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經典:事必躬親的管理者是失敗的

2021-03-04 中企思智庫

【管理經典:事必躬親的管理者是失敗的】

中企思智庫:

管理者事必躬親為什麼會失敗?因為老闆做中層幹部的事,中層幹部做員工的事,員工不知幹什麼事啊!

一個企業想要做到管理有條不紊,就要有管理層次。而現代管理就有著明顯的層次分別,例如,一個公司中有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

各層次都分有與之相對應的職責和權利:決策層負責企業的經營戰略、規劃和生產任務的布置;管理層負責計劃管理和組織生產;執行層負責具體的執行操作。如果企業管理者不能正確對待這一管理中存在的客觀事實,便會在管理中不可避免地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發展企業應依靠團隊力量,而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

對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都不放心的領導,算不上領導,只是個有了廠房和僱員的個體戶而已。領導要學會放權才能擁有更大的權力和升值空間,否則就是一個個體戶。領導必須要適時地、適當地放權!

事必躬親的管理者是失敗的

當企業還很小的時候,事必躬親是很重要的。因為在企業的初創期,幹事的人不多,但每一件事都關係到企業的生存。當發展到一定程度了,就要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而作出相應的變化。

董事長應該是把握重大發展方向的人,很多小事,應該交給下面的人去做,這就是放權。制定有關的發展規劃與戰略,制定出企業的規章與制度,讓制度去管理人,去管理事務。否則,老闆即使累死了,企業還是不見起色。

對於事必躬親的管理者,下屬們也許會遵從命令,但不會把這當成一種關心或好意,反而會被認為是多管閒事。在現實中,每一個員工每天都要做出很多管理者無法監控的事情。即使是最有能力的管理者,都不可能管理所有的事情,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細節。

事必躬親的管理者從各方面來說都是失敗的。從自己的身體上來講,你的精力會很快耗盡;從下屬的心理上來講,如果你什麼都做了,那麼你的下屬做什麼?你會扼殺掉下屬的積極性。從管理的角度來講,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是下屬的教練,更多的是監督和教會下屬怎麼做,而不是自己做。

提綱挈領,抓住五個重點

(一)作為管理者,信任你的下屬

不妨嘗試一下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員工,你的老闆對你的管理工作事事都過問,你會怎樣?給你的下屬提供方法、標準、目標,讓他們去完成過程,你只要看結果就夠了。當然,在他們完成的過程中要做好反饋和監控,及時地幫助下屬解決實施過程中的問題,並積極為下屬提供必要的幫助。

(二)適當地授權

放鬆不等於放縱,授權不等於棄權。分清楚你的崗位職責是什麼;你該做什麼;哪些是你重點要做的;哪些是對於你來說不太重要,但對下屬來講是重要的,是可以授權由下屬來完成的;該授權給怎樣的下屬;下屬的能力適合授予哪些權力;哪些是我這個管理崗位必須做的;哪些是可以叫下屬分擔的;同時,自己還要有承擔授權過後的責任覺悟。

(三)用心培養你的下屬

要想輕鬆地管理,就必須有一幫能將你的管理思想不折不扣地執行的下屬。你必須通過培訓才可以將你的思想複製。你不培養下屬,下屬的能力得不到提高,那肯定會自己辛苦。做管理的主要工作是指導員工做好,而不是替他做好。教給他捕魚的方法,而不是幫他捕魚。

(四)保持謙卑的心態

任何時候都不要認為自己是管理者,是所轄團隊裡最厲害的;也不要認為自己是團隊的領導者就必須掌握團隊的一切。其實,你越是想掌握全部,你越是掌握不了。

(五)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

領導者最好的決策就是不決策,就是選出下屬們最優秀的決策;領導者要有寬廣的心胸,善於求同存異,虛心聽取各種不同意見和建議,處變不驚。

尊重管理層次

在現代管理中,人性管理已經成為主導管理的重要因素。當然,給員工以相當程度的自主性,並不意味著高層領導對員工的紕漏、錯誤等就應該不管不問,聽之任之。

問題是要採取對的管理方法,管教合適的對象,如果在十分緊急的情況下,把越權指揮當作臨時的應急措施也未嘗不可,但事後一定要馬上向負責此事的部下通報情況,以免造成管理上的紊亂。

