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完整的「斷舍離」法則,別讓過剩的物品毀了你的生活

2020-12-22 歷史知心人

越長大越會發現知行合一的可貴。

瀏覽了許多好的風景,還有那麼多人千姿百態的不同生活方式之後,我突然要意識到,我不可能擁有也不可能嘗試太多東西。

選擇太多,怎麼辦?曾有人說,選擇最好的,因為你值得最好的,是的。斷舍離就是一條通向最好的路徑。

簡單來說斷就是斷開,舍就是割捨放棄,離就是離開。難點在於,怎麼斷舍離?首先認識到,擁有,更多的是指外在的物質,成為,更多是指個性與內在品質。什麼東西才是屬於你的?

好問題。除了自己,再無其他。我們會有種種的追求。你追求什麼?你渴望實現它嗎?你的能力配得起你的欲望嗎?

在一定程度上,簡單,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看到本質,看到底,看到最根本的東西。有時候,太繁雜,反而忘記了自己出發的最初目的,或者阻擋了終點。

人生,其實沒有高下,只有不同。仔細一琢磨,的確,我們可以有優質的人生。高品質的人生,是什麼?

我們會面對人生的選擇。總體而言,有兩條路,一天是努力衝努力拼,站在階級頂層,另一種是接受自己的不渴望不追求,穩穩地在金字塔腳下生活著。

《斷舍離》一本書名看上去很有中古古典韻味的書籍,其實是畢業於日本早稻大學的山下英子所寫。

《斷舍離》和山下英子

山下英子出生於東京,是點福利時概念「斷舍離」思想的創始人,《斷舍離》這本書在中國如此暢銷,實屬她的意料之外。

山西愛樣子小時候是個聰慧的女生,考上了日本排名前五的早稻田大學,在大學期間,山下英子開始了通過瑜伽修行,放下自己心中的執念,致力於修行哲學中的「斷行,舍行,離行。」後自己利用空閒時間,將這些整理出來,成為了斷舍離思想。

山下英子一開始推行宣傳自己思想是用「雜物管理諮詢師」的身份,從2000年開始,她就在日本各地進行演講,而日本當時就出現了全民斷舍離思想熱潮。

01斷舍離的定義

斷舍離簡而言之,就是通過收拾物品來反思和整理自己內心,讓人生更舒適的行為技術。

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

舍=捨棄家裡到處泛濫的破爛兒。

通過不斷重複斷和舍,最後會到達這樣的狀態: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的空間。

我們在購買東西時,總會思考這東西很好,很划算,甚至會在打折時大量囤貨。

慢慢地家裡堆積如山的雜物,每次整理時覺得很頭疼,覺得房間空間不夠了,東西哪樣都捨不得扔,頭腦裡迴蕩著「這東西還能用」「那東西可能未來要用」,諸如此類。

今天講的斷舍離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切換主角」,把「這東西還能不能用」換成「我現在要不要用」,以「我」為主角,時間軸為「現在」,將現在不需要的東西全部扔掉,學會「斷」。

斷舍離是一種不需要收拾的收拾法,當你身邊所有不必需的物品都扔掉時,你自然而然會有一種神清氣爽的舒適感,留下的都是我們必需的東西,這樣的「斷舍離」不需要收拾就自然保持了好的心情。

02斷舍離的機制

斷舍離的機制是選擇和當下的自己相稱的東西,購物時三思而後行,只添置必需的物品,捨棄當下不必需的物品或者贈送他人,縮小自己喜好的範圍。不斷循環直至達到「離」,一種脫離執念,了解自己、愛上自己的狀態。

通過篩選物品帶來的自我察覺。通過以自我為核心,去審核物品是否為我當下所必需,從而進一步認清自己,判斷出準確的自我形象。

這裡作者舉了個例子,一個名貴的杯子和一個普通的杯子,很多人可能捨不得用,束之高閣。其實這裡也揭示了你的潛意識覺得那樣名貴的杯子可能「你」配不上,通過篩選物品察覺到自我認知,也許會想著我也可以用,當你允許自己用更高級的東西那刻起,會促使現在的自己更努力發揮自己的潛能。

斷舍離的任務就是,取回以往所有被浪費掉的這一切。在你面對雜物冗餘的住所開始收拾時,你會發現那麼多的破爛兒和垃圾一直浪費著你的空間,甚至浪費了你的時間和管理維護的能量和金錢。

