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網紅」講大人話、有父母靠娃月入15萬,你咋看

2020-12-22 人民日報

本文圖片均來自視覺中國

一個粉絲超千萬的「萌娃」博主,睜著大大的眼睛對正在拍視頻的媽媽說:「在這個家裡,我姓劉,爸爸也姓劉,只有你姓李,誰才是垃圾桶裡撿來的,你心裡沒點數嗎?」

別急著為這位母親抱不平,從帳號展現的信息來看,視頻拍攝和運營都有這位母親參與。

另一個主角是小學女生的帳號裡,僅看視頻縮略圖就能捕捉到「買房」「結婚」「資產過億」「窮」這種成人世界裡的詞。視頻裡的小女孩嘴皮子了得,加上快節奏的剪輯,帶著段子和順口溜氣息的現實大道理,讓成年人的腦子也跟不上拍。

隔著屏幕,孩子的表演被多數成年觀看者認為是童言無忌。評論區裡,更多的人誇孩子伶牙俐齒、長大了不得了,僅有極少數觀眾提出了質疑:這樣的話該從孩子口中說出嗎?

靠娃月入15萬元

萌娃類帳號如今成為各視頻平臺上的大類,兒童博主的吸金能力超過成年人已經不是秘密。

在視頻網站YouTube上,主打玩具評測的9歲美國男孩瑞恩·卡吉(Ryan Kaji)在2019年狂賺2600萬美元,成為當年收入最高的博主。另一位7歲的韓國視頻博主寶藍,靠發布玩具評測和兒童短劇積累了4000萬粉絲,許多作品播放量過億。去年,憑藉YouTube上的收入,她的父母在首爾「富人區」江南區購置了一棟價值95億韓元(約人民幣5600萬元)的五層豪宅。

同樣是拍兒童短劇,來自山東的韓大鵬給兩個女兒開通短視頻帳號才一年多,月入就15萬元起,「還上帳後都不知道怎麼花」。如今,他是一名全職視頻博主。

在他的帳號「鵬叔在等待」裡,兩個孩子和大人一起出演,雖然有腳本預設,但主要是孩子根據劇情走向自己發揮。喜歡電影的韓大鵬,還在短視頻中加入了分鏡、特寫、各種剪輯技巧,完成一個作品需要5天左右。

這樣的生產效率在同行中並不算高。一些勤奮的家長可以做到日更,有的即便每天只拍孩子吃飯,也能積累幾百萬粉絲。

「人家『雲養女兒』了,已經習慣性地每天去看了,如果不能每天更新我覺得有點對不住人家。」來自北京的劉浩說。他自稱「老父親」,把B站和今日頭條作為主戰場,每天上傳一段3歲女兒的日常畫面,視頻只有幾分鐘,除了花體字幕和音樂外沒有特別的設計。

原本劉浩只在一個僅限親友間分享的軟體上上傳女兒的視頻。去年12月,看到短視頻火了,劉浩覺得「這東西我也能弄啊」。他的手機裡有大量女兒的視頻素材,「隨時準備著」。

周末在B站上直播時,劉浩比較隨緣,不提前通知粉絲,也沒有固定時間。即便如此,直播間裡也能進來1000人左右。不帶貨,純聊天,「能來看的都是特別喜歡我女兒的。」雖然目前粉絲只有幾萬,但黏度高,僅靠每月的播放流量也能獲得數千元的收入。

而對於韓大鵬來說,接廣告是主要的收入方式。他承認自己曾經有點「貪」,有段時間,連續發布的13個視頻裡有12個是廣告。「雖然粉絲沒啥影響,但自己感覺不好。」現在他主動降低了接廣告的頻率。

「以前我就是個普通人,現在掙這麼多錢,我覺得網絡太可怕了。」韓大鵬說。

有的家長已經意識到短視頻流量和收益在未來的轉化。「不管他將來做什麼,這都是一筆個人人設的流量財富。如果可以持續5年、10年,等到他長大需要用到網絡力量的時候,這也是他累積的一個資源。」傑米媽媽說。

