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在家居士 早課、晚課建議!【趕緊收藏】

2021-02-19 淨空恩師

早晚功課各自隨著自己的意願,也沒有一定的章程。印光早晚一定是按照《朝暮課誦》直接念,凡是起腔唱贊的地方,也是直接的念,只是稍微慢一些而已。印光絕未學過唱念。然而在道場和大眾一起念頌的時候,只能小聲念,不能超過大眾的聲音,以至於打擾別人。印光早先則每天禮拜數百拜,近數年來事務多,每天只做二時功課。冬天則每天超過百拜。夏天就只是數十拜。也只是拜釋迦、彌陀、淨土三經,以及各種大乘經典;還有觀音、勢至、清淨海眾;以及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一切尊法,一切賢聖僧。(禮拜阿彌陀佛,多少不一定,根據精力或季節有所增減,其他只是各三拜。)近來白天忙得完全不能看經拜佛,所有信札都交付給校正校對的人,而已經沒有空閒的時候了。

你的夫人既然能持五個月長素,為什麼不能長素一年。因為殺生的業報最妨礙往生。即使不往生,就更加不能吃肉,這樣才能免除未來償還命債的惡報。念佛吃素往生西方,是世間的第一大功德事。怎麼忍心讓夫人兒女不得到這個絕對的功德利益呢?

至於你手下的工人,如果要想讓他們種植善根,不妨為他們說清楚。把給他們買肉吃的費用直接發給他們,那麼他們因為多得酬勞的緣故,絕不會仍然因為吃不到肉而心生埋怨了。

今年夏天各處水災,饑民很多,應當嚴肅告戒家人要認真念佛,以防意外的禍害。如其不能受念佛的辛苦,應當觀想饑民的苦況,那麼自然可以忍耐念佛的辛苦了。其實念佛原本不是苦,因為一向不習慣,所以覺得苦。然而這個苦是出苦的苦,如果不能受這個苦,那麼將來的苦,恐怕就形容不盡了。

貳、早晚課精髓 

佛說經咒甚多,誰能一一遍持。古人擇其要者列為日課,早則《楞嚴》、《大悲》、《十小咒》、《心經》,念畢,則念佛若干聲,回向淨土。晚則《彌陀經》、《大懺悔》、《蒙山》、念佛回向。今叢林皆圖省工夫,早則只念《楞嚴咒》、《心經》,晚則單日念《彌陀經》、《蒙山》,雙日念《大懺悔》、《蒙山》。汝言《禪門日誦》經咒甚多者,不知乃朝暮課誦外之附錄者。在家居士,功課亦可照禪門朝暮功課做,亦可隨自意立。如早晚專念《彌陀經》、《往生咒》念佛,或早則專念《大悲咒》、念佛,晚則念《彌陀經》、《往生咒》、念佛。或有持《金剛經》者亦可。然無論誦何經持何咒,皆須念佛若干聲回向,方合修淨業之宗旨。汝之所說,乃見異思遷,雖是好心,實為心無定主,隨境所轉。

何經何咒,不稱讚其功德殊勝?依汝知見,則看此經必廢彼經,持此咒則廢彼咒,以力不能兼顧,勢必如此,是尚得名為明理真修之士乎?再推廣言之,汝若遇參禪者贊禪而破斥淨土,必至隨彼參禪。及他天台、賢首、慈恩、秘密各宗,每遇一知識提倡,必至舍此修彼。不知汝是什麼根性,要做法法皆通之大通家,但以業深智淺,大通家做不到,並將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一法置之度外。待到臨命終時,不向鑊湯爐炭裡去,定向驢胎馬腹裡去。即幸而不失人身,以今生尚無正智,頗有修行之痴福,以茲享彼痴福,便造惡業,一氣不來,直入三途,欲得知天地父母之名尚不能,況得知淨土法門乎。汝看光《文鈔》,作麼生解?須知一句阿彌陀佛,持之及極,成佛尚有餘,將謂念《彌陀經》念佛者,便不能滅定業乎?佛法如錢,在人善用,汝有錢則何事不可為。汝能專修一法,何求不得,豈區區持此咒念此經,得此功德,不得其餘功德乎。善體光言,自可一了百了,否則縱說的多,汝仍是心無定見,有何益乎?(增廣文鈔·復周智茂居士書)

