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非子》看來,術是人主必須掌握的統御方法和手段,其功能在於統御群臣。其重要特點就是隱而不見,具有「潛」、「藏」、「不欲見」的特徵。
《韓非子》在總結商鞅、申子的思想的同時,也批評申、商學說的最大缺點在於沒有把法與術結合起來。申子雖然推行術治,但法令的缺失不穩定卻給了不忠之臣以可乘之機。
在《難三》《定法》篇中有兩段文字集中探討了法術的關係,就內容而言,所謂術,就是依據才能授予官職,按照職權責求實績、操控權柄。所謂法,則是明文頒布各種法令制度,依據法令進行賞罰。
就對象而言,法是治百姓的賞罰之道,術則是課群臣的君主之要。法,所以治民,術,所以治治民者也。就形式而言,法具有公開性,而術具有隱秘性。法是編寫成文,公布於眾的明文,術是藏於心中,駕馭群臣的工具。
君主用公布於眾的法來規範百姓,用隱蔽私密的術來統御群臣。沒有術,君主就會受到臣下的蒙蔽,沒有法,臣民無以遵從就會天下大亂。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君主對包括百姓、群臣在內的整個國家的治理。因此《韓非子》才會反覆強調,法與術二者無非都是帝王的權柄,術皆是君上之所操,法無非臣下所遵從。
在《韓非子》看來,人臣均有一己之私,如果君主認識不到這一點,防範不了人臣之大欲,極有可能導致政局混亂,甚至有身死國滅的危險。
人臣之私利其實無非兩方面內容:一是身尊家富,二是劫君弒主。前者是人臣之小利,後者則是人臣之大欲。為了獲得這些私利和大欲,人臣就極有可能禍亂國家甚至犯上弒君。
《韓非子》認為,由於君臣異利,人臣時刻想要窺測君心,投其所好,君主對此就需要虛靜無為、掩情匿端,才能夠在君臣關係中處於主動。《韓非子》反覆強調,明主一定要隱藏自己的心機、意圖、喜好、欲望,做到深藏不露、無形無跡。
君主做到嚴密包藏掩蓋自己的行跡、隱蔽自己的想法,臣下就無從探測;隱藏自己的智慧,不表現自己的才能,臣下就無法揣度。而君主越神秘莫測,臣下就越是惶恐,君權的威嚴就會增加。反之,如果君主暴露自己的好惡,顯露自己的意圖,君主的神秘性和權威性就會喪失。
君主的神秘性就來自其深藏不露,這也是他們權威的來源。由隱秘而神秘,由神秘為威嚴,這是《韓非子》為君主御臣之術開出的自神藥方,以上就是《韓非子》中術論的主要內容,你都了解了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