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人賀祥麟、賀宏勳因瀏陽古樂結識晚清中興名臣湘軍統帥曾國藩

2021-01-14 末齋
晚清中興名臣湘軍統帥曾國藩

與張之洞、李鴻章、左宗棠並稱 「四大名臣」的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湘軍統帥湘鄉人曾國藩跟瀏陽頗有淵源。他曾為道光十四年同科舉人瀏陽鄒焌傑(道光二十年進士)的母親劉氏六十、七十、八十三次大壽贈作壽序。他提拔重用的瀏陽人李興銳,後官至閩浙總督、兩江總督。

《曾國藩年譜》道光十七年(1837年),載「公聞瀏陽文廟用古樂,詣瀏陽縣,與其邑舉人賀以南等諮考聲音律呂之源流,留兩月乃歸」。道光十六年(1836年)曾國藩會試失利,身為舉人的曾國藩到瀏陽與瀏陽舉人賀以南(後改名賀祥麟)等諮考聲音律呂的源流,在瀏陽待了兩個月,與賀祥麟結下了深厚友誼。

與張之洞、李鴻章、左宗棠並稱 「四大名臣」的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湘軍統帥湘鄉人曾國藩跟瀏陽頗有淵源。他曾為道光十四年同科舉人瀏陽鄒焌傑(道光二十年進士)的母親劉氏六十、七十、八十三次大壽贈作壽序。他提拔重用的瀏陽人李興銳,後官至閩浙總督、兩江總督。

瀏陽文廟

到鹹豐十一年(1861年)官居兩江總督、以欽差大臣身份督辦皖南軍務的曾國藩邀請瀏陽邱之稑的弟子前往安徽安慶演奏古樂,對其極重視,讚嘆不已,曾題「雅淡和平」、「精深正樂」匾額贈給瀏陽禮樂局,派人來瀏陽學習古樂、聘教習傳樂。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將古樂推薦給了皇帝。瀏陽古樂名聲大噪,曲阜孔府派人到瀏陽觀摩古樂,仿製了全套古樂器。

瀏陽古樂祭孔

《曾國藩日記》鹹豐十一年十一月廿七日,《悟音律之妙用》有「賀宏勳帶瀏陽精於古樂者邱慶籥等六人來。邱系谷士先生之子,六人者皆承谷士之教,講求古樂。帶來樂器,琴一,瑟一,凰蕭一,洞蕭一,匏一,壎一,篪一,笙一。因令奏樂以鼓節之,音節清雅,穆然令人想三代之盛!古昔聖王修己治人之術,其精者全存乎樂,而後世之獨闕者,乃首在樂。餘因古人治兵之道,作詩之法,皆與音樂相通,而懵然不知,深以為恥!思訪尋谷士先生之徒黨,相與講求一二。故招集六人者,自瀏陽來皖。兒子紀澤粗曉音律,明年當令來營,究心茲事。」的記載。

因為瀏陽古樂的關係,瀏陽舉人賀以南(改名祥麟),監生賀宏勳(字雲舲)與曾國藩頗有淵源。賀宏勳的父親賀廷笏(榜名賀壽嵩)是賀以南的胞弟,賀以南是賀宏勳的胞伯,三人的大名都可見於《瀏陽縣誌》選舉卷。

同治《瀏陽縣誌》選舉舉人賀祥麟賀壽嵩

同治《瀏陽縣誌》選舉 道光八年戊子科舉人賀以南,改名祥麟,壬午優貢,正藍旗教習,期滿以知縣用,選直隸高陽縣,歷署慶雲、無極、昌黎等縣,調補完縣知縣,以卓異升雲南雲龍州知州。

道光十五年乙未恩科舉人,賀壽嵩,順天鄉試中式。

同治《瀏陽縣誌》選舉 優貢賀以南

同治《瀏陽縣誌》選舉 優貢賀以南,改名祥麟,道光二年壬午科,見舉人。

賀祥麟,原名以南,號麓樵,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生,嘉慶十三年(1808年)考上秀才,道光二年(1822)壬午科優貢,次年考取八旗官學漢教習,道光八年(1828年)戊子科舉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補正藍旗漢教習。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九月任高陽縣知縣,二十九年(1849年)調署慶雲縣知縣。鹹豐元年(1851年)十月,補授完縣(今河北順平)知縣。十年(1860年)調署無極縣知縣。同治元年(1862年)十二月回任完縣知縣。四年(1865年)調署昌黎知縣,次年正月回任完縣知縣,同治六年(1867)六月卸任,升直隸即用同知,以卓異升雲南雲龍州知州。退休未赴任,執教完縣燕平書院。直到同治十一年(1872年)才返回故鄉瀏陽。六年後,賀祥麟逝世,享年八十七歲。

