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日記》:遲暮之年,久違的生命哲思

2020-12-14 影娛社

世人常說,人在遲暮之時的豁達,年輕人很難讀懂。因為經歷一生後的心境,飽含著百感交集與歲月的沉澱。電影《老人日記》是一句引起很多人深思的一部作品,它讓不少人重新地去思考生命的意義,由此正面去面對生死這個嚴肅的問題。

影片圍繞著一名叫尼古拉吉蒙的老人緩緩展開,在寂靜而荒涼的魁北克居住著一位慈祥的教授,作為醫生的他逐漸的意識到自己已經進入到了遲暮之年,面對著記憶的減退,身體器官的衰竭,他無法在外人面前掩蓋住自己對於老去的悲愴之感,然而熱愛教學的他用自己的方式去和平的度過遲暮後的每一天,不僅讓很多人潸然淚下。

從電影劇情上看,這部作品的風格猶如一位白髮蒼蒼老人的自白。導演用單一而簡單的視角聚焦到了人們時常忽略的老人群體,呈現出了他們內心的孤獨和嚮往陪伴的親情願景。該作品的拍攝手法帶有一定的回憶特徵,因為從劇情可以看到,老人在得知自己僅有半年的生命期限之時,他努力地去記住自己在世的每一分光景。

《老人日記》是近幾年十分有遲暮風格的電影作品,導演十分現實大膽的把人們畏懼的「死亡」擺上了熒幕,目的就是喚醒當代社會對於生命的珍惜。尤其是日漸速食的社會發展面前,越來越多的人們對於生命報以輕視,年輕人日漸糜爛的生活作息,其實都是浪費生命的一種體現。

友情,親情,愛情,在影片之中如同過眼雲煙般帶過。大篇幅的風景勾勒與老人內心的釋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部作品的故事節奏緩慢,深沉,它對於人物的情緒有著一定的克制。與年輕化的電影所不同的是,影片中避開了風燭殘年時的悲愴,將溫暖的知足主題融入橋段之中。伴隨著恬靜的配樂一生的榮耀喜怒哀樂都會隨著歲月緩緩的流逝,人們宛若時光長河中的孤舟,都要承載著一生的回憶,用致敬的心態告別著過去。

很多年輕人看完這部電影,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或許我們都會同這位慈愛的老人一樣,在餘生價值耗盡之時從容地迎接餘暉的落幕。據說這部電影的創作靈感來源於契訶夫的原著小說《沒意思的故事》,導演將原著之中那種對於生命的從容用自己的方式夾雜在了影片之中。

《老人日記》的電影主題關於「感恩」與「價值」,目的就是喚醒人們充分的揮灑人生的價值,不要讓一生沉浸在虛無之中,生命最美好的樣子就是用自己的餘熱來溫暖這個冷漠的社會,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對於未來的美好期盼,和不忘初心的堅持。