斷舍離的精髓就是讓你先診斷出物品從你身上掠去了多少能量,然後通過篩選物品的行動,實現自我完善。

03「斷舍離」的由來

讓作者突然萌發起「斷」的念頭是因為一次瑜伽斷食,一個簡單的想法,除去精神上的執念暫時做不到,可以先從身邊的比如衣櫃開始「斷」,從而為契機,打開了真正意義上的「斷舍離」的大門,通過篩選物品的同時,提升自我形象,漸漸地也開始讓周圍人更看重你,改變了人際關係。

意識的轉變也有個過程。

從最初階段的「舍」,會讓你正視迷茫,該不該扔,扔的時候又心生憐憫,不停的與這種覺得可惜的想法做鬥爭,反覆堅持「舍」就會越來越快判斷必需品的速度。

接著到了果斷判斷和下狠心的階段,這時判斷物品必需與否的速度加快,甚至下狠心時覺得痛快。直到身邊僅剩適量的必需物品。

這時候,你的「倉庫」終於成為了「住所」,真正的收納術,應該從「住所」開始。

在學會「斷舍離」之前的我們,和很多人一樣為了冗餘的物品而心煩,換句話說自己是物品的奴隸,只有物品在「斷舍離」下減少到自己能夠控制的量,才能成為物品的主人掌控它,進而追求更高的目標,和物品做好朋友,讓身邊的物品物盡其用,發揮它百分百的功效直到用完。這是斷舍離的最終階段。

其實物品生產出來都是有使用價值的,只不過很多時候因為自己判斷失誤。可能貪便宜或者一時衝動而買下來,導致家裡的物品冗餘繁多。一切錯誤都是因為自己的感應能力出了錯誤。

斷舍離正是一種磨礪內在感應能力的技術,通過扔掉家裡的垃圾。磨礪你的內在智慧。通過斷舍離,判斷物品的真正價值,讓社會上的物品都能物得其所。

斷舍離最重要的概念是「活在當下」。要從「擁有」的觀念中擺脫出來。因為繁華終會落盡,只有活在當下,我們才能感受到幸福。

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建議大家都去踐行一下斷舍離。因為它會在不經意之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驚喜。全書兩冊,只要79元一件衣服的錢。

