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5月7日報導(文/王亞楠)
根據工信部權威數據顯示,預計2018年雲計算產業規模有望達到8000億元;據市場分析機構Gartner預測,到2020年時,雲服務市場的規模將達到3830億美元,這預示著雲計算產業的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在國內,2009年阿里雲成立、2011年華為雲成立、2012年金山雲成立、2014年騰訊雲成立……國內雲服務廠商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並逐漸突破網際網路市場的範疇,政府、公共管理部門、傳統製造業等各行業企業都開始接受雲服務,開始將傳統的自建IT方式轉為使用公共雲服務方式。
規模快速增長,市場越來越大,雲計算未來將會持續保持高速增長。以阿里雲、騰訊云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巨頭正在搶佔國內外市場。以青雲、UCloud為代表的雲計算創業公司也在不斷湧現,利用自己的特色優勢在細分市場中分一杯羹。本文根據國內部分雲計算廠商在全球的布局、營收情況以及各自的業務重心等,分析了雲計算市場的現狀和趨勢。
一、投資機構加速進入,雲計算企業抱團構建生態圈
阿里雲、騰訊雲是國內雲計算領域的網際網路巨頭代表,阿里雲佔據著中國50%的份額,持續走國際化路線;騰訊雲面向遊戲、交通、娛樂、汽車等領域布局行業雲計算市場;以金山雲、華為云為代表的則瞄準大中小型企業、政府、科研院所等提供彈性雲伺服器、對象存儲服務、軟體開發雲等雲計算服務;以UCloud、青雲、華雲等為代表的雲計算創業公司則進入資本市場融資,開拓合作夥伴市場。隨著雲計算規模的快速增長,巨頭以及資本紛紛重金投資該領域。
從獵雲網(微信:ilieyun)整理的國內部分雲計算廠商融資表可以看出,融資額較多的廠商是,金山雲 、Ucloud 、青雲QingCloud、華雲、七牛雲 。雲計算領域吸引了投資機構大批量進入,包括金山軟體、IDG、SIG、英特爾、經緯中國、阿里巴巴、泛海等多家投資機構紛紛進入該領域投資,雲計算將會繼續穩步發展。
其中,金山雲在2017年底開始顛覆,47天內連續三次發布D系列融資,並憑藉總額達到7.2億美元的D輪融資,刷新了中國雲計算領域單輪融資額的最高記錄。縱觀中國雲服務市場,阿里雲第一、騰訊雲第二是共識,金山雲的奮進不輸於大部分競爭對手。
根據統計,截止2018年3月份,中國雲計算廠商融資總額超過200億元。另外,去年截止到6月份,有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雲計算廠商融資總額達到近130億元。至今,雲計算領域的融資規模有增無減,在短短9個月的時間裡增加了近百億元人民幣,顯示出資本對中國雲計算行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一直在加速投入,這對處於發展期的雲計算廠商來說,好處多多。
進入2018年,產業格局或將迎來洗牌階段。就在上個月,UCloud旗下私有雲公司UMCloud與數人云合併,兩者將在業務上全面整合,形成一家新的公司。接下來,雲計算企業還會產生更多的併購、融資、合作等,以此構建自己的生態圈,增強自身競爭力。
二、業務各有側重,哪類企業能取勝?
對於任何服務業來講,很難做到一家獨大,雲服務市場也是如此。除了巨頭以外,各大雲服務商都有自己的業務重心,在各自的垂直領域探索,可以與阿里雲、騰訊雲等一較高下。
獵雲將國內的雲計算企業分為兩類,一、是以阿里雲、騰訊雲、金山云為代表的大公司系:阿里雲具有先發優勢,依靠多年的積累沉澱,又拿下了中石化,貴州政府這一批紅色客戶,未來幾年的地位基本牢靠;騰訊同樣有資源,特別是遊戲領域,天生優勢,有分發渠道,如果內部重視的話,應該也能逐漸走出一條路。
金山雲依託金山,WPS在國內也有著極高的市場佔有率,如果其辦公軟體與金山雲之間的協同優勢能發揮出來,對於金山雲將是不小的助力。而具體到行業來看,金山雲一直服務於小米,得益於此,金山雲在製造業的深入當屬行業領先。比如手機製造中,金山雲就將大數據能力、人工智慧應用到了生產過程中內。
二、是小型雲計算創業型公司,由於阿里雲、騰訊雲等巨頭的業務基本涵蓋雲服務創企的所有業務,這也使得他們面對不小的壓力。未來面對巨頭的夾擊,這些小型雲服務商需要垂直化自己的業務,服務好一個或幾個細分領域,將性能做到極質,深耕一個或幾個行業。
不過,還有一部分群體,以世紀互聯、企業萬網、萬國數據為代表的第三方IDC運營商紛紛踏上轉型之路,推出或即將推出雲計算服務,他們擁有龐大的客戶基礎,但缺乏雲計算技術,一旦成長起來,可以做到與巨頭相爭。
