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雜亂無章?試試斷舍離,簡直不要太自在

2021-01-21 雲momo

直播間搶購的面膜,過了保質期時還沒有用完;

大減價時囤積的零食,還躺在快遞箱裡等過期;

壓箱底的衣服總想著瘦了穿,卻依舊沒穿上;

塞滿卡包的會員卡和小票,似乎再無用武之地…………

我們,是消費主義下茁壯成長的韭菜,家,在不停的買買買中越來越擁擠,起初是熱鬧的煙火氣,久而久之便是雜亂無章,不知不覺間被過度的物質欲望捆綁。也許,是時候斷舍離了,讓自己過一種簡單生活了!

斷舍離這一概念最近很火,幾乎人盡皆知。其實呢,早在2009年,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就出版了《斷舍離》一書,何為「斷舍離」?山下英子的解釋是: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的無用之物;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脫離物慾。

她的書也使得很多人通過斷舍離,過上了簡單的生活,通過「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也許,讀一讀這本書,你也可以為雜亂無章的生活做做減法,通過斷舍離,讓你的小窩更整潔,讓自己的氣場更強大。

斷舍離這一概念最近很火,幾乎人盡皆知。其實呢,早在2009年,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就出版了《斷舍離》一書,何為「斷舍離」?山下英子的解釋是: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的無用之物;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脫離物慾。她的書也使得很多人通過斷舍離,過上了簡單的生活,通過「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也許,讀一讀這本書,你也可以為雜亂無章的生活做做減法,通過斷舍離,讓你的小窩更整潔,讓自己的氣場更強大。

那麼,普通人怎麼在生活中做到斷、舍、離呢?

斷:擺脫囤積的綁架

物質過度泛濫的社會,我們總是不知不覺間,一頭扎進商家的陷阱,做出看著是佔便宜其實吃虧的傻事。如果10元一個,15元2個,我們就熱衷於多花5元為並不需要的另一個付費,網購時為了湊單省運費,買一些完全派不上用途的小物件,如果雜物社的擺件顏值很高,就忍不住買買買,玩幾天又會感到厭倦,在不自覺的囤積中,家裡被亂七八糟的東西充滿了。

如果你和老人家同住,會發現他們囤積的習慣更嚴重,甚至連購物袋、藥盒都不捨得扔,因為他們經歷過物質匱乏的時代,就格外想把東西抓在手裡,來獲取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

如今,靠囤積物質獲取安全感的時代已經結束,是時候擺脫囤積的綁架,給生活做減法啦!畢竟背負著太多就沒辦法行走自如的,只有懂得捨棄,才能清爽上路。

如何一步步改變自己的囤積模式呢?

買之前想想這個東西真的需要嗎?如果你在猶豫,那就不要買,因為當你猶豫時,這東西八成是沒必要的。人生短暫,時間很寶貴,不要為雜物而活。「我到底需不需要這個東西」,一旦開始思考,你在對物品的整理中,將重新認識、發現和肯定自我,通過不斷練習篩選物品,看到自我真正的需要,體察真正的自我形象,然後去買高於自我形象的物品,有度消費,而不是過度囤積。

舍:從扔掉「廢物」開始

「我們生活中至少2/3的東西是不需要的」,你是否感覺到自己被很多無用的東西包裹?丟東西時常常不得不與腦海中「萬一用得上呢?」、「丟了好可惜」、「XX場景時就能用了!」的思想作鬥爭。

擺脫對物品的執念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行動起來困難,不如就先從扔掉「廢物」開始,失去粘性的便利貼就丟了吧,放了很久的吸管也沒啥用,不舒服的枕頭乾脆丟掉得了,那些無用無益的為何還留著呢?那些你一直都沒用上過的物件,真的一直不會用上啊!你只是習慣了現在的樣子,忘記了可以改變。

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一書裡說:

不用的東西充滿了咒語般束縛的能量。

我們總是想要通過物品展現自我的價值,可是當自我化的物品增加到一定程度後,就會開始吞噬我們,成為一種負擔。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鍛鍊自己對物質的超然和從容悠閒的心境,享受返璞歸真的純淨。

