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昕:公立醫院改革應改革政府而不是限制醫院和藥企

2020-12-13 健康界

藥品零加成政策的實施,立竿見影的效果是抹去了公立醫院在藥品購銷上的收益。可是,由於大宗醫療服務項目的價格長期處於偏低甚至畸低的水平,行政調價措施不可能在短期內大幅調高大部分醫療服務項目的價格,這導致公立醫院的運營必然出現財務困境。解困之道,並非政府增加投入,而是政府解除管制。

公立醫院的去行政化,儘管作為改革的方向,早已載入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議。但是,黨的精神卻遲遲難以落實,其根源在於「去行政化的弔詭」,即諸多政府部門的改革執行者並不願意放棄手中的權力,即便是大國總理喊出「壯士斷腕」,都無濟於事。相反,一波又一波的行政管控綿延不斷,但其所管控的事項卻呈現失控之勢。

面對日益顯著的管控,很多專家、媒體人士、醫界高層和地方主管都把重心放在了「政府財政補償」上,異口同聲疾呼「落實」。說白了,就是向財政要錢。在他們看來,只要政府投入增多,一切難題都可解決。可是,誰都知道,能用人民幣解決的事兒都不是事兒。難道公立醫院去行政化之困是能用人民幣解決的事嗎?

公立醫院改革的根本在於政府改革,而不是政府砸錢。如果政府的執政理念、執政方式和施政制度不改變,財政補償政策落實的過程就會變成老百姓的納稅錢打水漂的過程。具體而言,公立醫院改革的內容,可分為兩部分:一是治標;二是治本。「治標」,指向了公立醫院「藥價虛高」;「治本」,指向的是公立醫院行政化。公立醫院改革的治本之道在於去行政化。

後一個問題其實是醫療服務領域中種種亂象之根,但是百姓體會不到。百姓的切身體會是藥價虛高。且不說治療同一種疾病同類藥品,公立醫院大多喜歡選擇高價產品,因為據說是高價產品一般質量較好。這一說法是否成立,恐怕很多人將信將疑,而事實上也沒有一家像樣的機構能對藥品的性價比能給出哪怕是稍微客觀一點兒的說法。老百姓最為不滿的是,同一個廠家的同一種藥,在公立醫院買居然要比零售藥店貴很多。不少公立醫院否認這一點。但是,如果公立醫院的藥價不貴,平價藥店哪裡還會有生存的空間呢?

公立醫院藥價虛高是事實,很多人指責醫生和院長見利忘義,還有人歸咎於市場化。真是笑話。零售藥店也市場化了,那裡的職工也想多賺錢,但為什麼藥價不虛高呢?公立醫院藥價虛高的根源在於政府管制不當:其一,政府對醫療服務本身實行低價管制,郎中們看病不能要養活自己,被迫要開藥店;其二,政府對藥價設置了天花板(即最高零售限價)之後又設置了加成管制,即公立醫院只能加成15%。

正是加成管制搞亂了藥價。既然政府規定只能加成15%,那麼公立醫院在進貨的時候當然會選擇高價藥。假定一種藥有兩個進貨渠道,一是100元,另一個是50元,所有腦筋沒有灌水的管理人員都會讓前者上量,後者不上量。當然,好歹進一些便宜藥也是必要的,一來滿足某些患者的需要,二來可以應付上級的檢查。

高價藥上量之後,帳面上的15%加成自然會豐厚一些,但醫院並不會依照進貨發票上的價和量,將真金白銀全額付給醫藥公司,實際上還會向後者要「返點」,返點率取決於討價還價。對這種行為,政府自然是嚴令禁止,可是多少年了都禁而不止。「返點」可以以各種其他合法的形式流向醫院和醫生。現在,爭論或辯解有多少院長或醫生有腐敗行為,或者腐敗的程度多大,以及腐敗是否冤枉,是毫無意義的。問題不在於究竟誰腐敗,而在於體制不合理:價格管制體制導致了管制失靈,引致了醫療界廣泛的行為扭曲。

可是,改革體制對於相關政府部門來說是難而又難的事情,而強化管制卻是輕而易舉的的事情。於是,政府又祭出了「藥品零差率」政策,還一廂情願地認為如此這般公立醫院以藥養醫的格局終將打破。事實上,這一政策並未取得其本身冀望的效果,否則政府何必又使出洪荒之力,推出兩票制呢?

