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鉞」這個名字的名人也不少,不過這篇文章所說的,就是一位年輕的「數學家」。
張鉞的數學之緣要從小時候說起。當時張鉞還是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學習數學競賽了,起初只不過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跟著同校的五年級學生一起參加育苗杯,想不到張鉞卻摸著邊拿到了一等獎。
這件事對於張鉞的影響比較大,讓他了解到自己有數學天賦,於是就從這條路上堅持了下來。
後來張鉞上了華南師範附中,由於他是來自粵東的學生,離家的距離非常遠,每次回家都需要坐上6個小時的火車,所以張鉞平時的周末一直都留在學校住宿,只有等到寒暑假或者節假日才會回一次起家。
每到周末,教室就開始變得空蕩蕩的,別人都回家去了,只有自己還留在學校,張鉞的心裡難免會有些失落。而且長住生在周末也會缺少玩伴,有很多娛樂活動都無法進行。但張鉞心裡非常清楚,可以來到華南師範附中學習的機會難得,所以在學習上也非常懂得珍惜時光。
張鉞保證了平常課程的學習,同時也在鑽研奧數,有時候遇到一道難題,思路經過一兩天無法打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靈光一現,張鉞又情不自禁地在心底裡呼喊:「太帥了」。
讀高中的時候,張鉞的數學天賦已經展現出來,經常參加一些數學競賽,而且還代表中國隊參加全俄羅斯數學競賽,並且還得到金獎。這些在其他人的眼裡都是非常羨慕的,但張鉞並沒有驕傲自滿,而是保持了繼續學習,並且在實際中慢慢的尋找感覺,所記錄的筆記本也疊得越來越高。
到了2013年9月,張鉞正在讀高三,別人都已經在緊張地為高考進行複習,但張鉞還是參加了他中學最後一次生涯的高中數學聯賽。並且以加試滿分、總分全省第二名的成績闖進了省隊。同年12月參加在南京師大附中舉行的高中數學訓練營,經過了層層的篩選,最終選出6人代表中國參加世界數學奧林匹克。
張鉞克服了重重的困難,憑藉著穩定的發揮,成功獲得了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金牌,給他的中學數學競賽生涯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競賽回來之後就是進行高考備戰,也是得益於張鉞平時熱心幫助同學,在同學中積累了比較多的「人品」,班上的其他同學都願意分享他們的筆記和解題技巧,對於為了進行備戰數學競賽,長期缺課的張鉞同學來說,所起到的幫助是非常大的。
同學的幫助只不過是來自外界的條件,要想在高考中不受到競賽的影響,那在剩餘的時間裡就必須要發揮主觀能動性。「複習是不可能複習得完的」,這就是張鉞在高考備戰中最深刻的認識,所以他做出了比較詳細的複習計劃,並且按照計劃認真的堅持了下來,最終使他在高考中考得了666的分數,再加上降分,才得以順利進入北大數院。
張鉞的數學之旅並沒有止步於此,在本科畢業之後,他又去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學位,本來是需要5年才能完成的學業,他只用了兩年就完整了,並且順利畢業。
在這些光環面前,張鉞也並沒有因此滿足。2019年,才23歲的張鉞在朋友圈看到了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的通知,因為這是第一屆,給人一種非常新奇的感覺,而且競賽又沒有限制年齡和學歷,所以張鉞也報名參加了,最終拿到了金獎。
今年張鉞又參加了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並且也拿到了金獎。這才使得網友的感嘆「以後考試不掛柯南,改掛張鉞」,就是對張鉞這種數學天才非常羨。
然而張鉞表示自己並沒有太過努力,這也許就是他的謙虛之詞,不過他還表示自己具有錦鯉體質:1、高考考了666分,並且又遇到降分被北大錄取;2、只用了兩年就完成了5年的博士學業;3、學習並不費力,每天睡到12點;4、連續兩年都參加了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而且都獲得金獎。
也有網友認為,像張鉞這種情況就是老天爺賞飯吃,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