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說領導不要事必躬親,但是下屬能力確實不行該怎麼辦呢?

2020-12-12 阿布的分享

公司的同事老張很是苦惱,原來他負責一攤事,事情不難,但是挺多挺雜的,屬於半死不活,維持的階段,但是一個人做,包圓所有的事,悠哉悠哉也不錯。

最近,這塊業務有起色,公司決定做一個嘗試,就招聘了一個新員工小高來一起做,老張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小高的領導。

可是一個月後,發現業績不升反降,而且老張和小高都看上去很忙,沒有偷懶。

於是找到老高問,看看怎麼回事,老高就開始吐槽了。

小高剛來,什麼也不懂,但是比較佛系,也不積極主動做事,有事情分配過來,做完就放著,也不管質量。

老張為了填坑,於是撿起來自己做,慌慌張張的自己也做的質量不高,還有些沒有做完。而且為了教小高,還耽誤了自己手頭的事情。

現在老張很矛盾,任務分給小高,需要教她,還要檢查,算起來時間沒有少,還浪費了自己的時間。如果不分給小高做,自己手頭也忙,整體業績還完不成。

這是典型的雞和蛋的問題, 如果怕下屬在做的過程中犯錯,不放心讓下屬去做,則下屬的能力不會提高,永遠沒有辦法幫忙做事,而如果放手讓員工做事,則一定會出錯,一定要填坑。

1領導的定位是團隊業績的負責人

對於團隊中的領導,他的定位是團隊負責人,那他就要對團隊的業績負責,對於團隊的所有的東西都要接受。

比如說,我們最近要招的技術負責人,我們的要求如下:

一是技術紮實,對於目前我們使用技術spring cloud,flowable。願意去鑽研技術。

二是對於技術的應用,跟需求的結合有自己的判斷,能出解決方案,所以需要能把握業務需求。

三是對於項目的把握,能與產品,UI,項目經理溝通

對於這個團隊,他是負責人,需要解決所有問題,比如說出了問題,他能搞定,不管是他自己做,還是讓下屬做,對於CEO來說,就是需要能解決問題。

所以,作為領導,不應該只是做事的人,他還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做,比如與其他部門的溝通,任務的細化,分配,計劃,跟進等,讓員工成長,自己能做事,這樣領導才能有更多的時間來解決問題, 思考團隊的發展,未來。

2領導的授權不同形式,得到不同的結果

領導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於是需要把責任分配給其他成熟老練的員工,才有餘力從事更高層次的活動。因此,授權代表成長,不但是個人,也是團體的成長。

授權給員工有兩種形式:

第一,指令型授權:指令型授權是讓別人「去做這個,去做那個,做完告訴我」。就工作方法的每一步進行詳細的指導。 這樣就是不相信員工自己的能力,這樣員工做事畏手畏腳,他們不敢自己做決定,事事請教,這樣就員工只是一個工具人,不會有成長。

第二,有一種方法比這好得多,也更加有效。這種方法的理論基礎就是充分認可他人的自我意識、想像力、良知以及獨立意志叫責任型授權:責任型授權的關注重點是最終的結果。它給人們自由,允許自行選擇做事的具體方法,並為最終的結果負責。

那如何做到責任型授權?

1) 預期成果:雙方都要明確並理解最終的結果。要以「結果」,而不是以「方法」 為中心。

2)指導方針:確認適用的評估標準,避免成為指令型授權,但是一定要有明確的限制性規定。事先告知對方可能出現的難題與障礙,避免無謂的摸索,但不要告訴做什麼。 要讓他們自己為最後的結果負責,明確指導方針,放手讓他們去做。

3)可用資源:告知可使用的人力、財物、技術和組織資源以取得預期的成果。

4) 責任歸屬 :制定業績標準,並用這些標準來評估他們的成果。制訂具體的時間表,說明何時提交業績報告,何時進行評估。

5) 明確獎懲 明確告知評估後的結果— —好的和不好的— —包括財物獎勵、精神獎勵、職務調整以及該項工作對其所在組織使命的影響。

信任是促使人進步的最大動力,因為信任能夠讓人們表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但這需要時間和耐心,而且還有可能需要對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讓他們擁有符合這種信任水平的能力。

3應該如何授權?

