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人民解放軍為何偏愛打殲滅戰?

2020-12-20 熊熊評說

熟悉人民解放軍戰史的朋友,都知道這支軍隊是極其講究戰術的,而且特別愛打殲滅戰。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人民軍隊就不斷貫徹著「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理念,打了很多精彩的殲滅戰。而在之後的戰爭歷程中,打殲滅戰也是無數指揮員們所追求的目標。

人民軍隊為什麼喜歡打殲滅戰呢?這個要分兩個層面來看。

第一,殲滅戰能壯大自己(主要是國內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

自1927年起的長期戰爭中,在武器裝備和體量上,敵強我弱是基本情況,人民軍隊的武器彈藥絕大多數需要消滅敵軍才能得到補充。

比如楊成武將軍在回憶錄提到了仙人橋戰鬥,這次戰鬥屬於第四次反圍剿中的黃陂之戰,國軍52師全部和59師大部被殲。

戰鬥之前楊成武當時所在的32團最好的武器是花機關,這次戰鬥中該團繳獲了30多挺捷克式機槍,除了給團裡每個連配備1挺外,還支援了兄弟部隊近20挺,極大改善了紅軍的裝備。

如果一場擊潰戰,消耗了一萬發子彈,打死打傷了上千名敵軍,但是繳獲極少。那麼這樣的戰鬥即便是我軍損失很小,也是不願意打的。

因為沒有武器便不能生存下去,這樣的勝仗打幾次就把彈藥消耗完了,總不能用冷兵器去消滅敵人吧?

而殲滅戰則不然,敵軍的武器裝備及彈藥、補給往往會被我軍全部奪得,可充分補充我軍,並且有利於發展新的部隊。

除了獲得武器彈藥外,殲滅戰更容易俘虜敵軍。

在解放戰爭時期,殲滅戰俘虜的國軍士兵經過動員後還會加入人民解放軍,還會充實我軍力量。

比如淮海戰役,我軍兩大野戰軍戰後兵力都得到極大增加,其中相當多的兵員就是解放戰士,有的連隊甚至出現了大部分戰士都是解放戰士的情況。

經過教育和整訓後,這些加入人民軍隊的解放戰士戰鬥力也是非常強的。

第二,殲滅戰能削弱敵人。

一場相持戰鬥,也可能會打死打傷很多敵軍,打死固然是對對方戰鬥力的絕對消耗,可是擊傷則不然。

對於有著優質醫療資源的敵軍來說,只要不是直接致殘,那麼大部分傷員都會被治癒並歸隊。這些傷員恢復身體後戰鬥力往往比戰前更強些,反倒不好對付。

實戰中,陣亡與負傷的比例通常為1:3,也就是說擊斃1000名敵軍,擊傷3000名敵軍的話;這3000名傷員中很大一部分還會重返戰場,敵軍的絕對損失可能就只有不到2000人了。

而殲滅戰則不然,其除了陣亡損失外,則是被俘,損失了1000人就是實打實的絕對損失。

比如平型關伏擊戰,日軍損失1000餘人,這基本上是絕對損失,因為絕大部分是被打死了(平型關之戰除伏擊部分外,還有陣地攻防戰)。

而臺兒莊大捷雖然斃傷日軍上萬人,但是其中很多傷員治癒後還是會重返戰場的,這就比較麻煩。

所以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為了消滅一支日軍部隊,經常要集中10倍以上的兵力確保殲滅。

如1939年初的香城固伏擊戰,八路軍集中了3個團打日軍的1個加強中隊,最終將其全部消滅;1940年百團大戰時期的關家堖之戰也是打算全殲日軍的,只不過最後沒能得手。

當然了,關家堖之戰也說明,打殲滅戰一定要在各方麵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實施成功的概率才大,否則可能就要吃虧。