在管理中,老闆要和部下、員工打成一片,但在涉及具體的權利和職責,或處理公司內部的種種問題時,老闆就必須注意管理的層次,切忌越權指揮。對一個現代的企業,企業管理者更不宜全方位插手大大小小的事務。

專家點評: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要使企業管理「工成事遂」,就必須追求一種「無為而治,道法自然」的境界。唯有如此,企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而唯有具備如此素質的企業管理者才是真正稱職和優秀的領導者。

(本文摘自《思想引領未來》第四輯)

再學《多管事,不如抓重點》

今天再次學習《多管事,不如抓重點》,讓我再次審視了自己,同時也讓我再明確了自己的工作方向。

一、為什麼要始終抓重點

沒有重點就沒有工作方法。

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總是面臨著多種多樣的問題,有時還會出現一些預料之外的事情讓我們措手不及,尤其是在工作中,有時真的會讓人感到頭疼,覺得哪個都重要,哪個都需要及時處理。聰明的人不論處於多麼複雜的環境中,他都會停下來審視一番,分出輕重緩急。

我們應該認識到,基本上不可能將每一項工作都能完成得十分出色。要事半功倍地體現一個公司的成效,就要善於抓重點,這顯得尤為重要,也體現出一個主要負責人統籌全局、協調各方、增強掌控力、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二、如何抓重點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什麼是工作的重點。如果連這個問題都搞不清楚就不可能抓住。

其次,明晰重點工作的著力點、抓手在哪裡,何時何處切入。

(1)將重點工作進行排序,優先級靠前處理,目的性強,不至隨意或拖到最後,或者可以星級標註,引起足夠的重視;

(2)思路要清晰,要從全局的角度看事情,識別重點、主次;

(3)我們應加強計劃性,科學高效合理地制定每天、每周、每月,以及年度計劃,目標明確,策略精準,結果為導向。

三、如何提高抓重點工作的能力

作為部門負責人,我們應不斷學習,提高抓重點工作的能力,從日常事務中脫離出來,哪些事是該自己親自做,哪些事是該授權委託給別人去做。

(1)今天哪件事情最重要?

公司現在提出了「十分鐘工作法則」,每天抓住關鍵兩小時,就是要讓我們學會抓住重點、提高工作效率。每天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腦海中快速過濾一遍,你今天哪件事情是最重要的,寫在便籤紙上,按照重要的程度去分批完成工作。

(2)哪件事能帶來最大的回報?

今天的工作比較多,我們就要分析一下這些事情都能分別帶來怎樣的回報,在這些回報裡面比較大的做選擇。

(3)哪件事能帶來長遠的回報?

在工作中分類後,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堅持做的,一天兩天看不到的,是需要長期付出才能見到收穫的,無論工作、學習還是生活。

(4)這件事情是需要你做還是你想做的?

當你決定去購物的時候,這個你會很好判斷,但是在工作中,哪些是需要你去完成才能提升自己的,弄清楚自己的需求,才會不容易迷失方向。

(5)定期清理無關緊要的。

如果你自己不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把你目標拿過來,哪些是你當下重要的,把無關緊要的清理掉,清理完了之後,留下的就是最重要的。 

毛主席說:「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作,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但是,十個指頭同時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調子。要產生好的音樂,十個指頭的動作要有節奏,要互相配合。」

作為一名部門負責人,要想盡職盡責,就應該學會「彈鋼琴」,學會抓住重點,駕馭部門的全局工作,要善於抓主要矛盾和重點難點,有的放矢。把所幹工作排排隊,分分類,分清工作輕重緩急和做事的先後順序,不但做起事來井井有條,而且完成的效果也不同凡響。 