賀祥麟著有《有真意齋詩集》六卷,《香奩二十四詠》一卷,清同治六年(1867)桐蔭書屋刻本;清同治七年(1868)瀏陽賀宏勳等刻本;清光緒八年(1882)南昌縣署重刻本。劉人熙云:先生官縣令三十年,解組歸田,年大耋矣。重與縣誌之役,餘昕夕襄事,如見古人。蓋巍然靈光殿也。宏獎士類,口不言人過,少負才名,多鏤金錯採之作。遂初以後,近體多似放翁,皆不及入是集。《香奩二十四詠》,少年遊戲之作,亦其贅也。

賀祥麟家世系:

賀昇平——賀善舉、賀世燦、賀世泰——賀祥麟——

同治《瀏陽縣誌》選舉 封贈賀昇平

賀昇平,以孫祥麟晉贈奉直大夫,妻鄒氏贈宜人。

賀善舉,以子祥麟累贈奉直大夫,妻餘氏贈宜人。

賀世燦,以侄祥麟貤贈奉直大夫

賀世泰,以侄祥麟貤贈奉直大夫,妻韓氏贈宜人。

賀祥麟與曾國藩

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十九日,曾國藩給老部下、時任直隸布政使的唐訓方的信寫道:「同鄉賀麓樵兄祥麟,品學俱優,駢文與詩尤為時所罕覲。在直隸州縣日久,年已老矣,意欲得署一缺,稍足潤色暮景。頃有書至弊處,請為函致臺端,可否量予善地,伏候裁酌。」同治八年初,任直隸總督的曾國藩到達保定,日記中有「請賀麓樵來閱文」、「賀麓樵談甚久」等記載。

賀祥麟挽曾國藩聯:

海內外福宇偕依,入操廟算,出掃欃氛,斡旋拓中興,允武允文資藎畫;

江西南停雲相望,我值懸弧,公傷弭節,去來同寸晷,一生一死慟交情。

同治《瀏陽縣誌》選舉 軍功文職賀宏勳

同治《瀏陽縣誌》選舉 軍功文職賀宏勳,監生,花翎五品銜,任江西萬安縣,署鄱陽知縣。

賀宏勳,號耘苓,一作雲舲,生於道光十七年(1837年),同治四年(1865年)被題補為江西萬安縣知縣。同治五年冬,丁憂去職。九年起復,十一年署鄱陽縣知縣。同治十三年六月,補萍鄉知縣。光緒二年(1876年)調廣豐知縣,後歷署鉛山縣、樂平縣。六年調鄱陽知縣,七年署南昌知縣,九年署豐城知縣,次年卸署,回鄱陽縣本任,十三年被保舉大計卓異,卸任,赴京引見。次年二月奉旨:「賀宏勳著回任,準其卓異加一級,仍註冊候升。」十六年又被保舉卓異。同年九月以拿獲江晥交界地方會匪出力,安徽巡撫沈秉成奏保,奉旨「著俟補同知後,以知府仍留原省儘先補用」。十八年七月,升補饒州府景德鎮同知。不久,因查獲鄱陽縣會匪,江西巡撫德馨(字曉峰,滿洲鑲紅旗人)奏保:「花翎、江西儘先補用知府、準補景德鎮同知、鄱陽縣知縣賀宏勳,請俟歸知府班後,賞加道員銜。」十九年四月赴景德鎮任,十月請諮引見。二十年十一月回景德鎮同知任。二十一年四月署饒州通判,六月赴任。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七月病逝,享年六十歲。

賀宏勳家世系:

賀駿聲——賀朝援——賀廷笏(榜名壽嵩)——賀崇禧、賀宏勳——

同治《瀏陽縣誌》選舉 封贈賀廷笏

賀廷笏,榜名壽嵩,以子宏勳封奉直大夫,妻彭氏贈宜人。

賀崇禧,試用巡檢,以弟宏勳貤贈奉直大夫,妻劉氏封宜人。

同治《瀏陽縣誌》例納文員 賀鴻恩,監生,直隸候補主簿。賀崇禧,監生,山西候補巡檢。

同治《瀏陽縣誌》例納文員 賀鴻恩

同治《瀏陽縣誌》例納文員 賀鴻恩,監生,直隸候補主簿。賀崇禧,監生,山西候補巡檢。

賀鴻恩是賀宏勳的堂兄,賀崇禧是賀宏勳的哥哥。由於暫時沒有找到賀氏家族的族譜,從同治《瀏陽縣誌》看,賀宏勳的父親賀廷笏跟賀祥麟並不是同胞兄弟,可能只是同曾祖的堂兄弟。因為縣誌上記載的賀廷笏的父親叫賀朝援,祖父叫賀駿聲,而賀祥麟的父親叫賀善舉,祖父叫賀昇平。

