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權威組織宣布!深圳+香港+廣州首次合體!大灣區直逼東京灣區

2020-12-20 騰訊網

深港穗首「合體」秀創新實力

摘全球創新集群百強榜第二

大灣區創新實力獲得世界權威組織認可。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9月2日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以448頁、使用80個指標,對全球131個經濟體的創新能力和表現進行排名。中國排名第14位,是躋身綜合排名前30位的唯一中等收入經濟體。

小編注意到,《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對全球創新集群百強進行排名。中國有17個區域進入全球創新集群百強,數量僅次於美國的25個。

其中,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排名全球第2名,僅次於排名首位的東京-橫濱創新集群。

中國擁有17個全球領先的科技集群,其中深圳-香港-廣州和北京分別位居第2和第4。粵港大灣區直逼東京灣區!

全球創新指數在2007年首次推出,每年發布一次。它是衡量一個經濟體廣泛的經濟創新能力的指標。它通過對各個經濟體制度和政策、創新驅動、知識創造、企業創新、技術應用與智慧財產權等因素的評估,給企業領袖和政府決策者為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以指導。

從這個排名中可以看出中國在全球創新體系中的分量,同樣也反映出了中國各個區域創新的質量和特點。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實力已引世界側目。

1

深港穗首次合體

小編注意到,去年,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時,是將深圳與香港合併為一個集群,而今年,首次將廣州合併進來,合體後的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實力更強大,與排名首位的東京-橫濱差距進一步縮小。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的報告稱,發布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創新集群前100位,為創新活動的空間分布提供了一個視角,這個集群可以忽略行政邊界,而依據區域創新密度來排名。

今年排名前100位的創新集群中,第一位的東京-橫濱主要依靠強大的專利申請能力等穩居榜首,「但與第二名深圳-香港-廣州相比領先優勢已經縮小」。首爾、北京和聖何塞-舊金山分別排名3-5位。上海從去年的第11位上升到第9位,上榜的中國集群的排名基本都有所提高。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我國已逐步形成梯次聯動的區域創新布局,區域創新集群活力迸發。

2

深圳在大灣區發揮重要創新「連結」作用

央媒對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做了大篇幅報導。小政留意到,在9月2日的新聞聯播和《新聞1+1》欄目中,都突出了深圳為中國提升在全球創新體系中的價值分量發揮的重要作用。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在央視連線採訪中就表示,深圳作為中國超大規模的城市,是我們國家過去40年推動科技創新及各方面創新的代表。深圳不僅通過體制創新推動科技創新,還將香港的金融創新資源、廣州的基本服務資源,以及整個珠三角地區的發達製造業和先進位造業方面形成的資源整合到一起,使得這一區域成為全球科技創新資源比較密集的地區。

8月17日,深圳宣布已建成超4.6萬個5G基站,成為全國首個5G獨立組網全覆蓋的城市,5G基站密度位居全球第一。作為我國過去40年推動科技創新及全面創新的一個樣板,在濃厚的創新氛圍中,一批企業應運而生,成為深圳高科技發展的參與者、見證者——全球最大通信設備製造商華為,全球最大網際網路公司之一騰訊,佔據著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七成以上份額的大疆,數次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的比亞迪……深圳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由2010年的1353家增加到2019年底的超過1.7萬家,僅2019年就新增2700多家,形成強大的梯次型創新企業群。

在產業和企業端,華為在全球5G標準制定、技術和商用籌備等方面都走在全球最前列。華為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收入8588億元,同比增長19.1%,研發費用佔全年銷售收入的15.3%。而過去近十年中,華為投入的研發費用總計超過6000億元。

同樣在9月2日,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網站發布最新「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南方科技大學首次進入世界排名300強,位列第251~300位;深圳大學首次躋身該榜單世界500強,位列第401-500位。南科大排在中國內地高校第8位,深圳大學內地高校排名16,較去年進步2位。

在央視報導中,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也提到深圳大學近年發生的變化,稱深大「一步步從工業經濟時代的大學走向知識經濟時代的大學」。