所以,之後對日軍建制部隊的打擊多以大隊之下的目標為主,這樣的仗打多了,積累起來勝利也是不小的。

而到了解放戰爭中,大規模殲滅戰就比較多了,一開始是整團整旅地消滅,到後來就是整軍、整個兵團地消滅,淮海戰役中的陳官莊,還圍殲了30萬人的重兵集團。

大戰打完後,往往能繳獲很多武器裝備,大量俘虜主動加入解放軍,使得解放軍的殲滅戰打得越多、越大,國民黨軍就越弱,我軍卻更加壯大。

這樣的打法打了很多年後便真的是習慣成自然了,到朝鮮戰場上依然如此。

運動戰時期,志願軍每次作戰計劃都是穿插、包圍、殲滅。習慣了一線平推的美軍就非常不適應這種打法,只要志願軍穿插到美軍側翼,那么正面的美軍就要撤退。

我軍最初是想全殲美軍師級建制的,但是美軍火力太猛,除了二次戰役殲滅一個團級戰鬥隊外,被圍的美軍團以上部隊往往能憑藉火力和突擊力突圍而出。

很多人都知道砥平裡之戰,認為當時如果先打砥平裡的話,第四次戰役的走向就能改變。

但實際上砥平裡的美法軍配屬了大量輔助兵力,總計有6000人之眾。按照我軍當時的火力配置,其實即便先打砥平裡,其實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拿下。

到第五次戰役時,戰術性包圍達成過10多次,但除了少數幾例外,大多都未能全殲(主要是第五次戰役時白天時間太長,在敵空炮火力掩護下,我軍活動窗口被大大壓縮,在空地火力支援下,被圍之敵容易突圍)。

儘管如此,我軍打殲滅戰的習慣還是沒有改變,只不過把胃口放小了些:殲滅韓軍的要求是師團建制,而對美英軍則將目標下到了營級。

一個營、一個連的殲滅戰雖然不大,但是整條戰線上攢起來,那就比較可觀了,這就是著名的「零敲牛皮糖」戰術,積小的殲滅戰為大的殲滅戰。

其實這種戰法我們在抗日戰爭中就廣泛使用了,積小勝為大勝,能打贏的戰法就是好戰法。

最後,誰先撐不住是一目了然的。

美軍為了避免自己遭受過大損失便將韓軍推到了一線,韓軍本以為經過整訓後戰力提升很大,但到了1953年7月,一次戰役就被打殘了4個師,算是吃了大虧。

其實無論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還是在之後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時期,我軍最初都是弱小的一方,但卻總能創造優勢打出殲滅戰來。

而到了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時,我軍武器裝備及兵員素質都佔優勢,結果打出了被稱為是「熱刀子切黃油」式的經典殲滅戰,印軍王牌第7旅、第62旅都被包了餃子。

一直到了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很多穿插行動也是為了配合殲滅戰的,只不過越南地形複雜,穿插很困難,削弱了殲滅戰的效果。

如今,我們的技術裝備越來越好,相信「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依然是人民軍隊的作戰信條之一。