賀宏勳與曾國藩

下面是同治元年曾國藩面試當時的江西候補縣丞、在善後局當差的賀宏勳的履歷:

瀏陽賀宏勳的履歷

賀宏勳,號耘苓,行三,向隨胞伯直隸無極完縣任所辦理書啟事件,鹹豐十年由監生報捐江西候補縣丞,於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到省,旋奉江西總理糧臺李憲委解軍裝赴東流大營投交,當蒙憲恩,留營差遣。於善後局當差。曾祖賀駿聲,祖賀朝援,父賀廷笏(榜名壽嵩,乙未舉人)。

胞伯賀祥麟(壬午優貢,戊子舉人,前在直隸完縣任內保舉卓異,調補正定府無極縣),堂兄賀鴻恩,候選河工主簿。

曾國藩對賀宏勳的評價:聰明、謹慎、有條理、矮肥團臉、精樂器。

注意看賀宏勳的履歷表,在胞伯賀祥麟名字旁標註「七十二」,同治元年(1862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出生的賀祥麟剛好七十二歲。由於早在道光十七年因瀏陽古樂,曾國藩與賀祥麟結下了深厚友誼。賀宏勳也曾於鹹豐十一年帶瀏陽古樂者邱慶籥等到安徽給曾國藩表演,正因有此淵源,曾國藩將賀宏勳視為世侄。據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的日記、家書,賀宏勳與曾紀澤兄弟也是交往甚密。

晚清林紓的《鐵笛亭瑣記》中,有曾國藩和賀宏勳的軼聞趣事一則:賀宏勳者,江西知縣也。方曾文正收復金陵時,江西尚未知狀,而賀為上司飭令解餉至江寧。江寧適於昨日克,而賀以明日至。文正見賀手版,名日宏勳。宏勳者,大功告成而來賀也。無心竟中文正之懷,即令入見,加以褒詞。且謂左右,此人誠愨可用,即草一書授賀,令投之藩司,敘賀品學佳處。時文正方封侯,行即入相,藩司奉令惟謹,即授臨川,歲入可七萬金。賀本庸才,以名姓為巨公符瑞,竟得美缺,宜乎滿人皆以吉祥為字也。

曾國藩在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雨花臺解圍出力員弁請獎折》所附請獎單中寫道:「江西分缺先用縣丞賀宏勳,請免補本班,以知縣仍留江西補用」。在同治三年五月二十七日《官軍會克高淳溧水東壩各城之水陸員弁請獎折》所附保單中寫道:「同知銜江西補用知縣賀宏勳,請賞戴花翎。」在同治五年十月二十四日回復時任江西巡撫劉坤一的信中寫道:「萬安賀令宏勳久在敝營,赴任時曾諄囑其勉作好官,渠亦自矢願為良吏,近日政績何若?此二人能陶鑄有成否?」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江西巡撫劉坤一上《保舉賢員折》,奏保賀宏勳:「贛縣知縣崔國榜、萍鄉縣知縣賀宏勳,該二員心地樸誠,吏事通敏,所至政平訟理,不事虛飾矜張,亦似無異於眾,及其詰奸禁暴,奮迅直前,不憚煩,不惜費,是以屢破重案,地方賴以保全。」如今的滕王閣景區大門口掛有同治十一年(1872年)江西巡撫劉坤一主持重建滕王閣賀宏勳所撰對聯一副:

閣中歌舞已塵埃,問何人克副子安才名,對霞騖齊飛,潤色江山當一序?

