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熱積滯的小兒不適合捏脊保健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媽媽錦囊

  小兒推拿是一種中醫外治法,它根據幼兒肌膚嬌嫩,體表的經絡、穴位對刺激特別敏感這一生理特點,通過醫生在小孩身上的特定穴位、部位做輕快、柔和的手法按摩,調整人體陰陽氣血、調理臟腑,防病治病。其中「捏脊」更是作為小兒推拿的「封面」常常見諸報端,很多家長希望通過自學捏脊,給寶寶每天補鈣似地補「捏脊」。不過,中醫專家認為,即使被認為是「有病治病,沒病保健」的手段,捏脊也並非人人適合。

  捏脊可推動多條經絡

  廣東省中醫院按摩科小兒推拿專科主治醫師陳紅蕾介紹,捏脊本義為在小兒推拿「脊」這個穴位上做連續捏提的動作,就在這看似簡單的捏提之間,其實已悄悄推動了多條經絡,包括督脈、膀胱經背部第一側線及華佗夾脊。中醫認為,督脈為陽脈之海,相互交接,循環無端地運行氣血,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達到整體調節。膀胱經背部第一側線為各臟腑俞穴,可調理臟腑功能,達到平衡狀態。華佗夾脊為保健要穴,故捏脊具有調陰陽、理氣血、和臟腑、通經絡、培元氣的作用。

  由於捏脊推動了以上諸經,故對成人亦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對神經衰弱、體虛乏力等尤為明顯,寶寶的爸爸媽媽也可一試。

  捏脊不是「獨行俠」

  作為一名小兒推拿醫師,陳紅蕾在工作中聽到最多的話就是:「醫生,我可以每天在家給寶寶捏脊嗎?」

  陳紅蕾介紹,捏脊總體來說對人體有「扶正氣」的功能,對偏寒偏虛體質的人尤其適合。但對於實熱、積滯、邪盛者慎用,如煩躁、面紅耳赤、舌紅苔黃、指紋絳紫、尿黃、大便乾等熱象明顯的高熱患兒,就不適合捏脊。

  「患兒體質及病情的複雜性決定了捏脊往往不是『獨行俠』,它就像一味中藥,放到方劑中能發揮『1+1>2』的效果。」陳紅蕾指出,我們說捏脊可治療疳積、消化不良、厭食、腹瀉、嘔吐、便秘、咳喘、夜啼、遺尿、保健等,但往往不是捏脊單一處方可奏效的,而是配合諸穴使用,對於體質偏頗的孩子建議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平衡體質的小孩則可在平日捏3-7行/天。

  ■相關連結

  捏脊家庭操作方法推薦

  患兒俯臥於床上,家長用拇指指腹與食指、中指指腹對合,挾持肌膚,拇指在後,食指、中指在前,雙拇、食指相互交替,自下而上捏皮膚至大椎穴,在捏脊的過程中,可用力拎起肌膚,稱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稱「捏三提一法」,也可以單捏不提。重複3-7遍,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

