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難全,與其天天抱怨,不滿足,還不如多想想憑著現有的條件,你自己能做什麼,可以做成什麼。
01
同學大成今天又在群裡面嚷嚷著要辭職了。
他這份工作已經做了快二年了,早就沒有什麼幹勁,工資沒漲,職位沒變,天天混日子,打醬油。隨著年紀一天天增長,焦慮也越來越大。
可是大成又不敢離職,嘴上講了很多次,沒有實際的行動,因為對於下一步要做什麼,目標等一點都不明確。
雖然有些人通過幾次跳槽,最終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但大成這些年兜兜轉轉換了不少工作,一直都沒有明顯的提升,感覺自己在原地打轉。
很多人和大成的狀況類似,高不成低不就,整天對工作不滿,卻又不敢辭職。
根據職場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僅僅不足4成人對自己的工作表示滿意。
事實上,90%的人,在離職以後都會感到後悔。
然而有些事情,不能等到辭職後才後悔,身在職場,就要早知道,提前應對可能會出現的職場危機,才是上上之策。
02
在踏入職場的第一天起,就要確定目標,且全力以赴。
有個叫顏丹的小學妹,當年在學校的時候,因為喜歡時尚,喜歡潮流,立志畢業後要去當時尚雜誌編輯。
連續投了5、6次簡歷,都應聘失敗,直到第七次的時候,有家公司願意給她一個機會,不過只能先從校對做起。
要是換成別人,可能就會拒絕不做,但顏丹認為這是離夢想最近的地方。儘管天天做著十分枯燥的工作,她沒有絲毫敷衍懈怠,經常主動留下來加班,學習和請教。
因為其明確的目標以及端正的工作態度,一年後,公司給了她一個實習編輯的機會,順利調入時尚部。
很多人都做著平凡的工作,因為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有人會選擇混日子,每天在不開心中度過,而有些人會認真對待手頭的工作,在無聊的工作中,找到樂趣。
如果你在工作中能全身心的投入,就有可能發現自己額外的能力,從而有更好的機會降臨到你身上。
所有的好運,都是你在平常的積累中無意間得到的,從來沒有人站在原地就可以獲得好運。越努力,越幸運。
03
就算工作以後,還可以進行針對性地學習
認識一個英語培訓機構的創始人,高中畢業後,就步入社會,做過好多類型的工作:保安、工人、服務員、推銷員等等。
後來在一個咖啡館做服務員,某天,店裡面來了一群大學生,在那邊用英語流暢地交流。他內心突然被觸動,還有著巨大的失落:都是差不多的年齡,為什麼差距會這樣大?
於是,他果斷辭掉了工作,面臨家人和朋友的質疑,不為所動,從零開始學習英語。
一年後,先是進入一家英語培訓學校當助教,二年後,跳槽到另外一家更高端的英語培訓機構當講師。再後來,積累了足夠的資源,自己出來開了一家雙語早教中心。
人啊,最怕待在舒適圈出不來,不去了解和學習,看待問題的高度永遠就是那樣,思維方式及命運也無法獲得改變。
他最後告訴我,學習真的能改變人生,至少可以讓你有更多的主動選擇權,而不是只能被動接受。
04
你身邊的人決定了你將成為誰
進化心理學家羅賓·鄧巴曾提出「150定律」,即一個人只能與大約150人維持穩定的人際關係。
每個人這一生認識的人可以有很多,但是時間和精力有限,能一直保持良好的關係人不多,所以一定要慎重選擇和誰交往。
環境可以改變和影響一個人,你身邊是怎樣的朋友,將決定你是誰,以及你可以成為誰。
在職場上,千萬不要只埋頭苦幹,工作本身就是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這屬於工作內容的一部分。
一方面,儘快融入公司氛圍中去,多向優秀的人學習,和他們都處好關係。
另一方面,要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不要因為別人優秀比你升遷快,就心生嫉妒,多想想別人為什麼比你厲害。
想要讓人更快的認識你,最好的辦法就是做出優秀的成績。因為你是誰,你才能吸引誰,而你足夠優秀,才有資格擁有有效的人脈。否則,收穫的只是職場假客套而已。
05
為什麼很多人辭職以後會感到後悔呢?是因為他們沒有弄清楚自己辭職的原因,工作中不足之處沒有得到解決,換個公司也無法解決。
當你明白了那些事情及原因,其實很多辭職可以避免,就算要走,也是往更高處走,而不是平行跳槽或者越跳越差。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場馬拉松,必須跑上很多年,那每一天微不足道的努力都是在前行,這樣堅持下去,終究會有一天到達終點,未來不再是遙不可期。
活在當下,努力過好每一天,認真對待工作,認真對待生活,未來的你,才不會後悔現在的自己。
關注公眾號:職場生存法則說,查看更多職場文章,以及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