修持功課,隨機而立,愈簡愈妙。若都是久修者,不妨依《禪門日誦》而念。若初心者多,則無論朝暮,均可以念《彌陀經》、《往生咒》,即念佛矣。朝暮如是,日間如是亦可,不念經咒,即以「贊佛偈」起亦可。須知所有功課,均以念佛為主,經咒為賓。知此義,再按林員之身分而定,庶可適宜。光何能特訂一章程,令人依從乎?天下叢林,均照禪門日誦。慈谿文溪西方寺,朝暮皆念《彌陀經》,固不宜執著而論。所不可稍有更張者,信、願、行三之宗旨也。

文鈔續編·復陳慧新居士書

叄、在家居士 早課、晚課建議

一、早課、念佛
早課時間一般在凌晨4~6點
1、念楞嚴咒(一般1遍)
2、念大悲咒(一般7遍)
3、念十小咒(一般各1遍)

二、朝課、念佛
晨朝時間指6~10點

1、拜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拜)
南無阿彌陀佛 (若干拜,至少三拜)
南無觀世音菩薩 (三拜) 
南無大勢至菩薩(三拜) 
南無清淨大海眾 菩薩(三拜) 
南無常住十方一切諸佛 (一拜)
南無常住十方一切尊法 (一拜)
南無常住十方一切賢聖僧 (一拜)

2、念佛

南無阿彌陀佛 (專念佛號1000聲左右,多少跟進自己情況決定)

3、拜佛,結束課誦

拜若干拜。

——(此外行住坐臥常念佛)——

三、午前課誦、念佛

午前再進行一次,方法如二中的朝課安排,時間一般在11點30前完成
——(午餐時間,此外行住坐臥常念佛) ——

四、午後課誦、念佛

午後再進行一次,方法如二中的朝課安排 ,時間一般在15點~16點進行
歇15分鐘左右,接下來做晚課
——(此外行住坐臥常念佛)—— 

五、晚課、念佛

晚課整理如下,時間一般在17點前完成
1、念佛說阿彌陀經 一遍
2、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3、蒙山施食

六、初夜、念佛、發願、回向

初夜指18點之後
1、念蒙山 
2、後念佛若干聲
3、拜佛若干拜
4、發願回向


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痛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5、三皈依
6、後心中默念佛號睡眠