曾在世界500強公司工作的傑米媽媽給兒子運營的帳號有100萬粉絲,萌、暖心、海外生活是她的視頻特色。在澳大利亞生活時,兒子的粉絲數把當地幼兒園園長嚇了一跳。而100萬在中國的萌娃博主裡,已經算不上起眼的數字。開通帳號2年多,傑米走在街上被認出的次數也沒超過10次。

「小網紅」是不是個好詞

拍視頻、做直播可以賺錢,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常識,一些家長開始為流量「啃小」。

前段時間,3歲女孩佩琪被父母餵到70斤的新聞備受關注。視頻裡,漢堡、炸雞、烤串等高熱量食物不斷被送到孩子面前,家長強調「馬上突破100斤」。該視頻平臺上,播放量、互動量和收入直接掛鈎。

流量當道,一些孩子對屏幕前的關注也早早地產生了意識。快手上,一個3歲的小女孩在視頻裡熟練地向「老鐵」們預告著直播內容,「阿姨們,今天太忙了,明天給你們賣貨……來我直播間,都安排。」另一段視頻裡,小姑娘乾脆當起了導演,跟爸爸講自己想出來的段子。孩子爸爸則在直播中表揚女兒「幹啥像啥」。

成長在手機下的這一代,似乎對鏡頭有天然的適應能力。「我感覺在她的腦海裡,只要我一拿起手機,對面就應該有一幫叔叔阿姨和哥哥姐姐在看著她。」劉浩說。

對劉浩來說,「網紅」這個詞意味著話語權。「當別人知道你有幾十萬粉絲,做事情也會有顧慮。」

韓大鵬的女兒上學後,幼兒園老師說她們是「小網紅」。他告訴孩子:「如果有人說你是網紅,你說句謝謝就行了。」他覺得,雖然自己和孩子已經是數據意義上的「網紅」,但如今這個詞出現的地方似乎都是負面新聞。

「網紅這個行業,我不貶低它,但我也不崇拜它。」一年前和女兒的一段日常對話視頻意外走紅後,張莉莉的帳號如今在全網的粉絲數超過500萬。

在東北土生土長的6歲女兒「嘴挺碎的」,說到搞笑時張莉莉就抄起手機「聊一段」,娘兒倆日常對話自帶喜感。

女兒在媽媽的鏡頭下十分活躍,有時還在直播間裡和大人搶著帶貨。粉絲說這孩子將來能成網紅主播,張莉莉對此的態度是:絕對不同意。她還是希望女兒能好好學畫畫,將來可以做個設計師,有自己的技能。

「小網紅」高流量的代價是一定程度的隱私洩露。韓大鵬視頻裡女兒的名字都是小名,真名從未公布。劉浩給女兒選幼兒園乾脆選在了刑警隊旁邊,外出也會儘量避免固定的地點。但劉浩相信,「雲養女兒」的粉絲沒有純粹的惡意。

因為擔憂孩子的隱私,傑米媽媽曾想,「要不就不做了吧」。疫情前,一家人從澳大利亞回國,去國內幼兒園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老師,傑米有多少粉絲,目的就是「萬一孩子怎麼著了,老師得有數」。有時候拍到「值得發」的片段,但因為環境暴露了隱私,傑米媽媽也會選擇不發。曾經有粉絲在評論裡認出了視頻拍攝的地點,說你們家肯定在這附近,她迅速刪掉了那條評論。

涉及兒童的流媒體內容,必然會受到更嚴格的監管。經歷了一番亂象之後,如今國內許多大直播平臺都不為18歲以下未成年人設置註冊通道,但一些小平臺上仍有漏洞。

國外視頻平臺措施同樣嚴格,YouTube不允許13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在沒有成年人陪伴的情況下直播,對於違反規定的帳號,平臺將其內容自動移除。此外,YouTube還關閉了所有兒童類視頻的評論功能。

