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公立醫院「變臉」 公立醫院產權改革之癢

2020-12-27 搜狐網

  ■ 1997 年 1 月,新鄭市第一人民醫院在全國率先進行了股份制改造。新鄭華信公司以現金形式出資,佔股本總額的 62.8% ;新鄭市衛生局代表國有股權,以原有固定資產入股,佔 37.2% ,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任期負責制。

這也是全國第一家被賣掉的公立醫院。  

  ■河南省衛生廳的一位官員則認為,導致河南醫療體制改革出現公立醫院「賣掉」的主要原因是,雖然省衛生廳明文反對把公立醫院一賣了之,但由於對醫院實行的是「政府領導,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管理政策,衛生主管部門只有指導權,而沒有決定權。  

  ■在新鄉市中心醫院,一位 郭 先生則氣憤地說:在改制之前,他到中心醫院看一次感冒最多花 30 元,現在看一次要花 200 多元。  

  「河南的醫改還要繼續加大力度,但絕不是把公立醫院『一賣了之'。」河南省衛生廳醫政處副處長王傳中說,醫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強市場活力和從根本上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2005 年 7 月 28 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所、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得出了報告結論:「歷經 20 年,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基本上不成功。」

  即便如此,河南、山東等省一些地方的醫改依然在大刀闊斧地進行著,這些地方所謂的醫改基本是遵循江蘇宿遷的「醫改模式」:對公立醫院實行「民投、民有、民辦、民營」的「四民」政策。

  「賣」的不同模式

  河南省率先打著醫改的旗號對公立醫院進行全面改制的是鄭州市。

  1997 年 1 月,新鄭市第一人民醫院在全國率先進行了股份制改造,新鄭華信公司以現金形式出資,佔股本總額的 62.8% ;新鄭市衛生局代表國有股權,以原有固定資產入股,佔 37.2% ,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任期負責制。這也是全國第一家被賣掉的公立醫院。

  緊接著, 2000 年 7 月 5 日 ,新鄭市中醫院完成改制,當地的企業家趙培林以 1100 萬元的價格獲得中醫院 66.7% 的股份,成為該院的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

  改制後院裡的每個科室都實行了經濟獨立核算。醫生們為了完成經濟指標,幾乎想盡了一切辦法找病員。該院一名大夫對媒體說:「趙培林把醫院買走後,與以前公立醫院最大的區別就是強調一切向錢看,賠錢的買賣絕對不幹。」

  一件偶然的事情,使河南的醫改在一夜之間全國「聞名」。 2003 年 11 月 18 日 ,新鄭市中醫院的幾名醫護人員將一名在車禍中受重傷、無力支付醫療費用的無名病人拋棄,致使這名病人被活活凍死。

  2003 年 5 月,舞陽縣公費醫療醫院和縣中醫院改制成功,模式是「國有資產退出,發起人持大股,職工參股」。

  再後來是轟動全國醫療界的具有標本意義的「新鄉模式」。

  2004 年 3 月 9 日 ,中國華源集團和河南省新鄉市人民政府籤訂協議,以有償方式捆綁接收新鄉市中心醫院、新鄉市第二醫院、新鄉市第三醫院和新鄉市婦幼保健院、新鄉市中醫院 5 家醫院的淨資產。

  根據協議,中國華源集團下屬的華源生命產業公司以有償方式整體接收新鄉市上述 5 家醫院的淨資產,並與新鄉市國有資產產權代表單位合作,組建由前者控股、後者參股的華源中原醫院管理有限公司。協議期限為 50 年。

  華源中原醫院管理有限公司註冊資金為 1.5 億元,其中華源生命產業公司注入 1.05 億元現金,成為第一大股東,控股 70 %;新鄉市政府以 5 家醫院的 4500 萬元淨資產作為投入,佔總股本的 30 %。被併購的 5 家醫院層次不低,其中新鄉市中心醫院為三級甲等醫院,其餘均為二級甲等醫院,目前新鄉市只保留對精神病醫院、一家醫學院的附屬醫院和一些專科醫院的管理權。

  河南省大規模對公立醫院進行改制是在 2004 年以後,據統計,截至 2005 年底,共有 150 多家縣、市級以上醫院完成了改制。與此同時,不少縣也正在對公立醫院的資產進行清算,準備把主要承擔全縣基本醫療服務的醫院賣掉。

  衛生局與地方政府的博弈

  「中國的醫改形成今天的局面,我們衛生局一直在為地方政府背黑鍋。」河南省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市級衛生局長直言不諱地告訴《法制早報》記者,許多地方的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一直都反對將公立醫院「賣掉」。