淨土宗學佛淨土宗學佛阿彌陀佛孔子說,「棄老而取幼」,不管老人,只在意小孩子,「家之不祥」。現在全世界都不強調孝道,老人很可憐,都在養老院,然後小孩子越來越囂張,變小皇帝、皇太后了。而且一個家沒有孝道承傳,這個家鐵定要敗掉,所以家不吉祥。而很可貴,我們中國通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強調子女要盡孝道。這在全世界沒有這樣立法的。從這些徵兆可以看得出來,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只要不強調孝道,全人類沒有前途。為什麼?因為孝是愛的原點。人都不懂得愛人的話,他怎麼可能人生會幸福?人類怎麼可能會有未來?可是愛的原點又是孝,孝是根,德行的根本。百善孝為先,沒有孝道,這個家就要敗喪下來了。我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就是敬老、愛老、尊老。從夏商周這個傳統一直傳了幾千年,但是現在這一點做得不好。我們要了解,老人對家庭、對社會奉獻了一生,不尊重老人叫忘恩負義。沒有老人,哪有子孫?沒有老人的努力,哪有現代的成就?再來,老人有非常豐富的人生智慧跟經驗,所以尊重老人的人,就能承傳這些寶貴的智慧跟經驗。而且人老是修來的福報,他能修得長壽就值得我們尊重。所以人的福田分三種,都可以教給我們的孩子。恩田、敬田、悲田。我們感恩老人奉獻一生,念他的恩。我們尊重老人,再承傳他的智慧經驗。一個人交的朋友都比他大很多歲甚至大一倍兩倍,這樣的人一定比同年齡的人成熟,大家可以仔細去觀察。所以恭敬心得大福報,傲慢、輕慢老人折福非常大。我們常說,一個家庭就是一棵大樹,爺爺奶奶是大樹的根,父母是枝葉,孩子是果實。果農都是在根上施肥,在果子上打藥!只有在根上施肥,果子才能有足夠的營養。在果子上打藥,才能防止果子長蟲子。我們對老人要多關愛,對子女要多教育。一個人在孝養父母之時,自己的兒女也看在眼裡,父母以身作則孝敬尊長,就是孩子成長最好的榜樣。孩子是通過父母的行動,懂得孝的。一個家庭裡,如果父母孝順老人,那麼孩子就會孝順父母,一家人就能和和美美。中國人常講,百善孝為先。孝是善良的第一步,一個人對父母保持感恩,學會去愛他們,在此基礎上才能更進一步去愛別人。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親人都不愛,那這個人也絕對不會對別人善良。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是所有中國人修養品德的第一步,學會善良的第一步。孝是善的原點,是德行的根本,沒有孝,這個家庭就離敗落不遠了。有事此心不亂,無事此心不空。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人生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皆繫於心,心若安然,又有什麼是真正過不去的呢?心如蓮花不著水,又如日月不住空。身在紅塵之中,事來則應,事過則無。有所為,或有所不為,心態都平和、靜定,如蓮花一般潔淨、淡雅,不為誰開不為誰落,如日月一般自在、光明,平等無礙。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靜心,用豁達釋放糾結的過去,用坦然迎接不可知的未來。讓心靜下來,你才能讀懂自己、隨緣安然。靜心,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修煉。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不要強求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學會適時的放棄。生活中,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樂觀豁達;可以使你戰勝面臨的苦難;可以使你淡泊名利,過上寧靜快樂的生活。人往往把自己看得過重才會患得患失,覺得別人必須理解自己。其實,人要看輕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換位,才能心生快樂。