在一些困難家庭,兒童直播有可能是主要收入來源或是「出頭」的辦法。快手上,12歲的浙江永康男孩奧華因唱歌走紅。在紀錄片《正在連接》中,他說當主播是為了理想,以後要成為音樂家。年紀最小的他是家裡賺錢最多的人,靠直播唱歌的收入為媽媽還信用卡、給哥哥打零花錢。

有人看直播時說,這麼小的孩子不該直播。奧華的媽媽回應:「這個天下直播的小孩多得是。」奧華拿著方才唱過歌的話筒搶過話茬,說有個5歲小孩也直播,「他要是不能直播了,你再跟我說。他要是能直播,你就不要說話了。」

去年兩會上,全國政協青聯界別建議儘快出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對未成年人擔任網絡主播作出明確的禁止性規定。他們擔心的是直播平臺內容低俗、未成年人未成形的道德意識和隱私憂患。

支持和反對的聲音並存。反對的網友主要認為,網絡已經滲入當代兒童的生活,直播年齡不該一刀切,需要禁止的是不良直播內容。

「給一些人一條路,不要讓他們必須走上更難的道路吧。」一位微博網友說道。

「不是只有我家孩子說大人話」

美國近年播出的兒童選秀節目《小小選美皇后》(Toddlers & Tiaras)中的某些情節,被媒體斥為「臭名昭著」:2歲的女孩Mia穿著黃金胸衣模仿麥當娜熱舞,另一名女孩在衣服裡塞進胸墊和臀墊,扮作身材豐滿的女歌手多莉·帕頓。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參加選秀,不惜安排孩子整容,潔白的假牙、美黑的肌膚、過度的妝容,跟大人眼中的「辣妹」無異。這些畸形努力的背後是巨大商業利益。

國內雖然沒有這樣大張旗鼓的兒童選美,但淘寶兒童模特、「小戲骨」影視等現象也遭到「迎合成年人趣味」的批評。

有人看了張莉莉女兒的視頻後,覺得孩子說話太成熟,沒有天真了。張莉莉覺得,現在的孩子成長在電子產品中,從小就到處旅遊、見識多,跟以前那些玩泥巴、拖鼻涕的孩子沒法相提並論。「不是只有我家孩子說大人話,只是他們沒發現而已。」

即便如此,她還是不喜歡那些讓孩子說段子的帳號,滿口成年人的話題,在網上很容易找到類似的視頻腳本。她也曾關注過這樣的小孩,後來都取關了。「那都是父母沒走正道。」

她的女兒曾參加過央視的節目,和明星一起演小品,但表現並不突出。不同於短視頻裡的伶牙俐齒,現實生活中的女兒「內心膽小敏感」,張莉莉對此心知肚明。

一次,從節目錄製現場回來,傑米媽媽發現孩子在外面遠不如在短視頻裡放得開。她為孩子報了個小主持人班,學習說話、儀態。「短視頻平臺讓我看到了他的不足。」

還有人說拍視頻賺錢是讓孩子沾染了銅臭。「誰是喝空氣長大的?我也得讓女兒知道錢是怎麼賺來的。」張莉莉會對女兒說,你跟別的小朋友不太一樣,你還有一份「工作」要做。

此前是家庭主婦的張莉莉,現在靠拍視頻每個月收入在5萬元以上,靠這些錢還清了貸款,還給女兒報了幾個她喜歡的興趣班。

雖然是短視頻從業者,韓大鵬仍然讓女兒在拍攝時間之外和短視頻保持距離,不會像很多家長一樣,孩子吵鬧了就塞一部手機作「鎮靜劑」。也有不少綜藝和劇組來找過女兒,他一概拒絕了。「現在都是我和愛人幫孩子作決策。等她們能給自己拿主意的時候,再根據她們的想法來。」韓大鵬說。