問題是,藥品零差率政策一定會造成公立醫院的財務虧空。2017年的年關前後,南方的湘雅醫院和北方的積水潭醫院,都有院長直言這一點,且在新舊媒體上引發轟動和紛亂效應。無論細節如何,也無論院長們在媒體上表達了多少觀點,更無論媒體是否有所誤解甚至扭曲,一個基本的事實是,在藥品零差率政策的大壓下,公立醫院管理層再次將扭轉虧損局面的希望寄托在政府財政的投入之上。

乍看起來,既然政府規定藥品購銷不能加價,那麼政府就應該彌補藥品購銷和使用環節的成本。一切都是有成本的。毫無疑問,醫院進行藥品購銷和使用也是有成本的,藥劑師的工資和藥房的運營(哪怕是水電),都需要錢,因此藥品零差率政策的實施明明是需要財政補償的。

可是,從財政的角度來看,如果真掏出銀子去補償醫院藥品購銷的成本,會滋生出一系列新的問題。如果按照藥品銷售額的一個百分比進行補償,無論這一百分比是多少,加成都沒有取消啊?只不過是付帳者換了而已,即本來是老百姓或者醫保機構付帳,現在改成了財政。納稅人繞了一個彎子付了帳,結果發現一切都沒有改變。作為納稅人總管的財政部門如果總是這樣花冤枉錢,減稅永無指望,依靠百姓消費來增加內需永無指望,轉變經濟發展模式也永無指望了。如果定額補助,則缺乏激勵因素。如果按績效進行補助,激勵機制如何設計也十分棘手。總之,最優財政補助機制是不存在的。

其實,很多地方的領導和財政部門官員並非不明白這一點,也並非沒有銀子,他們只是不願意不明不白地砸銀子。不少媒體、專家和醫院管理層劈頭蓋臉地吐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沒有落實財政補償措施,將公立醫院改革推進不利的責任推向財政,貌似公正而已。

那究竟如何治標呢?其實,出路就在眼前。看看零售藥店吧,藥價虛高的問題在哪裡絕然不存在。為什麼呢?很簡單,政府既沒有對零售藥店實施藥品加成管制,也沒有實施兩票制管制。藥店的藥品採購價多少錢,藥店從中賺多少錢,那是藥店自己的事情。如此一來,藥店自然要想方設法壓低藥品採購價了,流通環節過多的現象在市場化的藥店那裡絕然不存在。至於藥店加價多少,藥品的最終零售價多少,讓市場來決定,即供需狀況決定價格。值得一提的是,公立醫保機構也是藥品市場的需方之一,對藥品價格自然會產生影響。簡言之,藥品價格從行政管控向市場形成的轉變,並不會讓價格飛上天。很多領導和群眾對於價格形成市場化的擔心,完全是杞人憂天。

一句話,治理藥價虛高的治標之策,關鍵在於「取消藥品加成管制」,而不是「取消藥品加成」。兩字之差,天壤之別。

至於公立醫院的治本之道,即如何推進政府改革,如何走向去行政化,筆者在其他文章中已經論說了很多,以後有機會還會沒完沒了地論說,直到筆者在有生之年看到這一改革的落實。

(原文標題:公立醫院改革的要害:改革政府而不是限制醫院和藥企)