下屬剛來,與領導的磨合, 安排做事有一條總的原則,就是要從不信任開始, 慢慢建立信任,而不是一開始就信任,到最後不信任,以致雙方鬧得不愉快。

怎麼說呢? 就是一開始的時候,領導需要對下屬是不信任的,安排任務的時候,使用指令型授權,這個時候下屬接觸到新的東西,就不會慌,也能順利執行下去。然後慢慢的把任務安排過渡到責任型授權。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下屬,過渡的時間是不一樣的。

1)積極主動型下屬,他們做事積極,拿到任務可以開始做,而且會想各種方案跟你討論,遇到問題也會跟你討論,做完以後很難跟你匯報,這樣的員工,做完一兩件事情,就可以從使用指令型授權到責任型授權。

2)被動型下屬:他們接受任務以後,開始吭哧吭哧的做,中間不會跟你討論,遇到問題可以自己在那邊想半天,有些事情就自己做決策了,也不告訴你,到了最後截止日期,可能會做不完,可能做出來不是你想要的, 這種方式的員工,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建立信任,磨合的時間也更長。

從指令型授權到責任型授權,就是風險的轉移,指令型授權,控制了風險,但是降低了效率,限制了發揮,而責任型授權,風險變大,要做好風險的控制。

這裡的風險控制包括,時間的風險,決策的風險。

1) 時間的風險,有些員工,對於自己能力,任務的難度,不能很好的評估,於是在時間評估階段,對於給定的時間沒有概念,直接就答應了,那在做的過程中,發現時間不夠,也不說,一直拖到截止日期,一看,還有不少沒有做,一問,說東西太多完不成。

以前碰到一個同事,有一個難題,大家都面面相覷,不想接這個活, 這個時候,一個同事站出來了,說:「我來,不會的我去學」, 要了兩個星期時間,我還挺高興,覺得這個人積極主動,有勇氣,可是過了兩個星期,一看,任務完成了10%, 中間沒有說過有難題,沒有說過有可能完不成。這樣氣壞了,發現這是一個不靠譜的員工。

2) 決策風險,在做事的過程中,碰到了問題,或者有需要決策的事情,有的人會提出來,有的人不提出來,於是做了他自己不能承擔責任的決策,導致任務出了問題。

最近,公司搬家就碰到一個這樣的問題,跟搬家公司商定好搬家費是3500, 就把人叫來了,人來了一看了, 直接提價到5000, 這個時候,這個員工沒有請示領導,直接就答應了搬家公司的要求。 等到領導知道了,找那些搬家公司的人,那些人說,你的同事已經答應了,這樣就沒有辦法在怎麼討價還價了。

在執行過程中,那些需要匯報,那些是可以自己做決定的,不同的下屬是不一樣的,這個需要上司說清楚,這個需要磨合,這樣磨合好以後,把風險降到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時候,這樣磨合算是完成了。

4作為下屬,應該怎麼辦?

領導不願意授權,或者是指令型授權,其實是對於你沒有信任,要建立信任,只有在做事的時候一步一步的建立信任。

1) 從小事做起,建立信任

在與領導打交道的過程中,無論是大小事, 都認認真真的完成,這個完成,是需要質量保證,特別是小事, 以為領導不在意,其實不是的,因為信任是一點一點積累的,沒有小的信任,大事是不敢給你做的。

2) 做事的時候,從對方角度出發, 看看有什麼需要更多考慮的

做事的時候,多想一步,如果從領導的角度,是不是需要考慮更多,把所有的方面都考慮全了,這樣領導才會放心你。

3) 做事靠譜,讓人放心

個人靠不靠譜,其實就看這三點:「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高級點說,這叫閉環思維:你把一件事交給一個人後,完全不用操心後續,因為你知道他肯定能落實,就算沒辦好,也能及時給你一個回饋,這就叫靠譜。

5寫在最後

領導與下屬的關係,從不信任到信任,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關係會越來越好,而如果一開始領導充分信任,甩手給下屬,中間出了錯誤,直接就發飆, 關係從信任到不信任,知道關係崩了,辭職。

建立了信任以後,領導需要給下屬授權,責任型授權是最好的方式,這樣下屬有自己權, 積極主動做事,而上司可以解放出來,做一些更有價值的事情。

歡迎關注【阿布的分享】,每天分享職場乾貨,認知成長。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別忘了分享點讚支持阿布哦