假如孩子長大

很多時候,當孩子長大,過了「萌娃」的黃金年齡期,帳號的「賣點」就不再充分。韓大鵬早就想到,大女兒上小學後,拍視頻的精力肯定會受限。他考慮年底成立一個工作室,用已有的經驗做一個其他類型的帳號,為未來孩子退出做準備。

危機感不僅來源於孩子每天都在增長的年齡。「說不定哪天平臺就沒了呢?」韓大鵬說。

劉浩想把這個帳號當作禮物,等女兒長大後送給她。「因為也就想要一個(孩子)」,以後女兒不在身邊的時候,自己也能看看。在今日頭條上,有老年粉絲會給他寫幾百字的留言,說這些視頻讓他們回想起自己年輕時養娃的日子,這讓劉浩感到欣慰。

「自媒體,(對孩子來說)相當於提前進入社會,人們給的好的或不好的反饋,她自己有一個定位。」劉浩說,「這不一定是壞事,操作好了是好事。」

「小網紅」大多數是因生活中的日常而火,最終還是會回到日常。但也有人踩準了網絡的跳板,躍出原生家庭的生活圈。如今才上四年級的「假笑男孩」蓋文·託馬斯在全球有數百萬粉絲,還有自己的經紀人。但在現實生活中,他並不姓「託馬斯」,家庭住址也從未透露,家長和學校在合力保證他的隱私安全和作為普通人的生活體驗。

在接受《衛報》採訪時,當初把侄子的視頻發到網上的蓋文的叔叔表示:「網際網路帶來的名氣會陪伴他的一生……有時候我感覺,我們給孩子製造了一個他無從選擇的現實。」

今年5月,13歲男孩鍾美美憑藉拍攝短視頻模仿老師走紅。成名後,他上了雜誌封面、出席網紅大會、參加電影拍攝、與明星合影,還見到了中戲的專業表演老師劉天池,請教真正的表演技巧。

