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打還能怎樣教育孩子?6歲前要立下「規矩」,會越來越好帶!

2021-01-10 育兒心課堂

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都有很多難題,之前在網站上看到過這樣的一個問題,「除了打還能怎樣教育孩子」?

相信這個問題也是困擾大部分家長的難題,世界上無一例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出色的,但是一個孩子能否成長好,與父母有直接關係,家庭環境和氛圍可以影響終身。

都知道一句話「無規矩不成方圓」,對待孩子更是如此,要在他們6歲之前樹立規矩並執行。6歲之前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這樣的年紀就為他們樹立良好的習慣,對他們之後的人生和成長道路都有一定的影響。

做錯事情一定要道歉

現在的孩子都是在「眾星捧月」模式中長大,被家中的姥姥姥爺、爺爺奶奶「溺愛」,在他們的認知裡,沒有對與錯的區別,因為無論多大的事情,都會因為一句「他還小」被掩蓋。

可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無論孩子多大,都要在他們的認知裡留有這個概念,做錯的事情就要道歉,並且要為之付出代價。

父母也要為孩子做好榜樣,自己犯錯的時候要及時說「對不起」,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道歉,孩子也就耳濡目染形成這樣的習慣。該誇獎的時候也不要吝嗇自己的讚美,多給孩子鼓勵也是教育的一種方式。

他人的東西不能拿

孩子在6歲之前,他們的自我意識剛剛萌芽,但還不能明白什麼是自己的東西,什麼是他人的,父母要做的就是,教會他們分辨,建立自己與他人的界限。

認為同事小張教育孩子方法就很好,下班之後回到家,與孩子在交流時會說,「這個東西是爸爸的,這個東西是媽媽的……」,這樣的言語可以給孩子一種認知,教會他們辨別是否是自己的東西。

還要將這樣的話告訴他,別人的東西是不可以亂拿的,要經過他人的允許和肯定之後,再去碰這件東西,否則這樣的行為就是「偷竊」,會造成很嚴重的影響。

只有慢慢潛移默化將這樣行為和思想滲入,孩子才能有一個正確的觀念,對自己今後的行為負責。

粗野、粗俗的行為要避免

現在提倡的就是文明社會,粗野、粗俗的行為實不可取的,對於6歲的孩子來說,他們不明白什麼是粗野、粗俗行為,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明辨是非,明確告訴他們這樣的事情是不對的,這種行為要接受批評和指責,為自己的行為深刻反思,認識到這是一件不可取的事情。

其實6歲之前孩子已經有自己的意識和理解,在這個關鍵的時期抓住機會,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習慣,對於他們之後的成長有很大裨益。

「規矩」這個詞看著簡單,但是實行起來卻很難,那麼要怎樣給孩子立規矩呢?

