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歸來,物理學家研究生命科學?他是北大2019新晉中科院院士!

2020-12-15 中國校園在線

什麼是生命的數學語言?

什麼是生命的物理?

在2019年11月舉行的CUSPEA(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40周年大會閉幕式上,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湯超教授在發言結尾拋出幾個引人深思的看似「無解」的問題。這是生命科學領域最前沿的問題之一,也是湯超從事交叉學科研究以來探索的主要方向。

湯超在統計物理、凝聚態物理、非線性科學、複雜系統、物理生物學、系統生物學等領域做了許多開創性工作,其中有不少已被寫入教科書。他是同學們心中的「科學男神」,以獨特的「科學品味」,致力於用物理學思想方法研究生物問題,探索生命系統中的定量規律和設計原理。

我們一起走近新晉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執行院長、定量生物學中心主任:湯超教授,感受同學們心中這位北大「男神」的 獨特科學品味!

一位物理學家的生命科學探索之路

中學時,他最喜歡物理,進中科大物理系是他的夢想。但高考那年中科大和北大的物理系在江西都不招生,湯超進入了力學系。出於對物理的熱愛,大學時他自學了不少物理,並常去旁聽物理系的課。

上世紀80年代,李政道發起CUSPEA項目,圓了湯超的「物理夢」。該計劃由中美雙方聯合通過專門的招生途徑,每年選送百名左右國內大學生,赴美攻讀博士學位。湯超作為考取CUSPEA項目的首批留學生來到美國,在芝加哥大學攻讀統計物理學。

湯超的導師、統計物理大師卡達諾夫對他影響頗深。「經常是聊著聊著天,研究方向就有了。」芝大的那種討論式的科研和教學氛圍、超越學科界限注重科學問題的思維方式、認真嚴謹深入的研究作風,不僅為湯超打下了紮實的物理學基礎,也培養了他敏銳的「科學嗅覺」和思辨能力,形成了他日後的學術風格。

很快,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做博士後的湯超就在自組織臨界性問題——一個自己在研究生階段就十分感興趣的方向上——做出了出色的成果,在學界引起了很大反響。

1991年,湯超任職於NEC普林斯頓研究所。這裡沒有研究限制,有的是充分的自由和空間。利用這個機會,湯超開始探索新的領域。他敏銳地感覺到大自然中最複雜的生命現象可以提供新的「素材」。湯超開始接觸生物學問題,「覺得特別好玩兒」

在他看來,生命科學有很多有待探索的領域,但是有點「摸不著頭腦」。於是,他開始參加各類的組會、看生物文獻,度過了「苦樂參半」的半年,樂在享受探索的過程,但苦於「找不到研究題目」。

真正的轉折發生在一次關於蛋白質摺疊的學術報告會上,主講人是史丹福大學一位研究超導物理的教授。他的研究方向從物理轉向生物。「豁然開朗,」湯超意識到,「是不是可以用統計物理方法來研究蛋白質摺疊問題呢?」自己在生命科學領域的第一個選題就這樣不經意間找到了——這個問題也引導湯超日後提出新的概念,即蛋白質結構可設計性概念

「生命現象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可以催生新的物理、數學、計算機科學等。」蛋白質摺疊的研究開啟了湯超交叉學科研究的航程。他嘗試著用物理學的思維和方法解決更多生命科學領域的問題,此後「一發不可收拾」。

「是我能為國家科研發展出力的時候了」

2005年起,湯超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任教。這裡既有最優秀的生物學家,也能接觸到最前沿的生物學課題。湯超參與到招聘、科研、教學、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幫助UCSF建立系統生物學研究方向。

六年後,事業做得風生水起的湯超突然決定回國。當時,中國的交叉學科無論從理念上,還是科研環境上都和國外有不小差距。

「改革開放、出國留學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也改變了整個國家的命運。現在,是我能為推動國家科研發展出力的時候了。」

在湯超看來,國內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國民經濟、國家實力和國家科研投入都比以前增強了很多。其實,90年代開始,湯超就經常往返於美國和國內,到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講課,參加學術會議

1999年,湯超受李政道委託開始籌建定量學生物中心的前身——理論生物學中心。最初每年回來兩三個月,直到2011年,他舉家回國。回國後他全職擔任定量生物學中心主任和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北大)學術委員會主任。

「今天的生物學中,原理、公式、數學方程多了,但是將來更可能會出現新的『生命的數學語言』,新的『生命的物理』。如果堅持打破學科界限來研究生命現象,影響將是巨大的。」

湯超帶領團隊,利用北京大學的多學科優勢,集中數學、物理、化學、工學、生物和信息科學的研究力量,開展並推動定量系統生物學研究取得一系列進展

湯超課題組把非線性動力學概念用在生物調控網絡上,提出了生物系統魯棒性的理論解釋,並為細胞周期、細胞命運決定、幹細胞重編程等生物問題提供了新的定量的視角。他們還用統計物理的思想方法研究生物網絡拓撲結構和功能的關係,找出了其中具有普適性的設計原理。