所謂心有多大,快樂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別人的嘴我們無法去控制,但我們可以抱一顆淡然的心去看一切紛擾。心靜才能聽到萬物的聲音,心清才能看到萬物的本質。沉澱自己的心,靜觀事態變遷。與人相處,需要講究方式方法。有些事,需忍,勿怒;有些人,需讓,勿究。生活不是戰場,無需一較高下。生活正是道場,歷境修心。人與人之間,多一份理解就會少一些誤會;心與心「不要徵服對方」這是夫妻最重要的問題!徵服,是夫妻之間經常發生的事情,談論誰是對的,追究誰是錯的!討論誰傷害了誰,誰過分了!這些,都是大忌。好夫妻,永遠都在相互裝傻,就是護短!能夠護短的,才是真愛!愛啊,別為難對方,別挑剔對方,別指責對方!傻傻地一路相伴。傻,是因為已經決定了,認定了,就沒有什麼需要再了解、再知道,再改進,再完善的!有進步,接受,沒有,也接受!愛,就在那裡!一輩子,能夠有一個人,好好相愛,多美啊!別去破壞,多大的事情都不值得你去破壞。不要在相愛的人身上動小聰明,動你的精明!要就動你的心。永遠不對愛人說假話!永遠不去做破壞氣氛和心情的事!男人有脾氣正常,但男人的脾氣可以對天發對地發,卻不可以對老婆發。因為不管你心情好壞,別人都可以轉身離開,卻只有愛人要陪著你,陪你度過心灰意冷,度過意氣風發。這一生你會得到很多失去很多,而陪你到最後的人卻只有一個。天大地大,都不如身邊的女人大。每個人只能慢慢領悟去學習,因為沒有多少人可以做好,所以別做只會說不會做的人!夫妻同心,黃土變金。家事無對錯,只有和不和,家和才能萬事興!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講理的地方是法庭。家是有根和有魂的,根和魂是由女人掌控。兩個人在一起久了難免會吵嘴,女人在氣頭上往往說出的話句句似刀,而那個肯留下來和你吵架也不想離開你半步的才是真正愛你的男人!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是愛,最強有力的武器是感動!吵不離,罵不散,打不走,才是愛真正的愛。當你嫌棄身邊的女人不夠漂亮,有沒有想過有很多男人都羨慕她對你這份死心塌地的感情。當一個女人把什麼都給你了,你該知足,她看上的不是你有多帥、多有錢,而是她已經做好了和你同甘共苦的準備。當你嫌棄身邊的男人不夠優秀,有沒有想過他沒天沒夜的努力就是為了讓身邊心愛的你有更優越的生活條件。當一個男人兩手空空肯為你去打拼,你該知足,他看上的不是你有多美、多性感,而是他不想苦了跟他的女人。在一起久了慢慢變成依賴,愛情慢慢變成親情,就算兩個人在一起沒有當初的激情,那請別忘了還有感情。當你想要放手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當初為什麼陪她\他走到這裡。在一起久了,就算沒有當時那麼相愛也要選擇相守,這些你們對彼此做到了嗎?女人懂相守,男人懂感恩,才是一輩子。之間,多一份包容就會少一些紛爭。人生,快樂哪裡找呢?信仰裡有快樂,修行裡有快樂,服務裡有快樂,靜心裡有快樂。心無所求,心想他人,快樂就在我們的心裡!做人,簡單就好,生活,寧靜就好。無事此心不空,有事此心不亂,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古人講:一代做官九代冤。官做的好,是為子孫積累福報;做不好,把老百姓的東西佔為自己,想留給子孫,這些非分的東西都是罪孽,子孫用了,反而損福報。所以一代做官九代冤。又說,如果為自己一家謀,就不要去做官,做官是為百姓謀,這也是天道無親。天道雖然無親,但唯親善人。你只要廣積陰德,還是有用的。想要孩子能讀書的,就多做慈善,辦學校;想要孩子發財的,就要多救濟窮人;想要兒孫健康的,就多施藥。這就是唯親善人。再講到孝順也一樣。很多人很孝順,給父母買很多補品,買不必要的東西,甚至辦酒席祝壽。世人看來是熱鬧,其實是不孝,因為損了父母的福報。人家過個壽,就要殺生那麼多。民國時,有個老人死了,他兒子辦宴席三百桌,過幾天,老人家就託夢來說,本來我可以去天上好好享福的,但因為你殺孽過重,導致我在地府審判,還出不來。可見,雖然花的是兒女的錢,但卻在損掉老人家的福報。父母花很多無謂的錢,也是損孩子的福報,這也是天道無親。