當你反覆踐行扔掉破爛兒的行動時,相信我,你會重新拿回駕馭生活的主導權。

為什麼呢?生活真不需要那麼多東西,當你選擇了捨棄,就選擇了拒絕成為物品的奴隸。那些想要通過物品展現自我的價值的想法也慢慢褪去,你可以通過收拾物品、捨棄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

嗨!鼓起勇氣扔掉「廢物」,刪繁就簡,還內心以澄明。

離:向前走 別留戀

過去留著舊東西是因為物質匱乏,每添置一樣東西,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帶來巨大的滿足感。如今還留著是出於感情的牽絆,所謂睹物思人,那件捨不得丟棄的物品裡封存著一段舊時光,記錄著你的遺憾和幸福,快樂與悲傷。去旅行買的紀念品還放在抽屜裡塵封,收到的畢業禮物一直在那兒等拆封,戀愛時收到的東西還一件件擠在桌子上……

其實,人生的種種苦惱,總混雜在我們對物品的執著中,擁有時盡情地享受與物品難能可貴的短暫相遇,緣盡便瀟灑地放手。

不妨試試以拋棄物品為切入點重新思考哪些才是必需品,從而去改變自己的精神狀態,去體會「不知道為什麼,有一種與以往不同的清爽感」。

對於守舊的人,一切舊的東西,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只顧著跟往事掰扯,以為保留著舊物就可以定格一段關係,保留著共同的回憶,感情就還是當初的模樣,其實人際關係本來就是隨著時間不斷變化的,我們的心也是不斷變化的,向前走吧,就算是莫名其妙地漸行漸遠了,也心平氣和地接受。

「私慾日生,如地上塵。一日不掃,便又有一層。」捨棄多餘的東西,每天一點點,只留下自己喜歡的東西,過一種歡喜的生活。

結語

生活的安全感從來都不靠外物,而是來源於內心的堅定。如果你是被無用之物和瑣碎情緒折磨得暈頭轉向的人,一定要試試斷舍離。

梭羅在《瓦爾登湖》裡寫過:「我願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紮實,簡單,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淨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願你通過斷舍離,穿越物質和情緒的海洋,享受人間煙火氣的同時不被物質纏累,享受人間真情的同時又不被情緒所累。找到真正在意的東西,真正在意的人,從容地過一種身心自由的簡單生活。

