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管理≠「馬屁精」,如何更好地「管理」管理者?

2021-02-19 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

最近和大家討論管理層領導力的相關問題,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還有的HR朋友提到「如何進行『向上管理』」,鑑於HR在工作中會遇到和各個部門領導以及老闆的工作匯報和協同,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關於「向上管理」的幾大關鍵點,希望能給大家的一些啟發。


工作想要卓有成效,下屬與上司充分配合是關鍵。但我們大部分人對於管理的思維定式是向下管理、向上負責,和上司走得太近就會被說成「馬屁精」。

 

但職場是理性人的集合,工作價值取決於對上級績效的貢獻高低。能在自然界的重大變化中生存下來的動物,往往不是最強的,而是最具適應性的。同理,職場中如魚得水或功成名就的,未必是最有才的,卻一定是最善於「向上管理」的。

 

陳春花教授說過:一個人的管理對象其實只有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你的直接上司。

 

上司和領導,是每個人的職場都繞不開的人,我們每天生活在上司的指揮和領導之下。然而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意識到:你的上司其實在被你自己影響。

 

運用好「向上管理」的方法,不僅讓上司「按著你的想法」做事,而且可以讓你們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好,溝通更加順暢。

► 什麼是向上管理

 

1986年,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在著作《怎樣管理上司》裡進行了探討。他對管理對象的理解是:「任何能影響他的績效表現的人」。

 

提起管理,印象中都是「上級管理下級」,這是組織有效率的開展活動賦予管理者的必要、合法權利。但上下級關係作為人際關係的一種,決定了其互動性的屬性,而非簡單的單向性。

 

下級對上級同樣存在「管理」行為。

 

上級需要藉助下級完成部門任務或目標,下級顯然是管理對象。與此同時,下級也需要上級賦予的權限和分配的資源等,以完成績效任務。所以,對下級而言,上級也是他的管理對象。

 

有人把上級對下級的管理稱為「正向管理」,把下級對上級的管理稱為「逆向管理」。無數歷史故事及現實經驗都在說明同一個道理:逆向管理做得好的人,職場中往往事半功倍,反之則舉步維艱。

 

► 為什麼要進行向上管理

 

 1. 需要讓老闆理解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內核與真正價值

 

大部分老闆不是HR專業人士,中國企業管理者是從營銷、財務、運營、技術等條線出來的,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工作中其他部門的老大們對HR部門的認知,就可以想見當他們成為老闆之後會對HR部門做什麼了——所以老闆們真的很難理解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內核和真正價值,這是不得不承認的現實。

 

事後補救不如事中調整,事中調整不如事前作為。

人力資源工作的特點,在於周期長,影響因素多,非線性、價值回報難以計算等,它不像寫個程序、買臺設備,或者拿下一個銷售大單,是非常容易衡量價值的;好的HR善於治未病,是能防患於未然的高手,那就意味著基本不會顯山露水。

 

所以如果老闆不理解人力資源工作的核心價值,就不會給HR足夠的回報和重視以及信任,他們意識不到一個高水平的HR究竟價值幾何。

 

 2. 人力資源從業者自身能力需提升

 

這個自身能力,包括專業能力、職業道德、綜合素質等;不諱言,人力資源行當相對於老闆行當來說,還真是個新興事物,前面也說過,大部分現在流行的人力資源管理學說還是舶來品,拿著不適應中國國情的管理學說來教導咱們的HR,教出來的學生能咋樣就不用提了;冰山下的內容相對好一點的人,能靠自己漸漸摸索出來一套能力,相對不行的,基本按部就班乾乾事務性工作不添亂就不錯了。

 

鑑於此解決方法應該是:全面提升HR的綜合素養,正確引導老闆學習當代管理理念,讓老闆深刻認識到人力資源的重要作用,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 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

 

為了理解上下級關係,不妨把職場看做一個遊戲場。

 

做遊戲,不參與則罷,既參與了就要遵守共同的規則,扮演好自己的那個角色。你是誰、喜愛或厭惡什麼不重要,遊戲角色需要你做什麼才重要。

 

「下級」這個角色的遊戲規則,職責之一就是服從「上級」。這種「服從」,本質上是「職位」對「職位」的服從,而非個人。因此,不管內心服不服某個具體管理者,一般說來,服從是必須的,除非你離開遊戲場或轉換了角色。

