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何時,能夠稱為戰鬥英雄的,無不是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的人,可是有些人雖然戰功赫赫,卻在戰爭之後選擇將功名雪藏,但他們仍然是英雄。事實上在我們身邊,就隱藏著許多英雄,他們雖然年華已逝,但是曾經的輝煌和成就仍然值得我們去歌頌。而在重慶就有這樣一位名叫蔣誠的老兵,在上甘嶺戰役中,傳奇般的以重機槍殲敵四百餘名,立下一等功,然後他收起了軍功章,歸隱鄉野,可是不久,他就欠下了2400元巨款,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少年壯志入伍,抗美援朝立功
1949年12月,新中國剛剛成立,年僅21歲的蔣誠就選擇參軍報國。不久後,抗美援朝戰爭爆發,蔣誠成為了志願軍中的一員,他扛起自己心愛的機槍,和戰友們一起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奔赴抗美援朝前線。
1952年10月,志願軍與敵人在上甘嶺展開了戰鬥,蔣誠迎來了自己永生難忘的上甘嶺戰役。當時,蔣誠所在的92團臨危受命,站上了朝鮮戰場最危險的火線。就在這場戰鬥中,蔣誠創下了不世奇功。
「一架敵機要轟炸我們,它衝下來,我就打它的頭;它飛過去,我就打它的尾巴……」神智、口齒早已不清的蔣誠,在說到擊落敵機的細節時,卻表達得異常清楚。
按照蔣誠的回憶,當時突遭敵機轟炸,戰友們都在緊急尋找掩蔽,而作為機槍手的他,卻扛著機槍跳進了一處深坑。
「我站在溝溝底,把機槍架在溝溝上頭,就開始打,也不管打不打得著。」說到此刻,老人的眼神無比閃亮。
比蔣誠回憶更具說服力的是他的立功受獎說明:
「一九五二年十一月於上甘嶺戰役中,該同志發揮了高度的英勇頑強精神……擊落敵機一架……」此外,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份立功受獎說明裡還記載了一項在整個人民軍隊戰史上都堪稱奇蹟的輝煌戰果:「以重機槍殲敵四百餘名,擊毀敵重機槍一挺……」
時隔半個世紀,這份立功受獎說明早已泛黃,可是,通過它,我們仍能感受到當時那場戰事的慘烈,以及蔣誠英勇頑強的英雄氣概,此戰過後,蔣誠榮立一等功。
蔣誠雖然獲得了如此大的戰功,但是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傷。「他原來說過,腸子被打穿了,他就自己把腸子揉進去,還要打!」蔣誠的老伴說起這些時,嘴角仍會止不住地抽搐,而蔣誠右腹部,赫然有一道長約六釐米的深凹進去的傷疤。
不過,奇蹟或許真的會眷顧英勇之人,失血過多的蔣誠被緊急醫治,活了下來。但是蔣誠並沒有就此退伍,而是在抗美援朝戰爭後又當了一年半的兵,期間又一次榮立三等功,才復員退伍返鄉。
戰後歸隱鄉田,修路欠下巨款
蔣誠雖然退伍,但是一心想的卻是為國家做事,他先是參加了國家鐵路的建設,幫助祖國開拓道路,而後又因為他有一手拿手的養蠶技術,開始從事養蠶工作,並且他還傳授當地農民技術,幫助農民致富,而這一幹就是24年,期間為了給百姓修路,錢不夠,他就賣了自己兒子的婚房,還欠了2400元巨款。
這位戰鬥英雄,在退伍後不止出於何種考量,藏起了他所有的功與名,他不以此為談資,也不以此想國家要榮耀,而是一直在默默為國家做貢獻。
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蔣誠是一等功戰士,本可以安穩地享受後半生,可他執意回鄉,造福一方百姓。整整36年的時間裡,曾經上甘嶺戰役的一等功臣,就這樣以最樸實的方式,回歸鄉野,帶領農民致富,蔣誠用他的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做黨員的初心。
不知道還有多少像蔣誠的老兵散落在祖國各個角落,他們或許不屑於提及過往,但是這不代表我們就可以遺忘他們,和平歲月來之不易,我們都應該銘記這些為祖國浴血奮戰的戰士,讓我們向他們致敬!
史海心語,話古今,了人物,學精髓,曉世事,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