《斷舍離》文中講述了斷絕不必要的欲望,捨去多餘的負累,脫離對外物的執念。

《人生三境》講述了低的下頭,沉得住氣,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看的透人心,想得開事。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改變生活「過剩」病,從斷舍離開始
    作者在進行了十年斷舍離之後,只身前往空海留下痕跡的空野山參加一次修禪活動,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她體會到了從關注事物的「物軸」轉變為俯瞰空間的「空間軸」。過多地將心思寄付與物品會讓我們精力分散,對於已經無用的物品人們還是執著於如何收納和積存,就會導致「我與物品」的思考變得遲鈍。
  • 清理物品,騰出空間,做生活和精神上的《斷舍離》
    原來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這本書已經出版8年了,這期間她重新修訂了很多地方,現在的版本是最新迭代升級過的版本。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斷舍離這三個字,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斷舍離?山下英子在書中告訴我們,斷是指斬斷物慾,舍是指捨棄廢物,離是指脫離執念。它強調立足當下,通過整理、梳理人與物品之間的關係,脫離對物品的執念。
  • 《斷舍離》:斷舍離不僅是「摒棄」物品,更是一種精緻的生活態度
    《斷舍離》:斷舍離不僅是「摒棄」物品,更是一種精緻的生活態度首次看山下英子的《斷舍離》,總是覺得雲裡霧裡,但是如果細細品讀,簡直是一本教人精緻生活的好書,把斷舍離運用到生活中,一下子就能簡單很多,也能提高生活的品質與質量
  • 《斷舍離》:你的捨不得,正在摧毀你的生活
    根據二八法則,我們真正每天都在用的就只有20%,剩下的80%都是偶爾才會用到的東西。早在幾千年前,老子曾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先賢早就料到東西越多,生活越亂,當你追逐快感,捨不得丟棄的時候,你就已經失去了自己。什麼樣的人會丟不掉東西呢?
  • 三分鐘讀完一本極簡主義好書:斷舍離
    生活中為什麼做不到「斷舍離」怎樣「斷舍離」(先從意識改變,然後行動的改變)「斷舍離」之後我們生活的變化1.什麼是斷舍離斷舍離——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說白話:斷舍離就是通過收拾家裡的破爛兒,也整理自己內心的破爛事,讓人生變得開心的方法。「收拾」是斷舍離的關鍵。當然收拾不是簡單的整理,而是篩選當下需要的物品,然後對物品進行取捨,放棄不需要的東西的過剩。
  • 《斷舍離》:家裡寶寶的物品太多了,需要斷舍離
    最佔地方的就是嬰兒車、扭扭車、平衡車和自行車了。除了寶寶經常穿的衣服、玩的玩具、看的繪本和平衡車,其他不常用的物品都是沒有價值的雞肋。這些物品既佔地方,又沒有價值,可是我不捨得扔。畢竟大部分都是我花了大價錢買來的,都是孩子童年的美好回憶。經常這個房間搬到那個房間,來來回回折騰。
  • 「斷舍離」指南:從這3個方面做起,重拾簡單生活,擁抱精緻人生
    由山下英子提出的「斷舍離」這一概念起源於日本,卻風靡於全球。「斷舍離」的內涵就是:通過整理和捨棄多餘的物質,擺脫對物質的迷戀,使自己達到生存舒適、內心輕快的愉悅狀態。只是在如今物慾縱橫的社會中,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物品已經過剩,很多時候反而是在被物質,甚至是被廢物綁架和操控。
  • 《斷舍離》,把你的減法生活變成加法人生
    01《斷舍離》是一個至簡的減法秘訣斷舍離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獨特的思考法則,甚至是一種純粹的心靈修習。從關注物品轉換為關注自我,通過物品來認識、發現、肯定自我,重新認識這個世界,改變肉眼看得見的世界,從而改善看不見的精神世界,讓人從外在到內在,都徹底煥然一新。通過不斷給你的生活做減法,從而獲得人生自在豐盈的幸福感。
  • 《斷舍離》最經典10句話:不糾爛事,不纏爛人,才能讓生活更高效
    斷舍離是通過立足當下和新陳代謝原則,梳理自己與物品的關係,先從觀念上認識現狀,停止自我否定,構想居所具體布局,然後通過雜物整理了解當下自己的真實需求,進一步構築令自我愉悅的生活狀態。生活節奏太快,煩惱和雜亂,一本《斷舍離》幫我們理清生活和自己。
  • 大帝視角:大設計之斷舍離法則
    更多人對「斷舍離」的理解是將身邊所有「不需要、不合適、不舒服」的東西都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從而改變居住環境,改變生活面貌。 其實,「斷舍離」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它的核心是:思考物品和自己的關係,「斷舍離」是要我們捫心自問,進而對物品進行取捨和選擇,只留下那些必需的,也確實在用的東西。 生活中做「斷舍離」的過程中,我們要重新反思自己的行為方式與思維模式,重新建立自己與內在自我的深度溝通,重新梳理人生與事業的優先級,從而達到人生的最佳狀態。