  河南省衛生廳的一位官員則認為,導致河南醫療體制改革出現公立醫院「賣掉」的主要原因是,雖然省衛生廳明文反對把公立醫院一賣了之,但由於對醫院實行的是「政府領導,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管理政策,衛生主管部門只有指導權,而沒有決定權。「各地醫院的改制方案通過批准後,只需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當地政府已將醫院賣了出去,衛生部門還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也無權進行幹涉。」這位官員說。

  2004 年,當新鄉市人民政府決定將 5 家公立醫院捆綁出售給中國華源集團的時候,新鄉市衛生局的許多官員都持反對意見。「不換思想就換人,」一位知情者告訴《法制早報》記者,政府的個別官員甚至放出這樣的話來。因此,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反對意見」基本是徒勞的。

  為了不讓「新鄉模式」在河南省蔓延, 2005 年 4 月 23 日 ,河南省衛生廳下發了《關於醫療衛生改革有關問題的意見》,省衛生廳在《意見》中明確指出,公立醫院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核心,發揮著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的主體作用。明文反對一些地方在公立醫院機構改革中出現的一些商業化、市場化趨勢,甚至將公立醫院「一賣了之」。

  《意見》認為,政府承擔著保障公共衛生和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重要責任。公立醫療機構是保障基本醫療服務、公共衛生及突發事件應急救治的主體,其基本功能是向群眾提供基本醫療服務,承擔突發事件應急救治,貧困人口醫療救治,傳染病、精神病、職業病防治,婦幼保健,醫療支邊、支農、援外,醫學教育、科研,繼承發展傳統醫藥學等任務。

  王傳中副處長說,省衛生廳明文規定,各地縣最有實力的綜合性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醫院、傳染病、精神病醫院,血站和急救中心以及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絕對不能改制,更不能一賣了之。我們一直主張這些公立醫院的運行機制改制並不是產權改制,因為這些公立醫療機構承擔著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公共醫療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以及重要醫學研究、教育任務的職責。

  「在確保辦好上述醫療機構的前提下,我們主張對少部分公立醫療機構進行改制。」王傳中副處長說,應該有社會資源參與,並進行改制的是指那些資源配置不合理、區域性重複的公立醫院。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和多種形式的改革,平穩有序地改制為社會辦非盈利性或盈利性醫療機構。

  河南省政府和衛生廳態度非常明確:堅持政府主導與引入市場機制相結合。政府主導是前提,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搞活,絕不是弱化政府的衛生職能;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是一種調控手段,目的是擴大衛生資源總量,增強發展活力和服務能力,不是政府卸包袱、減負擔,絕不是搞「民進國退」。

  2006 年 7 月 23 日 ,河南省副省長王菊梅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坦言,一些地方政府沒有充分認識醫療機構的社會功能,將醫院體制改革片面理解為改制和市場化、商業化,政府投入水平過低,迫使醫院主要靠醫療收入保持運轉,這是導致醫藥費用過快增長、群眾「看病貴」問題的重要原因。

  河南省衛生廳的紅頭文件並沒有遏止住這些公立醫療機構被「賣掉」的趨勢。「我們只是業務指導部門,我們管不了院長的『帽子',更不能支配地方政府。」省衛生廳一位中層領導說,「地方政府要把這些公立醫療機構賣掉,我們對他們的這種做法沒有任何強制性約束措施。」

  公立醫院產權改革之癢

  「用『一賣了之'的方法對公立醫院進行改制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河南省一位衛生局長認為,地方政府對公立醫療機構的投入嚴重不足,是形成目前這種狀況最根本的原因。

  據《法制早報》記者了解,河南的多家醫院均是因為政府投入不足而被「逼上梁山」的。

  南陽市中心醫院是當地最大的醫院,有職工 1000 多人。但由於政府的財政撥款不足,醫院的發展受到了影響。因此,醫院準備改制。

  消息傳出,北京、上海的一些公司紛至沓來,洽談合作事宜。一些公司希望控股,或者買斷資產。「由於政策把握不準,加之其他原因,談了一年多,也沒有談攏。」院長趙玉亭說。

  許昌市中心醫院是一家三甲醫院,有職工 800 多人,同樣是當地最大的醫院。據許昌市衛生局局長鞠書軍介紹,政府每年給該院撥付的費用僅 404 萬元,這些費用僅夠繳納職工的養老保險。鞠局長說,許昌市中心醫院每年 8000 萬元的帳面收入只能使醫院正常運轉。

  在政府對公立醫院投入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一些地方的公立醫院均開始效仿江蘇「宿遷模式」,走上「一賣了之」之路。當然,更多的情況是政府主導對這些公立醫院進行全面改制,使中國的醫改進入了公立醫院產權制度改革的誤區。

