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少即是多,三個核心幫助我們學會斷舍離,靠近成功

2020-10-19 鏡姐夢想領讀會旗艦

文/李至全


斷舍離,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

我們在生活中總是能看見很多的人明明一直很努力,但是感覺沒有什麼效果,感覺使不上勁,也沒有為自己的人生帶來多少正面的東西。

提升收入、家庭和睦、舒適的人際關係,這些都和他們無關。這是為什麼呢?

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掌握斷舍離的思維,沒有讓自己真正做到斷舍離。

斷舍離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

什麼是斷舍離?

很多人覺得,斷舍離不就是很普通的扔東西嗎,怎麼會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呢?我們生活中這麼認為的人真的還不少,但這是完全錯誤的想法,那真正的斷舍離是什麼呢?

真正的斷舍離包括四個維度,分別是思維模式、思維空間、成長空間、物理空間。而不是單單只有一個丟東西那麼簡單。

一、思維模式

思維模式方面的「斷」「舍」「離」指的就是我們要去掉錯誤的思維方式。

我們錯誤的思維方式主要有這麼三種,就是逃避現實、沉迷過去、對未來極度悲觀,這些思維方式會影響我們的行動力。

因為我們的思維決定行動,當我們對於自己都不相信了,對未來也不相信了,只想著過去的樣子,這些想法能帶動我們改變和前進嗎?顯然是不能的。

而且如果我們在這些思維裡面循環的話,我們只會陷入習得性無助,就是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了。那如果你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了,那你肯定就不會採取行動,你也必然什麼都做不了,在自己這個位置上面停滯不前,更別說要成功了。

二、思維空間

思維空間上的斷舍指的就是我們要清理掉那些我們用不上的知識、想法、思維、顧慮等等。

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充滿了太多不必要的東西。腦子裡面最多,報了一大堆的課程,電腦裡滿噹噹但是積滿灰塵的收藏夾等等,這些都是我們一時興起就塞在腦子的。

但我們真的用得上嗎,很多都是所謂'以後或許用的上'以後加或許,其實說明白點就是完全用不上,還有很多的不必要的'工作'等。這些都是我們要趁早斷舍離的東西。

三、成長空間,物理空間

這兩個東西就是指的我們生活中那些具體的環境,具體的物件。很多時候我們在一個地方呆了很多年,一切都很熟悉,讓你覺得很穩定很安全,但是你在這裡並沒有發展和進步的可能。

還有就是我們有很多很舊的物件,我們給他們賦予了'歷史感','價值感',但說白了,這些東西只會給你無力感,看久了傷感,扔掉了也無感。

我們要成功要前進,要成功,那我們就不能沉浸在這些舊有的環境中,不能一直抱緊著過去的一起不放,我們要和他們斷舍離。我們才能成長,才能進步,才能成功。


斷舍離的三個核心,幫助我們靠近成功

斷舍離的核心有三個方面,承受正確的痛苦、明確目標、完善的價值判斷系統。

一、 承受正確的痛苦

很多人在成長中都害怕去承擔痛苦,不願意去面對挑戰,不願意去面對那些困難的事情,不願意費神費力去辦好一件事。

人都是尋求快樂逃避痛苦的,但是我們換一個維度想想,這些痛苦真的那麼難以承受嗎?承受這些痛苦換來的東西值不值得呢?我們承受這些痛苦,我們能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事情都是沒有那麼容易的,都是需要我們去承受痛苦的,都是需要我們去面對風險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風險和收益對等,這些話我們都耳熟能詳。

不願意去承受痛苦,不願意冒險,那就很難得到自己想要的,也很難成功。

二、確立目標

擁有一個明確,可執行的目標是我們的斷舍離的基礎。

只有當我們明白自己想要的目標是什麼,該怎麼去執行,我們才會明白我們要的是什麼,能給我們帶來價值的是什麼,我們要留下的是什麼,我們要斷舍離的是什麼。

我們做事情不是說看見什麼就做什麼,我們要經過細緻的思考的。看見什麼就做什麼那不叫做目標。真正的目標是我們結合自己的能力,不斷試錯找到的那個合適自己的事情和方向,這樣的才是真正的目標,才是可以執行的目標。