當然了,如今我們打殲滅戰已經不用在考慮繳獲對方的武器為我使用這種情況了,這其實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創新型DBG《指環之城》測評
    拿最簡單同時也是最膾炙人口的《爐石傳說》舉例子,《爐石傳說》自2018年底的「狗頭人地下城」冒險模式開始便採用了DBG機制,其設計者正是《dream quest》的作者Peter。玩家在冒險過程中每擊敗一個BOSS便可以從三個組牌中選擇一個自己認為最適合當前狀況或者最符合自己預期的一組,加入到自己初始的牌組中從而獲得實力的成長,然後投入到下一個BOSS戰,直到擊敗所有BOSS通關。
  • 羅保銘強調: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突出解決「四風」問題
    作風問題涉及面廣,短時間內不可能全部解決,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在7月5日召開的海南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上強調,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必須聚焦「四風」突出問 題,絕不不泛泛而抓。  羅保銘說,習總書記指出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四風」問題在海南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些方面還比較突出。
  • 在川渝「咬卵匠」是指脾氣犟的人,其實最早其指的一種職業
    北魏《齊民要術》云:擬供廚者,宜剩之,剩法:生十餘日不裹,齒脈,碎之。剩:動詞,閹割 ;剩法:閹割的方法;閹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方便圈養和育肥。在川渝方言中「咬卵匠」是指腦殼一條筋的人,不讓為之,偏要為之,一條道走到黑,是對倔強最極端的形容。至於古代的「咬卵匠」是怎麼演變成現在「咬卵匠」,無從考究,我們就逐字來解釋「咬卵匠」,從中去尋找答案吧。
  • 六安一男子十指離斷再植手術成功 有望恢復手部功能(圖)
    據了解,十指離斷再植術是手外科難度最大的手術之一,一般情況下,單個手指完全離斷再植,即使熟練的顯微外科醫師也需要2至3個小時才能完成,而十指離斷再植手術的難度可想而知。時間緊、要求高,手術難度絕不能以一對十的概念來講,一根手指需要2至3小時,那麼10根手指最起碼也要近30個小時,難度絕不是10倍的概念。這需要術者的體力、精力、心力都要絕對符合標準和要求,來不得半點懈怠和馬虎。
  • 雙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聶鳳智打阻擊,居然殲敵一個旅
    作者:忘情 「寧攻十座山頭,不願守一個鐘頭」,這是解放戰爭期間我軍諸多部隊的共同體會。這是因為打進攻戰,容易有繳獲和補充。打阻擊,卻是純消耗,不划算。不過,我軍是有嚴明紀律的。
  • 考前分析:英語四級屢戰屢敗為何因?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四六級經驗交流>備考交流>正文考前分析:英語四級屢戰屢敗為何因?   屢戰屢敗為何因   眼下,四級考不到425分(很多學校規定的可以考六級的分數線,類似於原來的及格線)的師弟師妹多以捆記(a bundle of people)。面對殘酷的分數,他們中有的人對英語深惡痛絕,如果不是考試逼得緊,從此就不想再學英語了。
  • 十指痛歸心!前TVB小花被電梯門夾到手指骨裂:沒有斷是萬幸
    隨後林芊妤便上載了手指的傷勢,只見她被電梯門夾傷後手指又淤又黑,所謂「十指痛歸心」呀,真是隔著屏幕都覺得手指痛呢~她還留言說:「昨天早上去工作時,被舊式電梯很重的鐵門,以秒速狠狠的夾到手,很痛很痛很痛很痛 x 10000,但心想沒有斷是萬幸,晚上拍攝完畢回家安頓好bb,之後才去看醫生照x-ray,原來都骨裂了。」
  • 他是羋月撿起的小狼位列戰國四大名將、毛主席評價他殲滅戰最厲害
    而一代偉人毛主席這樣評價白起:「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殲滅戰是毛主席人民戰爭思想中戰略戰術原則的核心,是貫徹積極防禦戰略方針的主要手段,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迭挫強敵的最基本的作戰原則。毛主席作為殲滅戰主要指揮人,還能這麼評價白起,白起殲滅戰到底多厲害呢?
  • 蔡英文稱三年執政有成 臺媒指其講話「華而不實」
    多家臺媒21日刊發評論文章,直指其「十個關鍵字」是空洞口號,民眾因兩岸關係僵滯受衝擊。《聯合報》當天社論表示,若不是民進黨初選兩度為蔡英文延期,她可能已淪為「初選落敗者」。可見「三年有成」的自信只是誇口,連綠營支持者都無法說服。
  • 生娃「開十指」是醫生把十根手指伸進子宮嗎