相關焦點

  • 河南省公立醫院「變臉」 公立醫院產權改革之癢
    「河南的醫改還要繼續加大力度,但絕不是把公立醫院『一賣了之'。」河南省衛生廳醫政處副處長王傳中說,醫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強市場活力和從根本上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2005 年 7 月 28 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所、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得出了報告結論:「歷經 20 年,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基本上不成功。」
  • 疫情拷問:公立醫院改革不是去編制,重點是改機制
    疫情拷問:彰顯醫院編制重要性譽方醫管創始人兼顧問:秦永方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彰顯醫院編制重要性,對公立醫院改革帶來重大影響,是去行政化還是去編制,值得交流和探討。公立醫院改革核心不是去編制,重點是改機制。
  • 公立醫院改革助推醫院發展——鹹陽市中心醫院調研報告
    (七)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建設和諧醫患關係做好宣傳培訓和政策解讀工作,加強對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重要意義、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的宣傳,調動廣大醫務人員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對我市深化公立醫院改革的幾點思考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鹹陽市公立醫院改革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分管同志具體負責,制定工作計劃,層層落實責任,加強督促檢查,確保改革試點工作穩步推進。  (二)控制醫療費用。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是公立醫院改革的首要目標。
  • 四問高校和公立醫院事業編制改革
    消息一出,引起國內外媒體和網絡輿論的高度關注。  為什麼此時對高校和公立醫院涉及上千萬人的人事制度進行改革?改革是全面取消事業編制嗎?高校和公立醫院人事制度改革的難點在哪?改革後會不會削弱高校和公立醫院的公益屬性、看病更貴上學更難呢?新華社記者帶著這些公眾關心的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看看他們的看法。  【一問:為什麼此時對高校和公立醫院編制進行改革?有必要嗎?】
  • 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即將「破冰」
    財社〔2015〕263號財政部 國家衛生計生委 國家中醫藥局關於《加強公立醫院財務和預算管理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33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8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
  • 法國公立醫院改革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分析法國公立醫院改革的歷史和現狀,借鑑其成功經驗,有助於我們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醫療衛生體系。一、法國公立醫院改革歷史沿革(一)公立醫院管理的萌芽期。16世紀開始,法國政府開始參與管理醫院,但直到18世紀末,財政負擔的醫院支出還不足1%,醫院的運行主要靠教會和捐贈。
  • 事業單位改革倒計時:高校、公立醫院取消編制待提速
    早在2015年,人社部就開始著手推進高校和公立醫院的編制創新改革,並開始制定高校和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但截至目前,人社部等方面尚無完成這項改革的時間表。該專家透露,取消高校和公立醫院的編制之所以推進艱難,主要原因之一是這項改革涉及上千萬高校和公立醫院的在編人員,現在來自這部分人員的阻力很大。
  • 聚焦高校和公立醫院事業編制改革
    「真正的改革肯定是逐步地推進,不可能一下子取消,也不可能全部取消,需要做更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和推進步驟,相關政策措施需要配套才能推進,如與醫療改革配套、與教育改革配套,不是一取消了之,目前公眾的理解不全面。」實際上編制改革主要涉及兩大塊:專業技術人員和行政輔助人員。對於目前的高校和公立醫院來說,改革影響最大的是行政輔助人員。
  • 公立醫院巨虧 法國政府埋單
    按照功能定位劃分,法國公立醫院分為規模較大、治療各類重病和疑難雜症的綜合醫院;具有較高業務水平、承擔大學教學職能的區域醫院;還有作為社區機構承擔保健康復和長期護理職能的地段醫院。在法國現在的衛生體制下,公立醫院、私立非營利性醫院和私立營利性醫院並存,即便私立醫院數量多於公立醫院,但公立醫院在法國醫療體系中的地位不可動搖,因為私立醫院較少提供急診、康復服務、長期護理以及精神疾病服務。
  • 顧昕:「醫改最重要的,是供給側去行政化」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回扣為何屢禁不止南方周末:2016年最後幾天,中央電視臺曝光了醫院回扣泛濫和耗材回扣的「內幕」,引起廣泛關注。作為多年研究醫改的學者,你對這一行業亂象怎麼看?顧昕:其實,央視曝光的新聞根本不是新聞,內幕也不是內幕,而是醫藥界人盡皆知的現象。
  • 醫改爭論的8個關鍵點:借鑑哪國、醫院走向何方
    在補充機制明確下,才能去構建嶄新的公立醫院運作方式,去破解長期困擾的低效率難題。  李玲:公立醫院管理機構統籌  李玲:現在的公立醫院,政府投入和管理不足,使得它們越來越遠離公立醫院的本意,這正是現在「補供方」必須進行的一個重要改革。  首先,在區域規劃的基礎上重新布局公立醫院。