先有目標,再有努力,圍繞無效的目標做的努力也同樣是無效的,不管你做了多少,都是無效的。把事情做對,永遠沒有做正確的事情重要。


三、完善價值判斷系統

價值判斷系統影響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和想法,完善的價值判斷系統能幫助我們做決定,幫我們拒絕。

很多人什麼事情都糾結,什麼都不捨得也不願意拒絕,其實就是因為這個人擔心自己損失,擔心失去機會。但其實只要我們做的是對的,那失去的都是錯的。

我們要的是有價值的人和事物,我們要斷舍離的,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冗餘的不必要的沒有辦法給我們帶來價值的思維模式、思維空間、成長空間、物理空間。

很多人這些都是滿的,那他就沒有辦法去客觀的看待事物和人,只會受到自己這些包袱的影響,這些東西真的能幫我們成功嗎?

我們只有完善自己的價值判斷體系,明白什麼是有價值的,什麼是無用的,丟掉那些累贅和包袱,我們才能走的更遠。


結語

當我們一步步的將自己這些曾經的包袱重擔卸下來之後,我們就會發現我們會越來越自信。

這不是無理由的盲目自信,而是那種明白什麼是自己想要的未來,什麼是自己要努力的方向,什麼是我們想要的未來的樣子的自信。

我們看得到自己的努力,看得到自己的目標,看得到自己在成長,在向著目標前進。

我們沒有那麼多的糾結,沒有那麼多的包袱,我們心順了,事情就順了,人生也就順了。


本文作者:李至全。鏡姐夢想領讀會,高效閱讀訓練營學員,高效閱讀踐行者。

相關焦點

  • 《斷舍離》:家裡寶寶的物品太多了,需要斷舍離
    山下英子《斷舍離》這本書並不是極簡生活的倡議書,也不是收納整理的指南手冊。它最大的目的是撼動我們根深蒂固的「物品價值觀」,鼓勵我們甩掉惰性,採取行動,促進生活和生命的新陳代謝,從而迎來煥然一新的人生。山下英子首次提出斷舍離的理念,一時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她開始不斷地推廣她的理念。
  • 《斷舍離》:從物質、思維到社交斷舍離,讓孩子學會打造精緻人生
    這件事基本就否定了我們學校的所有工作。其實現在想想,問題早就潛伏著:首先孩子的父母如果給孩子買個適合孩子年齡的書包,然後父母和班主任讓孩子養成整理書包的習慣,經常進行斷舍離。孩子就會從需要和時間兩個維度選擇當天自己上課最需要的學習用具,減少書包的重量,孩子不至於遲到,當然,學校的工作也就不會被否定。細節決定成敗。斷舍離對整理、收納能力的要求並不高。
  • 家庭斷舍離……
    童年時期,山下父母的關係並不融洽;少年時代時又因為人際關係而感到疲憊;大學時鑽研中國傳統文化並修行瑜伽,從瑜伽中的斷行、舍行、離行中悟道,寫下了系列叢書《斷舍離》。核心內容:1、家居環境的斷舍離:什麼是家庭斷舍離?如何實踐?2、家庭關係斷舍離:親離和子離的本質與精華。
  • 《斷舍離》: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這才是人生
    他說:「我微信裡最多的時候有一百多人,我已經感覺很可怕了。然後我就覺得,要把一些沒有意義的全部都給弄掉。」賈伯斯對「簡潔」瘋狂迷戀,堅持產品至上,產品只有屈指可數的幾種,雖然少,但都做到了極致。肯·西格爾認為,一旦做到了簡潔,你將無所不能。建築師凡德羅有句名言:less is more。他認為少即是多,簡單就是美。
  • 學會斷舍離,過快樂生活
    沒過多久,有個朋友在下面評論了3個字:斷舍離。讓我有了寫這篇文章的思緒。《斷舍離》是日本作者山下英子創作的關於家庭生活類的著作,首次出版於2009年。全書共四章,分別是:你之所以無法放手的原因;這就是斷舍離的工作機制;斷舍離改變人生;斷舍離怡然生活。