所以不要給小孩慶生日,小孩能讀書,父母不要驕傲太早,到處宣揚。要對孩子嚴格一些,對他成長大有益處。過分浪費錢給孩子都損孩子福報,更何況很多人在公司裡頭浪費,甚至國家單位裡頭浪費,都是損福報的。很多人都想著輕鬆賺錢,卻不知道這也是在透支福報,不長久。我們要有自知福德淺薄,無福消受的概念。很多東西,別人給的起,但我們的福報不一定能用的起。明白了這個道理,人生就會少很多痛苦和煩惱!《人民日報》曾發文怒斥還在沉睡中的大學生:上課時,不是發呆、睡覺、就是玩手機,課餘生活只有吃零食、看劇、沉迷遊戲。圖書館裡沒有你的身影,運動場你更是從不邁進去⋯⋯職場上,這樣的人也同樣不在少數。上班時踩著點走進公司大門,下班前一小時就心不在焉。玩玩手機,刷刷微博,手裡的工作能拖則拖。實在拖不了就勉強自己加個班,但一定要發條朋友圈,問:「你見過深夜十二點的寫字樓嗎?」自我感動到不行,卻忽略了這本是白天早就應該完成的工作。「工作,不必認真,能應付上司即可;能力,不思進取,不被炒魷魚就行;至於工資,只要心懷夢想,總有一天會漲的。」這樣的人,不是真「佛系」,而是依然會羨慕別人升職加薪,卻拿著3千的工資,做著月薪5萬的夢。拿著父母血汗錢養老的年輕人有些人,二十多歲就開始養老了。一杯咖啡慢悠悠度過一整天,不再學習知識,看著別人加班工作,還要嘲笑一聲「傻子」,將安於現狀視為「知足常樂」。而可悲的是,有多少月薪三千,就心滿意足的人,過著「歲月靜好」的生活,卻是依靠父母提供經濟支持。根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的統計,中國目前有30%的年輕人依靠「啃老」生活,65%以上的家庭存在著「啃老」的現象。一些成年子女帶給父母的經濟壓力,甚至比他們未成年時更大。今年7月,武漢一位81歲的老人向社會求助,稱自己的兒子已經在家宅了很多年了,不肯工作。他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怕哪天離開了,兒子的生活就沒著落了。老人說,他每個月有五千多的退休金,自己平日買藥和日常開支,也花不了多少,只是因為小兒子的狀況,家裡日子過得非常緊張。而面對老人的擔心,兒子卻表現得很反感,甚至指責老人「多管閒事」。本該自立的年紀,不僅沒有能力給家人幸福,還要依賴父母才能生活。這些患了「精神癌症的年輕人」,心安理得地「啃老」,卻不肯為自己的未來奮鬥。可見的絕望未來不久前,一位已是兩個孩子母親的三十七歲女碩士在論壇發帖求職。她畢業於國內頂尖的大學,在外企工作近十年,因為部門關閉被裁員,只能重新找工作。她的要求並不高,短期內月薪三千就可以。她在帖子中這樣描述自己的工作經歷:做過科研合作管理,但只是「打雜」;本專業的註冊證書沒考下來;考了個日語1級,卻不能口頭交流;英語還行,但也只是考研時英語成績過得去很長時間過去了,還是沒結果。她說:「我承認我很失敗,沒有在這麼長的職業生涯裡磨礪好我的翅膀,所以現在才這麼悽慘。」有人評論:「在職場上混日子,遲早讓職場把你混了。」不進則退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所有成功的事業都是時間和汗水熬出來的,你偷過的懶,遲早會變成打臉的巴掌。最近,中年危機成了一個熱門話題。中國勞動關係學院行政管理教研室主任劉文軍認為,中年人容易被淘汰,主要是因為他們知識結構已經基本固定,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效率較低,轉型太慢。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在中年危機到來時一籌莫展,那些有一技之長的人,即使遭遇職場危機,也能輕鬆化解。蔡玉潔是一名一線生產車間的技術員,在不到40歲的時候丟了飯碗。但她下決心重新出發,通過自學和參加培訓班,考取了會計和計算機相關資格證書。憑藉這些新本領,她找到了一份會計工作。待遇甚至比原來還好。在企業從事員工選拔聘用工作的肖成萍說:「社會發展這麼快,企業也要不斷求新求變。如果平時沒有憂患意識,放鬆學習,不管年齡是大還是小,被淘汰都是必然的。」英國哲學家懷特海曾說:缺乏進取的精神,就意味著墮落。BBC根據劍橋大學研究者的數據分析了 365 種職業在