相關焦點

  • 下屬能力不行,領導就要事必躬親嗎?錯,高情商領導,懂這4策略
    最終領導成了累死的諸葛亮,下屬成了作壁上觀的旁觀者,對於這樣的情況,領導應該怎麼做才能改變現狀呢?那為什麼說領導事必躬親,會讓團隊有傾覆風險?比如領導管理能力可以,但是手下運營部有一個員工,本身文案能力差了一點,總是跟不上公司的出方案速度。這時候領導想親自教也沒辦法,畢竟自己不會寫相關文案,而且幾十個人,如果都能力差,領導也沒有辦法一個一個教。
  • 下屬能力差,領導要告別事必躬親,好領導要學會放權
    領導當然不必事必躬親,下屬能力不行, 願意跟隨服從公司的,就引導培訓,給予學習機會。不能跟隨服從公司的,只能淘汰。剛入社會的時候,是雙選會,跟同校的一個同學同時進入一個建築公司,做財務助理。財務部的領導,是一個女強人類型。
  • 在職場中身為領導,遇到不聽話下屬該怎麼辦?
    在職場中身為一個領導,遇到不聽話下屬該怎麼辦?是該直接開除,還是反映給公司。看似這個問題是,一道選擇題,實際是問領導管理下屬的問題?解答如何管理下屬,即是對管理者自省、修煉過程,也是對認知下屬的過程。第三、領導是否做到公平,公正:都是你的下屬,你的砝碼有沒有公平,是否做到一碗水端平。不公正,不公平待遇。在職場中最容易引發員工反對領導的原因之一。有些領導喜歡對靠自己近的員工就是給予更多的特殊照顧。這樣做行為,不但會引發員工不滿,同時也是害了自己的「親信」,讓親信與其他同事該怎麼處呢?
  • 管理經典:事必躬親的管理者是失敗的
    【管理經典:事必躬親的管理者是失敗的】中企思智庫:管理者事必躬親為什麼會失敗?因為老闆做中層幹部的事,中層幹部做員工的事,員工不知幹什麼事啊!一個企業想要做到管理有條不紊,就要有管理層次。制定有關的發展規劃與戰略,制定出企業的規章與制度,讓制度去管理人,去管理事務。否則,老闆即使累死了,企業還是不見起色。對於事必躬親的管理者,下屬們也許會遵從命令,但不會把這當成一種關心或好意,反而會被認為是多管閒事。在現實中,每一個員工每天都要做出很多管理者無法監控的事情。即使是最有能力的管理者,都不可能管理所有的事情,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細節。
  • 你過去的領導,現在成了你的下屬,還經常以老大自居,該怎麼辦?
    特別是一些年輕領導,資淺德薄、難以服眾,加上性格軟、不敢管,下屬就會驕橫跋扈。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遇到這樣的情況,著急上火是沒用的。領導和下屬,一個是管理者,一個是被管理者,本身就是貓和老鼠的關係。要想捉住這隻背著槍大搖大擺敢捋老貓鬍鬚的碩鼠,必須講點策略。
  • 剛當上領導,不知如何管理下屬,怎麼辦?懂這4點,輕鬆管人管事
    其實,從底層走上來的新領導,已經完成了職場生涯的一大步,從員工躍升成為管理者。但是,初次領導團隊,不知該如何下手去管理下屬,該怎麼辦?後來他跟我講的是,當一個領導並不是想像中那樣玩弄權力、指揮人就行了,當領導,不僅要看你會不會向上級爭取資源,並利用資源讓下屬完成所有的工作目標;還要看你日常的行為有沒有考慮到下屬的利益,包括和其它部門有利益衝突的時候,你能不能搞得定,為自己所在的部門和下屬拿到最大蛋糕,這些都是領導能力的一部分。
  • 下屬能力不足,管理者該怎麼辦?
    二、為何經常覺得能力不行呢?其實就是兩個方面:1. 一個方面是辦事的能力不行,總是不能按時完成或者完成了也達不到想要的結果。2. 另一方面就是做人不行,人際關係處理不恰當,溝通和說服能力不足,無法爭取同事的支持、配合和幫助,造成工作達不到要求。
  • 領導永遠不要跟下屬比能力,如果下屬比你強,恭喜你找對人了
    新來的下屬能力遠超過自己,對於自己來說,強烈的危機感來襲,仿佛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被取代。但是我認為,危機感還是要有的,與其過多的擔心,不如想想如何去管理一個有能力的人。一個有能力的下屬去輔佐你,我認為是一件好事,術業有專攻。
  • 職場中,當領導能力不足時,應該怎麼辦?
    在不斷變化的新的形勢下,每位領導者都面臨著不斷提高領導能力的問題,當領導能力不足時怎麼辦,相信沒有人會引咎辭職,而是想辦法提高領導能力,哪裡不足補哪裡。職場中有些領導,就聽不得意見,說好聽點是有主見,說難聽點就是獨斷專行。這種領導,覺得自己是領導就不得了,員工肯定比他們差。(4)總是認為員工在給他拖後腿職場中,每個人的能力不同。作為領導,想要完成工作,少不了員工的配合和協助。
  • 下屬不行,累死領導,如何有效管理下屬,這四招教你輕鬆學會
