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都有很多難題,之前在網站上看到過這樣的一個問題,「除了打還能怎樣教育孩子」?
相信這個問題也是困擾大部分家長的難題,世界上無一例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出色的,但是一個孩子能否成長好,與父母有直接關係,家庭環境和氛圍可以影響終身。
都知道一句話「無規矩不成方圓」,對待孩子更是如此,要在他們6歲之前樹立規矩並執行。6歲之前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這樣的年紀就為他們樹立良好的習慣,對他們之後的人生和成長道路都有一定的影響。
做錯事情一定要道歉
現在的孩子都是在「眾星捧月」模式中長大,被家中的姥姥姥爺、爺爺奶奶「溺愛」,在他們的認知裡,沒有對與錯的區別,因為無論多大的事情,都會因為一句「他還小」被掩蓋。
可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無論孩子多大,都要在他們的認知裡留有這個概念,做錯的事情就要道歉,並且要為之付出代價。
父母也要為孩子做好榜樣,自己犯錯的時候要及時說「對不起」,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道歉,孩子也就耳濡目染形成這樣的習慣。該誇獎的時候也不要吝嗇自己的讚美,多給孩子鼓勵也是教育的一種方式。
他人的東西不能拿
孩子在6歲之前,他們的自我意識剛剛萌芽,但還不能明白什麼是自己的東西,什麼是他人的,父母要做的就是,教會他們分辨,建立自己與他人的界限。
認為同事小張教育孩子方法就很好,下班之後回到家,與孩子在交流時會說,「這個東西是爸爸的,這個東西是媽媽的……」,這樣的言語可以給孩子一種認知,教會他們辨別是否是自己的東西。
還要將這樣的話告訴他,別人的東西是不可以亂拿的,要經過他人的允許和肯定之後,再去碰這件東西,否則這樣的行為就是「偷竊」,會造成很嚴重的影響。
只有慢慢潛移默化將這樣行為和思想滲入,孩子才能有一個正確的觀念,對自己今後的行為負責。
粗野、粗俗的行為要避免
現在提倡的就是文明社會,粗野、粗俗的行為實不可取的,對於6歲的孩子來說,他們不明白什麼是粗野、粗俗行為,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明辨是非,明確告訴他們這樣的事情是不對的,這種行為要接受批評和指責,為自己的行為深刻反思,認識到這是一件不可取的事情。
其實6歲之前孩子已經有自己的意識和理解,在這個關鍵的時期抓住機會,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習慣,對於他們之後的成長有很大裨益。
「規矩」這個詞看著簡單,但是實行起來卻很難,那麼要怎樣給孩子立規矩呢?
01.規矩簡潔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如果太難孩子都不能理解何來執行。
02.規矩要保持一致,不能造成混淆,對待孩子要有一定的堅持性,不能孩子哭鬧就心軟。
03.真誠溝通,是落實規矩的前提,面對規矩孩子肯定有牴觸情緒,要與其耐心溝通,並不是懲罰,而是一種約束行為。
立規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要在他們6歲之前樹立這樣的思想,這樣會對他們之後有良好的幫助。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了,我們明天再見吧,如果各位小夥伴喜歡我的話,可以點個關注再走,我每天都會更新的哦!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