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天天長大,家裡的各種關於他的東西越來越佔地方了。寶寶的衣服塞滿了衣櫃和好幾個編織袋。這些衣服有的是我買的,有的是親戚朋友送的。寶寶的玩具和繪本家裡扔得到處都是,有時候一腳踩下碰到個玩具就會跳起來,太疼了。最佔地方的就是嬰兒車、扭扭車、平衡車和自行車了。
除了寶寶經常穿的衣服、玩的玩具、看的繪本和平衡車,其他不常用的物品都是沒有價值的雞肋。這些物品既佔地方,又沒有價值,可是我不捨得扔。畢竟大部分都是我花了大價錢買來的,都是孩子童年的美好回憶。經常這個房間搬到那個房間,來來回回折騰。
直到我遇見了山下英子的《斷舍離》,我才明白為什麼我會捨不得扔。
山下英子《斷舍離》這本書並不是極簡生活的倡議書,也不是收納整理的指南手冊。
它最大的目的是撼動我們根深蒂固的「物品價值觀」,鼓勵我們甩掉惰性,採取行動,促進生活和生命的新陳代謝,從而迎來煥然一新的人生。
山下英子首次提出斷舍離的理念,一時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她開始不斷地推廣她的理念。
斷舍離的本質不是扔東西,而是簡約的思維方式。斷舍離容易走入誤區,什麼東西都不要了。核心價值是聚焦於核心價值的東西。生活上有價值的東西,就是每天都能用到的東西。工作上,斷舍離能幫助我們聚焦於重要的事情。
那麼多的寶寶物品真正用到的其實是比較少的。我把平時不常用的那些打包起來,放到儲物間,才發現家裡乾淨整潔了些。
我沒有把那些當下看來沒有價值的舊衣服舊玩具扔了,因為我還是捨不得,這是我和孩子的美好回憶。我選擇收藏起來了。因為斷舍離的本質不是扔東西,是改變我們臃腫的思維方式。
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只能聚焦於最重要的事情。這樣才能提高效率,使人生獲得成功。眉毛鬍子一把抓,到頭來一場空。因為沒有抓住重點,完成不了目標,無所謂成功了東西太多,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和精力。
比如寶寶物品太多放在寶寶眼皮底下,他就會這個玩具玩一玩扔掉,那個玩一玩扔掉,而無法專注。玩具太多可能會破壞寶寶的專注力和秩序感。
離開和放棄恐懼所帶來的痛苦,不極端化恐懼化,承受短暫的痛苦。
雞蛋從內打破是生命,從外打破是食物。蝴蝶破繭成蝶需要經歷痛苦,才會飛。
任何人都不是隨隨便便成功的。斷舍離的目的是為了聚焦最重要的事情,採用簡約的思維方式。
樹立目標
按照目標聚焦最重要的事情。這就是斷舍離。比如制定好一個月的親子共讀目標,然後整理繪本,將需要的繪本放書架上,其他沒有用到的繪本,暫時收起來。等這次的書架上的繪本都看完了,寶寶不想再看了,就換一批新的。這樣做也是可以理解為斷舍離。
放下雞肋
雞肋就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斷舍離的目的就是放下雞肋。我和很多媽媽一樣都有囤繪本的習慣,可是有些繪本寶寶還沒看就已經長大了。這些低幼繪本就變成雞肋了。這些雞肋就可以放下了。畢竟寶寶的時間很寶貴,沒必要浪費在簡單的已經理解的低幼繪本上。那我們就可以把這些低幼繪本送給需要的人。
寶寶的衣服有些沒拆開就不能穿了,衣服我就沒送人。我感覺很多人不喜歡別人的舊衣服,雖然沒拆開。我收起來壓箱底也是一種記憶,沒必要都扔了。
放手一個無用之物,就騰出一點空間。
處理一件多餘之物,就減少一份負擔。
減少一次浪費,就恢復一分精氣神。
然後,
翻開人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