    對於下屬的管理法則是:「洞察並理解下屬的能力及性格特點,激發潛能,培養團隊」2如何有效管理下屬1) 用人所長有效的管理者使人發揮長處,他知道只抓住缺點和短處是幹不成任何事的這樣一番下來,領導和員工有關任務達成一致,執行中不會出現偏差。3) 執行過程中進度跟進在執行的過程中,需要對進度進行跟進,當然要不需要天天問,這樣領導的時間也不夠,下屬也覺得沒有自主性。
  • 字節跳動領導求助:下屬工資比我高很多,我該怎麼辦?
    可是對於一個領導來說,自己還是不太願意看到自己下屬的工資比自己高很多,因為這會造成心理的極度不平衡。 可是這種情況依然非常真實的會發生在日常的職場生活中,我們也不要太過驚訝。
  • 你過去的領導,現在成了你的下屬,不聽話怎麼辦?從這3點分析透
    不過好在這位新任的副總很有自己的一套管理藝術與情商,最終把老領導管得服服帖帖的 ,那麼他是怎麼做到的呢?特別是一些年輕領導,資淺德薄、難以服眾,加上性格軟、不敢管,下屬就會驕橫跋扈。那麼,應該怎麼辦呢?遇到這樣的情況,著急上火是沒用的。
  • 下屬能力不行怎麼辦?一定要避免三個誤區,掌握五種思路!
    到底是因為領導的事必躬親造成下屬的能力平平?還是下屬能力平平倒逼著領導事必躬親?本質只有兩個問題:領導教的問題,下屬學的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怎麼解決這樣的問題呢?小李工作能力突出,經常榮獲公司各類榮譽,是當之無愧的TOP銷售。鑑於小李的優秀表現,晉升為部門經理。
  • 你的下屬能力比你強,資歷比你深,但不服從你的管理,該怎麼辦?
    如果你的下屬是個有能力的人,但是不服從你的管理,的確是一個麻煩事。這是很多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都會遭遇到的問題。面對這樣不服從上級的下屬的確讓人很頭疼。要是處理不好,放任不管,長此你就完了,其他人也會有樣學樣,根本就不會再有人服從你的管理,最終的結果就是人心渙散。
  • 職場上,領導覺得下屬能力強是個威脅,總找下屬的問題,怎麼辦?
    領導擔心下屬的能力超過自己,千方百計的找下屬問題。一般情況下是功勞領導自己領,錯誤下屬承擔。還有什麼事情都要聽他的,不聽的話以後也會千方百計的給你小鞋穿,更不能在老闆那表現出比他能力強。作為下屬,該怎麼辦?離職還是逆來順受?
  • 事必躬親的領導,最失敗!
    的確,你的業務水平確實高出我們一大截,可是我們也需要機會去提高不是嗎?」《中國合伙人》裡說,千萬不要跟你的好朋友合夥開公司。看來這句話也不無道理,三個人中兩個人心意相通了,這個看似牢固的三角關係也就破裂了。小鄭覺得有奇怪又委屈,為什麼自己努力地去「幫助」他們,反而會給同伴們這麼大的壓力?反而會讓他們有這樣的想法?
  • 下屬不聽話怎麼辦?作為領導做好這三招下屬乖乖聽話
    下屬不聽話怎麼辦?作為領導做好這三招下屬乖乖聽話哈嘍,大家好,我是要快樂的對自己,歡迎大家觀看本期的職場文章。希望能夠給大家傳遞更多的正能量。職場職場,說句實話,我覺得跟以前的江湖沒啥區別,以前說的是在江湖行走不易,但是現如今在職場生存真的有那麼容易嗎?當然,我相信這句話的答案,大家都能夠告訴我,確實沒有那麼容易。沒錯,職場現今已經跟以前大不一樣,小團隊還好,要是規模在十個人以上的團隊,我覺得都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勾心鬥角存在。
  • 老闆的親戚是你下屬怎麼辦?小團隊管理的7個方法,告訴你答案
    當你作為一個小管理,空降到一家公司,發現你管理的團隊裡,有複雜的人際關係,該怎麼辦?我相信很多中層管理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比如,你的下屬是老闆的親戚,某個下屬和某個部門的某領導是男女朋友關係……進入到這樣一張複雜的關係網,你該怎麼處理呢?
  • 《哈佛領導課》:不會做領導怎麼辦?推薦你來讀這本書
    導語:剛從業務員提拔為業務主管,叫不動下屬怎麼辦?剛從部門主管升為部門經理,不懂怎麼安排工作怎麼辦?而這關鍵問題,書中重點從七個方面來提煉解答,而本文重點來說說以下3個最常見的領導者煩惱吧。01領導是不是一定要做得比下屬好?很多部門的領導在招人的時候,都喜歡招比自己能力差的人,為什麼呢?好用、聽話、好被管理!
  • 怎麼管理能力比你強的下屬?
    馬雲:「領導永遠不要跟下屬比技能,下屬肯定比你強;如果不比你強,說明你請錯人了。」對一個領導來說,能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角色定位。領導者要用他的價值觀 、眼光、胸懷、實力去管理下屬。領導的角色是「管理」,講的是管理能力,下屬的角色是「執行」,講的是執行能力,管理能力和執行能力,是不能比高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