  • 斷舍離後,我的生活徹底顛覆了
    要做到斷舍離不容易,或許你曾經嘗試過斷舍離,但一直沒成功。反觀那些成功做到斷舍離的人,後來怎樣了呢?01.斷舍離後,我的生活徹底顛覆了有一位朋友跟我分享了她的斷舍離經歷。這位朋友畢業不久,租住在一個狹小的單間,每次加班後回到家,一屋子的雜物讓她倍感壓抑。
  • 2021斷舍離人生清單:6個生活方向,18個極簡人生智慧,值得珍藏
    2021斷舍離人生清單:6個生活方向,18個極簡人生智慧,值得珍藏敢於捨棄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智慧!丟棄生活中那不重要的90%,剩下的10%會讓我們收穫更多,也會我們的生命更加開闊,更加飽滿。如果你連捨棄的勇氣都沒有,還談什麼獲得?
  • 2020斷舍離人生清單:6個生活方向,18個極簡人生智慧,值得珍藏
    丟棄生活中那不重要的90%,剩下的10%會讓我們收穫更多,也會我們的生命更加開闊,更加飽滿。如果你連捨棄的勇氣都沒有,還談什麼獲得?自2001年山下英子以雜物管理諮詢師的身份,首次提出斷舍離以來,近二十年過去,這一概念也日益豐滿,成長為更加迎合當下的生活哲學。她認為斷舍離不只是「扔」,而是最奢侈地愛自己。
  • 「斷舍離」是反人類的:你真的理解《斷舍離》嗎?
    發呆的人你真的明白《斷舍離》嗎?在各種平臺上都能聽到這樣的說法:忘記江湖總比放棄,互相幫助好;想離開執念總比離開執念好;想離開執念總比離開執念好。你所看到的和你所想的都是回憶,你想什麼,你想什麼過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需要在時光認識你。
  • 年過五十的中年人,從這三個地方做好「斷舍離」,後半生才會幸福
    這其中的關鍵,就是要學會斷舍離!不少人會覺得,人到中年,好像欲望和煩惱會越來越多,因為自己身上的責任越來越重。如果這種時候刻意迎合他人,那麼自己的內心就會越變越孤獨。年過五十的中年人,從這三個地方做好「斷舍離」,後半生才會幸福!「斷舍離」這一比較前衛的概念,最開始是由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提出的,那麼,什麼才是斷舍離呢?
  • 《斷舍離》:真正成功的人,都懂得給生活做減法
    《斷舍離》這本書告訴我們,成功的人,都懂得給生活做減法。01、斷舍離是一種生活態度有一次翻到山下英子寫的書籍《斷舍離》,它強調立足當下,通過整理、梳理人與物品的關係,脫離對物品的執念。可見,用「斷舍離」的生活態度,卸下負重,輕盈前行,是一種可貴的生活態度。斷舍離告訴我們:獲得成功、幸福之前,應該保持怡然從容的心態。02、斷舍離,有助於整理人生仔細想想,我們為什麼會對生活當中的生活根根於懷?
  • 學會的斷舍離,成年人的世界,獲得快樂也很簡單
    就像那一句歌詞所說的,「越長大越孤單」我們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承擔更多的責任,越長大也越難快樂了。其實,說到底是我們太過於執著那些不應該執著的東西。無能為力的事,當斷有一位高僧,他酷愛陶壺,只要聽說哪裡有好壺,不管路途多遠他一定會親自前往鑑賞,如果中意,花再多錢他也捨得。在他所收集的茶壺中,最中意一隻龍頭壺。
  • 學會斷舍離,是一個人最高級的活法
    有一種人,被身邊的雜物吸引,不捨得扔掉滿載回憶的無用之物,於是雜物囤積在身邊的各個角落,牽引我們的視線,消耗我們的精力,使得空間和生活變得雜亂無章。從表面來說,學會斷舍離,直接鍛鍊了你對家裡各種物品的控制能力,留在家裡的東西都得是適合自己的,能讓自己感到舒適,能在家這個環境中和諧地存在,則要求你必須精打細算,適度消費,這在經濟上也是相當划算。要知道,空間被完全填滿其實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浪費,因為你完全用不著。