關注云momo 左手閱讀 右手旅行 讓身體和靈魂都在路上

相關焦點

  • 斷舍離:生活的極致,是過極簡生活
    盯著衣櫃裡滿噹噹的衣服便開始犯愁,眼看著上班要遲到了,卻沒有適合穿的衣服;只要商品一打折,立馬就心動,不管需不需要先買了再說,心裡啐啐念萬一以後用到呢;打開抽屜,堆放了大量的塑膠袋,溼巾,一次性筷子,留著覺得佔地,扔了覺得可惜;一推門,看到屋裡物品橫七豎八,下定決心收拾得乾淨利落,結果剛收拾完兩天,又恢復了雜亂無章的樣子
  • 心力交瘁時,試試斷舍離
    我一直覺得斷舍離的概念很好——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適、令人不舒適」的東西統統斷絕、捨棄,並切斷對它們的眷戀。斷舍離這個詞並不新鮮,各種文章正面反面都說過。但我覺得真正的斷舍離,只是一種生活態度,重在適度,並不需要做得像提出這個理論的作者山下英子說的那樣極端,要通通斷絕。
  • 開始吧,斷舍離!停止買買買,一個乾淨整潔的家讓生活從頭開始!
    但是消費後看著雜亂無章的家,反而是一種痛苦。現在正是斷舍離的好時機!來看看日本主婦KUMI是如何一步步的實現斷舍離吧。斷舍離第一步:暫停買買買!從此刻開始,如果你的生活必需可以保障,那就暫停買買買!斷舍離第二步:留有餘地!「斷舍離」不僅僅是扔扔扔,而是根據不同的家庭情況有所取捨。但無論如何有一個準則必須遵守:留有餘地!
  • 舒適生活從斷舍離開始
    通過對日常家居環境的收拾整理,實行簡單的斷舍離,可以使一個人改變意識,脫離物慾和執念,過上自由舒適的生活。沒辦法好好收拾家裡的人可以分為三種:逃避現實型、執著過去型、擔憂未來型。有些人會同時具備三種特徵。
  • 《斷舍離》:斷舍離不僅是「摒棄」物品,更是一種精緻的生活態度
    《斷舍離》:斷舍離不僅是「摒棄」物品,更是一種精緻的生活態度首次看山下英子的《斷舍離》,總是覺得雲裡霧裡,但是如果細細品讀,簡直是一本教人精緻生活的好書,把斷舍離運用到生活中,一下子就能簡單很多,也能提高生活的品質與質量
  • 改變生活「過剩」病,從斷舍離開始
    《空海與斷舍離》山下英子經歷過物質匱乏的人往往不捨得扔掉棄之不用的東西,物質富裕與精神滿足往往是相反的,而許多宗教修行的目的就是抑制自己過度的欲望,擺脫私利私慾的誘惑,獲得精神的解放,雜亂無章的生活,空海稱之為「堆在衣櫃裡的執著心」,早已不用的東西還放在隨處可見的地方
  • 斷舍離,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才華!而斷舍離的精髓,是這兩個字
    答案是「斷舍離」,越聰明的人,越懂得「斷舍離」!「斷舍離」的概念流行已久,可真正能做到的人並不多,原因何在?就在於沒有掌握其精髓,其實,「斷舍離」的精髓,只不過兩個字,那就是——簡化,簡化你的生活!蕾斯莉是美國一位倡導「斷舍離」的專家。
  • 真心喜歡斷舍離和極簡主義的人,他們都是怎麼生活的?
    舉例來說,假設我們生活在河流的中遊,這裡有許多過去曾經使用過,但是現在不會再用的東西。此時,我們該想的並不是這些東西以後還可能用得著,所以應該把它留下來,而是應該想,這些東西要是能順利的順流而下,送到住在下遊的那些真正需要這件東西的人那裡,那就太好了。物品應該以必要的量出現在必要的地方,想必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懂得分寸」。
  • 再也受不了亂七八糟的生活了!自從斷舍離之後,生活簡單多了!
    沒有繼續安心學習思考,但是長此以往,這個雜亂的空間沒有得到解決,對自己的生活來說,簡直是糟糕透了,每次想要練字的時候都要去收拾一兩個小時才能夠安安靜靜的坐下來,練字,這時候已經是深夜了,做一個佛系女孩,熬夜對身體實在是非常不好,而且我太害怕禿頭了!所以每次練字都不太盡興,而再次而在此之前的我卻一直沒有發現這個問題!
  • 學會斷舍離,過快樂生活
    沒過多久,有個朋友在下面評論了3個字:斷舍離。讓我有了寫這篇文章的思緒。《斷舍離》是日本作者山下英子創作的關於家庭生活類的著作,首次出版於2009年。全書共四章,分別是:你之所以無法放手的原因;這就是斷舍離的工作機制;斷舍離改變人生;斷舍離怡然生活。
  • 「斷舍離」指南:從這3個方面做起,重拾簡單生活,擁抱精緻人生
    斷舍離之如何斷扔東西時,你不用太考慮浪費的問題。要知道,即使你沒有親自把舊物寄給公益組織,只要乾乾淨淨地放到垃圾箱旁邊,保潔工人們就一定會把它們的價值最大化。另外,不要去做所謂的業餘二手生意,不要琢磨著把你的廢物賣出錢來。「斷舍離」是為了生活得更加簡明扼要,而不是消耗更多時間。而且有時候不肉疼就治不好囤積症,損失會讓你更加清醒自己究竟需要什麼。