李政道先生2002年與理論生物學中心部分成員合影

理論生物學中心的發展得到了各界的肯定和讚譽,不僅被評為第一批教育部創新研究團隊,還成為200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支持的首個「交叉學科」創新研究群體2008年,又得到北京市重點學科建設對於交叉學科的支持

「兩個小孩一個初中一個高中,回國對他倆來說犧牲很大,但他們還是跟我回來了。妻子除了覺得北京的空氣有些差以外,沒有其他怨言了。」家人的支持更讓湯超全身心投身於國內交叉學科的建設。

培養有「科學品味」的交叉學科人才

湯超把導師卡達諾夫既自由寬鬆又嚴謹深入的培養理念「複製」到定量生物學中心和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的學生培養、科研人才管理與招生等各個方面。

他多次用「科學品味」形容對學生的要求。「科學品味是對科學問題的敏感性,知道如何提出一個好的科學問題。」在他看來,自由寬鬆的氛圍還有助於孕育思辨精神、對科研的熱情,這些與知識技能同等重要。

湯超全職回北大後,培養的第一批博士生

「每周固定討論一篇別人的文章,大家一起評價這個研究做得對不對,解決了哪些問題,有沒有意思,這些都是提高科研品味的過程。」

兩個研究中心為創新型跨學科人才成長提供了「寬鬆優質的土壤」。不去計較文章發表,採取五年一次的評估制。在湯超看來,這樣的制度可以讓大家靜下心來思考一些長遠的、有意義的工作。

沒有專業限定,沒有年齡限制,也沒有考試……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看似「自由放任」的招生模式實則嚴格苛刻。沒有專業限定,是希望將學生招收背景擴大到生命科學之外;沒有年齡限制,不局限於應屆本科生,更利於發現更多有經驗的人才;沒有考試,則意味著新的評價模式——學生有很多PI面試,需要回答涉及面極廣的問題——這樣對學生素質有更準確的了解和把控「希望把學生從考試中解放出來,培養他們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湯超和實驗室的同學們在北京大學定量生物學中心年會上

這幾年,擔任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執行院長的湯超,更是將自己的理念擴展到更廣的領域。研究院10個中心涵蓋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學、工學等學科的眾多交叉研究領域,聚集了一大批學科帶頭人和年輕學術骨幹,在開展各項前沿問題研究與科學技術攻關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研究進展。

研究院各中心每年均有大量研究成果發表在各類學術期刊。各中心先後承擔「863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基金」「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等數百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獲得多項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

「實現真正的學科交叉要做的事情還很多。」湯超的探索之路從未停歇,「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學科概念更加淡化,各個學科徹底打通,溝通更加通暢,甚至不需要設立交叉學院這樣的機構。」

到那時,「什麼是生命的數學語言」「什麼是生命的物理」或許就「不是問題」了。

人物卡片

湯超,北京大學物理學院講席教授,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執行院長,定量生物學中心主任,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北大)學術委員會主任。