劫後樓臺新結構,喜此地依然滕王故跡,記雪鴻印爪,送迎冠蓋又經年。

光緒四年三月十七日,同為曾國藩弟子的直隸總督李鴻章回信給賀宏勳,稱讚其政績:「就審政猷卓越,履候增綏,引企吉暉,允符臆頌。樂平械鬥之案層見疊出,固由民風獷悍,亦因地方官姑息已久,積重難返。執事履任以來,力求整頓,新舊鬥案審結九起,從茲治理勤求,帶牛佩犢之風可以復見,欣慰曷任。奉撥營哨,駐縣彈壓,頑梗之民,當知儆畏。執事精力過人,素所稔悉,久於其任,必能挽此頹風也。」

同治九年五月十五日(1870年6月13日),李興銳由彰儀門(廣安門)進北京。進京後第一件事就是找同鄉探路,據日記載:「至戶部譚敬甫(順治門外北半截胡同內庫堆胡同廣和居對過,即瀏陽新會館)。晤賀雲舲大令宏勳,瀏陽人;畢醇齋戶部大琛,善化人,敬甫西席。」

南昌曾文正公祠建成後,賀宏勳撰聯:

公去定朝天,應知當軸處中,讜論對揚先帝座;

我來親酬酒,猶似摳衣侍側,瓣香敬奉雅言時。

賀宏勳挽曾國藩弟弟曾國荃聯:

讀中興棠棣紀功之碑,望半壁東南,肅清力同,坐鎮德同,庸器千秋,吏筆天然成合傳;