  • 梁朝偉、陳道明的「斷舍離」智慧:真正成功的人,會給生活做減法
    這也不得不讓人去反省自己,是不是該給自己浮躁的生活做減法呢?如果人們想改變現狀的話,其實這可以從三方面做起「斷舍離」。一、對物品的斷舍離家裡物品堆積過多,不僅佔據空間,還會滋生大量的細菌蟎蟲,更重要的是,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你的心情。
  • 《斷舍離》:讓生活清爽高效的秘訣,12個生活方向,36條人生智慧
    最近,網上很流行&34;的生活方式,那麼,什麼是斷舍離呢?斷舍離是通過立足當下和新陳代謝原則,梳理自己與物品的關係,先從觀念上認識現狀,停止自我否定,構想居所具體布局,然後通過雜物整理了解當下自己的真實需求,進一步構築令自我愉悅的生活狀態。
  • 《斷舍離》:真正成功的人,都懂得給生活做減法
    《斷舍離》這本書告訴我們,成功的人,都懂得給生活做減法。01、斷舍離是一種生活態度有一次翻到山下英子寫的書籍《斷舍離》,它強調立足當下,通過整理、梳理人與物品的關係,脫離對物品的執念。可見,用「斷舍離」的生活態度,卸下負重,輕盈前行,是一種可貴的生活態度。斷舍離告訴我們:獲得成功、幸福之前,應該保持怡然從容的心態。02、斷舍離,有助於整理人生仔細想想,我們為什麼會對生活當中的生活根根於懷?
  • 書單| 一份關於斷舍離、極簡生活、自律的書單
    斷舍離—1.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斷舍離》人事物的斷舍離,心靈斷舍離。開始斷舍離,有勇氣和一切不再需要的說再見,學會放下,著眼於當下,才能開啟輕盈自在的生活。2.日本作家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動的整理法則》整理自己的物品,整理自己的生活,整理自己的人生。當把自己生活裡的一切和自己的內心整理好了,一切瞭然於心,不糾結,不迷茫,連呼吸都更加舒暢。
  • 清理物品,騰出空間,做生活和精神上的《斷舍離》
    藏得太久了,多出來的這些雜物一下子不知道怎麼收拾。想到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這本書,雖然它暢銷了那麼多年,我一直沒看過。不看的原因也許就是從思想上不想去清理那些雜物。現在搬家,不可能再把這些雜物搬走,沒得逃避了,找到書籍學習起來。原來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這本書已經出版8年了,這期間她重新修訂了很多地方,現在的版本是最新迭代升級過的版本。
  • 不糾爛事,不纏爛人,讓生活清爽高效,這才是《斷舍離》的精髓
    網絡上流行了一種「斷舍離」的生活方式,什麼是「斷舍離」?「斷舍離」又要怎麼實現呢?我們先看一下「斷舍離」的定義:「斷舍離」就是立足於當下自己的實際情況,整理好自己與身邊物品的關係,先從觀念上認識到自己的現狀,立足當下自己的真實需求,構建一種簡單愉悅的生活狀態。
  • 《斷舍離》:你的捨不得,正在摧毀你的生活
    但這樣也衍生了一系列很重要的問題,不斷買買買,把一箱又一箱的快遞搬回家中,我們的空間常常承受不住,面對雜亂無章的環境,往往收拾完一兩天,又打回原形,生活質量因此急劇下降。這應該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現狀,房間空間去哪裡了?真的是物品越多,生活質量越高嗎?
  • 汪涵:「我刪掉了範冰冰的微信」,一個簡單的生活,從斷舍離開始
    我們的生活一直在做加法,其實有時候,為生活和心靈做減法更重要,可以說,斷舍離就是在為自己紛繁複雜的人生減負。當別的嘉賓問到原因的時候,汪涵表示,當自己的微信好友人數達到100人的時候,心裡就會覺得難受,甚至還會覺得有點可怕,所以他一定會定期清理自己的微信好友,將好友的人數保持在100人以內,這樣所有的時間都是自己的,自己才會覺得輕鬆與自在。其實,這種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斷舍離」。
  • 學會「斷舍離」,與嶄新的、更好的自己say hi
    有的人不管看到什麼東西,什麼事物都想把它永遠保存起來,甚至連文件夾都懶得創建,最後用完了自己的存儲空間,當再想去保存"新文件"的時候,雜亂無章的U盤甚至不知道該刪掉什麼;有的人則是專存自己喜歡的,對自己有用的,並不斷清理掉已經沒用的"文件",將自己整理得井然有序,雖然很簡單明了,但正因如此,才能騰出空間去接納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