湯超教授在統計物理、非線性科學、複雜系統、物理生物學等領域開展了許多開創性工作,近年來著力用物理學思想及方法研究生物問題,探索生命系統中的定量規律和設計原理。

2019年11月22日,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

來源:北京大學 採訪:韓芳、陳仕玥、王巖、吳錚、王鵬、劉其源 文字:王巖 攝影:王天天 資料圖片:受訪者提供 排版:筱羽 責編:昭花花

相關焦點

  • 物理學家研究生命科學?來看這位北大男神獨特的「科學品味」
    近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2019年新當選院士結果公布。北京大學7人當選,為全國高校第一。一代代北大人為我國科學技術和工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北大官微邀您走近新晉院士的故事,與北大風骨、家國情懷、科學精神相逢。  在2019年11月舉行的CUSPEA(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40周年大會閉幕式上,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湯超教授在發言結尾拋出幾個引人深思的看似「無解」的問題。
  • 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韓家淮新晉中科院院士
    韓家淮  53歲,廈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他的研究和癌症有關  廈大新增一名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叫韓家淮,是位「60後」,屬於廈大生命科學學院  中科院昨日公布了今年增選的53位院士名單,廈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韓家淮名列「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的新增9名院士名單之中。  無法知道53歲的韓家淮獲知當選的心情,廈大生命科學學院說,韓老師正在墨西哥參加學術會議。  1  他為什麼來廈大?
  •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VS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選哪個?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生命科學學院每年都會為我國的生命科學領域輸送大量高素質的本科畢業生,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兩所學校的生物學都達到了A+水平,國內領先。1. 學院方面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前身為清華大學生物系,1952年被併入北大,1984年復系,2009年更名為生命科學學院。全院教研系列、教學系列和研究系列教職工共有90人。
  • 上海生科院生命科學信息中心4英文期刊再創佳績
    6月28日,美國湯姆森路透—科學信息研究所(THOMSON REUTERS-ISI)公布了2010年度《期刊引用報告》(JCR),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承辦的4種英文期刊: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2010年度影響因子(IF)為9.417,在SCI收錄的國際細胞生物學領域發表原創論文的160種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5
  • 執掌北大校印的著名物理學家——王恩哥院士側記
    2013年3月22日下午,北京大學召開全校教師幹部大會,宣布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王恩哥教授擔任北京大學校長。這位謙和厚重、低調務實,在中國和世界物理學界有重要影響,在北大師生中擁有極好口碑的物理學家,從周其鳳校長手中接過校印,正式就任建國以來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 剛剛,一位神經科學院士擔任南方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創院院長
    隨後,邱宣,于洋,郭雨蓉,薛其坤,陳十一,李鳳亮,南科大副校長兼教務長張東曉,中國科學院院士、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明傑共同為生命科學學院成立揭牌。他表示,近年來,國家對生命科學愈加重視,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科技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更加凸顯,加強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醫療健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 美國科學院2020新晉院士名單發布!6位華人學者入選
    美國國家科學院評選新院士,中科院院士曹曉風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昨晚在網上宣布了最新當選的120名院士和26名國際院士的名單,以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方面的傑出和持續的成就。
  • 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馮端逝世
    馮端院士領導了南京大學凝聚態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無法替代的卓越貢獻。 馮端院士因其科學研究的卓越成績,榮獲1996年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和1999年的陳嘉庚數理科學獎,國際編號為 187709的小行星也因此被命名為「馮端星」。
  • 2019年中科院院士初選結果,醫學M9高校領銜,浙江大學排名第一!
    院士初選名單,浙江大學排名第一2019年8月1日,中科院正是公布了新一輪院士增選初曬名單,其中有81人來自雙一流高校,而在競爭激烈的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浙江大學有3名候選人入選,位列全國高校第一,而進步榜單的10所雙一流高校
  • 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北大方面)招生簡章
    其目標是通過改革教育和科研的相關制度,吸引與匯聚熱心教育的優秀科學家,以出色的理論教學和尖端的研究並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造就一流的生命科學研究與教育中心。CLS項目即將在2021年3月進行新一輪招生(2021年秋季入學)。從2020年12月14日起至2021年3月19日,本項目接收考生的預報名。
  • 新院士速寫|上海交通大學樊春海:感知生命的「跨界」青年
    化學系還有我國著名分析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生命分析化學概念的創導者和生命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創始人陳洪淵先生。在濃鬱的學科交叉背景下,樊春海在科研生涯的早期,就幸運地得到學術大師在生物化學和分析化學兩條學術傳承線的交叉點上起步。他在研究生期間從事的電化學生物傳感器研究延續至今,二十餘年來始終為其實驗室的研究主線之一。
  • 理論物理學家戴元本院士逝世 大師離開了……
    理論物理學家戴元本院士逝世 大師離開了……時間:2020-09-27 11:2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理論物理學家戴元本院士逝世 大師離開了 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戴元本,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9月26日在北京逝世
  • 東南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揭牌 2020年開始招收本科生
    此前,東大生科研究院就設有碩士、博士點,新成立的生科學院將於2020年開始招收本科生。據東南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謝維介紹,新成立的東大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致力於腦發育、腫瘤發生、幹細胞等問題研究,本科招生的定位是個性化、國際化、高水平。「剛剛,我們與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籤訂了人才培養合作協議,致力於打造一個國際實驗班品牌。
  • 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揭牌成立
    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表示,「雙區」國家戰略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生命科學研究提出了新目標,相信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能設計出一套符合中國國情、大灣區建設理念和南科大特色的創新機制,將學院的研究和教學提升到國際卓越水平。
  • 南科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揭牌成立
    邱宣,于洋,郭雨蓉,薛其坤,陳十一,李鳳亮,南科大副校長兼教務長張東曉,中國科學院院士、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明傑共同為生命科學學院成立揭牌。南科大自創校起設置了生命科學學科,生命科學學院在高質量發展基礎上應運而生。近年來學科快速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績。
  • 南方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揭牌成立
    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在儀式上致辭,對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的成立表示祝賀。他表示,「雙區」國家戰略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生命科學研究提出了新目標,相信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能設計出一套符合中國國情、大灣區建設理念和南科大特色的創新機制,將學院的研究和教學提升到國際卓越水平。  南方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李鳳亮宣讀學院成立及院長任命文件。
  • 【線上直播地址】神奇的生命物理之美
    神奇的生命物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2020年12月19日,墨子沙龍邀請了歐陽鍾燦和湯超兩位院士,為大家講述生命的物理之美。美在生命自身,美在奇思妙想。:中國科大上海研究院4號樓3樓報告廳 主持人:潘建偉 嘉賓及主題: 歐陽鍾燦揭開紅血球雙凹碟形之謎 湯 超跟著物理學家探索生命的奧秘
  • 國際著名半導體器件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國際著名半導體器件物理學家、微電子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IEEE Life Fellow,九三學社社員,電子科技大學教授陳星弼先生。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5日訊(記者 陳淋)國際著名半導體器件物理學家、微電子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IEEE Life Fellow,九三學社社員,電子科技大學教授陳星弼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12月4日17時10分在成都逝世,享年89歲。  陳星弼先生1931年1月28日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