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生活「過剩」病,從斷舍離開始

2020-12-22 新堂悅讀

《空海與斷舍離》山下英子

經歷過物質匱乏的人往往不捨得扔掉棄之不用的東西,物質富裕與精神滿足往往是相反的,而許多宗教修行的目的就是抑制自己過度的欲望,擺脫私利私慾的誘惑,獲得精神的解放,雜亂無章的生活,空海稱之為「堆在衣櫃裡的執著心」,早已不用的東西還放在隨處可見的地方,其實就是執著心和佔有欲在作祟,每捨棄一樣不用的東西,就是在與自己的執著心告別一次,減去內心的負擔。

作者在進行了十年斷舍離之後,只身前往空海留下痕跡的空野山參加一次修禪活動,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她體會到了從關注事物的「物軸」轉變為俯瞰空間的「空間軸」。

過多地將心思寄付與物品會讓我們精力分散,對於已經無用的物品人們還是執著於如何收納和積存,就會導致「我與物品」的思考變得遲鈍。可以通過每天整理生活空間來盡興一種冥想修行,身與心休戚相關,心病則身病,居住空間和物品其實也是內心的一種體現,正所謂「物心一如」。斷舍離總會回到物品,空間與身體上,從而揭開內心的謎團為內心陰霾照進一絲光亮。

就像食物過剩一樣,物品囤積也會導致生活過剩,不假思索地全盤接受會讓人毫無意識地淹沒在物質的海洋中,最終會導致心靈麻木。作者所提出的的斷舍離並非一味地扔東西,而是要直面自己和物品的關係,從而更加珍惜自己所有的物品,面對出現在周圍的人和物懷著一顆更加感恩的心去面對。

「物」是時間,空間和人的集合,斷舍離則是審視「物」與人本質的關係,創造屬於自己的空間。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物品的本質也在發生變化,如果一味地沉迷物品的意義,就是把自己留在了過去,甚至會成為一種沉重的負擔。對於物品所存在的空間如果從更高維度的角度上看,它就會變成物品,而物品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就是一個空間,萬物為一同源同相。

「宗教之心即捨棄之心,而捨棄之心即無求之心,離開之心,忘卻之心,無意之心,無牽掛之心,無執著之心,接受一切之心。了無牽掛,好不執著,只專心工作,只享受生活,因為不佔有一物,所以一切順其自然,故此每天誕生新的生命活力,若陷入執著,則萬物皆死,捨棄之心是鮮活之心,使人永葆生機。」

作者提到斷舍離和極簡主義有著根本的不同,極簡主義就是保留最小限度的物品,甚至連必需品都不需要,追求的是「空無一物」的狀態,而斷舍離是審視自己和物品的關係,只在身邊放置精挑細選的「稱心」之物,從而打造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居住空間,有一物來就有一物去,保持物品總量是恆定的,從而擺脫過剩的物慾,從而過上舒適的生活,而極簡主義是徹底否定物慾。

這本書從宗教的角度闡述了關於斷舍離的理論,相對於最初的版本從修心的角度來說更加深刻一些,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聯想能力,將斷舍離看作日常生活的一種修行也是挺有意思的。