痛今歲竹林當閏而厄,只百旬間隔,蘭芷春萎,梁木秋萎,靈輿一路,楚些愁絕共招魂。

相關焦點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誰的實力更厲害?四大名臣簡介
    晚清,已經到了清朝統治的末期了,沒有了鼎盛時期的繁榮,也逐漸走向了衰弱,但依然有很多非常有才華有能力的賢臣出現,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對於晚清都有很大的貢獻,平定太平天國、收復新疆、洋務運動等,晚清中興四大名臣誰更厲害呢?
  • 曾左李張晚清中興四大名臣,誰的官職最大?誰的地位最高?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合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當大清王朝搖搖欲墜之時,是他們挺身而出,憑藉著驚人的才能與忠心,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曾國藩像) 左宗棠,字季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晚清軍事家、政治家,湘軍名將,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
  •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當如此
    而我看來,這副對聯用來形容晚清「四大名臣」中的曾國藩再好不過,一個人能夠做到知行合一,這對一般人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大多數人在面臨困難時,通常會有兩種表現,其一是知難而退,其二是迎難而上。但曾國藩屬於後者,因為人生中沒有跨不過去的坎,只有膽怯在心中作亂,當你能夠做到心如止水時,便會發現一切困難都可以迎刃而解。
  • 婁底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
    曾傑:曾傑,字伯興,湖南省新化縣人,現婁底市冷水江市禾青鎮人。從小頗具數學天賦,後入湖南高等學堂(嶽麓書院)讀書,為該校高材生。1904年正月(清光緒三十年)參加華興會,並與革命黨人譚人鳳、李燮和等在寶慶秘密聯絡學界,因人告密而事敗,逃亡日本,次年在日本參加同盟會。
  • 晚清四大名臣中,誰的官職最大,爵位最高,諡號最尊
    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到1912年清朝宣告滅亡,被稱為晚清七十年。晚清七十年,出現了不少力挽狂瀾的中興名臣。其中,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這4人,被稱為「中興四大名臣」。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中,誰的官職最大,爵位最高,諡號最尊?
  • 湘軍創立者曾國藩和淮軍創立者李鴻章,誰對晚清的功勞更大?
    作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的成員,曾國藩和李鴻章都對晚清的中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是後人對他們最大的評價。他們兩人都是漢臣,都是進士出身,都是文人帶兵,都曾擔任直隸總督做到清朝最高級的封疆大臣,都是洋務運動的積極參與者、代表者,是晚清現代化的先驅。
  • 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藩,這3位晚清名臣,誰的官職最高
    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藩,是晚清的3位名臣,他們在晚清的舞臺上,都扮演了重要作用,他們3人在一生中,皆擔任過很多重要的官職,那麼他們3人,誰擔任過的官職最高?
  • 曾國藩給弟弟曾國荃一個肥差,弟弟不幹,李鴻章替補,成就了晚清中興...
    眾所周知,晚清有四大中興名臣,分別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我們不難發現,曾、左、李三位都是在平定太平天國的戰爭中立下不世之功的,只有張之洞後來居上,以清議和辦洋務出名。1861年秋,曾國藩意識到,必須從太平軍手中奪取江蘇浙江,保全這個財富重地,以解決湘軍的軍費困難。他知道,僅僅上海一地,每月就可濟餉20萬兩白銀。這是一個光榮的任務,也是立功的良機,曾國藩首先想到的就是讓九弟曾國荃去辦。恰好九弟剛剛克復安慶,有兵力前往上海一帶。
  • 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做過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1811年11月26日,曾國藩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府湘鄉荷葉塘白楊坪(今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大坪村)。40多年後,這名湖南農民組建了一支湘軍,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為行將覆滅的清朝打了一劑「強心針」,強行續了幾十年壽命。
  • 從彭玉麟請求「誅殺」曾國荃看,為何曾國藩不敢起兵稱帝?
    曾國藩以管叔、蔡叔叛亂之事回復彭玉麟,可知彭玉麟與曾國荃關係不是一般的差。那麼,彭玉麟請求曾國藩「誅殺」曾國荃,與曾國藩敢不敢起兵稱帝,有何必然性關係呢?答案是,關係很大,且聽筆者娓娓道來。彭玉麟,湖南衡陽人,晚清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書畫家。
  • 老照片:鏡頭下的晚清權臣威風凜凜,圖七是曾國藩唯一存世照片
    【劉坤一】湖南新寧人,湘軍著名將領,他參加過鎮壓太平軍和中日甲午戰爭,主張捍衛清朝主權。 【張之洞】他和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並稱中興四大名臣。張之洞27歲中探花,從翰林學士做到山西巡撫、兩廣總督、兩江總督和軍機大臣,還是洋務派代表人物。
  • 晚清四大名臣,誰的官職最大,爵位最高,諡號最尊
    從鴉片戰爭開始的晚清七十年間,清王朝出現了很多能力突出,力挽狂瀾之輩。在清朝晚期的七十年間,這四人因為貢獻巨大,被廣泛成為中興四大名臣,他們分別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中興四大名臣都為清朝做出過突出的貢獻,那這四位的到底誰更勝一籌呢?
  • 從諡號看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為何功勳蓋世的左宗棠最差
    晚晴四大臣通常是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胡林翼(也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的說法)。四位諡號分別是文正、文忠、文襄、文忠。在晚清歷史上,曾國藩、李鴻章、胡林翼、左宗棠四人可謂赫赫有名,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 「千古完人」曾國藩是如何戒色的?網友:很簡單,但做不到
    相信曾國藩這個人大家並不陌生,他是晚清名臣,是慈禧太后手下的心腹重臣。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是宗聖曾子七十世孫。是中國晚清時期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 ,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其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 那些清代名臣的書法和印章,你喜歡誰的書法
    曾國藩 曾國藩(1811年-1872年),湘軍首領、「中興」名臣。漢族,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曾國藩的教子方法!
    話說,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個家族的興旺,都是在上一代人鋪就的臺階起步的,也就是說,我們每一代人都是下一代人的階梯,父母對孩子的殷殷期望,就是希望孩子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教育方法和格局,今天我們來看被譽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曾國藩在教育子女的方法。
  • 左宗棠與恩師曾國藩翻臉後,斷絕了任何來往,誰都不鳥誰了
    左宗棠, 1812年11月10日生於湖南湘陰,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藩等人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名副其實的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出生於今湖南婁底雙峰縣荷葉鎮大坪村,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
  • 曾國藩的最高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官職太高,你可能都不信
    曾國藩,「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平定太平、徵戰捻軍,憑一己之力為晚清強力續命十幾年;興辦洋務、重視教育,強勢開拓中國近代化建設。除了晚清諸位猛人的至高評價,後世對於曾國藩的溢美之詞更是毫不吝嗇,蔡鍔將軍稱其為「中興名臣之錚佼者」;蔡東藩先生稱其「文足安邦,武能禦侮」;甚至連蔣中正都稱其為「國人精神之典範」。胡哲敷先生更是將曾國藩評價為「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表現出來的首推第一人」。
  • 瀏陽有一支孔子直系後裔
    瀏陽有一支孔子直系後裔    並有我省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座孔氏家廟  本報7月13日訊(記者 李國斌 通訊員 劉國良 葉小玲)「瀏陽孔氏家廟有很高價值,對研究孔氏家族、儒家文化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 八本:曾國藩最著名的一條家訓
    曾國藩故居正廳即名曰八本堂。溫馨提示:曾國藩,湖南長沙府湘鄉(今雙峰縣)人,漢族,初名子成,字伯涵,號滌生,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被譽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譽之則為聖相,讞之則為元兇」,史學界歷來對曾國藩的功過是非褒貶不一,但曾國藩教子與治家的理念和實踐,卻是社會公眾一致認可並極力推崇的。作為一個立志「學做聖人」的讀書人,曾國藩無疑是一位好兄長、好父親,仁慈而嚴正,是子弟們的楷模。他一生戎馬倥傯,但對子女、對家庭的教育卻從未放鬆過。他前後寫了一千餘封家書,事無巨細,諄諄教誨,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字裡行間無不透露出他獨特且樸實的治家育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