儘管夢想成為影帝,鍾美美見到劉天池時還是迫不及待地問道:「年齡很小就被人關注,這是好事嗎?」

(應採訪對象要求,劉浩、張莉莉為化名)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被觀看的未成年網紅:靠娃月入15萬元 「小網紅」是不是個好詞?
    靠娃月入15萬元萌娃類帳號如今成為各視頻平臺上的大類,兒童博主的吸金能力超過成年人已經不是秘密。在視頻網站YouTube上,主打玩具評測的9歲美國男孩瑞恩·卡吉(Ryan Kaji)在2019年狂賺2600萬美元,成為當年收入最高的博主。
  • 未成年網紅與「啃小族」 靠娃月入15萬元
    靠娃月入15萬元萌娃類帳號如今成為各視頻平臺上的大類,兒童博主的吸金能力超過成年人已經不是秘密。韓大鵬的女兒上學後,幼兒園老師說她們是「小網紅」。他告訴孩子:「如果有人說你是網紅,你說句謝謝就行了。」他覺得,雖然自己和孩子已經是數據意義上的「網紅」,但如今這個詞出現的地方似乎都是負面新聞。「網紅這個行業,我不貶低它,但我也不崇拜它。」一年前和女兒的一段日常對話視頻意外走紅後,張莉莉的帳號如今在全網的粉絲數超過500萬。
  • 被觀看的未成年網紅:「小網紅」是不是個好詞
    靠娃月入15萬元萌娃類帳號如今成為各視頻平臺上的大類,兒童博主的吸金能力超過成年人已經不是秘密。在視頻網站YouTube上,主打玩具評測的9歲美國男孩瑞恩·卡吉(Ryan Kaji)在2019年狂賺2600萬美元,成為當年收入最高的博主。
  • 視頻平臺靠孩子吸粉:「啃小族」是糟糕的家教課
    ,誰才是垃圾桶裡撿來的,你心裡沒點數嗎?」別急著為這位母親抱不平,從帳號展現的信息來看,視頻拍攝和運營都有這位母親參與。萌娃類帳號如今成為各視頻平臺上的大類,兒童博主的吸金能力超過成年人已經不是秘密。一些家長開始為流量「啃小」,有的靠娃月入15萬元。如果說「啃老族」吃的是老人積攢的血汗,那「啃小族」就是在一口口吃掉孩子快樂的童年和未知的未來。與「啃老族」相比,「啃小族」還遠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
  • 父母「啃小」牟利實不該|短視頻|網紅|家庭教育|萌寶|孫雲曉_網易...
    「吃麵條給自己嚇一跳」「戶外漢堡吃出新高度」「你說咋回事,這肉咋就吃不膩呢」——今年5歲的朵朵一邊用相當成人化的語言跟鏡頭前的觀眾「嘮嗑」,一邊用手往嘴裡塞著各種分量驚人的高熱量食物,如一大盒奶油泡芙、紅豆夾心蛋糕、奶油雪糕、紅燒肉等。這些萌娃們在鏡頭面前或吃播或唱歌跳舞或搞怪聊天,讓許多觀眾直呼「太可愛」。
  • 小寶寶多大能聽懂大人話?到了這一階段,父母有些話要「悄悄說」
    那就是把孩子想得「太小」、「太笨」,覺得照顧好寶寶的吃喝拉撒就行了,從而忽視跟寶寶的溝通,或者忽視把寶寶看作一個可以交流的小人兒。夫妻倆大聲吵架,2個月寶寶被嚇哭表妹家寶寶已經2個月大了,因為寶寶太小,她一直沒有出去工作,天天一個人帶娃。因為小寶寶前3個月特別難帶,表妹每天帶娃手忙腳亂,晚上熬夜又熬得沒有精神。
  • 未成年網紅與「啃小族」
    靠娃月入15萬元  萌娃類帳號如今成為各視頻平臺上的大類,兒童博主的吸金能力超過成年人已經不是秘密。  在視頻網站YouTube上,主打玩具評測的9歲美國男孩瑞恩·卡吉(Ryan Kaji)在2019年狂賺2600萬美元,成為當年收入最高的博主。
  • 寶寶多大能聽懂大人說話?到這個月齡後,父母就別在娃面前爭吵了
    這讓父母產生疑惑,寶寶到底多大才能聽懂大人的話呢?不過在此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父母經常在寶寶前面爭吵,都會給娃造成哪些影響。到這個月齡後,不要在娃面前爭吵了1)寶寶的第一階段:月齡2~3個月時寶寶在2、3個月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在努力與大人開始交流與互動了哦。
  • 網紅小馬雲、鍾美美: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一生
    常言說:「大人格局決定孩子的一生」,因為範小勤家庭比較特殊,父親年輕時因蛇咬被迫截肢而成殘疾,母親從小患小兒麻痺症,又不幸被牛戳瞎一隻眼睛,奶奶83歲患老年痴呆症,全家五口人僅靠父親支撐這個貧困的家庭。「小馬雲」爆紅後,不斷有人從天南地北跑到家裡,蹭熱度,被消費,被利用。
