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身著白衣的拓荒者讓五象新區有了第一家公立醫院|楊體泉|公立...

2020-12-17 騰訊網

五象新區作為南寧市炙手可熱的地段,如果說四處開花的樓盤和接連入駐的企業是新區的「經濟引擎」,那麼醫院、學校等配套資源則是不可或缺的「民生命脈」。

▲如今,廣西國際壯醫醫院已成為五象新區的地標性建築之一。院方供圖

廣西國際壯醫醫院是五象新區的第一所公立醫院。一批身著白衣的拓荒者在五象新區裡跑出了「國壯速度」,如今已成為居民們的健康守護者。

初代拓荒者「背米打工」,前4個月都沒領到工資

市民驅車行駛在平樂大道上,一定會注意到一座銅鼓形的雄偉大樓,那就是廣西國際壯醫醫院的門診大樓,是五象新區的地標之一。

▲2015年,醫院的建設從荒坡上開始。

廣西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西國際壯醫醫院院長覃裕旺回憶,籌建醫院那年,他第一次站在那片荒坡上,心裡確實有些忐忑,「最大的難題是建設時間太緊迫」。

作為全區重大公益性民生工程,廣西國際壯醫醫院被定為自治區成立60周年大慶的重點項目。

從決定要建這所醫院到投入使用,只有3年時間。而一般情況下,建一所大型醫院需要4~5年。

2015年8月4日,廣西國際壯醫醫院項目獲批立項。覃裕旺作為廣西中醫藥大學派駐這家醫院的「掌門人」,開始了吃住在工地的日子。

包括覃裕旺在內,最初的拓荒者有4人。當時正值盛夏,他們的「辦公室」是工地邊上的一個鐵皮棚,唯一的功能就是暫時避避暑。因為大部分時間,他們都泡在工地裡,跟施工方同吃同住,隨時解決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有朋友打趣他:一個學醫的,生生被逼成一個工頭。

▲從第一塊混凝土基礎動工,到完成竣工驗收,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

覃裕旺告訴記者,前4個月,醫院的首批員工一分錢工資都沒領到,相當於背米打工,「不知道從哪裡發錢,因為醫院還沒正式成立,都不能說是帳上沒錢,而是連帳都沒有」。

然而,大家都沒有計較,像是「長」在工地裡一樣,全程參與建設,通宵跟設計方趕設計圖紙和泡在工地上是家常便飯。正是這種拓荒者精神,支撐起了「國壯速度」——從第一塊混凝土基礎動工,到完成竣工驗收,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

行業大咖加入拓荒行列,面試都是在工地裡進行

除了時間緊迫的難題,覃裕旺最初還有另一個擔憂:醫院建好後,會有人來看病嗎?

新建這麼大一所醫院,樓蓋起來只是第一步,有能看病的醫生,醫院才算是真正建起來了。

該院人事科科長蘭達治回憶,當時的人才引進可以說是從零開始,畢竟那時醫院還只是一個大工地,能拿出手的只有一紙規劃圖,「怎麼說服人才把職業生涯押在這裡」?

據介紹,當時醫院制訂了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及待遇方案,全國撒網海選,還主動到省外醫學院校舉辦宣講會,千方百計讓別人了解這家全新的醫院。

蘭達治還記得,最初的面試是在工地裡進行的,有時遇上停電,只能打開手機電筒接著談。

應聘者在迷宮般的工地裡走上一圈,「來時西裝筆挺,走時灰頭土臉」。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一批同樣具有拓荒者精神的業內大咖拋來了橄欖枝,其中就包括「廣西小兒外科第一人」楊體泉教授。

那時的楊體泉剛到退休年齡,職業生涯中創造了諸多「首例」,獲得過諸多榮譽,桃李遍地。楊體泉說,本來可以選擇過一種很輕鬆的日子,但他還有激情、有抱負,想在自己還幹得動的時候,為社會多培養一些醫學人才,「因為現在的小兒外科醫生太缺了,這些醫生少,孩子就受罪了」。

老教授培養專業團隊,家門口能治危重大病

於是,年過六十的楊體泉「二次創業」,他依然保持著「每天早上第一個到病房,晚上最後一個離開」的習慣。楊體泉的辦公室裡支著一張摺疊床,中午會抓緊時間眯一會兒。他說,自己的專長有機會發揮,所以不覺得累,每天都很開心。

一年多的時間裡,楊體泉已經培養起一個10人的小兒外科團隊,2019年完成了500多臺手術,其中不乏疑難危重病例。

去年,家住五象新區的一名女子在該院生下一個寶寶,出生第二天,寶寶的肚子莫名其妙地鼓了起來。

經檢查,寶寶患有先天性胃壁肌層缺損,也就是說,由於先天缺陷,他的一部分胃壁薄得像紙,一吃奶,胃就破了,乳汁溢滿了腹腔,情況危急。這樣的棘手病例,即便是在醫學發達的先進地區,死亡率也高達60%以上。