技術是雲計算競爭核心、走差異化路線是雲服務創企的戰略。大數據支撐之外的雲服務公司,必須在細分垂直領域深耕,才可能闖出一片天空。
三、擴展全球市場,雲計算廠商加速海外布局
無論是巨頭公司,還是創企,各大雲廠商都在忙著布局海外市場。美西、美東、西歐、東歐、中東、東南亞、東亞、澳洲、南非、南美是雲上之爭較集中的版塊。中國雲服務商的海外版圖拓展之路大都以中國為中心,再根據自身業務發展向東南亞、印尼或先行佔領美西、美東等地擴展。
雲服務商紛紛搶灘,投資人值得期待
雲計算是典型的全球競爭產業。以巨頭為例,阿里雲已在歐洲、亞洲、中東等地落地應用。3月15日,阿里雲宣布在印度尼西亞的首個數據中心開始運營。對於亞馬遜AWS、微軟Azure都在搶先布局的中東地區,阿里雲也在去年宣布將在杜拜建設第二個數據中心。
同一個月份,騰訊雲也宣布在香港、美國以及印度增設的四大國際數據中心面向全球開放服務。據悉,騰訊雲將在不久後在泰國、俄羅斯、日本等地開放數據中心;3月20日,金山雲宣布俄羅斯數據中心開啟內測,地點位於首都莫斯科城內。 計劃內的數據中心將首先考慮建設在美西、美東、以及印度地區,未來1年將建設數據中心數量達12個。
再看雲服務商創企,也在紛紛搶灘海外市場。今年3月,Ucloud宣布印尼雅加達數據中心開啟公測,Ucloud在東南亞地區的泰國曼谷、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以及新加坡等地布局有數據中心。今年1月,青雲QingCloud宣布開放廣東2區(GD2)與亞太2區(AP2),青雲QingCloudCEO黃允松表示,青雲國際版圖的拓展將從東南亞市場開始,並圍繞東南亞和印度展開投資。今年計劃在東南亞、北美和歐洲建立4個自營數據中心,發展全球市場。
與國外市場相比,2017年12月份,AWS與寧夏西雲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夏西雲」)正式展開戰略技術合作,同時AWS中國(寧夏)區域正式開放。至此,繼光環新網之後,寧夏西雲成為亞馬遜在中國的第二個運營合作夥伴;而微軟Azure,在中國也已經布局了3個數據中心,通過與世紀互聯的合作,微軟Azure在中國已有11萬企業客戶,1400多個雲合作夥伴,入華成效顯著。
通過以上,我們看出雲計算的發展情況,隨著各大巨頭的加入,雲計算領域必然一片光明,投資者值得期待。
「三A」競爭格局初現,中國雲計算廠商進一步趕超國際市場
從雲計算全球發展來看,阿里雲與AWS、Azure、Alibaba Cloud並稱「3A」 。根據權威分析Gartner發布的2016年全球公共雲市場份額報告顯示,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阿里雲Alibaba Cloud引領公共雲市場,亞馬遜保持領先優勢,微軟Azure和阿里雲緊隨其後。其中,阿里雲增速達126.5%,為「3A」中增速最快。
根據國際媒體FT調查顯示,未來中國會成為全球雲計算市場增長的主力,阿里雲毫無疑問將享受這市場紅利,持續保持快速增長,進一步追趕和美國雲計算巨頭間的競爭。
根據阿里巴巴2018年Q3財報顯示,阿里雲收入同比增長104%至人民幣35.99億元(約5.53億美元),年營收達到112億元,成為中國乃至亞洲首家營收突破100億元的雲計算服務商。自2016財年第一季度至2018財年第四季度,阿里雲營收增速都在100%以上,最高時創下過單季度175%的增長速度。因此,從營收來看,阿里雲、亞馬孫AWS以及微軟Azrue已成為世界上公共雲市場三家百億俱樂部。
而根據ipip.net統計了全球雲服務商的活躍IP情況,數據顯示,中國雲服務廠商阿里雲活躍IP數佔全球份額的11.68%,超越微軟Azure成為世界第二,僅次於亞馬遜AWS。
四、未來,中國雲計算市場如何發展?
根據最新財報,阿里雲2017年的年收入111.68億元,首次突破百億,同比增長100%;金山雲收入13.33億元,同比增長81%;騰訊公布的最新2017年度財報,其他業務主要是相關的支付服務收入和雲服務收入的增長,這兩項業務收入增長之人民幣140.84億元,同比增長了121%;根據金山軟體發布2017年全年及第四季度最新財報,金山雲全年營收為13.33億元,同比增長81%,高於全球知名諮詢機構IDC披露的同期中國公有雲市場58%的平均增長率。
獵雲認為,雲計算領域的大公司財報的超預期意味著2018年或將是中國雲計算產業的拐點。
各大雲計算廠商的業績快速增長和海外拓展,表明了雲計算正在快速落地。未來的雲計算市場格局是什麼樣的?難以預見,但可以確認的是,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優勝略汰會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