相關焦點

  • 豆瓣8.4,沒意思的老人故事,卻恰恰是有意義的哲思!
    ——《老人日記》很少有電影將主角定為一位瀕死的七旬老人,2015年的一部劇情片《老人日記》(又名《老人的日記》),原型是契訶夫的一個中篇小說《沒意思的故事——摘自一個老人的札記》。尼古拉是一位很成功的老人。
  • 65歲老人跑步14年控制住糖尿病,加入1000多個群分享跑步日記
    14年來,不管颳風下雨,有一位老人的身影總是按時出現在這裡,他就是原北京科技大學教授曹林。堅持跑步,不僅讓65歲的他有效控制住了血壓和糖尿病,治癒了抑鬱症,還成為跑友圈中的「奧森傳奇」。近日,作家出版社整理出版了曹林的《奧森日記》。曹林把它當做自己人生經驗的一些總結,「相信它會對很多人有所幫助,也會有很多人需要它」。
  • 《老人與海》讀後感,你學到了什麼?
    輕輕的合上《老人與海》,靜靜的閉上眼睛,腦海裡全是老人與鯊魚搏鬥的驚心畫面,我恐懼這些血腥的畫面,但又被深深的吸引,被老人的自信、頑強、勇敢、不怕輸、勇於拼搏、努力捍衛自己生命的高貴品質所吸引。老人已經很蒼老了,他所有的身體器官無一不告訴他已經很老了,有些事他已經做不到了,可又是什麼原因讓他決定孤身一人去很遠的地方打魚?是因為84天沒有打到魚了還是因為別人的眼光?我覺得這時的老人就像是一個在夢想的路上獨自行走的旅人,是那麼的孤獨,那麼的脆弱,但他又是不孤獨的,因為他的意志是那麼的強大。
  • 飄逸高朗的詩情與洞若觀火的哲思:季羨林,一代鴻儒的散文底色
    在他的散文世界裡,有貧苦窘迫的老人,有窮困潦倒的瞎眼乞丐;有執著可憐的鄉間老婦;有生命頑強的瓦匠;有善良誠懇的女房東;有遭受苦難的國外女孩;有勤勞善良卻一生悲苦的王媽。《老人》中那位生活貧苦,相貌醜陋的老人,生活困窘,住在廢棄的墳洞裡。最可能絕望的他卻始終不放棄希望,他依然抱有對生命的渴望,對命運的反抗。
  • 不做油膩中年人,做有哲思、有萌心的有趣靈魂
    中年人的困境中年人可能是最缺愛的人,上有老人需要照顧,甚至老人年事已高,身體狀況、心理狀況層出不窮。七八十歲的老人跟子女的交流溝通是很有限的,而他們自身卻需要子女格外的關注。這是需要子女付出愛的階段。下面可能還有兩個孩子要照顧,每一個孩子都需要關心,都需要陪伴。
  • 老人寫5萬字防騙日記 保健品推銷套路盤點
    老人寫5萬字防騙日記 保健品推銷套路盤點時間:2018-03-09 12:45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老人寫5萬字防騙日記 保健品推銷套路盤點 去年1月,鄭大爺得知老友在參加保健品推銷講座,家中還買有各式各樣的保健品,而且輕信保健品營銷人員的鼓吹,買了數萬元。
  • 哲思 | 人生四時,把握住就是機遇
    人民論壇哲思,用灼熱的觀點啟迪思想,用溫暖的文字撫慰心靈。
  • 幾部重生校園甜蜜爽文:從青春年少到遲暮之年,始終有人相伴相守
    歡迎來到阿洛推文,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幾部重生校園甜蜜爽文:從青春年少到遲暮之年,從青春年少到遲暮之年,始終有這樣一個人,與你相伴,有你相守,與你白頭偕老。重回年少時光 作者:江小綠讓我們跟隨作者再經歷一次那美好的愛情,從青春年少到遲暮之年,始終有這樣一個人,與你相伴,有你相守,與你白頭偕老。再見小南山(重生)作者:秦寺
  • 《海街日記》:淡如菊美如畫,四姐妹平淡生活之下的人生哲思
    《海街日記》是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改編自吉田秋生創作的同名暢銷漫畫,上映於2015年5月14日,豆瓣評分8.8,這部影片其實算是一部小眾的電影,充滿著是枝裕和濃濃的親情風格,平淡如水下卻是引人嚮往,誘人思索,人生就像是枝裕和作品所展現的一樣,平靜卻溫暖,即是電影,也是你我的生活,這也是它為何能在有如此之高的評分原因所在。
  • 老人34年前寫9萬字兒子成長日記(組圖)
    時尚育兒日記,張慧雲老人一寫就是20年。   古稀母親自編成集盼能引來天下父母與孩子的共鳴  寫育兒日記、開育兒博客是80後辣媽們都愛幹的事,沒想到,年近古稀的張慧雲老人,在34年前就開始領銜這一時尚風潮——她從1977年小兒子出生開始寫育兒日記,一直堅持了近20年,到兒子高中畢業。
