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長大越會發現知行合一的可貴。
瀏覽了許多好的風景,還有那麼多人千姿百態的不同生活方式之後,我突然要意識到,我不可能擁有也不可能嘗試太多東西。
選擇太多,怎麼辦?曾有人說,選擇最好的,因為你值得最好的,是的。斷舍離就是一條通向最好的路徑。
簡單來說斷就是斷開,舍就是割捨放棄,離就是離開。難點在於,怎麼斷舍離?首先認識到,擁有,更多的是指外在的物質,成為,更多是指個性與內在品質。什麼東西才是屬於你的?
好問題。除了自己,再無其他。我們會有種種的追求。你追求什麼?你渴望實現它嗎?你的能力配得起你的欲望嗎?
在一定程度上,簡單,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看到本質,看到底,看到最根本的東西。有時候,太繁雜,反而忘記了自己出發的最初目的,或者阻擋了終點。
人生,其實沒有高下,只有不同。仔細一琢磨,的確,我們可以有優質的人生。高品質的人生,是什麼?
我們會面對人生的選擇。總體而言,有兩條路,一天是努力衝努力拼,站在階級頂層,另一種是接受自己的不渴望不追求,穩穩地在金字塔腳下生活著。
《斷舍離》一本書名看上去很有中古古典韻味的書籍,其實是畢業於日本早稻大學的山下英子所寫。
《斷舍離》和山下英子
山下英子出生於東京,是點福利時概念「斷舍離」思想的創始人,《斷舍離》這本書在中國如此暢銷,實屬她的意料之外。
山西愛樣子小時候是個聰慧的女生,考上了日本排名前五的早稻田大學,在大學期間,山下英子開始了通過瑜伽修行,放下自己心中的執念,致力於修行哲學中的「斷行,舍行,離行。」後自己利用空閒時間,將這些整理出來,成為了斷舍離思想。
山下英子一開始推行宣傳自己思想是用「雜物管理諮詢師」的身份,從2000年開始,她就在日本各地進行演講,而日本當時就出現了全民斷舍離思想熱潮。
01斷舍離的定義
斷舍離簡而言之,就是通過收拾物品來反思和整理自己內心,讓人生更舒適的行為技術。
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
舍=捨棄家裡到處泛濫的破爛兒。
通過不斷重複斷和舍,最後會到達這樣的狀態: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的空間。
我們在購買東西時,總會思考這東西很好,很划算,甚至會在打折時大量囤貨。
慢慢地家裡堆積如山的雜物,每次整理時覺得很頭疼,覺得房間空間不夠了,東西哪樣都捨不得扔,頭腦裡迴蕩著「這東西還能用」「那東西可能未來要用」,諸如此類。
今天講的斷舍離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切換主角」,把「這東西還能不能用」換成「我現在要不要用」,以「我」為主角,時間軸為「現在」,將現在不需要的東西全部扔掉,學會「斷」。
斷舍離是一種不需要收拾的收拾法,當你身邊所有不必需的物品都扔掉時,你自然而然會有一種神清氣爽的舒適感,留下的都是我們必需的東西,這樣的「斷舍離」不需要收拾就自然保持了好的心情。
02斷舍離的機制
斷舍離的機制是選擇和當下的自己相稱的東西,購物時三思而後行,只添置必需的物品,捨棄當下不必需的物品或者贈送他人,縮小自己喜好的範圍。不斷循環直至達到「離」,一種脫離執念,了解自己、愛上自己的狀態。
通過篩選物品帶來的自我察覺。通過以自我為核心,去審核物品是否為我當下所必需,從而進一步認清自己,判斷出準確的自我形象。
這裡作者舉了個例子,一個名貴的杯子和一個普通的杯子,很多人可能捨不得用,束之高閣。其實這裡也揭示了你的潛意識覺得那樣名貴的杯子可能「你」配不上,通過篩選物品察覺到自我認知,也許會想著我也可以用,當你允許自己用更高級的東西那刻起,會促使現在的自己更努力發揮自己的潛能。
斷舍離的任務就是,取回以往所有被浪費掉的這一切。在你面對雜物冗餘的住所開始收拾時,你會發現那麼多的破爛兒和垃圾一直浪費著你的空間,甚至浪費了你的時間和管理維護的能量和金錢。
斷舍離的精髓就是讓你先診斷出物品從你身上掠去了多少能量,然後通過篩選物品的行動,實現自我完善。
03「斷舍離」的由來
讓作者突然萌發起「斷」的念頭是因為一次瑜伽斷食,一個簡單的想法,除去精神上的執念暫時做不到,可以先從身邊的比如衣櫃開始「斷」,從而為契機,打開了真正意義上的「斷舍離」的大門,通過篩選物品的同時,提升自我形象,漸漸地也開始讓周圍人更看重你,改變了人際關係。
意識的轉變也有個過程。
從最初階段的「舍」,會讓你正視迷茫,該不該扔,扔的時候又心生憐憫,不停的與這種覺得可惜的想法做鬥爭,反覆堅持「舍」就會越來越快判斷必需品的速度。
接著到了果斷判斷和下狠心的階段,這時判斷物品必需與否的速度加快,甚至下狠心時覺得痛快。直到身邊僅剩適量的必需物品。
這時候,你的「倉庫」終於成為了「住所」,真正的收納術,應該從「住所」開始。
在學會「斷舍離」之前的我們,和很多人一樣為了冗餘的物品而心煩,換句話說自己是物品的奴隸,只有物品在「斷舍離」下減少到自己能夠控制的量,才能成為物品的主人掌控它,進而追求更高的目標,和物品做好朋友,讓身邊的物品物盡其用,發揮它百分百的功效直到用完。這是斷舍離的最終階段。
其實物品生產出來都是有使用價值的,只不過很多時候因為自己判斷失誤。可能貪便宜或者一時衝動而買下來,導致家裡的物品冗餘繁多。一切錯誤都是因為自己的感應能力出了錯誤。
斷舍離正是一種磨礪內在感應能力的技術,通過扔掉家裡的垃圾。磨礪你的內在智慧。通過斷舍離,判斷物品的真正價值,讓社會上的物品都能物得其所。
斷舍離最重要的概念是「活在當下」。要從「擁有」的觀念中擺脫出來。因為繁華終會落盡,只有活在當下,我們才能感受到幸福。
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建議大家都去踐行一下斷舍離。因為它會在不經意之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驚喜。全書兩冊,只要79元一件衣服的錢。
《斷舍離》文中講述了斷絕不必要的欲望,捨去多餘的負累,脫離對外物的執念。
《人生三境》講述了低的下頭,沉得住氣,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看的透人心,想得開事。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