  公立醫院改制以後,即從非營利性的事業單位變成純粹市場化的企業,以前由組織部任命的院長則變成了由董事會認命的董事長。那麼,政府應該承擔的保障公共衛生和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重要責任從何體現?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如何得到解決?是公立醫院改制以後面臨的兩大難題。

  許昌市中醫院是一家二等甲級醫院,今年 6 月 28 日剛完成改制。在改制以前,政府每年給該院撥付的資金為 190 萬元。許昌市衛生局局長鞠書軍說,為了使政府承擔「保障公共衛生和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職能得到充分體現,市政府決定採取「扶持 5 年」的措施,即前 3 年依然撥付 190 萬元,第四年撥付 50% ,第五年則撥付 30% 。鞠局長說,這些資金成立專門的帳號,實行專款專用。

  然而,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在公立醫院改制以後不但沒有得到扭轉,反而加劇了。河南本地一家媒體報導稱:「在新鄉市中心醫院短短地觀察了半個小時後發現, 6 名患者直接拿著處方到藥店裡購藥。另一位 郭 先生則氣憤地說,在華源來之前,他到中心醫院看一次感冒最多花 30 元,現在看一次要花 200 多元。」

  相對河南的醫改,山東省一些地方意識到了公立醫院被賣以後所面臨的問題。據報導,菏澤市在半年時間內就將 5 家公立醫院賣掉,但當地政府僅花了一個月時間又將這些醫院收回,宣布終止產權轉讓協議。

  山東省副省長王軍民要求,縣以上公立醫院改制要報省衛生廳批准。這是目前有效控制對公立醫院「一賣了之」現象的政府聲音。

  有專家認為,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根本出路在於:以逐步加大醫保覆蓋面為根本,同步推進醫療保障制度改革、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藥品生產流通改革,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責任編輯:楊建)

