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日本初創企業擬發射衛星清理太空碎片

2020-12-20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1月18日報導據共同社東京11月18日報導,日本初創企業Astroscale公司11月18日表示,將在明年3月發射一顆衛星,進行清理太空碎片的試驗任務。

報導稱,這顆衛星將由俄羅斯「聯盟號」運載火箭搭載、從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衛星的外形像一個方盒,長和高均為60釐米,寬110釐米,重175公斤。在試驗任務中,衛星將在太空展開翼狀太陽能板,通過磁力捕捉一個隨同衛星一起升空的模擬太空碎片,然後重返地球大氣層,與被捕捉的模擬碎片一併燒毀。

據報導,成立於2013年的Astroscale公司認為,太空碎片清理是一個具有盈利潛力的新業務領域,該公司還計劃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合作回收故障衛星。(編譯/郭駿)

相關焦點

  • 歐洲航天局將斥資1億美元清理一塊太空垃圾
    站長之家(ChinaZ.com) 11月30日 消息:人類在探索太空的同時,也留下了很多垃圾,通常發射衛星後的一些垃圾會在繞地軌道上漂浮數月,有時甚至很多年。目前,太空垃圾已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大問題,包括廢棄的火箭部件,廢棄的衛星碎片,甚至廢棄的空間站等等。尤其是歐美國家由於製造過多的垃圾,如今面臨處理問題。正如歐洲航天局的一項新倡議所表明的,清理這些垃圾將是一項複雜且非常昂貴的任務。
  • 「太空爪」現世,歐洲計劃首次清理軌道垃圾
    本周,歐洲空間局(ESA,European Space Agency)確定了一項 2025 年的發射任務:清理太空,這將是史上第一次捕獲並處理軌道上的太空垃圾的任務。與瑞士初創公司 「清潔太空」(ClearSpace)籤署了總額為 8600 萬歐元的合同,委派該公司製造一款特殊衛星 「清潔太空 - 1」(ClearSpace-1),構造近似於一顆小型衛星,該設備會用爪子抓牢太空垃圾,並將其護送至較低軌道,二者一同進入大氣層並燃燒。
  • 太空垃圾或致同步衛星軌道報廢【2】
    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還曾提出了減緩太空垃圾堆積的指導意見。這些規則對可遺棄物作出了限制,他們要求衛星運營商幫助清理36公裡上方地球同步軌道堆積的垃圾,把退役飛船送到位置更高的 「墓地軌道」,以免傷及無辜。到2008年,世界各大主要空間機構都採納了該指導意見。新規則確實減緩了空間碎片的增加。
  • 日媒:日本官民將合力進行太空垃圾「大掃除」
    據《日本經濟新聞》1月28日報導,日本政府將與企業合作,於2025財年發射「掃除衛星」,以清理殘留在宇宙空間的火箭殘骸等。太空垃圾正在持續增加,可能會破壞人造衛星等。官民合作開發技術,有助於培育新的太空經濟。太空垃圾中包含使用完的人造衛星、發射時分離的火箭殘骸等。
  • 日本公司擬2019年發射衛星,釋放金屬球「造」人工流星雨
    日本公司擬2019年發射衛星,釋放金屬球「造」人工流星雨 據日媒報導,日本ALE公司近日宣布,計劃在2019年夏季一場名為「Shooting Star Challenge」的活動上,通過從小型衛星向地球放出金屬球實現人工流星雨
  • 英國衛星實驗,用網捕捉太空垃圾
    【文/觀察者網史雨軒】太空垃圾是一個含義模糊的詞,它包括了空間軌道上的報廢衛星,火箭碎片還有其他物體。隨著人類進軍宇宙,太空垃圾逐漸成為嚴峻問題。發射大網捕捉太空垃圾的RemoveDEBRIS(圖片來源:薩裡大學)《theverge》稱,英國薩裡衛星公司的研究項目「RemoveDEBRIS」去年四月,由一發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運載發射
  • 近地軌道擠滿了垃圾,衛星垃圾網能把它們清理乾淨嗎?
    英國薩裡大學打算用巨網來捕獲太空垃圾。去年四月,一顆旨在清理太空碎片的衛星由 SpaceX 的獵鷹 9 號火箭運載發射,與國際空間站進行了對接,兩個月後,又被裝入 Nanoracks Kaber 部署系統發射到軌道上。
  • 太空垃圾開始清理!歐洲掏腰包8600萬歐元,與瑞士公司合作清理
    據報導,近日,歐洲空間局和瑞士初創公司「清潔太空」籤署了一項合同,這份合同造價8600萬歐元,合同內容是歐洲航天局委派「清潔太空」公司研發的一款特殊衛星——「清潔太空-1」,去太空中清理太空垃圾,這塊目標太空垃圾的重量大約為100公斤,大約在2025年發射並將它銷毀掉。什麼是太空垃圾?
  • 國內首顆低軌寬帶5G衛星成功發射,銀河航天邁出「太空網際網路」第一步