  • 漢中市人民醫院-公立醫院改革-案例
    醫院被正式納入到第二批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單位後,醫院上下高度重視,統一思想,積極按照市區醫改工作的總體要求及安排部署,結合醫院創建三級綜合醫院及國家級優質醫院活動,確定了醫院「以改促評、以評促建、評建結合」的醫改工作思路,並從管理體制改革、運行機制改革、改善群眾看病就醫感受、推動醫院持續發展、努力承擔社會責任,全力實施幫扶鄉鎮醫院等方面著手,紮實開展了公立醫院改革工作,現將主要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 衛生部副部長調研廈門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
    2011年4月14日,衛生部副部長、衛生部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協調工作小組組長、國務院醫改辦副主任馬曉偉同志對廈門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進行調研。調研期間,馬曉偉聽取了廈門市醫改辦和有關部門關於醫改情況的匯報並作了重要講話,考察了長庚醫院和廈門第一醫院。廈門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丁國炎參加匯報會並介紹了有關情況。
  • 丹東:13家公立醫院綜合改革26日將啟動
    從丹東市衛計委獲悉,本月26日零時起,丹東市13家城市公立醫院將啟動綜合改革,取消藥品加成,降低部分大型設備檢查及化驗費,合理調整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及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
  •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7月開業 公立醫院改革新樣本
    按照深圳市政府的計劃,該醫院的建設目標是成為 「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為中國公立醫院改革創造樣本。根據規劃,醫院採用「診療中心+重點專科」模式,設置綜合門急診、20個診療中心、12個醫技中心以及特需診療中心,建成後可容納日門急診量8000-10000人次。
  • 關於印發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意見的通知
    合理界定政府和公立醫院在人事、資產、財務等方面的責權關係,建立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權力運行機制,落實縣級公立醫院獨立法人地位和自主經營管理權。推進縣級公立醫院去行政化,逐步取消醫院的行政級別,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負責人不得兼任縣級公立醫院領導職務。     (三)合理配置資源。
  • 興國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紀實
    2013年,我國在311個縣啟動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興國縣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縣。該縣率先在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啟動公立醫院改革。  隨著改革的縱深推進,興國縣兩所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得到了初步顯現。「公立醫院姓『公』,改革靠的是政府,而不僅僅是衛生部門或醫院一家的事。」
  • 衛生部就2011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答記者問
    從總體來看,試點城市都把公立醫院改革和發展作為重大的民生工程,作為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公共服務的重要方面大力推進,並將公立醫院的規劃發展與大城市規劃,城鄉規劃和新農村建設等銜接起來統籌考慮,改革試點得到了廣大醫務人員和人民群眾的積極響應,取得積極進展,顯現了初步成效。
  • 福州: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的馬尾樣本
    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醫院,曾是當地實力最為薄弱的縣級醫院。去年8月,福州市提出以福州第二醫院幫扶式託管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醫院,對該醫院進行改革,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醫院更名福州第二醫院馬尾分院。這樣的縣級醫院改革方法,在福建省屬首例。半年之後,這場自髮式改革初步顯現成效:今年1~3月,該院醫療業務總收入同比增加192.13萬元,藥佔比同比下降21.9個百分點。
  • 全國超20%公立醫院開始薪酬制度改革: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6月1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布會,體改司巡視員朱洪彪在介紹全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進展情況時表示,將促進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在2800多家公立醫院開展薪酬制度改革試點,超過全國公立醫院總數的20%。該消息曝光後引起廣泛討論,被網友解讀為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即將全面啟動的標誌,而醫務工作者即將因這次的政策利好迎來「工資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