廣東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萬陸接受央視採訪時提出,40年來深圳所收穫的不僅是蓬勃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更為寶貴的是城市的管理者改革者找到了自身定位,就是制定製度和搭建舞臺,當所有人都在拼命尋找金鳳凰的時候,最應該做好的是栽好這棵梧桐樹,這一本末之間的考量,奠定了在產業競爭中佔據領先位置的重要資本。

3

中國已經確立了作為創新領先者的地位

2020年是我國實現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目標的收官之年,從全球創新指數的相關指標和排名來看,創新型國家建設表現如何?

小政從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官方網站看到,《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通過80個指標的數據,對131個經濟體的情況按照創新產出和創新投入兩類指標進行評估,最終計算得出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這份448頁的英文報告顯示,今年的前十名都屬於高收入經濟體,瑞士、瑞典、美國、英國和荷蘭佔據了前五名,中國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報告從高校水平、科學出版物和國際專利申請量3個維度構建了「創新質量」分析指數。結果表明,中國創新質量得分全球排名第16位,得分超過了49個高收入經濟體的平均得分,是唯一一個在全部3項指標上向高收入經濟體靠攏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報告特別指出,「中國已經確立了作為創新領先者的地位,在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商標、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量和創意產品出口等重要指標上名列前茅。」

「我們看到排名上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發達國家依舊佔據前列。現在有一個例外是中國,它再一次位列第14位,而且是唯一一個進入前30名的中等收入國家,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表現。」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在發布會上說,這取決於中國集中精力實施科學技術和創新戰略,並且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最新數據顯示,在人力資本投入方面,2018年我國R&D(研究與試驗發展)研究人員達到186.6萬人年,是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科技人才隊伍。在資金投入方面,2019年,我國R&D經費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達到2.21萬億元,居全球第二位;R&D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1.91%提升至2019年的2.23%,居全球第13位。

2009—2019年,我國高被引論文數為30755篇,佔世界份額為20.0%。從2012—2019年,我國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從53.5萬件和14.4萬件增長至124.4萬件和36.1萬件,均居世界首位。

我國逐步形成梯次聯動的區域創新布局,培育創新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也令區域創新集群活力迸發。

包括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在內,中國有17個區域進入全球創新集群百強,相較於2017年,中國進入全球創新集群百強的區域數量增加了10個,顯示出我國區域創新集群的強勁國際競爭力。

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的另一個佐證是,創新環境不斷優化,企業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根據世界銀行報告,中國營商環境在全球排名2020年躍升至31位,較上一年提升15位,已連續兩年被評選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

「中國的發展方向非常清晰,有人工智慧、先進位造業的發展戰略,技術戰略部門也有相應的戰略規劃。」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表示。

4

全球創新核心區域正向亞洲東移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還關注到亞洲經濟體在近年來排名的進步。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緊隨排名第8位的新加坡之後,韓國成為第二個進入前十名的亞洲經濟體,排名第10位。它在環境績效、同族專利、科學出版物質量和高技術製造業等各項指標上的排名都有所提高,同時在研發支出、研究人員和國際專利申請量方面保持前三的位置。韓國有3個集群進入百強,其中首爾排名全球第三。

此外,印度、菲律賓、越南等其他亞洲經濟體的排列位次也取得明顯進步。排名第48位的印度和第50位的菲律賓首次進入前50名,後者在2014年還只是排名第100位。越南領跑中等偏下收入組別,連續第二年排名第42位,其在2014年排名僅第71位。

報告由此提出,隨著中國等亞洲經濟體的創新能力逐年提升,世界創新的核心區域也正在逐漸東移。

「我們收到的國際專利申請中,超過一半來自亞洲。它們中的大部分是用漢語、日語或韓語寫的。如果你想了解一項新技術,想看看有什麼新內容,你必須接觸這些語言。」弗朗西斯·高銳說,所有人正在經歷一個真正根本性的改變,這種轉變每幾個世紀就會發生,它對世界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我認為我們才剛剛開始理解這一點。」

