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弼草書風格賞析——用筆評析

2020-12-09 回鋒收筆

衛恆《四體書勢》中雲:

方不中矩,圓不副規。

姜夔《續書譜》雲:

方圓者,真草之體用。真貴方,草貴圓。方者參之以圓,圓者參之以方,斯為妙矣。然而方圓、曲直,不可顯露,直須涵泳一出於自然。如草書尤忌橫直分明,橫直多則字有積薪、束葦之狀,而無蕭散之氣,時參出之,斯為妙矣。

寫草書不能一味的使轉,於使轉中偶爾出於方筆折法,則飄逸中有雄強之意。然方圓要出於自然,過方則有斧鑿之氣,過圓則無雄強之神,過直則字多板刻,過曲則字多軟弱。故用筆之法,筆欲方而用欲圓,體欲方而勢欲圓,以曲勢取直以柔勢取剛,斯為妙矣。

觀張弼現存草書作品,其用筆以圓筆為主,方筆為輔,在轉折的關鍵處,偶爾使用方筆,以提高作品的剛勁雄強之氣,這或許與他曾對唐、宋,明初書家的借鑑與學習有關。如其小草書作品《登遼舊城詩》,紙本立軸。一百一十五X二十八釐米。成化四年(1468)作。故宮博物院藏。這幅草書方筆運用較多,如第一行的「衣」、「識」字,第二行的「北」字,第四行的「結構」二字,第五行的「困』夕字,第七行的「墨」字,最後一行的「兵」字等,均是以方筆為主,因此,此件作品給人以沉著靜穆之態。

草書用筆,除了注重「方』,、「圓」的變化之外,還需要注重「藏」、「露」並用,方能變化無窮。鋒露則神採外溢,鋒藏則精華蘊藉,筆法不同,風格迥異。「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宋曹《書法約言》雲:

藏鋒以包其氣,露鋒以縱其神,藏鋒高於出鋒。亦不得以模糊為藏鋒,須有用筆,如太阿截鐵之意方妙。

張弼的大幅草書跌宕起伏,神採外露,「下筆若不經意,然氣機流動,神思英發。」顯然,張弼草書以露鋒居多,這或許與他提倡書寫草書要以抒發性情為主有關。但是露鋒起筆過多會導致作品過於浮滑、輕飄,張弼在書寫草書時,應增加藏鋒起筆的份量,以使作品更加厚重,不至過於輕飄。趙宦光《寒山帚談》中雲:

正鋒不難於橫畫而難於豎畫,不難於右拂而難於左撇,不難於點畫而難於轉折。

張弼草書中的豎畫、左撇、有些能夠保持正鋒用筆,顯得剛勁有力,例如《草書蝶戀花詞》中「少」字的一撇等。但是從張弼其他的一些作品中卻發現很多豎畫和左撇大多纖弱無力,扭曲做作,呈死蛇掛樹狀。

解給《春雨雜述》中雲:

學書當以沉著頓挫為體,以變化牽掣為用,二者不可缺一,若專事一偏,便非至論,如魯公之沉著,何嘗不嘉?懷素之飛動,多有意趣。

解紹作為明初書壇一位影響力巨大的書家,楷書雖然偏於工整一路,但是他的草書跌宕起伏,在明初臺閣體盛行的時代,沒有受到宮廷書家的影響,走向流美平和一路,實在難能可貴。他主張學書當以沉著為體,後求其變化,「每字皆須骨氣雄強,爽爽然有飛動之態。」草書以飛動為主,在飛動中如何能夠保持沉著之美,使作品不會出現輕桃之敝呢?衛礫《筆陣圖》中雲:

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豐筋者病。一一從其消息而用之。

何謂「筆力』夕,所謂「力」就是控制、駕馭毛筆的能力;何謂「骨」,其含義有二:一指中鋒用筆,筆力沉勁挺拔;二指間架猶如人之骨架。筆力對於書法藝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要想草書在保持瀟灑飛動之中,依然能夠保持沉穩之態,不流向輕飄之態,這對筆力的控制就尤為重要。正如豐坊、孫鑲和楊慎等人認為張弼草書筆力「緩弱」、「纏繞無骨」。豐坊《童學書程》中雲:

(草書)從二王規矩中來,而化以旭、素之錯綜,故能度越諸子。近時張東海之學,纏繞無骨,備結死蛇結圳之態。

孫鍍《書畫跋跋》中雲:

東海翁筆勢飛動,自是顛旭狂素流派。遣筆處殆如雲行電掣,安得之緩弱。帷未能去俗。凡俗體、俗筆、俗意、俗氣俱不免犯之。蓋亦為長史所誤。

楊慎《墨池瑣錄》中雲:

近世士夫罕得古法,但弄筆左右纏繞,遂號為草書。蓋前世已如此。今日尤甚,張東海名曰能草書,每草書,鑿字以意自撰,左右纏繞如鎮宅符篆。

從現存的張弼作品中看,張弼草書作品中多有放縱的長豎出現,這些長豎多承彎曲狀,扭曲做作,纏繞無骨。例如其草書《七言絕句軸》中,完全將自己筆力緩弱的缺點表現無疑,「年』,、「南』,、「爛」等字的線條毫無一點生氣,太過於扭曲做作。

相反的,在張弼的小草書作品及橫幅作品中,或許由於尺幅的關係,放縱的筆畫減少,字形更向橫向展開,因此不太會讓人感覺到筆力纖弱之病態。觀其草書作品《懷素草書詩》,此卷書於成化二十年(1484),是其去世前三年所書。此卷草書作品,比之草書《七言絕句軸》要沉穩很多,但是,從中我們依然能夠發現筆力緩弱的缺點,例如:「中」、「倚」、「行」等字,線條的感覺依舊的纖弱無力。此件作品雖然結體上敬側多變,富有動態;章法上忽緊忽松,變化萬千;用筆也較為流暢,而且明顯增加了方筆的起筆數量,行筆時稍加頓挫,但依舊無法掩蓋其筆力緩弱的缺點。

另一件草書作品《草書懷素歌,故宮博物院藏。此卷草書為橫幅小草作品,由於沒有放縱的線條出現,而且書寫速度明顯不快,用筆較為沉穩,同時還兼帶章草筆意,因此不會讓人感覺到纖弱之病。同樣為小草做品的《火裡冰詩》,端莊靜穆,沒有輕飄浮滑之感,唯一的缺陷就是倒數第二行最後三個字,線條彎曲無力,呈死蛇掛樹狀,將張弼用筆無力的缺陷暴露無遺,可謂一大敗筆。

蔡豈《九勢》中雲:

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

正所謂字無定形,兵無常陣,書法的所有筆畫形態的變化都是有筆勢而生。在草書當中,筆勢尤為重要,氣盛力足,富有節奏,則縱橫揮灑,毫無凝滯,氣韻自生。

李世民《論書》中雲:

今吾臨古人書,殊不學其形勢,帷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耳。

勢生於力,有力則自然有氣勢。由此可見,草書用筆中,對筆力的控制尤為重要。

虞世南《筆髓論》中雲:

太緩者滯而無筋,太急者病而無骨,橫毫側管則純慢而多肉,豎筆直鋒則乾枯而露骨。

姜夔《續書譜》中雲:

遲以取妍,速以取勁,必先能速,然後為遲。若素不能速,而專事遲,則無神氣;若專務速,又多失勢。

筆法輪韻律最難,如何體現書法的韻律,簡單來說,就是用筆的快,慢變化。草書不難於神採飛揚,而難在於飛揚中有嚴謹凝重之態,太緩則筆機凝滯,太急則點畫淺薄。如何在實際書寫中將「遲」、「速」運用自如,非為易事。故孫過庭

《書譜》中雲:

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勁疾;不能迅速,翻效遲重。夫勁速者,超逸之機;遲留者。賞會之致。將反其速,行臻會美之方;專溺於遲,終爽絕倫之妙。能速不速,所謂淹留;因遲就遲,拒名賞會!非其心閒手敏,難以兼通者焉。