  需要注意的是,小孩以腹式呼吸為主,對於半歲以內的嬰兒,不宜直接採取俯臥位,建議斜趴在家長懷中操作,以免造成呼吸困難。

  南方日報記者 嚴慧芳 通訊員 宋莉萍

相關焦點

  • 捏脊後,扁桃體發炎竟然加重了
    很多父母可能根本不了解小兒推拿,但很多都知道捏脊,而且捏脊操作起來十分簡單,很多父母也非常熱衷給自己的孩子捏脊。但實際上,捏脊也是需要辨證分情況進行的,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做捏脊保健。,平時多用於實熱症比如發燒或便秘的治療,極少用於日常保健。
  • 捏脊是不是適合所有寶寶?父母該如何給孩子正確的捏脊呢?
    在小兒保育中,捏脊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推拿手法,很多長輩都知道小孩子如果身體不好,經常生病怎麼辦?答案一般都是捏捏後背。現在很多家長都會在給孩子洗完澡,做撫摸是加上捏脊。捏脊是什麼?捏脊是一種按摩方法名。那為什麼要捏脊呢?因為捏脊的好處很多,可以有助於促進寶寶氣血運行,對一些腸胃疾病,比如說厭食,還有肺系統疾病均有裨益。捏脊是在後背的膀胱經和督脈上操作的,督脈主一身制陽氣,因此捏脊能調動一身的陽氣,陽氣升可溫腎健脾,令脾腎得以運化,同時,捏脊經過後背膀胱經上一系列重要腧穴,對腎、脾、肺都有直接影響。這麼好,那捏脊是不是適合所有寶寶?其實是不是的。
  • 小兒推拿:媽媽會捏脊,孩子少生病!如何正確給寶寶捏脊?
    如果問近幾年的小兒推拿保健中最為中國父母熟知的手法是什麼,恐怕非捏脊莫屬了。很多父母可能根本不了解小兒推拿,但很多都知道捏脊。 捏脊是小兒推拿中的一種療法,是通過對督脈和膀胱經的捏拿,達到調整陰陽、通理經絡、調和氣血、恢復臟腑功能的目的。捏脊不僅是治療的方法,還是保健的手段,我們這裡主要講的是後者。 對於健康的孩子,捏脊可使其五臟六腑功能更快地趨於完善,並可通過提升其臟腑功能和加強全身氣血運行間接達到增智的效果。不僅如此,還有實驗室檢查證實,捏脊可提高小兒的免疫力。
  • 寶寶"食滯"怎麼破?暖心食譜助寶寶健脾開胃
    中醫指出,小兒積滯如果不及時處理,有可能會演變成厭食甚至疳積,「小饞貓」變成怎麼哄都不願開口吃飯的「小皮包骨」。  孩子過年食滯應怎麼處理?孩子不愛吃東西又該怎麼辦?如何區分厭食症和「疳積」?記者日前專門採訪了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中醫兒科主任醫師李薔華。專家還特別推薦了幾款暖心健脾養胃的小兒食譜和小兒推拿手法,家長們趕緊收藏備用,讓孩子過一個健康快樂的春節。
  • 小兒厭食,怎麼辦?
    小兒推拿治療小兒厭食源遠流長,殷商時期,按摩手法就用於脘腹疾病,《內經》謂按摩「按積抑痺」,晉代葛洪創立捏脊術和抄腹法,流傳至今。小兒推拿治療小兒厭食療效確切,常用的厭食方如下:方一:補脾經,摩中脘,按揉足三裡,捏脊。多用於虛證。
  • 小兒食積症:辨證推拿 調理驗方 都全了!
    ……今天,我們就帶領大家,扒一扒小兒積食那點事,如何用中醫辨證小兒積食,帶您走向中醫解決小兒積食的正確之路!      中醫有句話叫四季脾旺不受邪,這是醫聖張仲景說的。      胃積:就是食物積在胃腸道上,這樣的孩子一般表現在舌苔厚、黃、肚子脹、有口氣、大便乾結、腹部脹滿。《素問·逆調論》中說:「胃不和則臥不安」。所以有:食滯於中→氣滯不行→脹滿、腹痛→不眠不安。另外,還會積滯化熱→內擾心脾→驚啼不止。
  • 小兒推拿李波:脾胃虛寒孩子要少吃水果?調理寶寶脾胃常用推拿法
    調理寶寶脾胃常用推拿法3、運八卦有行氣的作用,消化道和呼吸道病症都可用,消食導滯,止咳化痰,小兒推拿中常用順八卦,適應各種體質的孩子,腹瀉便秘,積食厭食,咳嗽痰多也都可以用它。板門穴,又被稱之為脾胃之門,位於肌肉豐厚處,可用揉法,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滯,運達上下之氣,通調三焦,也可用捏擠法,治食積化熱之身熱、口瘡口臭、煩躁不安、大便秘結或下利稀黃。主要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滯、運達上下之氣。常用於乳食停積、食欲不振、腹瀉、嘔吐等症,多與推脾經、運八卦等合用。
  • 小兒積食的預防與保健
    由於胃腸道消化不暢,未消化的乳類和其他食物發酵,同時腸道菌群失調,產生出酸腐的味道,通過打嗝或者呼吸排出。此外,積食小兒的排洩物味道也會比平時更酸臭。小兒出現頑固的鼻炎、氣管炎、咽炎、哮喘、溼疹等疾病,遷延難愈者,多半與積食有關。中醫治療這些兒科常見病時,用藥常常需要配合雞內金、萊菔子、焦三仙等消食化積之品,幫助小兒肅清腸胃,這與西醫常用益生菌調理寶寶腸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 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藥 名: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組成:山楂(炒)、檳榔、枳實、枇杷葉(蜜炙)、瓜蔞、萊菔子(炒)、 葶藶子(炒)、 桔梗、連翹、蟬蛻 功