上期精彩內容

來源:深圳城市更新舊改

轉載請註明(綜合整理)

點亮轉給更多人

相關焦點

  • 世界級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
    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並稱為世界四大灣區;一度佔到美國經濟總量的71%,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日本經濟總量已經落後中國但是一直穩坐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寶座,日本東京灣區世界四大灣區之一。
  • GDP直逼紐約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時代來臨
    03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城市構成「粵港澳大灣區」 由「9+2」城市組成,即(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但各個城市的功能和定位不一樣。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總量已位居四大灣區第二位,僅次於紐約灣區,但是從人均GDP來看,粵港澳大灣區處於末位,但從增速來看,粵港澳灣區增速位列第一位,仍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發展潛力比較大。各區GDP及產業結構香港、廣州、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核心,其第三產業佔比也最高,GDP總額貢獻佔比達65%。
  • 粵港澳大灣區GDP預計用4年超過東京和紐約灣區,世界第一
    粵港澳大灣區GDP預計用4年超過東京和紐約灣區,世界第一 2018-12-18 09: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問政智庫|粵港澳大灣區與舊金山、東京灣區發展特徵的比較
    (一)粵港澳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是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肇慶九市組成的城市群(9+2),是繼美國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後的世界第四大灣區。2017年,粵港澳灣區GDP突破10萬億元,總量規模超過俄羅斯,在世界國家排行中名列11位,與韓國持平,成為全中國經濟最活躍地區。
  • 粵港澳大灣區將與東京灣區對接促進高質量發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東京4月9日訊(記者 蘇海河)4月8日,正在日本訪問的全國政協常委、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香港中華總商會主席蔡冠生先生就加強國際大灣區合作,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轉型升級的思路,接受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專訪。
  • 對標世界三大著名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成全球新的經濟增長極?
    實際上,從2008年開始,有關粵港澳地區合作發展的政策就陸續出臺,直到2015年,「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首次被提出。此後數年,在政府的多份規劃文件中均多次提出要攜手港澳地區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迎來標誌性的進展,此概念正式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此後,《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籤署,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推進。
  • 世界四大灣區的地理概況,粵港澳灣區的優勢明顯
    大家應該都聽過四大灣區的概念,但是具體是什麼可能還有很多人不太清楚。四大灣區指的是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東京灣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前兩個在美國,第三個在日本,最後一個是我國近幾年提出的一個宏觀規劃概念。可以看出,四大灣區都在世界上經濟非常發達的地區,強有力的經濟結構和高效的資源配置使四大灣區在世界經濟地圖上十分顯眼。那麼四大灣區都在哪,各自的地理特點又是怎樣的呢?舊金山大灣區舊金山灣區位於美國的西岸、太平洋的東岸,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北部。
  • 香港學生體驗大灣區 廣深港高鐵帶動灣區交流熱
    上午7時45分在西九龍站集合,坐上廣深港高鐵,20分鐘後直達深圳福田,培僑中學教師先行走訪了6300多平方米的深圳改革開放40年展場,編成學習方案讓同學完成,以加深認識40年改革開放成果。半日行程後,師生再分頭出發去廣州、東莞、珠海和江門考察,順道與當地姊妹學校交流,完成了一次精彩的交流學習活動。資料圖:香港學生體驗內地體育訓練。
  • 深圳、廣州、香港,誰才是粵港澳大灣區「智慧第一城」?
    12月11日,中銀香港、香港交易所、中國平安、招商銀行、微眾銀行、國信證券、華為、騰訊等金融機構、金融科技企業及業內重要社會組織在深圳成立「深港澳金融科技聯盟」,將從產業、人才、空間載體等多維度,推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推動三地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的建設。
