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人們賦予「Yo」什麼意義,「Yo」就有什麼意義,它的目標就是連接一切,而這也正是騰訊微信的目標。
iDoNews 只說產品 第173期 7月22日 ( 微信號 iLoveDonews )
上周末有消息稱,美國極簡社交應用Yo已經完成了15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估值達到1000萬美元,投資方包括騰訊的幾名創始人。也許,有人會說馬化騰們閒得無聊,或者錢多得沒處投,但可以肯定的是「Yo」確實在全球火了,而且是一款極簡的無聊應用。
很多人認為「Yo」也是一款「現象級」產品,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確實有著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Yo」既然被定義為「現象級」的產品,那它必定會帶來一股現象,那就是極簡社交。旺仔在iDoNews專欄《如此簡單的YO》中寫道:簡單而又純粹的產品越來越受青睞,如只具備簡單聊天功能的WhatsApp,Snapchat可以快速分享照片,操作比較簡單低級的FlappyBird,只能匿名發表內容的Secret等等都是功能比較單一的應用。
相對於陌生人社交的Secreat,「Yo」更多的應用於熟人社交。因為在熟人之間,彼此都很了解,一個簡單的目的,就不需要多言,「Yo」一下就可以。
自今年4月一上線就火了之後,「Yo」目前已有200萬的下載量,而且長時間排在各大應用商店前五。對於這些用戶數據來說,投資者更看重的可能是數據背後的實用性。
實際上,「Yo」被開發出來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通知」。聯合創辦人Moshe Hogeg最初需要Or Abel開發一個有大按鈕的應用,當成是呼喚秘書的叫人鈴,按一下信息就會推送到秘書的手機上。於是,「Yo」就誕生了。雖然它只能發「Yo」但它不止於「Yo」。
這次融資的另一投資方Betaworks發布了一篇博文,解釋了投資「Yo」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通知欄。Betaworks解釋說,作業系統正在不斷地完善通知欄的功能,它正在成為你進入作業系統之前最初的導航層。比如,馬化騰要開董事會,就可以向董事會成員「Yo」一下。
當然,「Yo」不只是熟人之間的互動,在智能化背景下,更可能成為網頁、其他應用、智能設備的統一通知工具。目前已有超過2000多名應用程式開發者使用「Yo」的應用程式(API)進行開發。當然不同的應用有不同的信息通知需求,而「Yo」要做的就是統一的通知工具,就因為它簡單。世界盃期間,有開發者就利用「Yo」來開發了一套通知系統,如果一個球隊進球了,球迷本人的手機上就會收到一個「Yo」,「Yo」成了集體狂歡的信號。當把「Yo」加入IFTTT後,就可以控制家裡的空調、電燈等智能家居,讓你的生活也「Yo」起來。
「Yo」的創始人莫沙·霍吉和俄·阿貝爾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人們賦予「Yo」什麼意義,「Yo」就有什麼意義,它的目標就是連接一切,而這也正是騰訊微信的目標,可能馬化騰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而「Yo」比微信更加簡單實用。
雖然馬化騰和騰訊其他幾位創始人只是個人投資,並非公司戰略,但也可以看出,他們雖在冒險玩風投,但也是在為他們未來社交的決策做準備,這可能意味著下一個機遇。
(作者無影忍者,首發至iDoNews專欄,轉載時請註明來源和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