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職場中,要「反對」「向上管理」?

2021-03-02 人大人力資源

文章來源 | 蓋雅學院(ID:thinkwithgaia)

今天聊一個職場熱詞:向上管理。

這兩天刷到字節跳動的招聘官網,他們在闡述「坦誠清晰」的字節範兒時,提到了一句話:

實事求是,暴露問題,反對「向上管理」。

這一點很有意思,因為「向上管理」幾乎是職場入門必修課。所以我試著在字節跳動的文化語境中,來理解當它說「反對向上管理」,到底是在反對什麼:

字節跳動一直著意打造扁平化,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這種平等包括地位平等(字節內部不允許叫「總、老師、哥、姐」這樣的稱呼)和信息平等(字節強調內部高度透明,強調「Context,not Control」的情境管理)。所以,字節說「反對向上管理」,是期望內部不存在所謂的「上」和「下」。

字節跳動把「向上管理」放在「坦誠清晰」的對立面,放在「實事求是、暴露問題」的對立面。在他們的理解中,「向上管理」的異化結果是:「為了讓上司滿意而包裝結果,而不是直接溝通問題,從而使原本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而低效」

很多人確實把「向上管理」領會偏了、用偏了。

字節跳動會這樣理解的背景是:時下,「向上管理」幾乎成了職場人入門必修課,被很多培訓課程、公眾號推文、書籍等作為一種「術」過度解讀。

隨便搜索到一本同名書的目錄,就會發現內容特別奇怪:

話好像也沒錯,但總是透著股「不清不爽、不可言喻」 的感覺,說高級點是「厚黑感」,說直接點就是「擰巴感」。向上管理被傳授成這樣,難怪字節跳動這樣追求「平等、直接和效率」的公司,要在文化上旗幟鮮明得和它劃清界限。

市面這些所謂的「向上管理」之「術」五花八門,在「道」上領悟不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年輕職場人隨意學了去用,行動上就特別容易走歪。比如曾有初入職場的朋友,會特意和我分析,領導的一個眼神、一句無意的話,背後的含義和意境。

人的精力有限,當過多關註上級的心思、咀嚼上級的「言外之意」、揣摩怎麼把話說得合其心意,首先你可能猜的不對、自尋煩惱,其實你就很難把精力聚焦在「怎麼把這件事做對做好」本身上了。

這些奇奇怪怪的動作,其實只看到了「向上」(畢竟在科層制的組織中,首先在心理上就容易對「上」產生服從;其次在實際利益上,上級往往掌握資源分配和績效考核的權力),並沒看到「管理」,或是把「管理」理解偏了。一般人都認為「管理」是自上而下被賦予的權力,管理下屬時理直氣壯,管理上級時就要委婉,委婉過頭了,要麼變成了「迎合」,要麼變成了一種「操控權術」了。

首先,向上管理是有必要的。因為回到大多數人所在的職場環境,組織中一定是存在「上」和「下」的,字節跳動所追求的絕對平等是非常理想化的。「向上管理」在職場中就很必要,這種必要不是基於「你要讓上級滿意」,而是「你要對工作產出和結果負責」

德魯克說每一位知識工作者都是管理者,而管理的對象包括會影響你績效的所有人。

據蓋洛普對100萬美國員工的調查,75%的人辭職就是因為受不了頂頭上司。你和上級之間的合作互動,一定會影響你的工作成效、工作意願,甚至是工作心情。上級是影響你績效成果的如此重要的元素,當然也在知識工作者的管理範圍內。

而且,「向上管理」是一種更為難得的積極主動的狀態:傳統組織中的更多職場人,更多的狀態是在被動等待上級。等著上級「賞飯吃」、等著上級「做決策」、等著上級「承擔責任」。相比之下,「向上管理」代表你以更主動的姿態,向上輸出你的思考、你的專業、你的擔當

前面提到很多人把「向上管理」中「管理」理解偏了。管理本身,無論是向上管理還是向下管理,它都是一種直接、真誠而正直的影響,而不是不可言喻的「奉承」、「踢倒」或者「暗中操控」。