01.規矩簡潔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如果太難孩子都不能理解何來執行。

02.規矩要保持一致,不能造成混淆,對待孩子要有一定的堅持性,不能孩子哭鬧就心軟。

03.真誠溝通,是落實規矩的前提,面對規矩孩子肯定有牴觸情緒,要與其耐心溝通,並不是懲罰,而是一種約束行為。

立規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要在他們6歲之前樹立這樣的思想,這樣會對他們之後有良好的幫助。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了,我們明天再見吧,如果各位小夥伴喜歡我的話,可以點個關注再走,我每天都會更新的哦!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立規矩要趁早!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前,有5個規矩要立下
    俗話說&34;,在這個浮躁喧鬧的社會上,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有著一定的規矩,能夠遵守規矩的人,便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更好地生存和生活。相反,如果一個人做什麼事情都由著自己的性子,想怎樣就怎樣,早晚有一天他會被社會所&34;。
  • 不想娃越來越難帶,6歲前就要這樣立規矩
    6歲前的孩子對規則有很強的認同感,他會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尊重與愛,自然會更加樂意執行,更能積極遵守,也會很大程度上減少叛逆或抗拒。簡而言之,你希望孩子長成什麼樣,首先要自己做到什麼樣,教育的作用體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
  • 不想孩子越來越難帶,6歲前就要這樣立規矩
    作者|安歌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除了打,我還能怎麼教育孩子?一味和孩子較勁立規矩的時候,父母最怕的是孩子哭鬧不休。朋友家3歲的兒子迷上奧特曼,每次去超市,都鬧著要買一個,否則就撒潑打滾,很難罷休。不打不罵,如何給孩子立規矩立規矩似乎意味著衝突和痛苦。事實上,規矩和愛並不是反面,父母對規則的建立,反而會孩子感到掌控的安全感。
  • 6歲前要給孩子立下這5個規矩,孩子長大後會感激你,父母別心軟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尤其是6歲以前的孩子,他們正處於是非觀形成初期,如果父母一味的縱容孩子,認為「孩子高興就可以」,這樣會使孩子變得自私並且沒有禮貌。也不要認為現在不用約束孩子,這些道理他們長大就明白了,這樣會使孩子更加為所欲為,對孩子的人際關係影響也是巨大的。6歲前,父母要學會拒絕孩子3-6歲這個階段在心理學中稱為「潮溼的水泥期」。
  • 孩子6歲前要立下這五個規矩,若家長忽視了,以後孩子不好管
    孩子6歲前,對於父母來說,在這幾個方面立好規矩,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遵守規矩,孩子長大後會感激你的,而你也會因為孩子感到自豪,不過,往往最簡單的道理,很多父母卻都做不到。孩子6歲之前對父母有很強的依賴性,這這段時間就是立規矩的最佳時期,因為超過6歲之後孩子兒童第一個叛逆期就會到來,孩子會很不聽話,隨著年紀的增大,父母再想立規矩就比較難了。特別是孩子6歲之前千萬不要慣著孩子,要對孩子說「不」,這樣他們才能不會養成囂張跋扈的性格。
  • 孩子6歲前,父母必須要給他立下6個規矩,對孩子未來影響巨大
    導讀:孩子6歲前,父母必須要給他立下這6個規矩,對孩子未來影響巨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6歲前,父母必須要給他立下這6個規矩,對孩子未來影響巨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小步在家早教:不想孩子越來越難帶,6歲前就要這樣立規矩
    3歲的可樂年前就因為愛打人和搶玩具被之前的幼兒園勸退了,現在還不知道換哪家好。「怎麼說也不聽,給他立了那麼多規矩都不管用,啥時候才能長大懂點事......」可樂媽媽在群裡吐槽。在立規矩上,像可樂媽這樣,寄希望於孩子長大就懂事了的家長可不少。但,育人就像種樹,小時候樹苗就是彎的,長大要扶直,可以說幾乎不可能。
  • 6歲前,不給孩子立下這6個規矩就晚了!轉給家長!
    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應該值得讚賞,但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6歲以前孩子還處於發育期,這時候父母應該給孩子制定一些規矩約束他,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才會成長為有教養的人。那麼,我們應該給孩子立下什麼樣的規矩呢?立下這些規矩後又該怎麼讓孩子乖乖執行呢?今天,就跟大家講一講,6歲以前的孩子,應該要給他立下哪些規矩?
  • 有些規矩,要在6歲之前立起來,否則家長後悔也為時已晚!
    其實最開始每個孩子都像白紙一樣純潔,他們在不停地探尋世界的過程中試探著家長的底線,探索著屬於他們的未來,孩子好不好帶實際上和他們並沒有太大的關係,最主要的還是要看家長是否有意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不好帶」的人。
  • 6歲前,一定要給孩子立下4個規矩,優秀父母都在做
