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職場是一門技術活。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職場中很多親任勞任怨的,踏實肯幹的人往往沒有那些會「花言巧語」的人升職加薪快。雖說「花言巧語」這個成語可能不太恰當,但也算是職場的真實寫照!但作為一個職場人來說首先需要有個很侵襲認知,只知道埋頭苦幹,不知道抬頭看遠方,是很難在職場中脫穎而出的。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幹的很努力,也很賣力,承擔了那麼多工作量,並且做出了那麼多成績。為什麼總是得不到領導的認可,總是與升職加薪失之交臂。這裡就不得不提到「花言巧語」在工作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了。
最近和一幫老闆聊天,聊到了這個問題,我覺得準確的來說「花言巧語跟應該說「表現力」,表現力我覺得這樣根能準確一些。而營銷自己在職場中是一個非常靠譜有用的技能。為什麼這樣說呢,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說明。
>>>> 學會表現力
羅振宇曾經講過一件事,有6個留學生被分到了一個項目組,是5個中國人和1個印度人。大家進行了分工,中國留學生有做實驗的,有寫程序的,有統計數據的,印度同學說,那我來負責匯報吧。於是整個項目期間,印度同學什麼都不幹,只負責嚮導師匯報進度,而且每次總能夠得到導師的熱情讚賞。最後,雖然項目成效一般,但是憑藉印度同學的「展示能力」。項目竟然獲得學校的頭獎,學校還授予印度同學優秀項目負責人。這下中國同學不幹了,找到印度同學質問道:重要的事情我們都做了,最大的榮譽卻歸你。印度同學也挺有理,反問:so what?難道展示匯報不是最重要的工作嗎?我們可以指責印度同學的滑頭,但不可否認,這就是現實的寫照。
我總結了下,大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總結
之前在公司工作的時候,我那會是運營部門的經理,那會剛過雙十一,公司要求總結雙十一,迎接雙十二做一個總結。我簡單用ppt做了幾個需要著重展示的地方,所以我的ppt並不多,而其他部門的負責人最少的也有十幾頁。我記得很清楚一個同事做了很多的ppt但他講解的也快,不到10分鐘講解完了,後來遭到了領導的痛罵。為什麼呢?因為雖然頁數是不少,但大多都是沒有價值的東西,給人感覺聽了一堆廢話。
而我的雖然少,但是我的都是經過自己思考得出的結論,這個結論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對,雙十二是否有提高業績的可能,ppt只是為了驗證我結論的可能性。講完之後就被領導表揚了。在職場中老闆不會在乎你的過程,注重的是結果。所以不要像走流水帳一樣,沒有意義。你可儘量按如下匯報風格:(結論—數據—案例—可行性)根據不同的項目採取不同的匯報形式。
>>>>熱愛工作
相信大家一定遇到過這樣的狀況,公司開會領導詢問大家的意見,基本上都是沒問題,要麼就是無人回應。但是真正應該做的是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實時回應領導,讓領導能聽到不一樣的聲音,不至於讓領導一個人在那尷尬,這也算是替領導在分憂。
而這個動作,領導能明白你的思考邏輯是什麼,你是否在為公司著想。如果這樣公司有什麼重要工作,領導也能放心的交給你,而且在這個工程中你也能驗證自己的能力,更快的提升自己。就因為這樣成就了那句經典的話。領導覺得你行你就行,領導覺得你不行你就不行。雖然聽上去有些不講道理,但其實是有其底層邏輯的。
>>>>向上管理
作為下屬,向上管理很重要,你需要了解領導的風格,需要了解領導關注什麼,不關注什麼。
你需要做預期管理,同樣你也要試圖站在領導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來替他分憂。
所有的這些都離不開溝通,所以你就會看到很多人為什麼經常去領導辦公室,為什麼經常和領導吃飯,經常和領導竊竊私語。
那是因為他不停的在想辦法替領導分憂,並且不停的為領導獻計獻策。
我相信每一個領導都不會拒絕自己的下屬替他分憂,除非領導腦子進水了。
我是思梵
我沒見過你
但是我懂你
感謝閱讀
思梵依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