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7 年 1 月,新鄭市第一人民醫院在全國率先進行了股份制改造。新鄭華信公司以現金形式出資,佔股本總額的 62.8% ;新鄭市衛生局代表國有股權,以原有固定資產入股,佔 37.2% ,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任期負責制。
這也是全國第一家被賣掉的公立醫院。
■河南省衛生廳的一位官員則認為,導致河南醫療體制改革出現公立醫院「賣掉」的主要原因是,雖然省衛生廳明文反對把公立醫院一賣了之,但由於對醫院實行的是「政府領導,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管理政策,衛生主管部門只有指導權,而沒有決定權。
■在新鄉市中心醫院,一位 郭 先生則氣憤地說:在改制之前,他到中心醫院看一次感冒最多花 30 元,現在看一次要花 200 多元。
「河南的醫改還要繼續加大力度,但絕不是把公立醫院『一賣了之'。」河南省衛生廳醫政處副處長王傳中說,醫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強市場活力和從根本上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2005 年 7 月 28 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所、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得出了報告結論:「歷經 20 年,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基本上不成功。」
即便如此,河南、山東等省一些地方的醫改依然在大刀闊斧地進行著,這些地方所謂的醫改基本是遵循江蘇宿遷的「醫改模式」:對公立醫院實行「民投、民有、民辦、民營」的「四民」政策。
「賣」的不同模式
河南省率先打著醫改的旗號對公立醫院進行全面改制的是鄭州市。
1997 年 1 月,新鄭市第一人民醫院在全國率先進行了股份制改造,新鄭華信公司以現金形式出資,佔股本總額的 62.8% ;新鄭市衛生局代表國有股權,以原有固定資產入股,佔 37.2% ,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任期負責制。這也是全國第一家被賣掉的公立醫院。
緊接著, 2000 年 7 月 5 日 ,新鄭市中醫院完成改制,當地的企業家趙培林以 1100 萬元的價格獲得中醫院 66.7% 的股份,成為該院的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
改制後院裡的每個科室都實行了經濟獨立核算。醫生們為了完成經濟指標,幾乎想盡了一切辦法找病員。該院一名大夫對媒體說:「趙培林把醫院買走後,與以前公立醫院最大的區別就是強調一切向錢看,賠錢的買賣絕對不幹。」
一件偶然的事情,使河南的醫改在一夜之間全國「聞名」。 2003 年 11 月 18 日 ,新鄭市中醫院的幾名醫護人員將一名在車禍中受重傷、無力支付醫療費用的無名病人拋棄,致使這名病人被活活凍死。
2003 年 5 月,舞陽縣公費醫療醫院和縣中醫院改制成功,模式是「國有資產退出,發起人持大股,職工參股」。
再後來是轟動全國醫療界的具有標本意義的「新鄉模式」。
2004 年 3 月 9 日 ,中國華源集團和河南省新鄉市人民政府籤訂協議,以有償方式捆綁接收新鄉市中心醫院、新鄉市第二醫院、新鄉市第三醫院和新鄉市婦幼保健院、新鄉市中醫院 5 家醫院的淨資產。
根據協議,中國華源集團下屬的華源生命產業公司以有償方式整體接收新鄉市上述 5 家醫院的淨資產,並與新鄉市國有資產產權代表單位合作,組建由前者控股、後者參股的華源中原醫院管理有限公司。協議期限為 50 年。
華源中原醫院管理有限公司註冊資金為 1.5 億元,其中華源生命產業公司注入 1.05 億元現金,成為第一大股東,控股 70 %;新鄉市政府以 5 家醫院的 4500 萬元淨資產作為投入,佔總股本的 30 %。被併購的 5 家醫院層次不低,其中新鄉市中心醫院為三級甲等醫院,其餘均為二級甲等醫院,目前新鄉市只保留對精神病醫院、一家醫學院的附屬醫院和一些專科醫院的管理權。
河南省大規模對公立醫院進行改制是在 2004 年以後,據統計,截至 2005 年底,共有 150 多家縣、市級以上醫院完成了改制。與此同時,不少縣也正在對公立醫院的資產進行清算,準備把主要承擔全縣基本醫療服務的醫院賣掉。
衛生局與地方政府的博弈
「中國的醫改形成今天的局面,我們衛生局一直在為地方政府背黑鍋。」河南省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市級衛生局長直言不諱地告訴《法制早報》記者,許多地方的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一直都反對將公立醫院「賣掉」。
河南省衛生廳的一位官員則認為,導致河南醫療體制改革出現公立醫院「賣掉」的主要原因是,雖然省衛生廳明文反對把公立醫院一賣了之,但由於對醫院實行的是「政府領導,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管理政策,衛生主管部門只有指導權,而沒有決定權。「各地醫院的改制方案通過批准後,只需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當地政府已將醫院賣了出去,衛生部門還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也無權進行幹涉。」這位官員說。
2004 年,當新鄉市人民政府決定將 5 家公立醫院捆綁出售給中國華源集團的時候,新鄉市衛生局的許多官員都持反對意見。「不換思想就換人,」一位知情者告訴《法制早報》記者,政府的個別官員甚至放出這樣的話來。因此,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反對意見」基本是徒勞的。
為了不讓「新鄉模式」在河南省蔓延, 2005 年 4 月 23 日 ,河南省衛生廳下發了《關於醫療衛生改革有關問題的意見》,省衛生廳在《意見》中明確指出,公立醫院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核心,發揮著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的主體作用。明文反對一些地方在公立醫院機構改革中出現的一些商業化、市場化趨勢,甚至將公立醫院「一賣了之」。