 

「服從」並非人格的矮化,而是組織分工、提升效率的內在要求。

 

► 要知道你領導是怎樣的人

 

商場裡的服裝銷售員,為了達成交易,會對顧客察言觀色,根據其穿衣打扮、言談舉止等判斷其著裝風格、消費能力、需求高低,從而推銷顏色、款式、價格適宜的服裝,以增加成交概率。

 

向上管理的思路是一樣的。

 

簡單來說,你需要知道上級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喜歡什麼,厭惡什麼,做事的態度、方式方法是怎樣的。

 

想做好逆向管理,就需要對不同類型的上司,充分了解其性格特型,然後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等,以更好地適應,實現優勢互補。

 

DISC人格特型模式把上級的性格分為四種:

 

 ■ 支配型 D 領導(Dominance),行動力強、以結果為導向的性格特徵,其性格特徵是自尊心極強,在他面前,你需要做的就是尊重他和服從他的指揮。和他溝通時,須簡單、直接、有問必答。

 

 ■ 影響型 I 領導(Influence),性格溫和樂觀、以人為主的性格特徵,更喜歡影響他人而不是掌控他人,他喜歡交際和溝通,強調互動。喜歡講信用的下屬。

 

 ■ 穩健型 S 領導(Steadiness),以程序為主、做事嚴謹、精細的性格特徵,領導的性格謙遜而溫和,穩定的情緒是他們明顯的特點。非常擅長履行職責。

 

 ■ 支持型 C 領導(Compliance),以服從規則為主、樂於支持他人的性格特徵,非常喜歡規則和程序,絕對遵守紀律。

 

► 如何更好進行匯報

 

在現代組織中,匯報時應注意:

 

首先要讓匯報的焦點和上司的目標期望保持高度的一致,必須讓上司感覺到,大家是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努力;

 

對匯報中所涉及到的關鍵人物的背景必須要有充分的了解,並在匯報中作到必要的簡潔;

 

匯報時間、頻率和地點的選擇;

 

儘量不要用第一人稱,不要讓自己的想法代替老闆的想法;

 

文字上要多用動詞和有說服力的關鍵詞,突出匯報的重點。

 

如果領導善於傾聽,不妨採用當面匯報、事後提交備忘錄的方式;領導愛讀,你就先提交書面報告、再口頭匯報交流。

 

領導喜歡事必躬親,你就隨時與之互動;領導喜歡授權,你就大事匯報、小事自斷。

 

► 轉變思維,把老闆當客戶

 

把老闆當成你的客戶,用客戶思維和極致的服務體驗去向上管理,徵服老闆,獲取你所想要的信任和支持,從而推動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良性發展、升級甚至變革,最終引領整個企業工作效率、業績和規模的提升。