雖然張弼草書晚年師法「張旭」、「懷素」,二者草書酣暢淋漓,落筆如飛,頃刻間筆走龍蛇,滿紙菸雲,但靜而觀之,無一失筆。懷素《自敘帖》中更是有「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奔蛇尬蟲入座,驟雨旋風聲滿堂」描寫以「速」取勢的詩句。張弼自然而然的受到了他們二者的影響,書寫速度也是以疾如閃電,迅如奔雷,以「速」取勢。虞世南《筆髓論》中雲:「太緩者滯而無筋,太急者病而無骨。」正如虞世南所云,張弼在學到「速」的同時,筆力的丟失卻是張弼草書的一大弊端。張弼只學到了旭、素那豪情萬丈的草書性情,卻丟失了二者「如錐畫沙」、「如印印泥」既有韌性又有力度的線條,導致用筆纖弱無力,這是張弼草書用筆的不足之處。

相關焦點

  • 詩歌鑑賞|賞析詩歌中的賞析語言風格
    一要注意語言特色(風格)不能等同於語言的使用(鍊字);二要注意語言特色(風格)不能等同於語言上的特點,詩歌在語言上的特點包括鍊字用詞、修辭特點、語言風格等。★★技巧點撥★★答題步驟1、明特色: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列例證: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 詩歌鑑賞:3個角度賞析詩歌的語言風格
    考點解讀賞析詩歌的語言風格這種題型不是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詩(詞)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即語言風格(特色)是就詩歌整體而言的。常見錯誤是從語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煉詞、鍊字,闡述字詞運用巧妙。
  • 詩歌鑑賞|專題七: 賞析詩歌的語言風格
    賞析詩歌的語言風格這種題型不是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詩(詞)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即語言風格(特色)是就詩歌整體而言的。常見錯誤是從語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煉詞、鍊字,闡述字詞運用巧妙。一要注意語言特色(風格)不能等同於語言的使用(鍊字);二要注意語言特色(風格)不能等同於語言上的特點,詩歌在語言上的特點包括鍊字用詞、修辭特點、語言風格等。
  • 【中學必讀】古詩詞鑑賞重要考點:賞析語言風格(附練習)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吧~賞析古詩詞的語言風格,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之處,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詞)呈現出來的風格特色。這類題型對於同學們古詩詞鑑賞知識的綜合運用,有著較高的要求。今天,就讓《七彩語文·初中》編輯部帶領大家學習如何賞析古詩詞的語言風格,一起領略古人創作中的內蘊和美。
  • 申論範文評析:善用語言的力量
    善用語言的力量  標題評析:動賓結構的標題,簡明扼要,標題即為文章的觀點。重視語言、善用語言,讓語言釋放智慧與力量,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評析:開篇以生活中人們不同的語言風格入手,指出語言在日常攀談和正是發言的作用,貼合實際,切入自然,後緊接引入文章的總論點,要善用語言的力量,回扣標題。
  • 2020年高考古代詩歌鑑賞之賞析語言風格
    ★★考點解讀★★賞析詩歌的語言風格這種題型不是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詩(詞)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即語言風格(特色)是就詩歌整體而言的。常見錯誤是從語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煉詞、鍊字,闡述字詞運用巧妙。
  • 常見詩詞名句賞析
    ①釋義:①何必用羌笛哀怨楊柳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賞析】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評析】這是一首久客異鄉,返回故裡的感懷詩。全詩抒發了山河依舊、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感覺。
  • 從中國新聞獎作品看如何實現新聞追蹤報導的爆破點(附案例+評析)
    作為陳述性標題,做到了用事實說話,實現了標題的「質」。同時該標題一語雙關,用主動語態正面直接表達,不僅敏銳抓住了「大眼睛」蘇明娟感恩社會、回報社會的閃光點,還揭示了「傳遞希望」的深層意義,既有對未來的憧憬又表示公益力量的延續,實現了標題的「文」。本報訊 她曾受助於希望工程,如今設立助學基金為更多貧困學子傳遞「希望」。