相關焦點

  • 淨宗法師:在家居士如何做早晚課?
    問:在家居士早晚課該怎麼做?淨宗法師答:除非工作特別忙,作息時間沒有規律,難以掌握,那就沒有辦法。否則早晚設一個相對固定的時段,來做自己的佛法修持,這樣最好。如果有一定的規律,會形成良好的習慣。哪怕白天再忙碌,至少早晚都有念佛修持。
  • 【歷史】李炳南居士與印光大師的因緣
    李居士過去只信唯識,而對淨土念佛法門則十分反對,以為是老太婆之事。如今由書中的善巧開導,同時害怕其他法門難修,因此開始學習念佛。不過怕人知道了譏笑,因此暗中念佛。他不僅自學,還為全家講說,全家也跟著信佛。那些書多提到印光法師,心想印光法師必是有道高僧。同時,了解到同縣的大文學家張廣傳是印光大師的皈依弟子,濟寧老友也推薦他應皈依印光大師。
  • 「佛系遊臺灣」之文殊講堂晚課佛音悠揚,歡喜皈依賜名禪善
    佛教中的早課的用意在提醒自己,希望這一天處事待人接物,不要忘記佛陀的教誨,早課用意在此地。晚課是反省,反省自己今天一天對人、對事、對物,有哪些做的是對的、正確的,有哪些是做錯?晚課是反省。做對了的,明天繼續要保持,做錯了的,明天一定要改正。
  • 淨空法師的學習生涯-4
    茅蓬裡面一共五個人,三位是法師,還有一個老居士七十歲,朱鏡宙老居士,我跟他們住茅蓬那一年是三十歲,只有我一個年輕人。所以這茅蓬裡面所有一切工作我一個人做,包括煮兩餐飯,茅蓬都是過午不食,所以晚上不要燒飯。在山上沒有水電,山上有泉水,距離不算太遠,我們想了一個方法,砍竹子,把竹子裡頭的竹節打通,就像管子一樣去接水,從山上泉水接到我們茅蓬。但是有時候水就斷掉,斷掉什麼原因?
  • 達勝法師:學習印光大師的高尚品德
    修行有八萬四千法門,學習高僧大德是重要法門之一。印光大師對待自己非常嚴苛,不但嚴格遵守佛教戒律,即使日常生活中有人供養他珍美的衣食,他總是卻而不受,如不得已受之,即轉贈別人。如果是普通物品,就交到庫房,由大眾共享。一次,有人送給印光大師白木耳等補品,他就送到觀宗寺供養諦閒法師。別人問他:「法師你為什麼不吃補品呢?」他說:「我的福報甚薄,不堪消受」。
  • 近代「四大高僧」之一印光法師,行善無數,普度眾生
    虛雲禪師、太虛大師、弘一法師和印光法師是被後人公認的近代四大高僧,而弘一法師更是拜印光法師為師父,印光法師可謂是近代高僧中的代表。他的一生行善無數,品德高尚,弘法講經,為我國的佛教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被後世尊為蓮宗第十三祖,不僅傳承了佛教,還傳承了傳統文化。
  • 南師百問:南懷瑾,星雲大師、印光法師,誰的書適合現代修佛法?
    南師百問:南懷瑾,星雲大師、印光法師,誰的書更適合現代修佛法?當然是南懷瑾老師了!我們把時間的鏡頭,從現在推向歷史。還沒有幾個人能達到,像南懷瑾老師這樣的修行高度。即深入理論,又有真修實證的經驗。我們大多數修行人,還是在家修行為多。在家學佛修行的經驗,最好參照有實修的大德居士。這並不是說出家的師父們不行。而是,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有很多的差異性。比如,飲食,吃飯。比如妻子,兒女。這些可能在家的修行居室更有相關經驗。所以,我們來看近現代在家修行成就的大德居士們,基本沒有。
  • 居士在家做早晚課,常見的問題!
    若是獨自在家中做早晚課,可不穿海青,但衣容宜整潔得體。  在家可以念誦「蒙山施食」儀軌嗎?  相信這是很多人的疑問,在家做晚課時究竟需不需要做「蒙山施食」?究竟能不能做「蒙山施食」?  即使寺院中的法師們再繁忙,晚課卻也從不會省略《蒙山施食》,不會忘記為幽冥世界的眾生方便施食。  有人問,那我們在家可以念誦這個儀軌嗎?如果我們有一顆想要布施的心,想要眾生離苦得樂,又為何不敢或不能念誦「蒙山」呢?蒙山儀軌是我們任何人、任何時候都能念誦的。  一定要對著佛菩薩像做早晚課嗎?
  • 認識佛醫:道友間如何探病慰問,印光大師問疾三法師
    印光大師不以人情為準,而以法益為準,對最相契的蓮友的往生,與對後學弟子的往生一樣,唯以念佛的真實利益來回向。二、問疾弘一法師1918年(民國七年)七月十三,大勢至菩薩聖誕日,著名藝術家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他就是弘一法師。弘一法師在家多才多藝,出家嚴淨毗尼,成為弘揚律宗的一代高僧。
  • 弘一法師普陀參禮印光法師之時間考勘釐析
    此文刊登在1942年6月1日出版的第12期《弘化月刊》上,因系弘一法師自述,故後之學人多引用之,以為1924年說之主要文獻依據。持此觀點者,以林子青居士為代表。林子青在其所撰《弘一法師年譜》之1924年條目中作如是述:「五月,手書《佛說八大人覺經》,以贈陳伯衡居士,居士為影印流通。同月前往普陀山,參禮印光法師於後寺(法雨寺)。居七日,觀察印光法師一切生活情況,至為景仰。」