    「十指全開了,寶寶馬上就出來了!」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開十指」這件事,因此會有「開十指」的說法。這一階段相對漫長,但隨著開指的增大,宮頸打開速度會逐漸加快,一般需要4-8個小時。婦幼嚴格進行院內防護堅定信心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華野為何能夠殲滅整編第74師,軍史專家:蔣介石給華野創造了機會
    此番作戰,大家一定要精誠團結,切不能像過去那樣各自為戰,不聽指揮,如果再像過去那樣打,估計要不了兩三個月,你們就會死無葬身之地!」應該說蔣介石已經認識到華東野戰軍的厲害,所以他調整兵力部署和作戰方法,在兵力上,他撤銷徐州、鄭州兩個綏靖公署,成立徐州司令部,由陸軍總司令顧祝同主持,並將在冀魯豫戰場上的王敬久集團和武漢的整編第9師調往山東。
  • 老話說:十指九鬥,不如一肘,是什麼意思?
    不僅通過手指的長短可以判斷一個人的讀寫能力,古人通過手指前端的指紋,也能看出一個人的運氣,比如老人們常說:「十指九鬥,不如一肘」,說的就是手指頭前端的指紋,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什麼是「十指九鬥」?顧名思義,「十指九鬥」指的就是十個手指頭上有九個鬥,也就是圓形的指紋。在以前,這個「鬥」指的是盛糧食的容器,一鬥等於十升。
  • 被指身高180cm是墊了增高鞋墊,黃曉明曬腳背照回應:腳受過傷
    因此,綜合這兩個細節,不少人指黃曉明身高180cm是墊了增高鞋墊。實際上,自從黃曉明出道以來,外界關於他身高的質疑就從未斷過,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幾年前兩代「許文強」相會留下一個身高的謎團:到底是黃曉明身高不足180cm,還是周潤發身高不止182cm?
  • 臺積電為何赴美亞利桑那州設廠 美媒指避免在貿易戰中犧牲
    至於為何選址亞利桑那州,專家估計與該州供應鏈完備、氣候優勢等有關。據臺積電所指,亞利桑那州的新工廠預計每月產出2萬片晶圓,能夠創造超過1600個高科技專業工作機會,並將在半導體產業中,間接再創造上千個工作職位。臺積電預計在2021年至2029年在此計劃上的支出為120億美元。
  • 從「一指」到「十指」分別有多大?水果組圖形象展示,太受罪了
    「生」排在第一位,可見其重要性。生孩子對於女人來說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讓孕媽痛並快樂著的事。相對於剖腹產,順產媽媽在生產時候忍受的疼痛要更多。網友將疼痛值設定為12級,分娩痛是最高級,也有寶爸體驗過,從他們猙獰的表情中可以看出生娃的痛苦。
  • 豬八戒,指的到底是哪「八戒」
    名字中的「八戒」究竟指的哪八戒呢?接下來我們來聊聊這個有趣的話題。豬八戒原喚作「豬剛鬣」,後來因為受到菩薩戒行,便自此斷了五葷三厭,直至遇到三藏。《西遊記》中寫道:三藏道:「不可!不可!你既是不吃五葷三厭,我再與你起個別名,喚為八戒。」從此,「豬剛鬣」的名字便改為了「八戒」。
  • 上天不給我的,無論我十指怎樣緊扣,它都會走漏
    上天不給我的,無論我十指怎樣緊扣,它都會走漏1:你開始背後說我的時候,你就已經輸了,你把我當成議論的話題,而我卻覺得你不值一提。2:人情冷暖,世態薄涼,多情總被無情惱,深情總被無情傷,情深不壽3:我們總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懵懵然就愛上那個人,然後,不得不用盡一生,遺忘。4:你說吧,要我等多久,把一生給你夠不夠,告訴我你要去多久,用一生等你夠不夠。
  • 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十場戰爭:中華文化定鼎之戰是哪一場?
    一提到戰爭毫無疑問就會想到「流血」,「死亡」這些殘忍的字眼。沒錯,戰爭是殘酷血腥的。但是在某種程度上,戰爭也會改變歷史進程促進社會發展,今天就來總結一下那些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戰爭:一,牧野之戰時間:公元前1046年2月 交戰雙方:周武王VS商紂王 結果:紂王兵敗自焚,周滅商 評價:中華文化形態的定鼎之戰牧野之戰又稱「武王伐紂」,是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今淇縣南、衛河以北,新鄉市附近)進行的決戰。
  • 佛系是指一種順其自然的態度,竭盡所能之後的不強求,而不是不作
    一次次相信,一次次被傷害,傷的多了,有些人還說你不會包容。離開了!不會再被不懂感恩的人再傷害了。經歷了,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珍惜的應該是那個懂得感恩的人!3,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情,忘記那些不愉快的往事,聽聽音樂,看看風景,說能說的話,做可做的事,走該走的路,見想見的人。往自己心裡感到踏實的地方走就是不會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