  • ...中國創新指數位列全球第十四,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排名全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前100科技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廣東科創表現亮眼。&nbsp&nbsp&nbsp&nbsp《報告》指出,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流行疫情對全球創新長期積累的增長造成了嚴重壓力,可能對一些創新活動造成阻礙,但同時也可能助推其他方面的創造力,特別是在衛生領域。
  • 粵港澳大灣區與東京灣區的PK竟輸在了一個廁所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肇慶九市組成的城市群,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也是繼美國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後的世界第四大灣區。
  • 粵港澳大灣區—深圳篇
    國際知名機構,硬體孵化中心的創始人Cyril Ebersweiler在將總部從矽谷搬到深圳時說:「這裡能夠讓我們在一公裡之內找到任何想要的原材料,這是美國,歐洲和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做不到的,因為那裡沒有深圳的華強北。從來料加工業起步,深圳在通信,汽車電子,計算機及外圍藉口,消費類電子,光電,儀器儀表等領域,打造了全球獨有的完整而高效的製造業產業鏈。
  • 深圳首次躋身可持續競爭力全球前十
    深圳在2020年的可持續競爭力由去年的第19位躍升至第9名,首次進入全球前十名,也是內地惟一闖入前十的城市。深圳在三項指標上名列全球前十報告顯示,全球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榜單中,深圳位於第9。前20強的城市分別為紐約、新加坡、東京、倫敦、慕尼黑、舊金山、洛杉磯、巴黎、深圳、聖何塞、香港、上海、法蘭克福、波士頓、都柏林、維也納、杜塞道夫、斯圖加特、漢堡和西雅圖。全球可持續競爭力榜單中,深圳也位於第9。前10強的城市分別是東京、新加坡、紐約、香港、倫敦、巴黎、舊金山、巴塞隆納、深圳、大阪。
  •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布在即,區域GDP首超10萬億
    GDP首超10萬億「粵港澳大灣區」由「9+2」城市組成,即(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土地面積合計約5.6萬平方公裡,比紐約、舊金山和東京三個經濟區的面積總和還大。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四大中心...
    日前,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文)。《規劃綱要》中明確了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根據四大中心城市的發展,城市發展定位也各不相同。
  • 在東京舉行的這場大灣區推介會,為何吸引了這麼多日本企業?
    &nbsp&nbsp&nbsp&nbsp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吳哲 陳穎)4月9日,日本東京帝國酒店賓客雲集。來自日本及粵港澳三地政府機構、商協會和企業的1000多名代表齊聚這裡,參加由廣東省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聯合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推介會」。
  • 灣區經濟時代!前海將誕生深圳最貴的豪宅……
    突然之間,世界進入了灣區經濟時代。從全球的視野來看,灣區是世界財富凝聚力最強的地帶,佔據著一座城市乃至整個國家的繁華,凝練了最優質的人文氛圍與人居環境。據美國權威雜誌調查報導,全球約百分之九十的富豪均生活在灣區。久而久之,灣區除了跟經濟掛鈎之外,還與「豪宅」一詞緊密相連。
  • 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金融生態指數排名出爐:深圳第一 廣州第二
    報告顯示,在參與 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金融生態綜合指數排名的11個城市中,深圳穩居第一,科技金融生態發展較為領先,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金融「先行示範區」;廣州排名第二。科技金融是符合國家偉大戰略實行的。2010年科技金融首次被納入黨的綱領性文件中,2011年到現在已經在25個城市開啟了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
  • 粵港澳大灣區推介會在日本東京舉行
    由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聯合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推介會9日在東京舉行。中日兩國政府官員、經濟界組織及金融、企業代表1200多人與會,就實現東京灣與粵港澳大灣區對接,促進中日經濟合作高水平發展進行深入研討。據悉,粵港澳大灣區推介會是2月18日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後,首個由三地政府合辦的海外宣傳活動。
  • 亞洲電動車之父:5年內粵港澳大灣區GDP將超越東京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5年內將超越東京灣區成為世界經濟總量第一灣區,一定要跨界融合,協同創新,加強同世界各地的合作。11月29日,第一財經創新與技術大會深圳站在深圳中洲萬豪酒店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亞洲電動車之父陳清泉作了如上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