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語」多「斷舍離」才算是真正的斷舍離?

2020-12-11 好奇心日報

「斷舍離」為人們帶來了整理家中舊物的新理念,斷絕、捨棄不必要的舊物,為自己的生活做一次減法。最近,日本出現了一群將「斷舍離」發揮到極致的Minimalist(ミニマリスト),把一切可要可不要的物品全都從自己的生活中剔除。Minimalist從最小化minimize變化而來。日語中常有同一個意義的詞可用漢字、平假名、片假名(即外來語)三種手段表示,Minimalist用漢字來表示的話就叫做「最小限主義者」。

日前,NHK在節目中向觀眾呈現了將生活用品縮小到最小限度的Minimalist的日常生活。

Minimalist的家裡可以用空無一物來形容,沒有床,睡覺時拿出被褥打個地鋪;打開衣櫃除了日常最基本的內衣與白襯衫就再沒別的衣服;廚衛用品也是能精簡就精簡,洗面奶與剃鬚泡沫都用一樣的。

節目中介紹了另一位Minimalist提著兩個行李箱就完成了搬家,東西有多少可想而知。記者還去了一位Minimalist的公司,他的辦公桌上除了電腦、電話與工作所需的文件之外也是什麼都沒有,他的上司對記者表示成為Minimalist後下屬的工作效率都變高了。

記者驚呆了,就這點東西能過日子嗎?這位Minimalist答道:「一開始覺得有些不便,適應之後就覺得隨著東西變少自己的精神卻更充實了,變得更感謝自己所擁有的東西,開始追問自己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事物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在我有許多東西的時候,總覺得再多都不夠。」

Minimalist佐佐木典士的臥室

無法理解Minimalist生活方式的人不在少數:在成為Minimalist前一定會經歷「斷舍離」的階段,那究竟要割捨到什麼程度才是Minimalist?成為Minimalis後是否會陷入比誰東西更少的怪圈?有網友更是直接質疑「Minimalist難道不是一群自我滿足的吝嗇鬼?」還有些網友問的問題則比較實在「Minimalist連護膚品也簡化嗎?冬天皮膚乾燥怎麼辦?」

Minimalist在網上做出了回應:Minimalist的理念是只留下對自己最基本、最重要的物品生活。然而最基本、最重要的尺度依人而定,對有的Minimalist而言,洗衣機、冰箱是生活必需品,而有的Minimalist完全能自己手洗衣服、不留隔夜飯,所以家裡並不需要洗衣機、冰箱。

Minimalist也絕不是「葛朗臺」,只是按照自己的基準買自己認為最有必要的東西,在購物時Minimalist會更加注重產品的實用性與耐久性。省下的錢則可以多出門旅遊,與朋友們去尋找美味的館子,用Minimalist的話來說「這是對豐富自己人生經驗的投資」。

至於護膚品,「斷舍離」程度比較高的Minimalist只用……凡士林。不過講真的,當節目裡出現幾位Minimalist坐在一起的畫面時,仿佛以為自己在看無印良品的廣告。

那究竟是為什麼現在會興起Minimalist,只是因為物質過剩想要返璞歸真?曾出書介紹日本Minimalist生活狀態的佐佐木典士如此推測「現在這個時代,對未來感到不安、擔心自己無法維持現有生活水準的人很多。東日本大地震也改變了許多人的價值觀,或許一旦發生什麼自己卻能夠無牽無掛的時代來了。」

