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何苦為難女人,這句話廣為人知,呈現的是女人在為難女人的程度遠超過為難男人的時候。
有研究認為,「女人為難女人」不僅僅是一種刻板印象。
眾所周知,男人在身體上比女人更有攻擊性。然而,女性的攻擊性更多表現在間接的「關係」攻擊,所謂關係攻擊,就是指用謠言、八卦、孤立等手段攻擊對方,這種性別差異早在6歲時就表現出來了。
有一位前來求助的母親就表達她在聽到女兒幼兒園班上的被同齡女生欺凌時的痛苦。據她女兒說,那些女孩會說她「醜」,而且不讓她參加遊戲,因為「她們不喜歡她的衣服」。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關係攻擊呢?
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無聊,可能是一種對感知到的蔑視的報復,或對身體外表的嫉妒,或擇偶競爭。
因此,一個女人的美貌是完全可能激發其他女人的攻擊性
事實上,極具吸引力的青春期女孩更容易受到傷害,這與配偶競爭是這種行為的主要動機的觀點是一致的。
許多女人有意無意都知道,男人會被漂亮的女人吸引。因此很多女人會有意無意中聯合起來進行關係攻擊,通過謠言、八卦、是非來毀壞漂亮女孩子的名聲,進而破壞她的人際關係資源。
例如,在臨床案例中,在一所初中,兩個女孩在一個可愛的新女孩搬進來後,竟然要求所有男孩寫一份誓言,承諾「永遠不會和這個超級妓女出去」。
如果所有這些都失敗了,那麼可能就會動用直接的身體威脅,總而言之,就是讓漂亮女孩害怕把自己的美貌變成求偶優勢。有一個這樣的新聞,四名俄羅斯女孩上傳了一段視頻,視頻中她們強迫另一名女孩喝泥坑裡的水,因為她「太漂亮了」。
社會心理學家塔尼亞•雷諾茲和她的同事們進行的一項研究證實,女性更有可能對其他漂亮或穿著時尚的女性散布惡意流言——因為這些漂亮有魅力的女性是潛在的對手。而通常欺負漂亮女孩的同齡人本身也有一定的吸引力,這一事實並非巧合,而是反映了那些施害者意識到自己很可能會與他們的受害者進行競爭。
心理學家蓋爾·格羅斯(Gail Gross)是國際公認的欺凌問題專家,他總結了有魅力與被欺凌之間的關係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欺凌目標不僅是弱者,而更有可能是那些被認為太漂亮、太聰明,讓其他女孩感到自卑的女孩。」事實上,欺凌者可能會將目標描述為「太自以為是」。而且,由於競爭、追求聲望和權力地位,同齡群體可能會結成聯盟,驅逐和孤立這個漂亮的女孩。」
長得好看的女孩被其他女孩欺負的例子數不勝數,如,一位母親的女兒是職業模特,她說她的女兒經常被人說她很醜,應該自殺。一位超模說,她的整個童年都被無情地欺負。一個模特兼演員的女生曾想過自殺,以逃避同齡人的流言和欺凌:例如,在她所在高中的班會上,一群人製作了一張印有她照片的海報,並一邊揮舞著海報,一邊高喊:「你真醜。」
不管引發關係攻擊的誘因是什麼,目標幾乎都是一樣的:孤立受害者——將競爭者排除在自己的社會群體之外,並破壞ta們維持自己的社交網絡的能力。
福兮禍所伏,美麗既是福也是禍:它賦予擁有它的人一些不可否認的優勢,但它也會更容易讓人吸引攻擊。
諮詢師建議:如何知道自己的小孩被欺凌了?
首先,家長要了解孩子的生活狀況,才有辦法觀察他的改變。例如,當孩子開始出現一些「好人沒有好報」、「世界上沒有公理」、「社會就是弱肉強食」的灰暗想法,或是變得焦慮、經常躲在房間哭泣、不願上學,家長就要格外注意了。
然而,有時候孩子遇到困擾卻不願和爸媽說。習安心理諮詢許文老師提醒,爸媽的反應會影響孩子坦承的意願,例如孩子說被人欺負卻反被罵「怎麼那麼沒用」,或是爸媽過度緊張、直接衝去學校理論,都會讓孩子裹足不前。
家長應該先釋放善意,讓孩子知道你願意傾聽、不會急著介入,孩子碰到麻煩才願意和爸媽商量。
不要恐懼欺凌,更不應漠視,孩子需要的不只是保護,而是父母與老師的關心與陪伴。而家長要思考的是如何幫助孩子調整與改善,才不會讓欺凌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