相關焦點

  • 顧昕:公立醫院改革應改革政府而不是限制醫院和藥企
    公立醫院的去行政化,儘管作為改革的方向,早已載入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議。但是,黨的精神卻遲遲難以落實,其根源在於「去行政化的弔詭」,即諸多政府部門的改革執行者並不願意放棄手中的權力,即便是大國總理喊出「壯士斷腕」,都無濟於事。相反,一波又一波的行政管控綿延不斷,但其所管控的事項卻呈現失控之勢。
  • 法國公立醫院改革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分析法國公立醫院改革的歷史和現狀,借鑑其成功經驗,有助於我們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醫療衛生體系。一、法國公立醫院改革歷史沿革(一)公立醫院管理的萌芽期。16世紀開始,法國政府開始參與管理醫院,但直到18世紀末,財政負擔的醫院支出還不足1%,醫院的運行主要靠教會和捐贈。
  • 漢中市人民醫院-公立醫院改革-案例
    醫院被正式納入到第二批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單位後,醫院上下高度重視,統一思想,積極按照市區醫改工作的總體要求及安排部署,結合醫院創建三級綜合醫院及國家級優質醫院活動,確定了醫院「以改促評、以評促建、評建結合」的醫改工作思路,並從管理體制改革、運行機制改革、改善群眾看病就醫感受、推動醫院持續發展、努力承擔社會責任,全力實施幫扶鄉鎮醫院等方面著手,紮實開展了公立醫院改革工作,現將主要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 薪酬制度改革與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探究
    摘要:公立醫院是我國的新醫改的主體,其龐大的數量在醫改中起到關鍵作用。在醫改中,薪酬制度改革又佔據重要地位,經績效考核能評估公立醫院在社會中的社會作用,通過薪酬制度改革與績效考核,能有效激發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升其服務質量,增強公立醫院的服務能力。
  • 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即將「破冰」
    薪酬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方面改革的步子可以再大一點。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並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後,主要用於人員獎勵,同時實現同崗同薪同待遇,激發廣大醫務人員活力。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制定了關於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指導性文件。
  • 四問高校和公立醫院事業編制改革
    為什麼此時對高校和公立醫院涉及上千萬人的人事制度進行改革?改革是全面取消事業編制嗎?高校和公立醫院人事制度改革的難點在哪?改革後會不會削弱高校和公立醫院的公益屬性、看病更貴上學更難呢?新華社記者帶著這些公眾關心的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看看他們的看法。  【一問:為什麼此時對高校和公立醫院編制進行改革?有必要嗎?】
  •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7月開業 公立醫院改革新樣本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楊興雲 經過近5年的建設,一所按照國際先進水平設計並配備相應設施的綜合性醫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在深圳濱海大道拔地而起,產權為深圳市政府擁有,由香港大學與深圳市政府共同管理。並將於今年7月開始營業。
  • 公立醫院改革助推醫院發展——鹹陽市中心醫院調研報告
    (七)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建設和諧醫患關係做好宣傳培訓和政策解讀工作,加強對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重要意義、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的宣傳,調動廣大醫務人員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對我市深化公立醫院改革的幾點思考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鹹陽市公立醫院改革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分管同志具體負責,制定工作計劃,層層落實責任,加強督促檢查,確保改革試點工作穩步推進。  (二)控制醫療費用。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是公立醫院改革的首要目標。
  • 河南省調整公立醫院床位價格 簡易病床床位費有標準
    原標題:我省調整公立醫院床位價格河南省發改委、河南省衛計委、河南省人社廳日前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完善河南省公立醫療機構病房床位價格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簡易病床床位費不得超過本病區最低床位費價格的40%。
  • 專家:縣級醫院發展是公立醫院改革成敗關鍵之一
    「縣級醫院是公立醫院改革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如果縣級醫院發展不好,不僅將對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更可能成為導致醫改全局失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黨委書記肖平15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作上述表示。
  • 福建長汀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
    長汀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基本實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醫院增實力,百姓得實惠今年5月,長汀縣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被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彰,並在2019年公立醫院中央補助資金分配中予以傾斜,新增安排中央補助資金500萬元。
  • 衛計委: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要破除「以藥補醫」
    國家衛生計生委有關負責人在就有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要以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為關鍵環節,明確提出推進縣級公立醫院去行政化,將建立適應行業特點的人才培養和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合理分級診療模式等。
  • 衛生部副部長調研廈門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
    2011年4月14日,衛生部副部長、衛生部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協調工作小組組長、國務院醫改辦副主任馬曉偉同志對廈門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進行調研。調研期間,馬曉偉聽取了廈門市醫改辦和有關部門關於醫改情況的匯報並作了重要講話,考察了長庚醫院和廈門第一醫院。廈門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丁國炎參加匯報會並介紹了有關情況。
  • 敲定「時間表」 河南公立醫院將「大改」
    逐步取消公立醫院的行政級別;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或將實行目標年薪制;拿藥品回扣、騙取醫保,醫院可能進入「黑名單」……河南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了《關於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醫院的管理將更透明,服務將更優化。逐步取消公立醫院行政級別人員編制和薪酬管理,是管理制度的主要組成部分。
  • 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領頭雁
    高州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王茂生一言道出山區群眾對看病難題的心聲。如何切實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這是從醫四十年來王茂生一直思考並為之奮鬥的目標。2013年4月,王茂生臨危受命,立足山區,以黨建引領高州市人民醫院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不斷推進縣鎮村三級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增強並擴大優質醫療資源總量的供給,提前四年實現了大病不出縣的國家醫改目標,走出了我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新路子。
  • 衛生部就2011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答記者問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就此,記者採訪了牽頭負責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的衛生部相關負責人。問: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啟動以來取得了哪些進展和成效?在微觀方面,隨著一些看得準、見效快的政策措施的實施,公立醫院在服務、安全、質量、成本、效率等方面開始改進,人民群眾開始享受到公立醫院改革帶來的好處。各試點城市推進改革的具體措施和做法,為進一步推進改革探索和積累了經驗,豐富了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政策措施和策略方法。試點探索鍛鍊了隊伍,提高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設計和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能力和水平。這些都為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加快推進奠定了良好基礎。
  • 甘肅省全面推開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
    &nbsp&nbsp&nbsp&nbsp《甘肅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及分工》印發全面推開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nbsp&nbsp&nbsp&nbsp中國甘肅網9月28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 公立醫院薪酬改革:部分漲薪超50%
    按要求,公立醫院將建立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做到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在崗位設置、收入分配、職稱評定等方面,對編制內外人員統籌考慮。探索實行目標年薪制和協議薪酬。國家衛生計生委消息,截至9月底,全國所有公立醫院已全部開展綜合改革,逐步建立起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的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緩解群眾看病貴、看病難。
  • 事業單位改革倒計時:高校、公立醫院取消編制待提速
    早在2015年,人社部就開始著手推進高校和公立醫院的編制創新改革,並開始制定高校和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但截至目前,人社部等方面尚無完成這項改革的時間表。該專家透露,取消高校和公立醫院的編制之所以推進艱難,主要原因之一是這項改革涉及上千萬高校和公立醫院的在編人員,現在來自這部分人員的阻力很大。
  • 河南公立醫院紗布、繃帶等醫用耗材將「瘦身」,醫院或面臨成本壓力
    河南商報記者 王苗苗12月31日零時,河南省正式進入醫用耗材「零差率」時代,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將全面取消醫用耗材加成,同步實施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這是繼2017年8月31日零時起,河南省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後,又一項公立醫院看病「減負」的舉措。這項舉措將會產生哪些影響呢?就這一問題,河南商報記者進行了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