你需要仔細理解「直接、真誠、正直」這三個字。

「直接」是指你的影響非刻意設計的,它是自然達成的結果

「真誠」代表了信息上的坦誠、立場上的共贏、表達上的同理心。真誠,賦予了「直接」以方法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人士的七種行為習慣》的開篇就強調,要想成為高效能人士,首先應該從「品德的正直誠信」做起,要「以原則為中心」。正直,賦予了「直接」以勇氣

分析這麼多,給「向上管理」賦予一個概念:

它是基於對工作績效結果的負責,積極主動的去和你的上級進行良性合作和互動,並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直接、真誠而正直的影響力

前面我們給「向上管理」做了個定義,這個定義的出發點是「基於對工作績效結果的負責」,核心是「與上級進行良性的合作和互動」,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對你的上級產生直接、真誠而正直的影響力。

你會發現,真正卓越的職場人,並不需要什麼「向上管理」技巧。他們不需要「向上管理」就能漂亮的完成工作。他們對「向上管理」的神、形、術的發揮是發乎自然而無形的

比起現在大量關於「向上管理」之術的不可言喻的過度解讀,最早提出 「向上管理」(Managing Up)的通用電氣集團CEO傑克·韋爾奇的助手羅塞娜•博得斯基,在《Managing Up》這本同名書中,主要筆墨其實是在分享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態度,而這樣的方式和態度讓她的工作卓有成效,讓她和傑克·韋爾奇之間非常默契,讓她對傑克·韋爾奇產生了很多影響。

如傑克·韋爾奇為這本書寫的序:在共同度過的14年美好時光中,羅塞娜和我不僅僅是搭檔。她可能在自下向上地管理我,而我或許自上向下地管理她,但是在大多數的管理情況下我們兩人是平級,就像隊友那樣合作。

所謂「漂亮地完成工作」就是「超出老闆的預期」,而這種「超越預期」表現在:更早。即在老闆布置之前,就能夠看到工作、領會工作、啟動工作;更快。即完成工作的效率更快、方法更好;更多。即我們常說的多做一盎司(one more oumce)。

不過,這樣卓越的職場人畢竟是少數,是二八法則中的20%。而大多數的80%的人,是普通職場人。

大多數的普通職場人依然要學習「向上管理」,學習如何通過建立你和上級之間的良性合作和互動,來幫助自己漂亮完成工作。

正確理解彼此的關係

羅塞娜在《Managing Up》一書中說:「對許多人來說,很難克服對於權威本能的厭惡。大體來說,這可能是件好事,這使我們堅強獨立,但也會導致疏遠和缺乏合作性。」

這種「對權威的本能的厭惡」,其實是對上下級關係的錯誤理解。組織中雖然存在職級上的上下級角色,不同角色在責任、授權範圍、資源、信息上也不對等。但這並不等於地位的不平等:上下級之間只基於不同職責契約的分工和合作

理解了這一點,就不會因為「對權威的本能厭惡」的偏見,使自己在內心和行動上和上級刻意疏遠,進而影響你們之間的有效合作,進而阻礙自己更客觀、開放的認識工作、認識世界。

工作前:主動理解任務

很多職場人一個不好的習慣是:領到工作後,不先理解和確認,而是馬上埋頭開始做。這樣的結果可能是,你花了很多精力做出來的東西,卻完全不是上級所要的。

領到任務之前,一定要先去理解和確認這個工作的相關情境:這個任務是什麼?可以怎麼拆解這個任務?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工作的時間截點是什麼?這項工作對公司、團隊目標的價值是什麼?我可以擁有的資源和權限是什麼?誰可以成為我在這個任務中的「請教對象」?

