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左)安倍晉三(右)圖源:臺媒
民進黨當局認為,中國大陸和日本關係改善,絕不會影響臺日關係。但受訪學者分析,臺日關係表面上看似友好,卻未實質前進,即使臺灣現在解禁日本核災食品,也恐怕對雙方關係發展助益不大。
總理李克強昨天抵達東京出席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同時對日展開四天訪問,這不但被外界視為中日關係回暖的象徵,更是臺日關係的一大警訊。
對此,前天與媒體茶敘的臺外事主管部門負責人吳釗燮面對相關提問時指出,據「日本朋友的訊息」,中日關係改善,「絕對不會影響日本和臺灣關係」,臺日關係發展的所有成果也「都會持續下來」。
民進黨當局自前年上臺以來,臺日關係似乎升溫,日本政府不僅提升訪臺官員的層級,更把日本駐臺機構名稱從原來的「日本交流協會」,更名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然而,立場親日的蔡英文卻遲遲未解除福島核災食品的禁令,使日本大為不滿,為原本親如盟友的臺日關係增添變數。
臺灣《聯合報》前天報導則指出,上周是日本黃金周假期,有別於過去日本國會議員絡繹不絕來臺的往例,今年只有兩組在野黨議員來訪。號稱最友臺、與民進黨「情同手足」的日本執政黨自民黨議員岸信夫原定上周來臺,行程卻在一周前臨時取消,據稱就是為了核食問題表達抗議。岸信夫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胞弟。
針對核食解禁,吳釗燮前天表示,只要臺灣內部的食安管制制度能獲得民眾信心,核食品開放就是「可能的方向」,但並未定下明確的時間表。
民進黨執政前曾強烈反對馬英九放行核食,上臺後卻開始營造鬆綁禁令的氛圍,令下野的國民黨不滿,批評蔡英文採行「巴結日本,對抗中共」的外交策略,於是發動反核食公投,加以阻撓。目前,全球僅剩臺海兩岸全面禁止福島等五縣所有食品進口。
研究臺日關係的臺灣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陳永峰昨天接受訪問時指出,核食在臺日關係中扮演「非常大」的角色,但蔡英文上臺後卻「拖拖拉拉」,惹惱日本。
他說:「民進黨各路人馬在上臺前向日本承諾很多事情,但上臺後沒有實現。日方就覺得民進黨的執政能力和政治運作能力非常低劣,雖然控制「立法院」和行政部門,但無法像安倍晉三一樣,把該做的事情都完成。臺日關係看起來友好,但並沒有實質前進,就算現在開放核食,看起來也不會有積極、正面的影響。」
至於中日關係對臺日關係的影響,陳永峰受訪時語帶保留,表示「必須要先確認中日關係是否回暖」。他倒認為,臺日關係的更大問題在於,「臺灣在整個東亞系統裡已經越來越不重要」。
陳永峰說:「蔡英文本來的想像是美日臺會很緊密地連在一起,親海遠陸。臺美關係看起來好像有很大的進步,但我們並沒有得到很多實質的好處。日本主導的CP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進步協定),我們現在也都沒在動,這整個情況對臺灣來講是不利的。」
積極擺脫中國大陸經濟影響力的蔡英文當局去年底曾表示,將全力以赴調整產業結構及體制,以爭取加入CPTPP。然而有分析對此不表樂觀,因為日本有強烈意願改善與大陸的關係,並藉此導正過去長期對美國一邊倒的政策,以強化在朝鮮問題上的發言權,同時打「中國牌」作為與美談判的籌碼。
針對臺日未來發展,受訪學者建議,臺灣要深化雙方關係,可先從撤換涉日人士下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教授施正鋒告訴本報:「日本對(臺灣駐日代表謝長廷)不是很滿意,因為他沒有扮演好他的角色。蔡當局至少得換個日本通吧?」
陳永峰也說:「近來民進黨內,還有日本方面,甚至認為謝長廷和(臺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邱義仁都不能夠積極推動臺日關係。他們兩位的存在,看起來重量級,但對臺日關係的推進並不是很正面。」
來源:聯合早報
責任編輯: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