  • 「洪中病例」寶寶不吃飯?醫生有妙招
    乳母過食寒涼,小兒嗜食生冷瓜果,導致脾陽受傷,痰溼內生,影響脾胃消化功能,出現厭食。3.蟲積傷脾。小兒脾胃虛弱、飲食不潔或有吸吮手指的習慣易患腸道蟲證。蟲積擾亂脾胃氣機,影響消化吸收而致厭食。手法:一手將小兒手固定,另一手拇指端揉小兒大魚際平面。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化滯。
  • 陰虛體質寶寶可以捏脊嗎?
    陰虛體質寶寶可以捏脊嗎?——小兒推拿梅子創業日記(611)2020.7.29星期三今天發了一條朋友圈,隨後一朋友甩來一舌苔照片——地圖舌,探討陰虛寶寶的事情。他問:陰虛火旺的孩子能否捏脊?我答:陰虛火旺不建議捏脊。隨後他笑著告訴我,他今天剛剛和一醫生探討這事。至於探討結果我沒問,他也沒說。他說這個舌像的孩子,他給開了焦三仙吃,效果不大。
  • 寶寶挑食厭食發育慢,小兒推拿來幫你
    經常為幼兒做捏脊保健,可以提高幼兒預防疾病的能力,避免幼兒經常生病。小兒推拿捏脊療法治未病對幼兒健康成長有巨大幫助。 捏脊可補可洩 捏脊是在後背的膀胱經和督脈上操作的,根據經絡按摩「順經為補,逆經為瀉」的原則,順督脈自下而上捏脊的目的是昇陽,屬補法。
  • 如何做小兒推拿緩解便秘?
    小編分享幾招兒推緩解小兒便秘的手法給大家,幫助寶寶緩解便秘。 寶寶便秘了如何做小兒推拿?摩腹補法能健脾止瀉,用於脾虛、寒溼型的腹瀉;瀉法能消食導滯、通便,用於治療便秘、脹腹、厭食、傷乳食瀉等,多與分腹陰陽同用;平補平瀉則能和胃,久摩之有消食、強壯身體的作用,常與補脾經、捏脊、按揉足三裡合用,為小兒保健常法。 二、揉天樞 1、定位:臍旁2寸。
  • 【母嬰】積食帶給孩子的危害,遠不只是影響食慾,推薦11種推拿手法...
    01 積食與舌苔剝落 小兒舌苔剝脫與現代醫學的小兒地圖舌相似。 產生的原因是由於乳積食滯,鬱久化熱,蘊結心脾,火熱上燻造成舌苔剝脫所致。治以消食導滯、清心瀉脾熱的藥,很快就好。
  • 小兒推拿李波:小兒推拿常用穴位之湧泉穴,滋陰、退熱效果好
    小兒推拿李波:小兒推拿常用穴位之湧泉穴,滋陰、退熱效果好!小兒常用穴位——湧泉小兒推拿李波:小兒推拿常用穴位之湧泉穴,滋陰、退熱效果好揉湧泉配合退六腑、清天河水(大清天河水)治療高熱等實熱證。揉湧泉配合摩腹、按揉足三裡、按揉腎俞及捏脊治療先天發育不良引起的發育遲緩或日常保健促進生長發育。
  • 小兒推拿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李建表示,有些保健手法並不適用於年齡太小的孩子,比如目前較為熱門的小兒推拿即不太適合年齡過小的孩子,這是因為,小兒皮膚嬌嫩,在推拿過程中,稍不注意,即容易造成皮膚的損傷。他建議,最好半歲以上的孩子再使用這種保健手法。   此外,很多人熱衷於用中藥進補,李建表示,進補也要對症方可,有些中藥並不適合給孩子進補。
  • 孩子不愛吃飯,警惕是不是厭食症?捏脊背+吃糕點就能解決
    這種症狀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多是因為消化功能紊亂而導致的「食不知味」。寶寶在小兒時期,脾失健運厭食是厭食中常見的一種。(3)捏脊背手法,宜輕柔,寶寶皮膚嬌嫩家長不要太過用力。捏脊背次數和時間應把握好,每日捏一-次為宜,症狀較嚴重的寶寶也不應多捏,每次時間也不宜過長,以3~5分鐘為宜。
  • 「上和科普」如何預防小兒上呼吸道感染
    小兒呼吸道感染問題,大多都是與天氣或是寶寶體質有關,媽媽們要引起重視。呼吸道一旦感染了,不及時治療,很容易引起很多的疾病問題。小兒呼吸道感染該怎麼去預防呢?先天原因是孩子出生是早產或難產,使肺部發展不完善或抵抗力不足;後天原因是新生兒肺炎後,治療未徹底導致反覆發作咳嗽
  • 小兒推拿李波:為什麼孩子的手心腳心會摸起來熱熱的?如何調理?
    小兒推拿李波:為什麼孩子的手心腳心會摸起來熱熱的?如何調理?因為, 小兒形體嬌嫩,臟腑之氣未充,脾胃虛弱,加之小兒飲食不自知,餵養不當,易致脾胃功能失常,運化不及而停滯, 日久可化熱。這類小孩手足心熱,既不用滋陰方法,也不用養血方法,應當以健脾助運、消食導滯為法。
  • 不去小兒推拿館,在家也能做的小兒保健方法來啦
    許多父母都會選擇去小兒推拿館做推拿,許多家長錢花了一大把,但是孩子的身體沒有任何起色,就認為小兒推拿沒有任何助益,實際上正確的小兒推拿加上日常的飲食調理對小孩的成長幫助很大。,做捏脊,這樣也可以有效改善小孩腸胃功能,促進食慾提高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