樊登在《可複製的領導力》中,提到在日本企業,上級給下級交代工作,一般需要交代五遍:第一遍,交代清楚事項;第二遍,要求員工複述;第三遍,和員工探討此事項的目的;第四遍,做應急預案;第五遍,要求員工提出個人見解。

你的老闆或許不會做的這麼細緻,但你完全可以反過去「管理他」,積極主動地弄清任務、通過複述來確定任務、深入探討任務的目的和應急預案,並提出你的見解。

工作中:保持信息的流動

在工作過程中,還要注意保持你和老闆之間的信息的流動。

信息流動一方面是對上級安全感的尊重,是你們之間信任關係的前提。永遠不要讓上級感到意外,哪怕是驚喜

另一方面,更是因為信息同頻可以幫助你們整合彼此的信息、資源和優勢,做出更妥善的決策。因為你衝鋒在前線,能更清楚得聽到炮聲,更了解市場的直接狀況,這是上級所缺的;但他一般擁有更好的資源、視野、權限和判斷力。只有在這個過程中,及時交流互動,才能發揮協同優勢。

當然,在信息同頻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要更高效地利用上級的時間,畢竟越是高層管理者,時間越是稀缺資源。你要能夠爭取並珍惜這個資源:比如在對方的議程上約定固定的溝通機制;在溝通匯報時,儘量一次性整理好要溝通的事項;這些事項要信息充分、清晰直接、並最好帶有解決方案(當然得真的有解決方案,不是為了匯報而硬湊)。

工作後:主動獲取反饋

並不是所有的上級都擅長反饋,或者有足夠的精力反饋。但你作為自己工作績效的第一責任人,要積極主動地去獲取這種反饋——這不僅是工作目標的協同對齊,及時了解和糾偏自己的工作成果。更重要的是,你能在這個過程中,吸取你的上級在思維方式、知識、技能上的閃光之處。

你的上級越是大牛,你就越要如饑似渴地、像海綿似的積極主動獲取反饋,從而獲得思維上的開拓、技能上的輔導、知識點上的擴充。沒有比這更幸福的職場體驗了!

概況來說,「向上管理」首先需要你用正確的心態去看待雙方的關係,不要因「對權威的本能厭惡或顧慮」產生不必要的疏遠感。其次需要你在工作前,主動理解任務;工作中,促進信息的流動、並對上司時間更高效的利用;工作後,能主動去獲取反饋。

這樣的「向上管理」,能讓你和上級之間達成良性的合作和互動,並逐漸更默契和同頻,從而更好的完成績效目標。

你漂亮地完成了工作,你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成長和突破,這也是你們能夠共同品嘗的勝利果實