陳保麗

2018年1月20日

相關焦點

  • 事必躬親的領導,最失敗!
    ◈···小鄭反思之後終於明白了,是自己「事必躬親」太過了,凡是親力親為在很多時候並不是最合適的方法,一個人是堵不住所有漏洞的,既然是團隊,就該相信自己的隊友,每個人都能把好關,成功也就自然而然了。的確!從小鄭的經歷中不難發現,事必躬親在很多時候未必是好事,反而會演化成自私的形象,導致很多矛盾。
  • 吳軍:為什麼你事必躬親,最後卻事倍功半?
    作者 :吳軍來源:瞭望智庫(ID:zhczyj)在公司管理中,不少管理者經常遭遇這樣的困局:自己常常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對公司事務也總是事必躬親、盡心盡力,結果卻總是事倍功半、不盡如人意。這背後到底有怎樣的原因?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西南分院推薦大家閱讀《吳軍:為什麼你事必躬親,最後卻事倍功半?》
  • 管理者切莫患上了事必躬親、親力親為的「職業病」
    誰的「猴子」誰來背管理者一旦患上了事必躬親、親力親為的「職業病」,就會被「瑣碎的多數」糾纏得無暇顧及「重要的少數」。聰明的管理者要讓員工明確自己的角色和任務,「誰的『猴子』誰來背」,他們要做的只是千方百計提高下屬們的工作效率,必要時輔之以檢查。1、讓下屬明確自己的任務角色為了避免工作混亂和低效率,加強員工之間、部門之間的合作與協調,管理者必須讓每一個下屬明確自己的任務與角色。
  • 管理是校長一生的修煉,學校管理者要學會管理自己的這4樣東西
    」我接觸很多優秀的校長主任,他們並非將主要精力放在管理教師上,而是將主要時間都花在對自己的管理上。因為管理是一位學校管理者一生的修煉,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首先是管理自己的能力。只有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好教師,管理好學校。
  • 向上管理≠「馬屁精」,如何更好地「管理」管理者?
    他對管理對象的理解是:「任何能影響他的績效表現的人」。 提起管理,印象中都是「上級管理下級」,這是組織有效率的開展活動賦予管理者的必要、合法權利。但上下級關係作為人際關係的一種,決定了其互動性的屬性,而非簡單的單向性。 下級對上級同樣存在「管理」行為。
  • 下屬能力差,領導要告別事必躬親,好領導要學會放權
    領導當然不必事必躬親,下屬能力不行, 願意跟隨服從公司的,就引導培訓,給予學習機會。不能跟隨服從公司的,只能淘汰。剛入社會的時候,是雙選會,跟同校的一個同學同時進入一個建築公司,做財務助理。財務部的領導,是一個女強人類型。
  • 「勤政」不等於「事必躬親」
    儘管我們評價考察和任用幹部強調「勤政」,但這裡要提醒領導幹部的是,「勤政」不等於「事必躬親」。這個道理說起來挺簡單,但事實上,卻不是所有的領導幹部都明白其要義,就連智慧的化身諸葛亮,都吃過不懂得這個道理的大虧。劉備死後,諸葛亮總是擔心別人不能盡忠職守,因此,立了一條「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的制度。事無巨細,一概都由自己處理。
  • 「蛇打七寸」勝於「事必躬親」,用「二八定律」抓關鍵!
    直至今日,二八定律仍然廣泛適用於企業管理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並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當然,人們對於二八定律的研究和運用,主要是著眼於最頂端的20%,對於底層的80%則不會過多看重。如果覺得以上的描述有些空泛,我們可以把它換成一句極為通俗的話來描述人們在管理當中, 對這定律的運用「打蛇打七寸」。
  • 演講稿範文:管理者必須先管好自己(每日觀察0247)
    演講稿範文:管理者必須先管好自己(每文/樊榮強管理者是團隊的領頭人。管理者必須首先管好自己哪些方面呢?第一,目標管理。就是必須明確自己想要什麼,追求的結果是什麼,這樣才能確保自己的努力不至於白費。第二,行為管理。要讓自己在道德上、法律上、學習上、能力上都成為下屬的榜樣。第三,時間管理。必須珍惜和分配好時間,畢竟人的精力有限,面面俱到,事必躬親,不懂得分清輕重緩急,絕不是一個好的管理者。
  • 事必躬親,累死自己
    沒有耐心等待下屬成長,事必躬親,只會累死自己,成就不了大事。      我有一個弟子很聰明,說話條理清楚、做事積極,忠誠度也高,於是提拔他當中階主管,帶領兩位小主管。但這位徒弟對下屬做事非常不放心,任務交辦下去後,不到兩天就收回來自己做,每天累得半死。大夥睡覺時,他還在忙,一早大家起床了,他卻還在睡覺。