  • 「斷舍離」不是「扔扔扔」,掌握這5個原則,讓你的生活變高級
    而真正的斷舍離,也絕不是簡單的「扔扔扔」,而是對曾擁有的物品心生慈悲,從內心深處尊重物品,並充分展現它們的生機。如果我們要做斷舍離,就一定需要將這5個基本原則銘記於心,這樣才能輕鬆自在,也讓你的生活瞬間高級。
  • 日本當紅博主公開臥室照片:「斷舍離」的人生,真的很爽?
    打開今天的分享,日本當紅博主公開臥室照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斷舍離」的人生,是真的很爽。如圖所示,他居住的房間面積並不是很大,但是因為沒有多餘物件的堆積,相反給人一種格外清爽的「大空間」既視感。
  • 斷舍離:成功的人,都在給生活做減法
    在現代社會中流行的「斷舍離」的概念已被越來越多的人嘗試和接受。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舍,捨去多餘的廢物。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斷舍離是一生的功課,開掛的人生,從學會「斷舍離」開始!給生活做減法我們的父母輩、祖父母輩經歷過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對物質匱乏的恐懼植根於他們的內心深處,他們潛意識中害怕需要用的時候缺少相應的物品。
  • 「斷舍離」熱潮,從興起到現在有近十年了!究竟如何「斷舍離」?
    在這十年裡,竟然有近一半的人都沒弄明白,斷舍離的真正含義!很多人都簡單地理解成斷舍離就是扔東西,圖個痛快,每隔一周就整理一次房間,丟棄一些沒用的東西,結果發現,總是反反覆覆,弄不清楚,也斷不徹底!因為斷舍離的奧義並非在此。
  • 日本暢銷書《斷舍離》告訴我們的4個道理,女人該怎樣過後半生?
    斷舍離是什麼?雖然很多人都聽過「斷舍離」,但對這個概念其實還是比較模糊的,至少你讓他講個所以然出來,他講不出來,只知道將沒用的東西扔了。表面上看,斷舍離是一種家居整理的收納術,從深層次來看,這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其實,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們對擁有的物品、金錢、人際關係、各階段的自我、信息、各種情感等等都會不停地斷舍離。
  • 陳數推薦《斷舍離》:想要活得更幸福,就要從這3點開始斷舍離
    我們總是把精神都放在求不得上,而無法紓解自己去放下,所以我們總是無法快樂,我們總是覺得得到的不夠。而斷舍離,這個概念就是教會人們如何在嘈雜繁多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真正離不開的東西。而提出這個概念,並對這個概念解讀到極致的就是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的山下英子,她說;「這本書不是寫給他人的,而是為了自己今後人生能夠活得更好而提供幫助和支持的一份整理清單。通過這份清單,進行自我思考,盡情地享受人生這場美好的旅行。」我們應該如何做到斷舍離?
  • 女人最頂級的自律:斷舍離
    日本山下英子在書籍《斷舍離》中提出斷舍離概念之後,向人們引入了極簡生活的新思潮,斷舍離是一種生活態度,要收拾的不僅僅是我們的房間,還有我們的人生。斷舍離是女人高級的自律很多人都說要斷舍離,都說要清空生活裡無用的雜物,但事實上大部分人都沒有搞懂斷舍離真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