走近大咖 | HR成長

課程諮詢 | 在職學習 | HR交流群 | 轉載授權

請關注人大人力資源公眾號

或添加微信ruchrm了解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向上管理能力」?這往往決定著你在職場中的地位
    無論你處於什麼崗位,向下管理往往比向上管理更容易簡單一些,什麼是向上管理呢?也許這個詞語你第一次聽說,所謂向上管理就是管理你的上級的意思,不過說起向上管理,不如說向上經營自己的關係更為合適一些。在職場中,會向上管理的人群往往能受到領導的青睞,這就是人際關係的巧妙之處,那麼怎麼才能做好這個向上管理的技巧呢?1、忠誠度。
  • 職場中,如何向上管理你的領導?這3招助你破局
    職場中,很多混得不好的人,在總結原因時候,都會認為是自己太老實、太正直,不會巴結領導,不會溜須拍馬。其實這些都是表象(甚至是誤判),根本原因在於這些人不懂得如何「向上管理」,如何與領導建立良好關係,成為被領導信賴和重視的人。「向上管理」的概念,由著名管理學家傑克·韋爾奇的助手羅塞娜·博得斯基提出。
  • 職場中為什麼最忌諱「人性化」管理?
    職場中為什麼最忌諱「人性化」管理?2.「人性化」管理為什麼為導致員工不滿,甚至離職?【分析】人性化管理,看好了各位,加的有引號。以上是對「人性化」管理的分析和解釋,職場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也是各個公司人力資源經理最頭痛的事情,相信其它部門的領導也感同身受。
  • 真正厲害的員工,都懂得「向上管理」
    提到「向上管理」,很多人第一反應可能是:領導不管我,我就謝天謝地了,還要向上管理?其實,向上管理是職場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正如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說:「任何能影響自己績效表現的人,都值得被管理。」每一個優秀的下屬都有一位欣賞他的上司。如何成就上司的同時,也成就自己?
  • 「人在職場,跟上司說話要委婉?」直來直去,才是高情商向上溝通
    自己這場向上溝通,真是失敗啊。其實,像小趙這樣「開門不見山,只是繞彎彎」進行溝通的職場人屢見不鮮,在小趙自己看來是委婉客氣,但在領導看來,他根本不知道小趙要表達什麼。面對領導,需要溝通,有時候倒不如開門見山,觀點簡潔,這樣的高情商溝通才是職場人所需要的。
  • 向上管理≠「馬屁精」,如何更好地「管理」管理者?
    』」,鑑於HR在工作中會遇到和各個部門領導以及老闆的工作匯報和協同,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關於「向上管理」的幾大關鍵點,希望能給大家的一些啟發。但我們大部分人對於管理的思維定式是向下管理、向上負責,和上司走得太近就會被說成「馬屁精」。 但職場是理性人的集合,工作價值取決於對上級績效的貢獻高低。能在自然界的重大變化中生存下來的動物,往往不是最強的,而是最具適應性的。同理,職場中如魚得水或功成名就的,未必是最有才的,卻一定是最善於「向上管理」的。
  • 向上管理 | 如何管理你的上司?
    為什麼要向上管理?職場中你的委屈大部分會來自你的領導,每天與你相處時間比你家人還長的人,天天讓你受委屈,不開心,想必對心理健康也是挑戰,所以才會有職場中90%的離職跟你的領導有關係。與其說員工離職是離開公司,不如說是離開上司。所以,要想在職場混得好,除了自律,能夠左右逢源搞定同事與客戶,還要震得住下屬,更重要討得領導歡心,實現共贏,那就得學會向上管理。
  • 【HowToIssue】如何向上管理?
    向上管理是最近開始談的比較多的一個話題,很多人都發表了不同的觀點,市面上也出現了很多向上管理的技巧。但是在我看來,向上管理更多是一種思想,跟個人的層級和職責沒有必然的關係。向上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在成就個人的同時,與組織保持步調一致。這一思想在職場人士的不同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
  • 運營人如何做好向上管理
    向上管理,也就是如何有效的管理自己的「上級」以及「老闆」,長久以來一直是困擾眾多運營工作者乃至職場工作者一大很頭疼的問題。並且對於「向上管理」這件事,通過我接觸身邊的大部分運營工作者來看,大家始終存在幾個誤區。第一個誤區就是認為「向上管理」是代表著要向上級拍馬屁,諂媚領導。
  • 向上管理,你要從這4個方面入手
    但是,你有想過向上「管理」你的上司嗎?其實,有效的溝通方式,工作的技巧,都會潛移默化地讓你影響你的上司,進而管理他們。  上司喜歡什麼樣的溝通方式和形式?上司傾向於怎樣的溝通頻率?上司喜歡書面溝通還是當面溝通?哪一類的事情會令上司抓狂?作為一個聰明的下屬,一定在用最快的速度去適應上司的溝通方式和偏好。
  • 真正出色的員工,都懂得「向上管理」