相關焦點

  • 斷舍離|如何從零打造「膠囊衣櫥」
    來源:她理財關於「女生穿衣」的話題,微博上有特別多的相關話題。看了看網友分析的為什么女生經常覺得自己沒有衣服穿的原因,似乎每一條都有點道理。之前她姐寫多少錢購買化妝品合適的時候,很多財蜜在後臺留言希望介紹一下「膠囊衣櫥」,正好今天是周六,趁著大家都有時間整理東西,她姐覺得是時候來講講「膠囊衣櫥」了。什麼是膠囊衣櫥?
  • 心理學教你如何斷舍離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階段,小孩一旦被奪去或失去「依戀過渡性客體」,便形同失去了「自己」的其中一部分,這解釋了為何我們會有依戀物件、對「斷舍離」總是有所掙扎的慣性。有趣的是,部分人長大後,仍然會隨身或間接攜帶著年幼時的「依戀過渡性客體」。
  • 育兒也要斷舍離!放下這些堅持,讓育兒不再只有負面情緒
    為人父母這條路,說輕鬆不輕鬆、說甜蜜也很甜蜜,用「酸甜苦辣」形容育兒生活不為過。不論是初為父母,還是育有多子的生活,都讓爸媽有不少心得。當你在育兒這條路上,遇到困擾、挫折、不安時,不妨利用「斷舍離」精神,簡化心境上的煩惱,讓你的育兒之路更順暢。
  • 斷舍離的意義——直面你所恐懼的,才能專注你想要的
    彭縈   改變自己主創ZeeTea CEO | 創業者 | 撰稿人 | 性格分析師「斷舍離」類型的書只看別人記的一頁筆記就夠了,千萬別多看。這一點聽著容易,但真正做到卻非常困難,因為「那件最重要的事情」並不會自己跳出來告訴你:「我就是那件最重要的事情!」,你需要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而且還得有很好的判斷力,能夠識別出那個對最後結果有著至關影響的關鍵點。
  • 做一次 Feeds 流的斷舍離
    「斷舍離」的概念出自於日本作家山下英子[1]所著圖書《斷舍離》,意思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適或者過時的東西通通斷絕、捨棄,以此來創建一個簡單清爽的生活環境。
  • 泰國愛情及倫理故事電影《無痛斷舍離》,情難捨,意難斷
    近年,「斷舍離」理念在日本流行起來,繼而普及全世界。狹義來說,那是為了追求簡潔家居生活環境的一種清理和收納物件方式。保留必要的東西,其他便大刀闊斧地棄掉,日本著名「整理諮詢顧問」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便是專門教人以斷舍離方法執屋的專家。
  • 「斷舍離」極簡主義生活,生活更簡單
    斷舍離,與其說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如說他是一種生活的哲學。其實短短三個字「斷舍離」真正實施起來卻並不容易,不單單只是收拾家裡的東西,扔掉東西。我是買房子搬家的時候,開始斷舍離的,但是真正難的不是如何去扔東西,而是如何去審視自己,如何去審視與家人的關係。
  • 你最該斷舍離的,是垃圾社交
    因此,我不建議你戒掉朋友圈,我建議你做一次「朋友圈內容斷舍離」 一個關鍵詞:屏蔽。 這個屏蔽,不是指不讓別人看自己的朋友圈,而是讓別人發的朋友圈不再被自己看到,這一點是減少朋友圈垃圾內容的一大利器。
  • 斷舍離:極簡生活整理法「一日丟一物」簡易輕鬆改變人生?
    生活煩惱事多,於是很多人都渴望反本復初,化繁為簡,推崇「極簡生活」。拋棄不重要的事,才可清空一角,讓人喘息。然而,我們傭俗,都必先由身外物做起。由外物到心底,要如何做到斷舍離?一日丟一物即使只是收據都可以「斷舍離」與簡單生活的形式千百樣,各取所需。似紅極一時的近藤麻理惠,她的《怦然心動整理術》助很多人「脫苦海」,但筆者曾嘗試,卻不可行。只因不能把收舍房間當成儀式進行,喜歡戀戀過去,對每件舊物都「怦然心動」,結果收拾完畢,比不收拾更亂。
  • LESS IS MORE-《斷舍離》讀後感
    隨著雙11包裹的不斷湧來,愛剁手的我最近又被過量的物品困擾了,於是抓緊閱讀了山下英子老師的《斷舍離》。作者建議我們在生活裡做減法,把複雜的生活簡化理順,灑脫輕快,瀟瀟灑灑。由於生活裡的物品變少了,生活也就變得更加簡單,讓生命的主角「我」凸顯出來。
  • 《斷舍離》少即是多,三個核心幫助我們學會斷舍離,靠近成功