  • 88歲老人寫日記70多年 日記本已攢100多本
    日記大多數都會寫,但堅持一輩子卻實屬不易。家住寶雞鳳縣的紫柏山下的88歲老人劉清善從18歲開始每天堅持寫日記,當地大半個世紀的滄桑變化都被他濃縮記錄在了100多個日記本裡。
  • 70歲老人微信連載小說 五六十本日記當素材
    70歲的紹興老人宋國華在微信上連載自傳小說,與更多的人分享他的人生故事。目前,他已經堅持了一百多天,累計寫了9萬多字。宋國華寫微信小說緣起於老友間的聚會,「高中同學聚首,大家的人生軌跡都不同,又想很快分享,我感覺回憶一下子被打開了。」宋國華當過知青和山村老師,做過會計、餐飲企業經理,也務過農,70年的經歷苦樂自知。
  • 95歲老人每天寫日記
    今年95歲的葉作林老人退休前是一位中學特級教師,年輕時就在報紙上發表了很多文章。老伴去世後,他成了一位「空巢老人」,要求住進養老院,但子女們一直不同意。兩年前,葉作林鐵了心,一定要住進養老院。如今,95歲的老人依然筆耕不輟,每天寫日記和創作散文。「這樣可以鍛鍊我的思維能力和記性。
  • 哲思|真正的人生,從認識自己開始
    人民論壇哲思,用灼熱的觀點啟迪思想,用溫暖的文字撫慰心靈。每晚九點三十分,帶你看清世界,認識自己,慢品人生滋味。在這個小小的生命世界中,幾隻清澈的水球在零重力環境中靜靜地飄浮著,有一條小魚從一隻水球中蹦出,躍入另一隻水球,輕盈地穿遊於綠藻之間。在一小塊陸地上的草叢中,有一滴露珠從一片草葉上脫離,旋轉著飄起,向太空中折射出一縷晶瑩的陽光。
  • 老人臥底保健品銷售寫出5萬字防騙日記
    受訪者供圖鄭正一寫的防騙日記。受訪者供圖提醒老年人保健品市場太亂,推銷會往往以打親情牌、返利等招數,誘騙老人上當「器官衰老是正常現象,如果說70歲的人有30歲的心臟,那不可能,但賣保健品的卻鼓吹能這樣。」76歲的老人鄭正一(化名)說道。
  • 梅·薩藤《獨居日記》:熱愛生命,熱愛生活,放鬆過好每一天
    日記中,她時常談論自己的思考和創作、戀情與友情,不斷記下日常生活的瑣事,和對變幻無常卻又驚喜不斷的四季的細緻觀察,這一切不斷撫慰著她敏感、脆弱的內心。「沒想到就這樣完了」這句話來自《獨居日記》裡一位老人感知天命時常念叨的話,帶著感嘆和惋惜。在我看來其實也可以看作是人對於一天時間、一件事、一段關係、一份執念的被迫或主動完結的感慨。
  • 西安86歲老人66載日記 細心記錄生活變化(圖)
    從1941年7月起,劉競之老人就開始堅持每天寫日記,從國家大事到家庭瑣事,從工作學習到天象收成,幾乎覆蓋了生活的各個層面,600多冊、1000多萬字的日記,展現出半個多世紀以來社會發展的真實狀態。2007年5月和8月,記者兩次前往劉競之的家鄉採訪,聆聽老人講述世事百味,感悟老人的人格魅力。劉競之老人今年八十有六,1941年7月從合陽中學畢業後,即開始了他的教育生涯。
  • 電影頻道《青春詩會》直播抒生命哲思 白百何李易峰楊紫詩詠生命之花
    青春與詩,無疑是生命之花的最美修辭。4月30日,電影頻道融媒體直播《青春詩會·春天裡的中國》如期而至,將青年電影人如夏花般盛放的生命熱忱與詩情相融,敬獻滿是哲思與希望的生命光華。「我的誕生——是白雪千年孕育的奇蹟,我的死亡——是白雪輪迴永恆的寂靜。」
  • 《奧森日記》:14年跑步控制糖尿病,中國版「跑步聖經」有何秘籍
    今年以來,「日記體」深受追捧。魯迅先生曾在書中寫道,「從作家的日記或尺牘上,往往能得到比看他的作品更其清晰的意見,也就是他自己簡潔的註解。」日記比本人更真實。讀完作家出版社最新推出的黑龍先生的《奧森日記》﹙上、下﹚後,我更深信不疑。讀完後,我迫不及待地向身邊朋友推薦這部清新自然的作品。
  • 遼寧瀋陽:八旬老黨員寫下85篇戰「疫」日記
    這首名為《英雄華夏盡歡顏》的詩句,摘自瀋陽八旬老黨員劉桂華的戰「疫」日記。從2020年1月25日到4月15日,老黨員劉桂華歷經82天,以耄耋之年記下近四萬字的85篇戰「疫」日記。她在日記裡,記錄了一個個逆行而上的戰「疫」人,一樁樁感人肺腑的戰「疫」事。老人把感動寫在紙上,記在心裡,還把這85篇戰「疫」日記裝進了自家的家庭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