你在工作中有沒有一些好的「向上管理」方法呢?歡迎在留言區和大家討論及分享。

相關焦點

  • 【HowToIssue】如何向上管理?
    下面讓怡安翰威特人才測評與領導力發展諮詢首席顧問李磊來為我們分析「如何向上管理?」  對於剛開始工作的職場菜鳥來說,很難做到向上管理,這一階段他們最主要的任務是聽懂上級在說什麼,準確理解語言背後真正的意圖,快速將其轉化為行動。現在有一些初入職場的人,通常還沒有太搞清楚狀況,也不知道工作需要的Know How是什麼,就一味地堅持自己的想法和主張,這種現象需要特別注意。  通常,做好向上管理的第一步是做好自己,而做好自己的基礎則是要養成很好的職場習慣。
  • 新晉基層管理者,如何做好設計團隊管理?
    基層管理者該做什麼?從哪個方面下手?這是很多新晉的管理者普遍會遇到的問題。自己的本職工作之外,還有團隊事務處理、人員關係……如何發揮管理者在團隊的建設作用?本文作者結合自身經驗,從3個方面分享了非常有用的建議,希望對你有用。周末有個朋友跟我說他最近有些工作的困惑(下面稱為z)。
  • 向上管理 | 如何管理你的上司?
    很多時候,如果問管理者:你對誰負責?你管理誰?幾乎所有人都會回答:我向領導負責,我管理下屬。但這個觀點是錯的。一個人的管理對象其實只有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你的直接上司。即向下負責,向上管理。為什麼要向上管理?
  • 職場中,如何向上管理你的領導?這3招助你破局
    其實這些都是表象(甚至是誤判),根本原因在於這些人不懂得如何「向上管理」,如何與領導建立良好關係,成為被領導信賴和重視的人。「向上管理」的概念,由著名管理學家傑克·韋爾奇的助手羅塞娜·博得斯基提出。在她看來,管理需要資源,資源的分配權力在上司手上,因此,當你需要獲得工作的自由資源時,就需要對上司進行管理,實際上是與上司進行最完美的溝通。
  • 法務人員如何做好向上管理?
    對於法務人員來說,做好向上管理能增進領導對自己的信任和理解,為自己贏得自主開展工作的空間,在達成團隊目標的同時獲得自身能力的提升。一般來說,向上管理主要涉及匯報、請示、建議等方面的溝通活動。筆者認為法務人員做好向上管理,可在如下幾方面嘗試:準確定位自身的角色是做好向上管理的基礎。
  • 中層管理者如何做好員工管理
    而所有管理者在正式成長起來前都會碰到許多問題,下面是關於在企業發展途中,中層管理者應該如何做才能更快的適應管理者角色:1、少攬活兒,多分活兒;少集權,多授權在企業發展變化中,許多中層管理在剛開始帶團隊時很容易走入一個誤區
  • 管理者≠領導者,領導與管理的區別是什麼?
    領導與管理:哪個更好?當涉及到在領導或管理之間做出選擇時,做出更好的選擇取決於個人情況。有些情況需要一個管理者,而其他情況則需要領導者,有時一種情況既需要領導也需要管理。領導者能夠賦予團隊權力,並激發達到目標的願景,但如果沒有管理者在那裡指導員工,他們就不太可能達到這個目標。一些在工作場所處於權威地位的人認為,任何時候,他們都必須在成為領導者或管理者之間做出選擇。
  • 為什麼在職場中,要「反對」「向上管理」?
    首先,向上管理是有必要的。因為回到大多數人所在的職場環境,組織中一定是存在「上」和「下」的,字節跳動所追求的絕對平等是非常理想化的。「向上管理」在職場中就很必要,這種必要不是基於「你要讓上級滿意」,而是「你要對工作產出和結果負責」。德魯克說每一位知識工作者都是管理者,而管理的對象包括會影響你績效的所有人。
  • 向上管理:讓上級改變
    有人在香港參加一個國際大公司的酒會,不一會兒公司CEO到場,會場裡的中國人都下意識地往後退,而很多老外,即使是年輕人也下意識地往前湊。這一進一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心態:大多數中國人覺得老闆是權威,而外國人卻認為老闆是資源。大多數人歷來覺得領導是權威,而「我們員工」不過是無名小卒,哪裡夠格去管理上司?
  • 在職場中,如何讓管理能力更好地體現出價值?
    在職場中想要擁有更多的工作機會或者你有野心做更大更強的事業,都需要培養自己的管理能力。掌握了管理能力,就能最大程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1.管理上級,贏得領導的信任。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做,或者只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了,然後匯報給領導的時候,領導又讓你重做,如此循環,不僅工作效率低,你的工作能力也在領導心中大打折扣。如果你能提前了解市場的需求,用戶的需求,做出兩套完整的圖,給自己留個一個備選的方案。把兩份方案提交給領導,並反饋自己的意見,更傾向於選擇哪個,然後讓領導做決定。
  • 真正聰明的員工,都懂得「向上管理」
    「互相管理」的既定事實,但大多數時候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領導對下屬的管理上,忽略了下屬的向上管理。如何用科學有效的方式去做好向上管理,達到成就彼此的狀態呢?以下,Enjoy:來源:管理的常識(ID:Guanlidechangshi)為什麼主動溝通的人更容易獲得晉升「向上管理」概念得到企業界的重視,源於彼得·德魯克的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 管理經典:事必躬親的管理者是失敗的