  • 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父母會養出什麼樣的娃?看過來人咋說,很現實
    但是,把孩子放在家庭的第一位,父母會養出什麼樣的娃?下面我們看過來人咋說。2、養出自私的娃親戚娟姐只有一個獨生女,對女兒歡歡也是寵的不得了,要天上星星都能答應的那種。從小娟姐都是把女兒放在第一位,老公剛哥更是如此,於是,歡歡從小就被養成了小公主,非常驕橫,而且還自私。歡歡大學畢業之後就留在了外地,還沒結婚就要求父母給她在省城買房,至于娟姐有沒有錢,她是不管的。
  • 那些培養小童星和小網紅的父母,是害了孩子
    因此,佩琪2歲半就長到了50斤,3月已經有70斤,家長還宣稱,「馬上突破100斤」。視頻外,家長對於佩琪的稱呼,也不像一般的父母一樣,對佩琪有愛稱,而是稱呼佩琪為「胖妞」、「胖娃娃」,主動給佩琪貼上了「胖」的標籤。
  • 武漢兒保中心:咋吃講究多,1歲後的娃能吃「大人飯」嗎?
    咋吃講究多 ,1歲後的娃能吃「大人飯」嗎? 「大人飯」是一種俗稱,泛指成人常規的飲食。世衛組織指出,當孩子滿一周歲後,大部分都可以嘗試和大人吃同樣的食物了。
  • 央視曝光:網紅遛娃神器,看似帶娃方便實則存在隱患,你還敢用嗎
    於是媽媽們致力於尋找一些育兒和帶娃的工具,為了方便自己照顧孩子,減輕自己的壓力和工作量。因此商家們也是看中了這一點,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帶娃神器,而近兩年遛娃推車成了網紅的產品,讓許多寶媽紛紛把它裝進了購物車,開始用它帶娃出門。
  • 父母為了當吃播網紅,把孩子3歲硬餵到70斤!網友看不下去了
    將孩子「養在自媒體裡」,其實是父母的那份虛榮心作怪!孩子出生後,很多父母都喜歡在朋友圈或自媒體曬娃的各種萌照或視頻,起初大多都是抱著一種分享育兒的成長經歷,分享帶娃的心情,這本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後來抖音等小視頻自媒體平臺火爆後,我們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小小朋友出現在自媒體平臺上,有搞笑的,才藝的,扮萌扮傻的,吃飯睡覺的,不少娃娃通過自媒體平臺也成了小網紅,讓許多網友心生羨慕。
  • 兒童博主吸金能力超過成人 未成年網紅與"啃小族"
    靠娃月入15萬元 萌娃類帳號如今成為各視頻平臺上的大類,兒童博主的吸金能力超過成年人已經不是秘密。 在視頻網站YouTube上,主打玩具評測的9歲美國男孩瑞恩·卡吉(Ryan Kaji)在2019年狂賺2600萬美元,成為當年收入最高的博主。
  • 為了漲粉就敢給自己娃餵瀉藥?! 又一個想紅想瘋的網紅,被封也是活該
    原標題:為了漲粉就敢給自己娃餵瀉藥?! 又一個想紅想瘋的網紅,被封也是活該這個脖繞金鍊,滿滿「黑怕」feel的哥們名叫Cordero James Brady:看上去又是一個靠記錄自己生活走上人生巔峰的youtube網紅,一眼看過去都是和家人的互動還有孩子們的笑臉,簡直有愛極了?
  • 考入清華的雙胞胎姐妹是曾經的小網紅?父母的眼界關係孩子的未來
    有一對特別萌的雙胞胎讓我豔羨不已,剛有手機的那段時間,我曾經將這張照片作為屏保,看她們大大的眼睛,白皙的皮膚,秀氣的小鼻子,圓嘟嘟的臉蛋,真是可愛極了!她們就是一歲多就紅遍網絡的sandy和mandy姐妹。
  • 韓國6歲小網紅購買了五千多萬豪宅,父母「啃小」真的好嗎?
    韓國有個六歲的小網紅,引發了大眾的熱議。這位小網紅超有錢,在韓國最繁華的地段,購入了一座獨棟豪宅,總價值五千多萬。小小年紀就能揮手買豪宅,豪宅上下六層,每層米數260平,這是多少打工族終其一生,都奮鬥不來的成果。
  • 1歲後的娃能吃「大人飯」嗎?奶奶易早媽媽易晚,「咋吃」講究多
    等到了寶寶周歲時,進入另一個飲食的「分水嶺」,小娃開始聞飯香,能和父母同桌吃「大人飯」了。寶寶「聞飯香」,奶奶餵飯早,媽媽卻愛「偷懶」壯壯9個月大的時候,寶媽就發現孩子奶奶總給他餵「大人飯」。每次趁著寶媽不注意,就偷偷給孩子夾塊肉吃,美其名曰「補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