    互相管理」的既定事實,但大多數時候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領導對下屬的管理上,忽略了下屬的向上管理。其實下屬的言行舉止、工作績效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管理著領導,管理著領導對你的認知、對你的期望。那麼,為什麼不用更科學有效的方式去做好向上管理,達到一種更能成就彼此的狀態呢?作者:單仁說來源:單仁行(ID:shanrenzixun)有人經常會問,什麼樣的員工能得到領導者和管理者的欣賞?什麼樣的人最能抓住機會與公司實現雙贏?
  • 職場牛人都懂的「向上管理」:這樣匯報工作,與老闆相互成就
    這時,有些員工便會覺得很委屈了,認為自己明明已經努力了,為什麼老闆卻偏偏看不見自己的辛苦。圖 | 《向上管理的藝術》其次,與領導溝通時,你要把握好支撐起溝通的五個支點。雖然提起「管理」,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都是上級對下級的管理,但是,出於對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考慮,員工同樣也要做到「向上管理」,來關心、支持和理解上司,幫助他掃除職場路上的障礙,與上司相互成就。
  • 網友:你不會向上管理
    於是,小劉分析和琢磨他的領導,通過小劉的努力,用不到半年的時間,獲得領導的信任,最後成為職場比較好的搭檔、好姐妹。春節前,她的直接領導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做VP,同時也把小劉帶走,做副總監了。這就是向上管理的妙處。但,現在的職場,大多數人工作中最容易犯的錯誤——太容易神化或者妖化職場和領導。其實質是多數人不會向上管理。
  • 作為職場新人,老闆不喜歡我要辭職嗎?
    這期奇葩說的辯論賽題是「作為職場新人,老闆不喜歡我要辭職嗎?」主要觀點分為兩方:一方支持員工離職,一方則持反對意見。
  • 《向上管理:如何正確匯報工作》:實現自己和上司的雙贏
    讀書心得8 | 《向上管理:如何正確匯報工作》作者:蔣巍巍核心內容:掌握正確匯報工作的技能,做到「向上管理」,最終實現自己與上司的雙贏。……而這些問題可以從《向上管理》這本書中找出答案。作者把職場上的這些現狀歸為不會匯報工作。所以,本書第三部分作者通過四個步驟教會你如何做到正確匯報工作且最終實現向上管理。全是妥妥的方法論,非常實用。但是,我卻最欣賞本書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即:如何正確認識你的上司並建立和諧的上下級關係。原因非常簡單,從你入職那一刻起,你就和上司屬於利益捆綁的關係。
  • 向上管理:三步助你在職場從平庸到卓越
     期分享作者 | 弘禾師兄來源 | 弘禾師兄(jxbj100)轉載請聯繫授權 | 微信(jixiabaijia)在職場中管理領導,要了解領導的性格特點在職場,了解領導的性格特點能讓你們之間的合作更順暢,也能讓自己最先得到晉升。
  • 劉瑋冬運營手記|運營人如何做好向上管理,分享我的完整方法論
    這些文章全部來自我工作多年的親身實踐和經驗總結,以此來幫助還在運營行業中苦苦掙扎的各位同仁。向上管理,也就是如何有效的管理自己的「上級」以及「老闆」,長久以來一直是困擾眾多運營工作者乃至職場工作者一大很頭疼的問題。並且對於「向上管理」這件事,通過我接觸身邊的大部分運營工作者來看,大家始終存在幾個誤區。
  • 真正聰明的員工,都懂得「向上管理」
    以下,Enjoy:來源:管理的常識(ID:Guanlidechangshi)為什麼主動溝通的人更容易獲得晉升「向上管理」概念得到企業界的重視,源於彼得·德魯克的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魯克認為,一個好的管理者需要做好向上管理,充分發揮你的上司的長處,這是一個管理者工作卓有成效的關鍵。向上溝通是向上管理的關鍵部分。
  • 如何做好向上管理?一篇容易招人罵的文章
    受個人見識所限,我講的「向上管理」只適用網際網路行業。而且我說的比較直接露骨,可能會讓少數朋友聯想到自己在職場的遭遇,拿這篇文章出氣。
  • 為什麼職場埋頭苦幹的人,沒有花言巧語的人升遷快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職場中很多親任勞任怨的,踏實肯幹的人往往沒有那些會「花言巧語」的人升職加薪快。雖說「花言巧語」這個成語可能不太恰當,但也算是職場的真實寫照!但作為一個職場人來說首先需要有個很侵襲認知,只知道埋頭苦幹,不知道抬頭看遠方,是很難在職場中脫穎而出的。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幹的很努力,也很賣力,承擔了那麼多工作量,並且做出了那麼多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