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一個快節奏的生活,每個人都承受著生活的重壓。有人用吃東西緩解壓力,有人靠打遊戲緩解壓力,也有人借購物排解。
但是上頭買回來的東西很多其實都用不上,當他們都被堆在家裡的時候,只會給本就壓力滿滿的內心多添煩躁。於是斷舍離進入人們的視線,在年輕人和家庭主婦間成為了一種潮流。對生活那些不需要、不合適的事物進行「斷舍離」,使自己獲得一個更輕鬆愜意的生活。
一、虛擬空間
空間越大,收納難度越高。如果沒有定期清理、整理手機的習慣,那麼在想起來的時候去做,這個工作量是驚人的。
1、手機圖片庫裡已經不需要的截圖、廢掉的照片,留著只能佔內存
2、自從下載就沒打開過的、不常用的手機APP
3、已經過期的備忘錄
4、不想再學的已購付費課程
5、加上之後聯繫只過幾次的朋友圈好友
6、朋友圈常年發布廣告的「朋友」
7、電子郵箱裡的收件箱、草稿箱、廣告郵件等
8、文檔、多年前的文件、前公司工作資料、重複存檔的文件等,是不是繼續放任它們佔用電腦內存。
二、實物篇
破損、陳舊的物品比較容易處理,但有些物品我們認為有用,但其實真的不會再用了。
1、變色變形的T恤衫、襯衫,
2、與現在氣質不搭的外衣外套包包等
3、已經無法駕馭的高跟鞋
4、一直想瘦了再穿,套不進去腰身的衣服、褲子、裙子
5、破裂、變形的腰帶
6、鞋尖皮面受損、鞋跟半塌的男士皮鞋
7、不喜歡的帽子、圍巾、手套
8、過期藥物、保健品,最好定期檢查
9、過期的護膚品,美妝品
10、囤積的食物、油鹽醬醋,過期的壯膽吃,或及時清理
11、囤積的各種紙盒和塑膠袋
12、一次性餐具
13、舊毛巾
14、不喜歡、不舒適的床品
15、不再用的各類水杯
16、已經幹掉的粘土、畫筆、顏料等
17、過期的雜誌報紙
斷舍離絕不僅僅只是扔東西,而是要去明確自己的內心。「扔」從來不是目的,希望大家通過「扔」逐步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從不知道要什麼,過渡到知道自己不要什麼,最終知道自己要什麼。
當你已經被繁多的雜物,亂糟糟的生活包圍,不妨看一看《斷舍離》,你會從中找到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這從出版至今,已經銷出400萬冊,影響了全球人,就連林依晨、舒暢、楊瀾、張德芬等知名人物都是這種方式的踐行者。
演員陳數已經堅持斷舍離十年了,向大家強烈推薦這本書。
楊瀾在推薦《斷舍離》這本書時說道:「這本書不到兩個小時就可以翻看完,卻足以改變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