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第二屆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舉辦頒獎典禮。經過兩輪預賽、一輪決賽的角逐,來自中、美、法、德、英、俄、新加坡、喬治亞等8個國家的73位選手成為最終獲獎者。大賽發起人馬雲祝賀了所有參賽者,「我們都不是為了名次和結果而學數學,我們是因為熱愛而學數學」。
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 Alibaba Global Mathematics Competition)由馬雲發起,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阿里巴巴基金會、阿里巴巴達摩院共同舉辦。大賽不設報名門檻,全世界愛好數學的人都可參與,不論是否出身數學專業、是否投身數學研究。
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阿里巴巴為決賽選手準備了總計超過100萬元人民幣規模的獎金。
2020年賽事吸引了海內外七十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報名者,共5萬人參賽。其中最終獲獎的「最強73人」包括4名金獎選手、6名銀獎選手、12名銅獎選手和51名優秀獎選手,他們來自8個國家,就讀或畢業於33所高校。
麻省理工學院的王東皞、普林斯頓大學的鄭凡、新加坡國立大學的Yap Jit Wu、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張鉞帶走了4座金獎獎盃。
另外,張鉞、鄭凡、聶子佩、Allen Liu、張盛桐、陳澤坤、時代等13位選手已是二度參賽並獲獎。
此次金獎獲得者之一張鉞是第二次參加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並連續兩年獲得金獎。
張鉞是一名典型的「學霸」,1995年出生。他高中便參加數學競賽,拿了2013年中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隨後進了北大數學系。大學畢業後張鉞去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深造,主要研究方向是拓撲,僅用了兩年就順利博士畢業。
張鉞表示:「我曾經的夢想是做一個數學家,但是現在想先去工作,因為我一直都是在學習純數學,所以也沒怎麼能看到它的應用,我很想將數學運用在實際問題上,用自己的能力解決現實生活的難題。」
2020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獲獎名單從獲獎選手年齡上看,95後41人、90後15人、00後11人、80後5人、未知年齡1人。獲獎者年齡最大的36歲,最小的19歲(2001年出生、共3人),其中一人斬獲銀獎。有12名21歲的參賽者獲獎,是獲獎者中人數最多的年紀。
今年大賽分為預選賽、決賽兩個環節,比賽方式是線上答題。預選賽兩輪,分別在北京時間3月14日、21日舉行,賽題8道,包含理論數學題和應用數學題兩類。決賽安排在4月18日,賽題均為理論數學題,包含幾何與拓撲、數論與代數、數學分析與方程、應用數學與計算數學幾大方向。
每輪預選賽都有4道題目,包含理論數學題和應用數學題兩類。應用數學題「取材」於非常生活化的場景,比如擰面圈做麵條、螞蟻森林種樹等。題面看似通俗卻暗藏玄機,非常考驗選手的數學底子,有網友評價「字都看懂了,就是不會做」,「這才是應用數學題該有的樣子」。
由於全球疫情影響,此次頒獎典禮線上舉行。
頒獎典禮開場後,馬雲率先亮相,「不敢想像,在今天的疫情下,沒有計算機和網際網路我們會如何生存。」馬雲強調,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是推動整個社會進步的基礎,「數學的用處是無用之用,數學學的是不同之同。」
中科院院士、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主任田剛,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學數學高等研究院院長勵建書,劍橋大學數學中心牛頓研究所教授Frank Kelly等學界大牛負責在線「雲頒獎」。
作為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的主辦方之一,達摩院也派出最強科學家陣容參加頒獎典禮,由院長張建鋒、計算技術實驗室負責人謝源、量子實驗室科學家陳建鑫、決策智能實驗室負責人印臥濤、資料庫與存儲實驗室負責人李飛飛、自動駕駛實驗室負責人王剛擔任頒獎嘉賓。這些科學家平時十分低調,計算技術實驗室負責人謝源、決策智能實驗室負責人印臥濤極少露面,量子實驗室科學家陳建鑫更是第一次公開亮相。
阿里巴巴達摩院表示,數學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科技進步的強大引擎,雲計算、人工智慧、晶片、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的研究都離不開數學。作為一家高科技公司,阿里巴巴有責任引領全社會關注數學、理解數學、欣賞數學、助力數學,加強數學人才的培育,推動數學的原創性研究與突破性進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