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頓後的石棉東風路燒烤一條街。黃剛攝
「政策一出,整個石棉燒烤行業沸騰了。」石棉縣旅遊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肖靜謙告訴記者。近日,石棉縣人民政府發布《石棉縣燒烤扶持獎勵辦法的通知》,拿出真金白銀鼓勵石棉燒烤做大做強,以品牌影響力帶動全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長期以來,石棉燒烤名聲在外。數據顯示,目前石棉共有600餘家註冊餐飲企業,全縣餐飲業年營業額約4億元,其中燒烤行業的貢獻舉足輕重。
鼓勵燒烤會不會影響環境?帶有濃鬱地方特色的燒烤品牌能帶來什麼?記者帶著問題,赴石棉實地調查。
□本報記者 文莎
A
會不會影響環境?
燒烤店全部升級,上環保無煙設備
大渡河畔的石棉縣,每當夜幕降臨,燒烤的香味便飄了出來。魚片、牛肉、腰片等經過燒烤,再配上秘制醬料,一口下去,滿口留香。
傳統的石棉燒烤都是用炭,油煙很大。鼓勵發展燒烤,會不會影響當地環境?
面對記者疑問,石棉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綜合執法大隊負責人王琳宏介紹,幾年前,石棉成立燒烤市場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抽調各單位骨幹力量成立綜合執法隊,通過前期摸底、宣傳動員、集中整治、政策獎補等措施,對全縣燒烤店進行統一規範。
「縣上為此還出臺了獎補政策。」王琳宏回憶,一臺環保無煙燒烤車獎補2000元、流動經營者租門市每戶獎補房租1200元等,「兌付獎補總額達35萬餘元,121家店受益。」
為防止油煙反彈,石棉縣要求燒烤店按時填寫油煙淨化設施維護保養記錄,每日專人巡查。嚴把準入關。石棉縣規定,新開張的燒烤店必須通過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檢查。驗收油煙淨化設備後,工商部門才能為其辦理相關執照。
經過整治,目前,石棉縣城區的燒烤門店全部使用了有油煙淨化設施的環保無煙燒烤車。走進位於川棉路的浩文燒烤,記者看到,每個燒烤爐上都安裝有玻璃罩和油煙淨化器。「現在油煙明顯減少,生意更好。」老闆唐浩文說。
大環境也改變了不少。從前的東風路一段是石棉燒烤一條街,從下午5點至凌晨4點,油煙滾滾、人聲鼎沸。「以前都不敢開窗戶,晚上吵得沒法睡。」居民黃亞男告訴記者,整治後,街上油煙少了,道路乾淨了,窗戶敢打開了。
B
獎勵政策如何兼顧?
鼓勵規模化,也扶持「小而美」
「老闆,包間有沒有位置?」5月31日下午5點,位於石棉縣河北路2號的「左岸網燒」,已陸續有食客進店。不到6點,這家店的包間已爆滿。
老闆彭羽經營這家燒烤店已經5年,「我們打算再盤個店面,不過,受疫情影響,手頭上的現金比較吃緊。」目前,彭羽正積極申請扶持獎勵。
根據石棉縣的獎勵辦法,室內經營面積在100平方米(含100平方米)以上的燒烤店可向當地鄉鎮(街道)提出書面申請。通過驗收覆審並符合環保要求的,能獲得一次性1萬元至3萬元不等的獎勵。彭羽的燒烤店經營面積300平方米,是無煙燒烤示範點,如驗收通過,可獲得3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但另一方面,目前石棉縣城區130餘家燒烤店裡,經營面積達到100平方米的不足10%。對於那些小店來說,該怎麼辦?
位於石棉縣電力路的「索瑪花開」燒烤店只有50平方米。該店的一些特色菜還曾在2018年四川飯店餐飲業職業技能大賽石棉賽區中獲得燒烤類金獎。「堂子太小了,滿足不了用餐需求,急需提升。」老闆林靜說。
對於「索瑪花開」這類「小而美」的特色燒烤店,政策也給予鼓勵:燒烤經營戶積極參加美食評比活動,獲得國家、省級特色旅遊美食相關稱號的,分別一次性給予經營戶每種菜品2萬元、5000元的獎勵。
C
如何做強做大?
對內在景區周邊做文章
對外探索連鎖店經營模式
去年,彭羽和朋友合夥在成都雙流開了「左岸網燒」分店。結果不到半年,店就倒閉了,200萬元投資打了水漂。彭羽分析,他們對成都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消費習慣,缺乏深入分析,也不懂得藉助網際網路營銷。「總體來說,石棉燒烤北上成都,立住腳跟的少,敗北的多。」肖靜謙說。
如何做大做強石棉燒烤?當地另闢蹊徑,將目光放在景區周邊上。
在石棉縣孟獲城景區周邊,去年,安瀾居民宿的營業額約為260萬元,其中燒烤(餐飲)佔比超過50%。
「景區周邊燒烤生意火爆,為我們打開了思路。」石棉縣經濟合作和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釗說,現在景區周邊的燒烤店還比較少,就餐環境方面也需要升級。「通過獎勵扶持政策,我們將重點扶持幾家知名度較高的燒烤店,將品牌老店開到景區周邊。一方面景區為燒烤店聚集人氣,另一方面燒烤店也為景區留住客人。」
走品牌化之路,石棉燒烤還面臨著小、散的問題。
據悉,石棉縣將成立燒烤協會。對符合入會條件並成功入會的經營戶,給予一次性500元的獎勵。「想讓大家抱團發展,提升石棉燒烤的美譽度。」肖靜謙說。
「我們還在籌劃成立餐飲公司,申請區域公用品牌,未來將推行企業化管理和運營,在嚴把品質關、保障口感的前提下,降低『走出去』的成本,逐步形成可複製的連鎖開店模式,打響石棉燒烤的品牌。」李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