相關焦點

  • 舒適生活從斷舍離開始
    通過對日常家居環境的收拾整理,實行簡單的斷舍離,可以使一個人改變意識,脫離物慾和執念,過上自由舒適的生活。沒辦法好好收拾家裡的人可以分為三種:逃避現實型、執著過去型、擔憂未來型。有些人會同時具備三種特徵。
  • 這是最完整的「斷舍離」法則,別讓過剩的物品毀了你的生活
    瀏覽了許多好的風景,還有那麼多人千姿百態的不同生活方式之後,我突然要意識到,我不可能擁有也不可能嘗試太多東西。選擇太多,怎麼辦?曾有人說,選擇最好的,因為你值得最好的,是的。斷舍離就是一條通向最好的路徑。簡單來說斷就是斷開,舍就是割捨放棄,離就是離開。
  • 淺析《斷舍離》: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
    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寫道: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執著和迷戀。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放下,學會選擇,才能去擁抱新的生活。山下英子對於這兩種生活狀態的不認同,給了山下英子寫下《斷舍離》的契機。山下英子在22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瑜珈的道場,被傳授了「斷舍離」的理念。
  • 「斷舍離」指南:從這3個方面做起,重拾簡單生活,擁抱精緻人生
    只是在如今物慾縱橫的社會中,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物品已經過剩,很多時候反而是在被物質,甚至是被廢物綁架和操控。另外「斷舍離」也不是每年一次的大掃除,而是需要經常重複練習和時時自省,並把它融入你的每一個決策中,最終成為一種簡單生活、不斷淨化的行為模式。
  • 三分鐘讀完一本極簡主義好書:斷舍離
    歡迎關注「複選生活」本書共分了五個章節來講:1.只要了解箇中奧妙,就能激發乾勁———初識「斷舍離」(什麼是斷舍離)2.我們為什麼沒辦法收拾——生活中為什麼做不到「斷舍離」3.先從整理頭腦開始——怎樣「斷舍離」(意識改變)
  • 陳數推薦《斷舍離》:想要活得更幸福,就要從這3點開始斷舍離
    就像佛家說的:人生有八苦,分別為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放不下。我們總是把精神都放在求不得上,而無法紓解自己去放下,所以我們總是無法快樂,我們總是覺得得到的不夠。而斷舍離,這個概念就是教會人們如何在嘈雜繁多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真正離不開的東西。
  • 汪涵:「我刪掉了範冰冰的微信」,一個簡單的生活,從斷舍離開始
    我們的生活一直在做加法,其實有時候,為生活和心靈做減法更重要,可以說,斷舍離就是在為自己紛繁複雜的人生減負。其實,這種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斷舍離」。什麼是真正的社交?就是要懂得捨棄那些浪費時間的社交。我們的人生其實就像一個容量有限的空杯子,你往裡面放什麼,呈現出來的就是什麼樣的狀態。如果你不懂得適當做一些「斷舍離」,你人生的「杯子」就會越來越滿,直至放不下為止。
  • 斷舍離:扔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50個原則讓生活清爽
    丟棄生活中那不重要的90%,剩下的10%會讓我們收穫更多,也會我們的生命更加開闊,更加飽滿。如果你連捨棄的勇氣都沒有,還談什麼獲得?斷舍離,應該先從整理自己開始,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這50個原則,幫助你讓生活更清爽。01基本原則1. 避免走歪比努力更重要。2. 把不重要的東西騰挪出去,才能讓有價值的人事物進來。
  • 「日本語」多「斷舍離」才算是真正的斷舍離?
    「斷舍離」為人們帶來了整理家中舊物的新理念,斷絕、捨棄不必要的舊物,為自己的生活做一次減法。最近,日本出現了一群將「斷舍離」發揮到極致的Minimalist(ミニマリスト),把一切可要可不要的物品全都從自己的生活中剔除。Minimalist從最小化minimize變化而來。
  • 開始吧,斷舍離!停止買買買,一個乾淨整潔的家讓生活從頭開始!
    受到疫情影響,很多人開始報復性消費。但是消費後看著雜亂無章的家,反而是一種痛苦。現在正是斷舍離的好時機!來看看日本主婦KUMI是如何一步步的實現斷舍離吧。斷舍離第一步:暫停買買買!從此刻開始,如果你的生活必需可以保障,那就暫停買買買!先打開冰箱看看,是不是有食物已經要過期了?冷凍櫃是不是要塞滿了?你還記得冷凍櫃裡有什麼嗎?先把它們都解決掉,再去購買新的食物。
  • 「斷舍離」極簡主義生活,生活更簡單
