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與其說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如說他是一種生活的哲學。
我的房間空無一物
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部分,脫離對生活的依賴。其實短短三個字「斷舍離」真正實施起來卻並不容易,不單單只是收拾家裡的東西,扔掉東西。我是買房子搬家的時候,開始斷舍離的,但是真正難的不是如何去扔東西,而是如何去審視自己,如何去審視與家人的關係。
剛開始斷舍離的時候,無法說服的是長輩,長輩會覺得這麼好,為什麼好扔,我要花很長很久的時間去說服他,告訴他東西太多了,房間放不下,找東西很費勁,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又覺得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不用強求別人,特別是我有了孩子以後,我發現自己又開始進行買買買的過程,我在想我的孩子以後也要「斷舍離」嗎?養成的習慣會被外界的社會所吸引嗎?但其實我在糾結這些的時候,已經在脫離斷舍離的本質了。
其實,有人說斷舍離說就是把目光放在當下,很多煩惱的癥結在於想要的太多,比如堆積在書架上未看的書,下載好未學習的資料,以及自己安排好的長長的行動清單。在斷舍離裡,以拋棄物品為切入點讓你重新思考自己哪些才是自己真正所需、所要的,從而去改變自己的精神狀態。
包括書本,我們所收藏的物品裡,確實有許多是我們回憶的憑藉,但認真考慮這些充滿回憶的物件。留著曾經的戀人給你的情書沒有任何意義,除了讓你一次次陷入對愛的恐慌與對過往的糾結之外。
日本的「一期一會」就是說要把握好當下,活在當下。每一次都要進行珍惜。
在斷舍離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思考「對於自己而言,孩子是怎樣的一個存在」「對於自己而言,父母是怎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