楊體泉和團隊完成了這個高難度手術,救回了一個小生命。寶寶的媽媽不禁感嘆,家門口有這樣的醫院和專家,堪比有了定心丸。

新平臺助推壯醫上臺階,提升疑難病症診治能力

這些大咖就像強力的吸鐵石,讓不少年輕醫生看到了敞亮的職業前景,紛紛靠攏。

梅小平是這家醫院的首批年輕醫生。2017年從廣西中醫藥大學畢業進入醫院工作,在這裡迎來了自己職業生涯中的很多第一:患者的第一句認可,第一個治癒出院的病人,收到的第一面錦旗……

梅小平說,跟著這些業內大咖,他對自己、醫院乃至五象新區的未來都充滿希望。

▲廣西國際壯醫醫院承載著推動壯瑤醫藥發展的重任。

廣西國際壯醫醫院還承載著推動壯瑤醫藥發展的重任。今年是該院風溼科主任李鳳珍從事壯醫診療的第30個年頭。上世紀90年代,李鳳珍就參與收集民間秘方、驗方用於臨床,經過驗證,發現有一些確實能帶來很好的療效。

「壯醫在解決疑難雜症方面是有優勢的,但是需要有現代醫學保駕護航。」李鳳珍說,比如前不久,醫院收治的一名銀屑病患者,全身潰爛,感染性休克,非常危重。通過先進的實驗室技術判斷感染情況,再由現代醫學提供有力的生命支持,她得以用壯醫應對「溼熱病」的診療思維開展治療,最終發揮了作用。