《意見》認為,政府承擔著保障公共衛生和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重要責任。公立醫療機構是保障基本醫療服務、公共衛生及突發事件應急救治的主體,其基本功能是向群眾提供基本醫療服務,承擔突發事件應急救治,貧困人口醫療救治,傳染病、精神病、職業病防治,婦幼保健,醫療支邊、支農、援外,醫學教育、科研,繼承發展傳統醫藥學等任務。
王傳中副處長說,省衛生廳明文規定,各地縣最有實力的綜合性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醫院、傳染病、精神病醫院,血站和急救中心以及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絕對不能改制,更不能一賣了之。我們一直主張這些公立醫院的運行機制改制並不是產權改制,因為這些公立醫療機構承擔著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公共醫療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以及重要醫學研究、教育任務的職責。
「在確保辦好上述醫療機構的前提下,我們主張對少部分公立醫療機構進行改制。」王傳中副處長說,應該有社會資源參與,並進行改制的是指那些資源配置不合理、區域性重複的公立醫院。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和多種形式的改革,平穩有序地改制為社會辦非盈利性或盈利性醫療機構。
河南省政府和衛生廳態度非常明確:堅持政府主導與引入市場機制相結合。政府主導是前提,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搞活,絕不是弱化政府的衛生職能;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是一種調控手段,目的是擴大衛生資源總量,增強發展活力和服務能力,不是政府卸包袱、減負擔,絕不是搞「民進國退」。
2006 年 7 月 23 日 ,河南省副省長王菊梅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坦言,一些地方政府沒有充分認識醫療機構的社會功能,將醫院體制改革片面理解為改制和市場化、商業化,政府投入水平過低,迫使醫院主要靠醫療收入保持運轉,這是導致醫藥費用過快增長、群眾「看病貴」問題的重要原因。
河南省衛生廳的紅頭文件並沒有遏止住這些公立醫療機構被「賣掉」的趨勢。「我們只是業務指導部門,我們管不了院長的『帽子',更不能支配地方政府。」省衛生廳一位中層領導說,「地方政府要把這些公立醫療機構賣掉,我們對他們的這種做法沒有任何強制性約束措施。」
公立醫院產權改革之癢
「用『一賣了之'的方法對公立醫院進行改制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河南省一位衛生局長認為,地方政府對公立醫療機構的投入嚴重不足,是形成目前這種狀況最根本的原因。
據《法制早報》記者了解,河南的多家醫院均是因為政府投入不足而被「逼上梁山」的。
南陽市中心醫院是當地最大的醫院,有職工 1000 多人。但由於政府的財政撥款不足,醫院的發展受到了影響。因此,醫院準備改制。
消息傳出,北京、上海的一些公司紛至沓來,洽談合作事宜。一些公司希望控股,或者買斷資產。「由於政策把握不準,加之其他原因,談了一年多,也沒有談攏。」院長趙玉亭說。
許昌市中心醫院是一家三甲醫院,有職工 800 多人,同樣是當地最大的醫院。據許昌市衛生局局長鞠書軍介紹,政府每年給該院撥付的費用僅 404 萬元,這些費用僅夠繳納職工的養老保險。鞠局長說,許昌市中心醫院每年 8000 萬元的帳面收入只能使醫院正常運轉。
在政府對公立醫院投入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一些地方的公立醫院均開始效仿江蘇「宿遷模式」,走上「一賣了之」之路。當然,更多的情況是政府主導對這些公立醫院進行全面改制,使中國的醫改進入了公立醫院產權制度改革的誤區。
公立醫院改制以後,即從非營利性的事業單位變成純粹市場化的企業,以前由組織部任命的院長則變成了由董事會認命的董事長。那麼,政府應該承擔的保障公共衛生和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重要責任從何體現?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如何得到解決?是公立醫院改制以後面臨的兩大難題。
許昌市中醫院是一家二等甲級醫院,今年 6 月 28 日剛完成改制。在改制以前,政府每年給該院撥付的資金為 190 萬元。許昌市衛生局局長鞠書軍說,為了使政府承擔「保障公共衛生和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職能得到充分體現,市政府決定採取「扶持 5 年」的措施,即前 3 年依然撥付 190 萬元,第四年撥付 50% ,第五年則撥付 30% 。鞠局長說,這些資金成立專門的帳號,實行專款專用。
然而,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在公立醫院改制以後不但沒有得到扭轉,反而加劇了。河南本地一家媒體報導稱:「在新鄉市中心醫院短短地觀察了半個小時後發現, 6 名患者直接拿著處方到藥店裡購藥。另一位 郭 先生則氣憤地說,在華源來之前,他到中心醫院看一次感冒最多花 30 元,現在看一次要花 200 多元。」
相對河南的醫改,山東省一些地方意識到了公立醫院被賣以後所面臨的問題。據報導,菏澤市在半年時間內就將 5 家公立醫院賣掉,但當地政府僅花了一個月時間又將這些醫院收回,宣布終止產權轉讓協議。
山東省副省長王軍民要求,縣以上公立醫院改制要報省衛生廳批准。這是目前有效控制對公立醫院「一賣了之」現象的政府聲音。
有專家認為,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根本出路在於:以逐步加大醫保覆蓋面為根本,同步推進醫療保障制度改革、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藥品生產流通改革,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責任編輯: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