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不用的東西充滿了咒語般束縛的能量。」
在說斷舍離之前,我們需要記住一點:每一件物品都是有生命的,尤其是那些已經擁有很久的物品,更是會被注入你的情感。如果在佔有它之後,卻閒置它,不理它,埋沒它,只會使它充滿怨氣,讓整個空間都變得喪氣。
而真正的斷舍離,也絕不是簡單的「扔扔扔」,而是對曾擁有的物品心生慈悲,從內心深處尊重物品,並充分展現它們的生機。
如果我們要做斷舍離,就一定需要將這5個基本原則銘記於心,這樣才能輕鬆自在,也讓你的生活瞬間高級。
1、自立自由
大自然是全息的存在,同樣物品也是有生命的,當你珍視使用它時,它也就充滿了生命的靈氣。你看,每一件物品都有頭有腳,有前有後。在使用時,我們要有意識地讓收納工具裡的東西在任何時候都能「立起來」,這也是讓物品「自立」,既能節省空間,又可以使物品朝向生機與光明。比如將一本書直立放好,或者正面朝上,這就會使書有自由呼吸的空間,也能使我們的生活環境看起來更整齊向上。
2、物盡其用
充分利用有限資源,一物多用,物盡其用,其實是人生的惜福。生活用品不必過多,夠用就好。有時候,少即是多,最重要的是只購買那些「必須」的物品,並充分發揮它們的功能,使其各司其職,物盡其用,並且珍視它們,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延長使用壽命。
3、物歸原位
在其位,賦其能。物品整理時,把物品擺放在適合的位置與範圍內,更方便取用。特別是物品使用完畢後,及時放回原處,這種歸位意識不僅可以幫助你節省大量的時間,提高物品的收納與使用效率。還可以讓你的身體與大腦及時歸位,從而源源不斷地提供治癒力量。
4、流通循環
對物品而言,每一件物品都應該有去處,那些閒置不用的物品,要儘快處理,使其流動起來,找到最好的歸宿;
對於我們自己而言,只有將不必要的物品先「舍」去,留有空餘的空間,那些真正重要的東西才能明晰呈現在你的眼前。
閒置的物品可以考慮再生利用,實在用不上的,可以考慮送給朋友,也可以放在二手平臺出售,或者直接放入分類垃圾箱,要相信,環衛阿姨會給它們一個更好的去處。另外,那些品相質量好的書與衣物,也可以捐贈給偏遠山區的孩子。
5、感恩祝福
每一件物品都值得感恩。整理既是對物品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在整理、清理物品時,心生慈悲,惜福感恩,內心深處充滿歡喜光明,與生機盎然的物品融為一體。給其生命感,使其靈明通透,這才是對物品最大的尊重。在這種尊重的過程,我們的身心也會得到淨化與提升。
與物品在一起的時候,享受過程,當有一天需要告別時,就虔誠地感激它給過的陪伴與幫助它,並祝福它有一個新的出路。
我們要知道,丟東西只是斷舍離的初級階段,整頓內心才是真正的高級斷舍離。通過物質的斷舍離,從而實現精神上的清澈,靈魂裡的通透,這才是真正斷舍離的精髓。記住:所有的斷舍離,不過是給自己的靈魂找一條回家的路。
當你已經被繁瑣的生活包圍,身心俱疲時,不妨來靜下心來閱讀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的《斷舍離》,你會從中找到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通過《斷舍離》,我們可以做物質的減法,精神的加法,重拾輕盈精緻的人生。
也正如山下英子所說:表面上看,斷舍離是一種家居整理的收納術,從深層次來看,這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且時間軸永遠是現在。很多時候,每一次斷舍離,可能就意味著一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