爛,發臭,土豆如雞蛋大小,質量參差不齊。其次就是司機送貨不及時,耽誤用戶提取時間。但他也無能為力。「各家競爭壓價已經壓到供應商沒有利潤了,自然不會給好貨。」
幾天前,一個相熟的團長想在平臺上買兩瓶白酒,問他能否帶上包裝盒,他只能無奈回答:「看運氣吧。」
「說實話,」張申頓了頓,「我自己是更願意去菜市場買菜的。」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少說看得見,摸得著。」
潮水
至少在現在看來,買菜更像是網際網路大廠找不到新故事時,各家緩解焦慮而選擇鳴槍燒錢的遊戲。
京東向興盛優選壕砸7億美金,程維說「滴滴對橙心優選的投入不設上限」,拼多多的黃崢則是「全員奮鬥時」。
它創造了又一場不計代價的所謂「風口」:地推鐵軍,跑馬圈地,弱肉強食——也或者全軍覆沒。
過往的網際網路風口,無一不是如此。
幸運的話,像「千團大戰」時美團勝出,「單車大戰」時巨頭清掃戰場,不幸的話,成為三年前的無人貨架,風口過後一地雞毛。
風浪不過吹了短短一年的無人貨架,在2018年初悉數倒閉。頭部公司「猩便利」一位離職的員工在接受《騰訊創業》採訪時,曾表示無悔:「那些隨公司顛沛流離和奮鬥的日子還記憶猶新。很輝煌絢爛。」
只不過,更樸素的情緒是憤慨。
有人在微博發文訴苦:「沒有保險,自己買載重王,不包吃住,用自己的手機,每個月耗三四個G的流量都不夠用,這兩天下大雪兄弟們鞋子褲子都溼了,兄弟們你們放心,這些付出我都記在心裡,說的好聽。」他剛剛被開除。
關於風口,唯一的確定性只有熱錢。但這已經足夠吸引前僕後繼的入局者。
人像潮水一般湧入賽道,成為其中一顆樸素的螺絲釘,少數人博得出頭的機會,大多人在潮水退卻後,成為被捲走的小透明,他們只能靠自己奮力遊上岸,暢想著與下一場潮水不期而遇。
張申負責的區域裡,提貨點並不穩定,不斷有團長退出。而因為品質問題,他所在的平臺單量已經出現明顯的下滑——發生在開城兩個月後。
更重要的是,熟人社會的範本之下,裂痕叢生。
一位菜市場內的菸酒店老闆拒絕了成為團長。自從社區團購大軍來襲,菜場內生意已經顯著下滑,小菸酒店反而成了最紅火的地方。「如果我再成為團長,給這些賣菜的商家雪上加霜,我擔心有一天,趁我不在,他們會把我店砸了。」
潮水洶湧,從來不夠溫和。
(註:文晶、張申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