  • 書單| 一份關於斷舍離、極簡生活、自律的書單
    斷舍離—1.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斷舍離》人事物的斷舍離,心靈斷舍離。開始斷舍離,有勇氣和一切不再需要的說再見,學會放下,著眼於當下,才能開啟輕盈自在的生活。2.日本作家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動的整理法則》整理自己的物品,整理自己的生活,整理自己的人生。當把自己生活裡的一切和自己的內心整理好了,一切瞭然於心,不糾結,不迷茫,連呼吸都更加舒暢。
  • 斷舍離:生活的極致,是過極簡生活
    一、斷舍離的機制斷舍離,必須的一步是收拾,我們在收拾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兩個方面,一個是我與物品這條關係軸,另一個是當下這條時間軸。換句話說,就是在當下時間,這件物品對我來說是否是必需品。之後她發現電視原來佔據了她大量的時間和空間,原本放電視的地方成為了她最輕鬆的位置。再比如,我們穿不著的衣服可以捐掉,讀完的書也可以捐掉斷舍離的目標,就是讓整個社會上的物品都能各得其所。
  • 從整理收納到斷舍離,兩次認知的轉變,幫你找尋家的模樣
    最誇張的是,為了容納更多的物品,我定製了頂天立地的衣櫃和物品櫃。現在看上去,真的是無比笨拙又佔空間。可想而知,那裡面塞滿了東西,儘管疊放整齊,關門大吉,不過是眼不見、心不煩而已。它們神一樣的存在,卻僅僅被低效地利用。就像《斷舍離》一書中所形容,那仿佛就是一座永遠不被皇帝臨幸的冷宮。
  • 斷舍離後,我的生活徹底顛覆了
    在研發iPhone4時,賈伯斯只提出了一個要求:「把最複雜最強大的功能最簡單化,簡單到傻瓜都能用。」最後出來的iPhone4,完全顛覆了傳統,沒有鍵盤,創新性地引入了觸控螢幕界面,並且主界面只用一個按鍵控制,真正做到了極簡,從而開啟了手機的智能時代。真正的斷離舍,處處彰顯著化繁為簡的智慧,教你回歸簡單的心靈,學會給生活做減法。
  • 《這就是生活》突襲 堪稱電視版《斷舍離》
    雖然近階段以來,虐星話題甚囂版面,《這就是生活》將藝人帶到生活物資缺乏的環境完成任務,難免也被拿來比較。但節目強調人與物質生活之間的關係,主打極簡主義的風格,還是讓節目在四季度狂亂的真人秀混戰中獨樹一幟,尤其是藝人被限制物品使用數量,不同的物品選擇代表了不同的身心需求分析,令《這就是生活》堪稱中國電視版的《斷舍離》。
  • 「斷舍離」不是「扔扔扔」,掌握這5個原則,讓你的生活變高級
    而真正的斷舍離,也絕不是簡單的「扔扔扔」,而是對曾擁有的物品心生慈悲,從內心深處尊重物品,並充分展現它們的生機。如果我們要做斷舍離,就一定需要將這5個基本原則銘記於心,這樣才能輕鬆自在,也讓你的生活瞬間高級。
  • 舒適生活從斷舍離開始
    就這樣整整過了兩個月,這期間心裡減少了很多雜念,有更多的時間在屋外安靜的曬太陽,還有大片的時間用來閱讀。生活竟變得前所未有的愜意。回到廣州的家中,開始覺出了問題,天天都在收拾屋子,但是收拾完之後還是雜亂無章。每天花很多的時間在各種物品當中周旋與糾結。
  • 斷舍離:只選擇與當下自己有關的物品,簡單生活
    十多年來,我就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完全磨滅了自己對整理、收納的熱情。剛結婚的時候,還寄望著能改變他們,能把老舊的物件丟掉,添置點新的、淺色系的家具。可是卻失望了,老公說,你管那麼多,有你住的就行了。然後有了孩子,東西更多,孩子長大了,小時候的玩具也不捨得丟。一間臥室,也是起居室,也是書房,也是工作間。有的時候,感覺好崩潰啊。
  • 斷舍離的3年,主婦總結的這三類物品「早該扔了」!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裡,有一部分人卻反其道而行之,追求「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斷舍離已經成為了很多年輕人提倡和效仿的方法,在斷舍離的過程中,漸漸找回本心,丟掉外在的束縛和枷鎖,達到內心的平靜和快樂。第二類:「早該扔」的過期物品心情不好的時候,喜歡購物來發洩情緒;心情大好的時候,喜歡用購物來慶祝喜悅。總之,任何時候人們都可以找到讓自己心安理得「買買買」的理由。但是你卻忽略了一點,大部分商品都會有一定的保質期。過期的物品放在家裡沒有好處,反而只有壞處。
  • 斷舍離的最高境界:定期扔這三樣東西,你會活的更加高級
    追逐這股風潮的信奉的都是「斷舍離」這部三字經,而這三個字更是擊中了無數都市的人的內心。似乎不扔幾件衣服似乎就不是潮流。但是斷舍離真的就是只是扔幾件衣服這麼簡單嗎?我們到底該如何做真正的斷舍離呢?只有定期扔掉這三樣東西,我們生活才會更加的高級。一、斬斷物慾現如今的中國,不再像90年代那樣物資匱乏,大部分的企業產品過剩,商品不愁買不到,而是愁怎麼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