來到新醫院一年多,李鳳珍最大的感觸是,更好的平臺讓壯醫得以發揮更大作用,疑難病症診治能力也得到更好地提升。

據了解,從2018年9月正式開業至今,該院的日門診量已超過1000人次。

業內普遍認為,通常情況下,實現這一數字至少需要3年,這也從側面體現了五象新區的發展速度。

編輯丨劉冬妮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深圳公立醫院「排行榜」出爐,這7家醫院最搶眼
    2019年深圳公立醫院會有哪些驚喜?2018年深圳公立醫院建設「成績單」↓↓↓✎醫療資源新增2家三甲醫院和6家三級醫院,新增病床2555張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深圳大學總醫院、深圳市康寧醫院坪山院區等開業運營市新華醫院、第二兒童醫院、大鵬醫院等一批新項目開工建設
  • 河南省公立醫院「變臉」 公立醫院產權改革之癢
    ■ 1997 年 1 月,新鄭市第一人民醫院在全國率先進行了股份制改造。新鄭華信公司以現金形式出資,佔股本總額的 62.8% ;新鄭市衛生局代表國有股權,以原有固定資產入股,佔 37.2% ,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任期負責制。這也是全國第一家被賣掉的公立醫院。
  • 河南許昌等多家「人民醫院」竟不是公立醫院?私立的!
    「帶著『人民醫院』四個字,卻不是公立醫院。」河南省許昌市李雁(化名)向健康時報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疑惑。在許昌,許昌市第五人民醫院等多家「人民醫院 」是私立醫院,而有「人民」二字會讓大眾誤以為是公立醫院,不明白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 廣東公立醫院「排行榜」出爐!深圳這家醫院進入前10名
    近日,廣東省衛健委發布《關於2018年公立醫院績效評價結果的通報》對全省36家三級公立醫院和42家二級公立醫院根據《2018年廣東省公立醫院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三級)》和《2018年廣東省公立醫院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二級)》註:兩份文件內指標中的第一項就是公眾滿意度,其中包含了患者滿意度和員工滿意度。
  • 覽海投資:牽手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借力公立三甲加速彎道超車
    公告顯示,覽海投資將委託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對位於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的覽海康復醫院進行籌建以及建成後在學科發展、臨床服務質量等方面進行管理,使其成為長三角區域第一家以國際康復模式為主的康復醫院,主要為泌尿外科、眼科、骨科與運動醫學科和其他類別功能喪失客戶提供高質量的醫學康復治療服務。
  • 重醫附一院邁入全國三級綜合公立醫院第一方陣
    來源:經濟日報7月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關於2018年度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分析有關情況的通報》,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聯合相關部門,根據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指標數據,對全國2398家(其中,綜合醫院1289家,
  • 臺灣省2003抗擊非典背後:力挽狂瀾的公立醫院
    1949年國民黨潰軍敗退臺灣,五六十年代,國民黨當局打造了一套自己的醫療體系,重點發展公立醫院建設,以兩家新建的大型醫院為象徵:榮民總醫院和三軍總醫院,並興建二十多家省立(署立)或市立醫院。縣一級,無論條件如何,都必須建立一座公立醫院,縣以下視條件水準,允許私人開設診所,作為醫療體系輔助,解決農村看病問題。
  • 【關注】全國三級公立醫院考核成績單公布!2成三級公立醫院收支...
    11月14日,國家衛健委醫管中心質量評價處負責人褚湜婧做了《2019年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總結與問題探討》,從主考官的視角剖析了我國三級公立醫院取得的進步和現有不足。 今年7月,浩浩蕩蕩的三級公立醫院考核落下帷幕,共有2398家醫院參與,包括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和中醫醫院。
  • 公立醫院的緊日子來了
    醫院被國家醫保局再次喊話「快付錢!」,與此同時,醫護們最為關心的手術服務價格調整也得到了正面回應:調整!可謂是喜憂參半。周轉資金縮水,公立醫院有點坐不住了催公立醫院按時付款,這不是第一份文件,真要細數起來,最早可追溯到2015年。
  • 疫考與國考之下公立醫院能力建設與高質量發展論壇順利舉行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改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有效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實施,更是實現全民健康的重要支撐和有力保障。我國公立醫院在經過高質量發展後,在此次「疫考」和「國考」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相比於實現健康中國戰略這個目標,仍然有不少的路要走。
  • 【外媒關注】漢中日報:3201醫院邁入全國三級綜合公立醫院第一方陣
    本報訊(通訊員 張朝清)7月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關於2018年度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分析有關情況的通報》,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聯合相關部門,根據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指標數據
  • 4.26萬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私立醫院為什麼不如公立醫院靠譜?
    沒有堅守疫情第一線的很多私立醫院,也組織了捐款捐物,展現了同為醫者的仁心與擔當。(非公醫療機構協會組隊支援武漢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以疫情最嚴重的湖北省為例,截至2月17日,全省713家定點醫療機構中,共有99家社會辦醫機構,佔比16%。
  • 公立醫院巨虧 法國政府埋單
    按照功能定位劃分,法國公立醫院分為規模較大、治療各類重病和疑難雜症的綜合醫院;具有較高業務水平、承擔大學教學職能的區域醫院;還有作為社區機構承擔保健康復和長期護理職能的地段醫院。在法國現在的衛生體制下,公立醫院、私立非營利性醫院和私立營利性醫院並存,即便私立醫院數量多於公立醫院,但公立醫院在法國醫療體系中的地位不可動搖,因為私立醫院較少提供急診、康復服務、長期護理以及精神疾病服務。
  • 中山2家公立醫院合併!坦背醫院整體搬遷至東升醫院
    中山2家公立醫院合併!坦背醫院整體搬遷至東升醫院 2020-12-11 15:00 來源: 南方plus
  • 我國公立醫院藥學服務現狀及需求分析
    調研主要針對公立醫院內藥學服務的提供者,即分別針對醫院管理者(Q1)、藥師(Q2)和醫師(Q3)設計了相應的問卷。所有調查對象均為各級醫療機構在職工作人員,本著自願填寫的原則參與調查。其中,醫院管理者包括醫院院長、主管醫療副院長、主管藥學副院長、藥學部門負責人、醫務部門負責人、護理部門負責人。醫師和藥師均為具有相應專業技術職稱的在職工作人員。
  • 一位三甲民營醫院院長的擔憂:疫情後公立醫院再現「擴張熱」,社會...
    其中,大型公立三甲醫院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佔中國醫院總量六成以上的2.1萬家社會辦醫院一度被指「當逃兵」,沒有參與到抗疫中去。管偉立認為,這種觀點是對社會辦醫院的誤解。其實在疫情中,有能力的、有責任擔當的優秀社會力量辦醫機構,都是與公立醫院一樣儘自己全力去抗疫。
  • 一位公立醫院牙科醫生的轉型暢想
    10月12日,在轉發陳老師微博時總覺得想說點什麼,就承諾了想寫篇關於公立醫院口腔科醫生轉型文章。結果後來自己發現,這個題目要真寫,涉及到的方面太多,因為目前患者,醫生對目前體制有多少不滿,這個題目可能就得涵蓋多少。
  • 公立醫院事業編,沒了
    圖片來源:中國政府網經過這些年的試水,取消公立醫院的事業編制已然成為大勢所趨,在 2020 年這個關口,「編制」這兩個字,再次牽動了廣大醫護人員的心,成為了大家不得不關心的話題。編制,有多重要?2018 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開展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的通知》,點名 148 家公立醫院作為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試點醫院,並明確了 14 項重點任務和具體要求。
  • 福建長汀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
    長汀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基本實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醫院增實力,百姓得實惠今年5月,長汀縣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被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彰,並在2019年公立醫院中央補助資金分配中予以傾斜,新增安排中央補助資金500萬元。
  • 青島13家公立醫院將實施法人治理改革 理事會有權解聘院長
    市立醫院、市海慈醫療集團、市中心(腫瘤)醫院、市婦兒醫院、市三醫、市胸科醫院、市五醫、市六醫、市精神衛生中心、市八醫、市九醫、膠州中心醫院、市口腔醫院13家市屬公立醫院被納入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名單,並將於本月31日前召開首屆理事會會議,審議通過醫院章程。7月底前,全市公立醫院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按新的體制機制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