    我們常講「無規矩不成方圓」,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也都有意識給孩子樹立規矩,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家長不想給孩子太多束縛,怕管得太嚴,孩子感受不到疼愛;有的家長又擔心管得太少,孩子沒有規則意識,放縱了孩子,其實規矩和自由並不矛盾,「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放肆」,當規矩與我們的愛是統一的時候,才能成就孩子的未來。那麼,爸爸媽媽應該給孩子立下什麼規矩呢?
  • 3-6歲是立規矩「黃金期」,家長立下5個規矩,娃將來會感激你
    對父母來說,孩子懂事有規律無疑是最好的,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要是不調皮搗蛋,生活豈不是少了些許趣味。孩子天性愛玩,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一味地順從寵溺孩子,應該趁早為孩子定下規矩。,家長們應該狠心立下5個規矩,娃長大後會感激你。
  • 3~6歲是立規矩的關鍵期,孩子若有這3個「臭毛病」,父母該打就打
    ,3~6歲可以說是孩子各方面發育的黃金階段。而李玫瑾教授的這種說法也正是我想的,我在給我們家樂樂立規矩的時候,就非常嚴格,尤其是在她這3個方面,如果樂樂不能夠接受這個規矩,我也會打她的,讓她形成敬和畏的心理
  • 慣子如殺子,孩子6歲前,一定要立這些規矩
    生活要想有秩序,處處都要我們遵守各種規則。教育孩子立規矩當然也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現在社會上有那麼多的「熊孩子」呢,就是因為家長沒有在立規矩的年齡給他們正確的示範。最怕的不是熊孩子不做作業,而是沒有規矩。
  • 什麼時候立規矩?不要等到孩子長大,立規矩要在4歲之前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中國自古就講究凡事要有規矩,對於孩子也是如此,沒有人能夠抗拒一個做事有分寸,講話有禮貌的好孩子。甚至是孩子都喜歡和這樣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不少人都來朋友這「拜師學藝」,希望朋友告訴他們怎樣才能教育出這樣一個聽話並且懂事的孩子
  • 6歲前讓孩子「走三關」,記憶力會越來越好,智商也高出同齡人
    其實孩子的記憶力是可以從小培養的,在孩子6歲前是記憶力發展的關鍵期,在孩子6歲前你帶他「走三關」,孩子的記憶力會越來越好,智商也會高出同齡人。首先我們了解一下孩子記憶力發展的規律!1-3歲寶寶已經開始有長期記憶了,這個時候寶寶的記憶力會慢慢增強,就算你不去培養他,也會一點點的形成記憶系統,只不過是記憶力的高低有所差距。3-6之後寶寶的自我意識會飛速發展,記憶力開始變得有意識,但這時候寶寶的記憶力只能通過重複的機械記憶來記住事物,這個時候你想讓寶寶記住什麼東西,只要不斷在寶寶面前重複就可以了。
  • 6歲前讓孩子「走三關」,記憶力會越來越好,智商也高出同齡人
    其實孩子的記憶力是可以從小培養的,在孩子6歲前是記憶力發展的關鍵期,在孩子6歲前你帶他「走三關」,孩子的記憶力會越來越好6歲前讓孩子「走三關」,記憶力會越來越好所以家長一定要避免孩子三心二意,平時讓孩子做事的時候不要分心,吃飯的時候不要看電視,一心不要二用。
  • 孩子2歲前要立「三大」規矩,以後帶娃時,能比別人輕鬆一半
    正所謂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像舅媽的兒子這樣情況,純粹是因為小時候沒有立好規矩。說到這裡,有的父母就會覺得小題大做,孩子還小,那麼早立規矩不是在抹殺孩子的天性嗎?因此,在這個階段,父母就應該開始向孩子描述世界和社會規則,為其立規矩了。但在另一方面,2歲的孩子畢竟認知能力有限,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也不像大人那樣成熟,因此,立什麼規矩就變得很重要。
  • 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李玫瑾:孩子6歲前要立好這3條家規
    針對孩子的教育,李玫瑾教授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辦法,其中就有關於孩子教養的培養。李教授指出窮養富養都不如孩子的教養,孩子6歲之前家長要立好3條家規。 孩子6歲前家長要立好這3條家規 1、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6歲的孩子難免會喜歡亂動,缺乏一定的自控力。父母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多注意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 孩子三歲之前就該開始教育了,打罵孩子是下策,給立規矩是上策
    孩子三歲之前就該開始教育了,打罵孩子是下策,給孩子立規矩是上策雖說我們經常說父母要教育孩子的職責,但是該怎麼教育確是父母面臨著的最大的問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問題受到的關注和討論度越來越高,當然關注度越高的問題越說明他是一個普遍性的比較難解決的難題
  • 怎麼立規矩孩子才會聽?其中的小「竅門」,家長不妨學起來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也非常講究規矩二字。但隨著經濟條件越來越好,獨生子女成為主流。越來越多的家長,對待孩子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更別提什麼立規矩,就是連大聲對孩子說話都不捨得。正是這樣的現象,讓社會上熊孩子屢屢出現,結果很多孩子從小任性、囂張,等步入社會以後就吃了性格的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