    斷舍離,與其說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如說他是一種生活的哲學。我的房間空無一物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部分,脫離對生活的依賴。其實短短三個字「斷舍離」真正實施起來卻並不容易,不單單只是收拾家裡的東西,扔掉東西。
  • 學會斷舍離,過快樂生活
    早上八點半起床洗漱完,便開始收拾房間。然後10點那樣在朋友圈發了一條這樣的說說:捉襟見肘,丟的丟,賣的賣,房間收拾整齊了,心情也更舒暢了。沒過多久,有個朋友在下面評論了3個字:斷舍離。讓我有了寫這篇文章的思緒。《斷舍離》是日本作者山下英子創作的關於家庭生活類的著作,首次出版於2009年。全書共四章,分別是:你之所以無法放手的原因;這就是斷舍離的工作機制;斷舍離改變人生;斷舍離怡然生活。
  • 《斷舍離》最經典的10句話: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
    進行完這個環節之後,大多數人的通訊錄中只剩下了二三十個,大家開始沉默起來了。問題三:除了家人之外,能有幾個說得上話的朋友?有人有兩三個,有人一個也沒有。再問:這些說得上話的朋友們,你們有多久沒有聯繫了?有人回答:「一星期吧。」更多的人回答:「記不清楚了。」
  • 清理物品,騰出空間,做生活和精神上的《斷舍離》
    馬上要搬家了,開始清理家裡的物品,發現過期的食物,好多年不穿的衣服,還有去年雙十一囤的貨,各種購物袋......雜物真的多啊。平時,為了眼不見心不煩,通通將他們都關在柜子裡藏起來。藏得太久了,多出來的這些雜物一下子不知道怎麼收拾。想到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這本書,雖然它暢銷了那麼多年,我一直沒看過。不看的原因也許就是從思想上不想去清理那些雜物。
  • 《斷舍離》:放下執念,回歸真我,重拾自信心
    我相信每個人去到一個異性、朋友、親戚、同事的家裡,看到他們日常生活的地方髒亂的很,一定想儘快逃離或者強忍著噁心敬而遠之。至少,假如我第一次去異性家裡,看他生活的環境特別糟糕,我是不願意和他進一步交往。《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女主開始想要收拾屋子,才發現書籍、衣服、餐具等實在太多,不知道該怎麼分類收納,只能請清潔公司的人乘田磨輝子(鐘點工)來幫忙,豈不知鐘點工的到來悄無聲息地改變了女主角一生的命運,並且女主角最後也選擇了清潔工的職業。
  • 再也受不了亂七八糟的生活了!自從斷舍離之後,生活簡單多了!
    #直到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斷舍離》,剛開始對於斷舍離的了解,也就停留在表面上「不就是扔東西嘛!」所有的東西都很乾淨,地面也很整潔,東西也擺放得很整齊,可是心情卻並沒有很好,知道真正了解斷舍離之後才明白,這些東西中的很大一部分是我很久很久沒有使用,或者以後也可能不會使用的東西,卻依舊擺放在我眼睛所能夠看到的地方,這怎麼能不令人感到心煩意亂呢?將《斷舍離》整本書讀完,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但是「斷舍離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改變,他更多的是對自己思想意識上的改變。
  • 生活雜亂無章?試試斷舍離,簡直不要太自在
    也許,是時候斷舍離了,讓自己過一種簡單生活了!斷舍離這一概念最近很火,幾乎人盡皆知。其實呢,早在2009年,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就出版了《斷舍離》一書,何為「斷舍離」?山下英子的解釋是: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的無用之物;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脫離物慾。
  • 好書推薦|值得反覆去讀需要一生踐行的《斷舍離》
    「斷舍離」這三個字很多人會掛在嘴邊,我們常常發誓,明天就開始「斷舍離」。然而,知易行難,如果我們只是道聽途說了「斷舍離」這三個字,甚至想當然地理解成「扔東西」,那麼,我可以保證,你還是沒法過上你想要的生活。
  • 斷舍離後,我的生活徹底顛覆了
    要做到斷舍離不容易,或許你曾經嘗試過斷舍離,但一直沒成功。反觀那些成功做到斷舍離的人,後來怎樣了呢?01.斷舍離後,我的生活徹底顛覆了有一位朋友跟我分享了她的斷舍離經歷。這位朋友畢業不久,租住在一個狹小的單間,每次加班後回到家,一屋子的雜物讓她倍感壓抑。
  • 「斷舍離」熱潮,從興起到現在有近十年了!究竟如何「斷舍離」?
    在這十年裡,竟然有近一半的人都沒弄明白,斷舍離的真正含義!很多人都簡單地理解成斷舍離就是扔東西,圖個痛快,每隔一周就整理一次房間,丟棄一些沒用的東西,結果發現,總是反反覆覆,弄不清楚,也斷不徹底!因為斷舍離的奧義並非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