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新約·馬太福音》
以上是近期網絡上流傳的部分地方高校預算收入的一個排名,有些數據不同版本都有出入,但是大體上很多還是基本屬實。
在舉全省之力投入下,鄭州大學憑藉高強度資源聚集,已經具備在更高層次上提升的條件,在預算收入已經超越深圳大學,躍居地方高校首位,當然按照之前河南省與鄭州大學會議的一些內容來看,之後鄭州大學會進一步瘦身,也有提升生均經費的目的。
河南大學也終於在重返國家隊後,迎來了真金白銀的支持,未來必將更快提升。
其實,網上各種標題的高校」國家隊「層出不窮,現如今,正牌的」國家隊「我們只能說是雙一流高校,這才是貨真價實的。
高校格局調整的背後是政治經濟格局調整,所以很多人糾結的各種A類學科之流的分析,都是細枝末節,是無關緊要的,這背後是鄭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後,城市地位和定位提升,以及河南經濟地位近些年的提升。
在雙一流時代,整個河南高校還是迎來了自211時代最大的進步,本土高校鄭州大學與河南大學雙雙進入雙一流,尤其是鄭州大學進入了更高一層的一流大學建設序列。
縱觀中部六省,河南仍然是贏家,一方面有國家隊頭銜,另一方面,河南已經投入重金支持兩所高校,不論未來如何,鄭大與河大前景毋庸置疑。
同時,超強資金支持的鄭大已經具備了爆發的基礎。
尤其是河南大學,2020年終於迎來了夢寐以求的鄭州校區,進一步掙脫區域束縛,加之順利通過雙一流評估,2020,希望河南大學在醫學類博士點等關鍵動作中,繼續披荊斬棘。
長遠不敢說,但是中國的傳統,下車概率不大。即使真的有淘汰,也肯定不是在第一輪就淘汰,而且高校牽連甚多,根本不是一個學科AB的問題,雙一流作為一個新的評價系統,完善的評價體系也需要一定周期和數據支持,這些都不是兩三年內可以完成的。
其實,頭部穩定後,其他的調整並不影響大局。
在鄭大河大確定頭兩把交椅後,資源加速聚集,後面的高校的隊形河南在骨幹大學中已經做了布局。
但是這不代表這是恆定的,有些高校依然勢頭很猛。
鄭州輕工業大學,河南師範大學等進入快速上升周期。
華北水利水電則在漫長衰退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級戰略,至於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能在其中有多大收穫和提升,仍然未知。
從改革開放以及多年來的經驗,以及提升省會首位度的各種政策邏輯看,選擇極少數頭部高校是必然的,也是河南這樣的教育弱勢省份的現實選擇。
河南高校看點也不是很多了,不夠這是穩定秩序的前奏和開始,雖然後面的高校機會越來越少,雖然集中的資源看似已經很多,但是等待河南高校的路,依舊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