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無國界,這一點從中餐上就能看出來,只要是味道好,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會收到歡迎,這一點在中餐上表現得尤為明顯。中餐館在很多國家都比較受歡迎,特別是在美國,很多當地人隔三差五的就要吃上一頓中餐。中餐在美國受歡迎的程度,後廚流水作業,老外熟練運用筷子。
前去中餐館用餐的人多,後廚會非常忙,這些廚師要比很多國內的廚師忙很多,有時在灶臺旁邊一站就是四五個小時,當然他們的薪酬也比較高,平均下來一個月能拿到3千多美元。另外,美國的中餐館更像是快餐,外賣很多,菜式比較固定,所以後廚更像是一個流水線。兩個主廚,兩個副廚,飛水,拉油都是副廚幹,調口炒菜都是主廚幹,流水線作業,乾淨利索有效率。
既然是中餐,餐具當然是筷子了,所以經常來吃中餐的老外,基本上都能很熟練地運用筷子,這個就很有意思了。如果第一次看到一個個老外拿著筷子夾菜,會感覺是一個很搞笑的畫面。另外,他們還是習慣於分餐制,自己喜歡吃什麼菜自己點,有點像我們在食堂裡自己吃飯,相對來說能吃到的菜品還是比較單一。
其實在美國的中餐,為了迎合當地人的口味,菜品上還是做了很大改變,以「酸中帶甜並且微辣」為主。比較有代表性的菜是陳皮雞和宮保雞丁,還有甜酸雞,芥蘭牛,芙蓉蛋,當然和我們正宗的味道差別還是比較大的,但是他們還是吃得不亦樂乎。特別是雞,因為美國人喜歡吃炸雞塊,所以在做雞的時候,比如說陳皮雞,都是先把雞塊炸好,然後再上漿包裹。
另外在當地還有一類人群比較特殊,那就是猶太人。他們對於中餐的喜愛和理解能力要超出其他人群很多,他們不僅僅會用筷子,而且在吃中餐的時候很有儀式感。通常都是朋友聚會或者是家人在一塊聚餐,喜歡用大圓桌,並且喜歡一道一道地上菜,大家在同一個盤子裡夾菜,從用餐的形式上來看更像中國人。
不過,有的人會認為這樣的中餐已經和正宗的中餐在口味上相差得太多,是沒有靈魂的中餐,不過沒有關係,他們喜歡吃就行。有人調侃說,外國人只要給他吃點調料味,他就會覺得中國菜太好吃了,事實上也可能就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