    【管理經典:事必躬親的管理者是失敗的】中企思智庫:管理者事必躬親為什麼會失敗?因為老闆做中層幹部的事,中層幹部做員工的事,員工不知幹什麼事啊!一個企業想要做到管理有條不紊,就要有管理層次。而現代管理就有著明顯的層次分別,例如,一個公司中有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各層次都分有與之相對應的職責和權利:決策層負責企業的經營戰略、規劃和生產任務的布置;管理層負責計劃管理和組織生產;執行層負責具體的執行操作。如果企業管理者不能正確對待這一管理中存在的客觀事實,便會在管理中不可避免地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 管理必看 :對中層管理者的重視程度,決定企業管理的高度!
    中層管理者作為企業戰略規劃的執行者,正逐漸開始被企業重視和關注。如何有效發揮中層管理者的這一作用,提高他們的執行能力,已經成為關係到企業成敗的關鍵性問題。2、中層管理者是企業戰術決策的制定者由於經營規模的擴大,生產技術的迅速發展,生產過程的高度複雜化以及市場競爭不斷加劇,迫使企業需要迅速、及時地實施戰略決策。
  • 如何更好地進行項目工時管理?
    項目太多項目工時無法實時掌控;項目成員總是忘記填報工時;工時上報不合理導致項目成本不可控;很多工時管理系統複雜不易很快上手,且費用較高難以接受;數據易丟失,不便於統計。那怎樣才能更好地實時把握項目的工時成本呢?怎樣才能讓員工更好地完成項目工時上報呢?
  • 班組管理——TWI現場管理者能力提升
    TWI(Training Within Industry)現場管理者管理技能提升訓練課程起源於美國,發揚於日本,是一套針對基層管理者設計的標準化訓練課程,即現場管理者管理技能提升訓練,或為督導人員訓練,目的是培養和提升督導人員的綜合管理能力。TWI在1950年由日本國家產業界引入日本以來,目前為止,至少有一千萬的日本企業界領導、專業人員及員工都受到了TWI的培訓。
  • 運營人如何做好向上管理
    向上管理,也就是如何有效的管理自己的「上級」以及「老闆」,長久以來一直是困擾眾多運營工作者乃至職場工作者一大很頭疼的問題。並且對於「向上管理」這件事,通過我接觸身邊的大部分運營工作者來看,大家始終存在幾個誤區。第一個誤區就是認為「向上管理」是代表著要向上級拍馬屁,諂媚領導。
  • 對於一個企業管理者,如何更好地規劃員工的職業?
    職業規劃對於員工一生的發展非常重要,沒有職業規劃,就會使人迷茫,這個幹幾天,那個幹幾天,到頭來,這個也沒幹好,那個也沒做成,也可能會使員工得過且過,走到哪算哪,最終走很多彎路,浪費很多寶貴的時間後,仍一無所成,甚至員工的生命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單調地重複甚至倒退。
  • 管理好文:中基層管理者的考核方法
    ,一般由擁有相應的權力和責任、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從事現實管理活動的人或人群組成。而且,他們還要負責協調和控制基層生產活動,保證完成各項任務,實現組織目標,是公司管理的中堅力量。合格的中層管理者需要有良好的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領導能力和相當的智力。考慮到中基層管理者在企業中的特殊性,在實行績效考核時,通常會採取特殊的考核制度。表為某公司中基層管理者績效考核實施細則,供大家參考。
  • 高效管理者的3大時間管理法則
    時間管理指個人在既有之時間中,具有正確處事觀念,以正確處事方法,善於利用和開發自己時間資源,全力於目標奮鬥,使自己成就達到最大滿足。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下實現目標最大化,是管理者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那麼,如何做好時間管理?時間管理的本質是對自我的管理。高效的管理者一般通過對自身進行管理,提高時間使用效率,減少浪費,從而達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標。01、記錄時間,做好工作計劃管理者的時間,有很大一部分是被浪費掉的。
  • 管理者在預算中的角色,如何做好一個好的管理會計
    在預算中,中高層管理者的責任一般劃分如下:(一)預算管理委員會高層起到戰略引領和資源配給作用。作為公司的高層,不僅是提出要做預算,然後將這項任務交給財務人員就結束。大型企業可以建立預算管理委員會,以便更好地協調資源做好預算工作,如無必要,則以公司負責人為預算負責人。預算管理委員會由以下成員組成:董事長或CEO(執行長,這裡指執行總裁)總經理,CFO(財務長,這裡指財務總監)、副總經理、職能部門或責任單位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