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於2020年12月15日19時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歲。
馮端院士1923年7月23日出生於江蘇蘇州,1942至1946就讀於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1946年畢業獲學士學位,並以成績優異留校任教。歷任南京大學物理系(物理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後改稱院士),1993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馮端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常委兼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國家科委重點項目「若干功能晶體的試製與研究」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雷射晶體與非線性光學晶體的探索與研究」學術領導人、國家科委攀登計劃「納米材料科學」首席科學家。馮端院士推動了納米材料科學在我國的發展,對促進我國物理學和材料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榮獲多項國家自然科學獎。
馮端院士撰寫了《金屬物理》、《材料科學導論——融貫的論述》(2002年)、《凝聚態物理學新論》等在科學界產生重大影響的專著,以及《熵》《漫談凝聚態物質》等科普書籍,惠及大眾。這些著作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獎項。
馮端院士篳路藍縷,歷盡艱辛,創建並領導了「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正確把握學術方向,成果突出,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該實驗室在歷次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評估中均名列前茅。他重視培養和引導後進,推動了一大批中青年學術人才脫穎而出,建立了強有力的學術梯隊。他主持的「凝聚態物理學高層次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榮獲1997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馮端院士領導了南京大學凝聚態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無法替代的卓越貢獻。
馮端院士因其科學研究的卓越成績,榮獲1996年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和1999年的陳嘉庚數理科學獎,國際編號為 187709的小行星也因此被命名為「馮端星」。
【追憶馮端】天堂多了一位會寫詩的物理學家
記者從南京大學了解到,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15日19時41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8歲。天堂多了一位會寫詩的物理學家。
佘治駿 攝
書香門第誕生「馮氏四學家」
1923年,馮端出生於江蘇蘇州的書香門第,適逢端午佳節,故名馮端。父親馮祖培是「末代秀才」,長詩詞、工書法。擁有良好學識教養的他十分關心子女的成長教育,在他的言傳身教之下,馮端與兄長、姐姐健康快樂地長大成才,以「習詩書,知善惡,有教養,敢擔當」的品行發揚著馮氏的門風與家教。
馮端的長兄馮煥畢業於中央大學電機系,後留學美國,曾任通用電氣公司研發中心高級工程師;長姐馮慧是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與中科院院士、大氣物理學家葉篤正結為夫妻;二哥馮康是中科院院士、著名數學家;馮端年紀最小,是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馮康、馮端作為1980年中國科學院增選的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代表了歷經十年浩劫之後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水平。
作為凝聚態物理研究一代宗師,馮端是我國晶體缺陷研究的先驅者之一,在國際上領先開拓微結構調製的非線性光學晶體新領域。由於其傑出貢獻,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國際編號為187709的小行星命名為「馮端星」。
「行走的物理學檢索引擎」
1942年,馮端考入中央大學物理學專業,將幼時對自然科學的喜愛延伸到更廣闊的世界裡。在他看來,生命之所以可貴,就在於以有涯逐無涯、以有限孕無限。
大學期間,他選修法語和德語、學習俄語,多門外語的熟練掌握與精通為他插上了日後教學科研的翅膀;吳有訓、趙忠堯、施士元等大師的先進理論和創新思維,多種專業理念的學習和交匯為他開啟了未來的物理人生。
長期的教學實踐與終身學習的理念,讓他掌握了形象化的物理思維方法,通曉了科學的內部結構及其與外界的聯繫,享受到探索理解新知識的樂趣。他在教學的同時,抓住寶貴的時光歲月進行科研工作,並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獨創性的研究成果,使馮端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陳嘉庚數理科學獎等重大獎項。
除此之外,馮端還是一本行走的物理學檢索引擎。一位學生回憶道,每次準備論文或研究課題遇見難找的資料時,他總是向馮先生請教。「恩師記憶力驚人,每次都準確告訴我圖書館某一層的某本雜誌有參考價值,有時甚至精確到第幾頁。」
與妻子和詩酬韻成為佳話
談起成長與家境,馮端無比感謝帶他走入詩歌大門的父母,他在後來的《詩緣》一文中寫道:「與詩結緣,乃人生至美、至樂、至快事。」而他與夫人陳廉方和詩酬韻的故事,更是被傳為美談。
記者曾在2015年馮端與陳廉方的「鑽石婚」慶典上採訪過兩位老人。他們的結婚紀念日是4月1日,正值櫻花爛漫的時節,因而每年這天,馮端和陳廉方都會一起去賞櫻花。若是馮端院士出差而不在南京,他也會算好日子給陳廉方寫信,確保夫人在4月1日收到。陳廉方始終稱呼馮端為「馮先生」,在她看來,丈夫有著物理學者獨有的嚴謹和優雅。
「他在外地出差時給我寫詩,如果覺得第一天寫得不好,第二天早晨會重寫一遍。」陳廉方把自己珍藏的紅色小皮箱帶到了活動現場,小皮箱裡仔細保存著60年來馮端寫給她的「兩地書」以及情詩。
「遙望南天白下門,悠悠往事了無痕。樓霞紅葉窺翠禽,玄武白雪凝山盟。春情婉鸞存心底,秋色旖旎勾夢痕。彈指一揮驚世殊,猶憐娉婷伴終身」,這是馮端贈與夫人的一首詩,字字句句都訴說著情意。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