  • 醫院管理者不可不知的五個質量管理工具
    許多醫院質量提高工具都是從傳統的質量管理領域借鑑而來,醫院管理者們對一些常用的質量提高工具也大多耳熟能詳。醫院管理工具主要包括:全面質量管理,六西格瑪,精益,失敗模型分析,及根本原因分析等。本文中筆者將為大家逐一介紹這些管理工具。
  • 一流管理者的管理秘籍和管理理念,學會了你也可以做領導
    事實上,下屬支持程度的不同,也直接影響著管理的有效性。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能否得到下屬的支持成為每個管理者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在中國企業中,下級是否支持上級是決定管理有效性的更重要因素。如何獲得下屬的支持,以下幾個關鍵問題是需要高度重視的。1.
  • 激活管理者本能,做組織最強腰部——實戰型管理者系統管理能力提升
    中層管理者視為企業的腰部,挺直了,頭才能靈活,腿才更力作者:王一恆,一恆幹部效能研究院院長,國內企事業管理幹部骨幹培訓首選專家 為什麼從基層提拔上來的管理人員,角色難換 ,很難勝任相應的管理崗位,個人焦慮,團隊績效低下 。
  • 班組管理——TWI現場管理者能力提升
    TWI(Training Within Industry)現場管理者管理技能提升訓練課程起源於美國,發揚於日本,是一套針對基層管理者設計的標準化訓練課程,即現場管理者管理技能提升訓練,或為督導人員訓練,目的是培養和提升督導人員的綜合管理能力。TWI在1950年由日本國家產業界引入日本以來,目前為止,至少有一千萬的日本企業界領導、專業人員及員工都受到了TWI的培訓。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個人管理的最高境界: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
    經典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值得一讀再讀,常讀常新。它幫你理清思路,從任何新事變化中發掘本質,找到歷史的淵源。《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於1966年由作者彼得·德魯克定稿完成,是管理學理論中最早關於「個人管理」領域研究和探討的著作,出版至今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橫跨新舊世紀之交,並且得到時間驗證的現代管理經典。
  • 營銷管理者新官上任「三把火」教你怎麼燒?
    但是當管理者之後發現不是業績做得好就能當好管理,就能帶領團隊超額完成業績目標。但是一個團隊中作為管理者是最重要的,因為你的策略、管理方式、培養手段、團建內容等都是決定優秀團隊的必要因素,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回到原來的話題,讀者是是一家汽車銷售4S店的營銷總監、主要負責公司的市場和銷售管理工作。公司成立兩年了,也從展廳經理一步步成長到現在這個職位。
  • 如何成為一個有效的管理者
    學習了管理相關的知識,我對管理的認識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相較於以前覺得管理就是要求能說會道,單純的把下屬管好,讓他們認真工作就行,現在才知道管理裡面的學問很深,要想成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團隊管理】X型管理者與Y型管理者的區別是什麼?
    不能通過嚴格要求提升團隊的執行力與效率,怕麻煩員工、有神馬事情都儘量幫員工搞定,就好比是員工的保姆而不是教練,在這樣溫和的管理環境下呆久了的員工則會出現工作懈怠,缺乏戰鬥力,而導致工作積極性以及綜合能力呈下降的趨勢,而催化型領導者則更懂得在嚴厲與激勵之間的火候把握,既能夠給到員工溫和的體驗,又能夠通過嚴格要求提升團隊成員的綜合表現,在這樣的團隊中,員工獲得了持久性的成長與被激勵~
  • 《管理十誡》:想成為優秀的管理者,我勸你儘早繞開這些「坑」
    這個方法對我的幫助很大,我想對於團隊管理,這個方法同樣適用,你也要找到管理當中的坑,進一步規避它。今天弘禾師兄就跟你聊聊《管理十誡》這本書中提到的「管理者,哪幾個方面是不能做的。」從團隊管理的角度講,單打獨鬥劉邦絕對打不過項羽,但是管理團隊劉邦比項羽強很多。所以,作為一名管理者,你需要通過下屬來完成工作,而不是自己逞匹夫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