    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掌握斷舍離的思維,沒有讓自己真正做到斷舍離。斷舍離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 什麼是斷舍離?很多人覺得,斷舍離不就是很普通的扔東西嗎,怎麼會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呢?我們生活中這麼認為的人真的還不少,但這是完全錯誤的想法,那真正的斷舍離是什麼呢?
  • 《斷舍離》:家裡寶寶的物品太多了,需要斷舍離
    》,我才明白為什麼我會捨不得扔。山下英子《斷舍離》這本書並不是極簡生活的倡議書,也不是收納整理的指南手冊。它最大的目的是撼動我們根深蒂固的「物品價值觀」,鼓勵我們甩掉惰性,採取行動,促進生活和生命的新陳代謝,從而迎來煥然一新的人生。山下英子首次提出斷舍離的理念,一時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她開始不斷地推廣她的理念。
  • 家庭斷舍離……
    面對家裡雜亂成堆的衣物、凌亂的擺設,這時,我們需要考慮: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東西嗎?擁有如此多的物質同時,我們是否也已經被物質操控了呢?因此,我們需要清理一些雜物,那麼,我們該從哪裡下手呢?書中介紹到實踐斷舍離的兩個原則,第一個原則是考慮當下自己是否真正需要;第二個原則是轉換定式思維。
  • 用英文學習斷舍離 3步驟找回清爽的生活空間
    1. give away your old stuff 丟掉你的舊東西斷舍離第一步,肯定就是把身邊不需要的東西狠心捨棄!這邊的 give away 也可以 get rid of 替代,兩者都有「丟掉」的意思。
  • 用英文學習斷舍離 3步驟找回清爽的生活空間!
    這邊的 give away 也可以 get rid of 替代,兩者都有「丟掉」的意思。而句中要特別注意的是,stuff 屬不可數名詞,不能加上 s,用以表達「不想明確指出的那些事物」,跟 things 不太一樣。至於該怎麼用英文說各種「捨棄」的方法呢?
  • 從演員到農民,周杰才是真正踐行「斷舍離」的生活家
    其實大家不知道的是,周杰之所以作品少,是因為他滿意的劇本不多。不僅在工作中是這種寧缺毋濫的態度,在生活中也是這種態度,他才是一個真正踐行「斷舍離」的是生活家。1、注重生活的品質《斷舍離》書中強調,斷舍離鼓勵人們物質上做減法,精神上做加法。周杰就是這麼做的。他說自己現在穿的T恤 和褲子都是幾年錢買的。不在意款式,只要自己穿得舒服、得體就行了。他說,自己不會把精力放在穿什麼,而是放在自己的生活上。
  • 「斷舍離」熱潮,從興起到現在有近十年了!究竟如何「斷舍離」?
    在這十年裡,竟然有近一半的人都沒弄明白,斷舍離的真正含義!很多人都簡單地理解成斷舍離就是扔東西,圖個痛快,每隔一周就整理一次房間,丟棄一些沒用的東西,結果發現,總是反反覆覆,弄不清楚,也斷不徹底!因為斷舍離的奧義並非在此。
  • 「斷舍離」是反人類的:你真的理解《斷舍離》嗎?
    在視頻中,女主人說這些複雜的材料並沒有讓她開心,所以她想要「斷舍離」。女主人說,這次「斷舍離」不是家庭空間的安排,更多的是人生旅途中的生活安排。視頻最後,女主人說,隨著年輕人的成長,我們的情感和商品逐漸多了起來,但簡約已成為最奢侈的要求。
  • 斷舍離的意義:直面你所恐懼的,才能專注你想要的
    事實上,物品的斷舍離依賴的是「選擇的能力」——你必須從滿屋子的物品中挑出那些自己真正需要的,以及「捨棄的能力」——你需要有勇氣和那些不需要的物品說再見。所以,想弄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我們先得學會直面自己內心的恐懼,物品的斷舍離如此,自我發展亦是如此。
  • 日式斷舍離的真正意義,是通過對物品的取捨,樹立正確的物質觀
    如何對現有的物質進行斷舍離,從而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質的執著和迷戀,在日益豐盛的物質世界中樹立正確的物質觀念,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揭露日式斷舍離的真正意義,你會發現,日本主婦界所流行起來的斷舍離,不僅是一種家居整理法,也是一套人生整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