  • 大安法師:破地獄的偈
    這八種難你在每一種當中你都……你又得出家,你既然出家,趕緊發心。又具大戒,趕緊發心。又遇道場,趕緊發心。又聞佛法,更是不能推延,趕緊發心。又瞻佛的舍利,趕緊發心。這八條當中,任一條都是你發心的良時,都不能錯過。如果錯過了,你還等到什麼時候啊?再有這樣好的因緣聚在一起嗎?我們凡夫眾生雖然本具涅槃菩提之性,但是如果沒有一個緣來激發的話,它是不可能發得起來的。為什麼要談因緣呢?
  • 印光法師:死期將至,恐所學愈多,心識愈難淳淨
    △復恆慚法師書一 因果家教:火裡蓮花女中丈夫 女身多障,諸凡不能自由。離鄉別井,易招外侮譏毀。為爾慮者,只宜在家持戒念佛,決志求生極樂世界。斷斷不可遠離家鄉,出家為尼。至於研窮經教,參訪明師,乃決烈男子分內之事,非女人所宜效法也。女人但當篤修淨業,專持佛號。
  • 復丁福保居士書十五
    接著就閒居在家,專門以勸人為善作為事務。又加以扶乩,其中士人和普通百姓,拜為門生的人很多。後來因為江西省城的一個舉人,教他的門徒扶乩看病頗為靈驗。撫臺之母有病,醫藥不效,因請伊徒扶乩開方。藥甫入口,氣即斷絕。細察藥方,內有反藥。因執其人理問。彼以其師對,遂以其師抵償。
  • 大安法師:在家學佛逆緣多怎麼辦? 附 淨宗法語大觀 | 印光法師:如何理解阿彌陀佛「身復現身,土復現土」? 附 印祖文鈔全集
    [ 法語法音 ]  大安法師  ▶ 淨土百問 問:在家學佛逆緣多,怎麼對待和處理才如理如法?如家人不許在家拜佛、念佛、看佛經怎麼辦?大安法師:在家學佛是有很多逆因緣,我能理解,我是作過十年的在家居士的。但怎麼辦呢?
  • 世炫法師:在家居士怎樣供奉舍利?
    世炫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有人問世炫法師:在家居士怎樣供奉舍利?世炫法師答:我們供舍利,是要以恭敬虔誠的心來供養,《金剛經》裡面講的最好,叫「法無定法,圓融無礙是妙法!」在家居士家裡能夠有條件的供養舍利,最好能搞一個佛堂,放在比較清靜的地方,有條件可以用水晶材質的寶塔,把它裝起來,來供養禮拜,這當然是恭敬的表現。佛經裡面講的,有一分的恭敬得一分的利益,你能夠去恭敬的禮拜就是最好的。
  • 復徐平軒居士書一
    【註:】1、徐平軒(1890-1967):安徽石埭人,是楊仁山居士同鄉,且與之有親戚關係。1952年至1966年文革前主持金陵刻經處工作,為金陵刻經處的恢復和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2、《徐母楊太夫人生西記》:見《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四3、行香:1.古代禮拜神佛的一種儀式。始於南北朝。初,每燃香燻手,或以香末散行。唐以後則齋主持香爐巡行道場,或儀導以出街。2.明清時官吏每至朔望入廟焚香叩拜,或新官赴任後舉行入廟焚香儀式,均稱行香。
  • 佛教《早課》《晚課》寺院修持版【視頻】
    早 課晚 課 早課
  • 復丁福保居士書三
    孫繼之居士發此大心,導利初機,功德無量。但其字過小,看久則必致壞目。此書久研佛學者,看不看皆無不可。竊恐素有信心,未曾入門,一見此書,便倚之為重城為泰山,勢非目不受傷,不肯稍置。  昨天接到惠賜的《佛學小詞典》一部,閱讀後非常感激(不過翻翻而已,一排也沒有看完)。孫繼之居士發這樣的大心,引導利益初學人,功德無量。但是詞典中的字體太小,看久了,必定會看壞眼睛。
  • 印光法師:教化世人,要懂得循循善誘
    ——《印光法師文鈔》·復高邵麟居士書一白話譯文: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的父母,未來的諸佛。殺來吃,怎能下咽?如果知道這個意義,即使喪失身命,也不能吃一切眾生肉啊!然而佛陀教化世人,總是有步驟地引導、教化。上根的人就令他們全斷肉食。中下根的人就令他們漸漸減少吃肉,而最終全斷肉食。
  • 印光法師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726頁 復陳士牧居士書四)  本站附文:  念時,要心存敬畏,念起於心,聲出於口,音入於耳。要使句句聽清楚,從朝至暮,無用心事,則常念。大聲,小聲,心中默念,都要聽。以心一起念,便有聲相。自己之耳,聽自己心裡之聲,乃極明了事。早晚立一功課,或念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即念贊佛偈,念佛,或一千,八百,五百,隨各人工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