    地軌寬帶衛星的接入便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銀河航天的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徐鳴表示:「美國同行們經過測算,如果用三維太空網際網路的方式有機會把網絡建設投入降低到1%的規模,原來2萬億可能僅需幾百億就能搞定。」正因如此,國內外企業逐漸布局低軌寬帶衛星。
  • 在太空玩「破壞」?印度前腳炸衛星,日本不甘落後也幹了一件大事
    作者:三生三世人類進軍太空現在還不足百年,但卻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蘇聯太空人第1個登上太空,美國更是超越蘇聯登上了月球,中國雖然在太空技術上落後於美國和俄羅斯,但卻一直沒有停下追趕的腳步,進入本世紀以來,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是全球第1個發射宇宙飛船登上月球背面的國家
  • 地球軌道上太空飛行器數量快速增長 清理太空垃圾要動真格的
    我國的「傲龍一號」曾進行過在太空中抓取目標的試驗;歐空局的「清理碎片」計劃,以國際空間站為試驗平臺,成功測試了網式和魚叉式的太空垃圾清理手段。不過,以往開展的試驗,都人為釋放了「靶星」,並沒有清理實際存在的太空垃圾。   「清潔太空一號」也採取主動抓取後帶離的清除方式。
  • 話宇專欄丨日本太空清潔公司累計融資過億,衛星星座是最大客戶?
    他們試圖在去年 11 月份發射第一顆名為 IDEA OSG 的技術驗證衛星,旨在測量因太小而無法從地面追蹤到的軌道碎片的密度,但卻因為聯盟號火箭的失利導致衛星損失。圖丨Astroscale 的 Idea OSG-1衛星,用於監測亞毫米大小的空間碎片(來源: Astroscale) 該公司表示,新一輪投資由日本產業革新機構 (Innovation Network Corporation of Japan,INCJ) 牽頭,包括 SBI 集團和三菱地所株式會社都有參與
  • SpaceX計劃將NASA與私企衛星同時送入太空 2018年初發射
    【TechWeb報導】2月2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9」火箭計劃於2018年初將美航天局和銥星通訊公司的衛星同時送入太空。
  • 太空垃圾多「撞暈」衛星 有必要制定「太空交規」
    【「撞暈」衛星】  太空垃圾是人類空間活動產生的空間碎片,包括完成任務的火箭箭體、衛星本體、火箭的噴射物、在執行航天任務過程中的拋棄物、空間物體碰撞產生的碎塊等等,是空間環境的主要汙染源。空間碎片是太空飛行器和衛星的「天敵」,即使輕微碰撞,也會造成重大損壞。一塊僅有阿司匹林藥片大的空間碎片也能將人造衛星撞成「殘廢」。
  • 日本大學將聯合8國發射50顆衛星 建太空監測網
    中新網1月14日電 據日媒14日報導,日本北海道大學與東北大學將與菲律賓、越南等亞洲八國共同構建衛星監測網,最多能串聯50顆微型衛星從太空監測地球。計劃在2020年之前完成,將可實時監測整個亞洲地區。日媒成,該監測網將用於收集衛星圖像,監測自然災害和農田管理等。日本將與其他亞洲國家聯手,共同開拓新市場。
  • 外媒評中國發射世界首個量子衛星:助力全球通信安全
    人民網8月17日電 (韓莎莎、實習生李玉潔)北京時間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引發了外媒的普遍關注。
  • 超過1億件這樣的垃圾該如何清理?用「漁網」還是「魚叉」?
    儘管電影是虛構的,但導致事故發生的「太空碎片」卻是真實存在的。目前,太空碎片已有大約7500噸,且還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美國航空航天局估計,地球軌道上太空碎片的數量至少有1億件,移動速度可達每小時28000公裡。足以損壞衛星或火箭。
  • 太空垃圾多且「繁殖」 人類或失去同步衛星軌道
    自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以來,人類已向太空發射了5000多顆各類太空飛行器,其中很大一部分已成為太空垃圾在近地軌道上飄蕩。   目前,地面上能觀測到並記錄在案的空間碎片約有4000多萬個,形成約3000噸太空垃圾。其中,地面可觀測到的最大碎片與一輛公共汽車相當,最小的與一個壘球相當,這些數字每年都在增加。
  • 擋住月亮的六便士:太空垃圾那些事
    1983年,挑戰者號太空梭被一塊0.2毫米的塗料碎片擊中,導致舷窗劃傷,只好提前返回地球。1986年,阿麗亞娜號火箭進入軌道後不久便爆炸,其殘骸使兩顆日本通信衛星「命喪黃泉」。阿麗亞娜號火箭的殘骸在軌道上陰魂不散,甚至在28年後迫使國際空間站調整飛行軌跡,以避免與其中的一塊碎片相撞。
  • 「北鬥」擁抱全球 「虹雲」成功飛天 外媒贊中國衛星技術造福人類
    當你仰望星空,感嘆星漢燦爛、宇宙深邃時,你可知還有千百顆人類智慧的結晶——人造衛星正在太空遨遊。它們為人類的科研、生活、軍事等各方面提供了強大的支持。近年來,中國在人造衛星的研製和應用領域取得了令世界驚嘆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