  • 賞析文學作品的語言風格類試題的解題思路
    文學作品的風格指由於作者的生活經歷、藝術素養等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創作特色,而語言風格是作者通過作品表現出來的特有的語言格調。語言風格、在句子層面,往往體現在修辭手法、句式結構、表現手法的運用上;在詞語層面,往往體現在對動詞、形容詞、副詞等的選用上。
  • 北歐風格案例賞析——人生須臾,不過爾爾
    南寧裝修設計北歐風格案例賞析——人生須臾,不過爾爾。本次案例的屋主是一位年輕時尚的雜誌女主編。這個職業比較高大上,讓屋主經常滿世界地飛。但美景入眼卻來不及靜心、感受,美食在手卻來不及品味"吃"的樂趣。這個家對她而言,意義重大。
  • 油畫運筆和風格特點
    要學習把筆觸和色彩有機地結合起來,根據形體下筆。筆觸筆法不僅充分體現出油畫的性能,要求色彩和素描的統一,能真實地刻畫形象,而且變化豐富,可以根據不同的對象,靈活運用,最適合基本練習的要求。初學時常常苦惱不知如何下筆,覺得橫畫,豎畫都不對頭。這是因為用筆、筆觸都是和觀察、理解對象相關的。不理解對象的形體結構和色彩關係,也就談不上準確、生動的運筆和筆觸。準確而生動的筆觸是正確觀察、理解對象的表現,是眼、腦、手協調一致的結果。不要追求風格,風格不是找出來的,是你在不斷探索學習中自然呈現出來的。
  • 和復古的中國風不同,獨特的中式田園風格家居賞析
    和復古的中國風不同,獨特的中式田園風格家居賞析。中式風格的特點,是在室內布置、線形、色調以及家具、陳設的造型等方面,吸取傳統裝飾"形"、"神"的特徵,以傳統文化內涵為設計元素,革除傳統家具的弊端,不斷創新與融合,使人眼前一亮。家具在整個風格裝飾中起著重要作用。
  • 八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賞析
    全詩言辭自然流暢,風格樸素清新,擺脫了初唐輕靡華豔的詩風,在當時的詩壇上別具一格。使至塞上唐·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賞析】1.寫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景象,畫面開闊、氣勢雄渾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 一筆一划皆順心,我用得力中性筆寫出風格
    相信對於在中國長大的學生來說,得力就是學習工具的代名詞了,而這次入手評測的是得力33999中性筆,在定位上屬於商務辦公類的書寫工具,規格為12/盒。在外觀和用料方面,這款中性筆的筆身在外觀上採用黑灰的配色,符合商務風格地定位。透明的筆身能夠清晰看到墨水使用情況,便於及時更換。
  • 小戶型廚房裝修大全 7種風格的4㎡廚房裝修效果圖賞析
    小戶型廚房裝修大全 7種風格的4㎡廚房裝修效果圖賞析 房天下家居網
  • 【閃團】有道詞典筆3.0上新!點查單詞、秒譯長句、原版點讀、古文賞析...功能太強大
    家有娃的家長們對有道詞典筆一定不陌生,作為英語學習必備神器之一,它強大的功能幫助千萬老母(父)親解放雙手、成就千萬孩子的閱讀自由。今天小琸給大家帶來了全新升級第三代代網易有道詞典筆——新增點查單詞、秒譯長句、原版點讀、古詩文賞析.超讚功能來襲,有道這次升級真的相當有誠意!
  • 法式風格裝修案例賞析,艾菲爾鐵塔元素吸睛
    今天帶給大家的是一個法式裝修的案例賞析,供大家參考。法式裝修通常帶有奢華的氛圍,所以一定離不開複雜吊頂設計以及淺色明亮的瓷磚地面。臥室設計,床頭軟包不僅看起來高貴浪漫,也有法式風格的特點,窗簾幔高貴大氣上檔次,無形之中為家添加了意思豪華感。水晶吊燈也很別致,床頭櫃與鬥櫃的搭配十分出彩。
  • 「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竹石》《所見》《村居》
    作者的用詞充分表現了對這一品格的讚頌:立根,寫它「咬定」;受難,寫它「還堅勁」;風雲變幻莫測,用一「任」字展現了它的鎮定自若!聯繫作者剛正不阿的為人品格,聯繫作者自成一格的藝術追求,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詩中的竹,是詩人自我形象的寫照!
  • 詩歌鑑賞|賞析詩歌中的分析鍊句
    無譁戰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鄉裡獻賢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慚衰病心神耗,賴有群公鑑裁精。15.本詩的第四句「下筆春蠶食葉聲」廣受後世稱道,請賞析這一句的精妙之處。(6分)【答案】15.①用春蠶食葉描摹考場內考生落筆紙上的聲響,生動貼切;(2分)②動中見靜,越發見出考場的莊嚴寂靜;(2分)③強化作者充滿希望的喜悅之情。
  • 唐詩經典之《李商隱·賈生》賞析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