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年輕人交流日趨活躍 日媒:兩國關係現改善徵兆

2020-12-25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9月4日報導 日媒稱,以日本與中國的年輕人為主的交流活動近來趨於活躍。受2012年日本政府將釣魚島「國有化」影響,兩國之間的關係曾極度緊張。如今,這一時期已然過去,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在日本「爆買」,對日本的印象逐漸改善。圍繞歷史和海洋問題的政治對立雖然存在,但並不妨礙兩國民間交流擴展到地方。

據日本共同社9月1日報導,今年6月,學習日文的中國大學生們做報告,紛紛用流暢的日文講述赴日經歷。

報導稱,在日本政府把釣魚島「國有化」翌年,來自中國的遊客僅為131萬人次。而去年,這一數量增加到了歷史最多的499萬人次。日本國家旅遊局分析認為,兩國關係出現改善徵兆,中國人對日本的避諱情緒減弱以及日元走低是造成該現象的原因。

長野縣力爭成為接納外國修學旅行「訪日教育旅行」的日本地方政府第一,今年也有中國學校的約800人在即將放暑假的6月至7月造訪,與當地的中小學生交流。據該縣透露,2013年受到釣魚島「國有化」影響,全年數量下滑至484人,但去年為歷年來第二多的2172人,僅次於2010年的2954人。

報導稱,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中國正處在就經濟和人員交流領域摸索改善關係的時期,這或許是中方對於對日交流轉為積極態度的契機。

去年4月至9月,日本的地方政府相關人士訪華僅為39起,而去年10月至今年3月驟增至102起。日本「自治體國際化協會」北京事務所所長北村朋生呼籲「努力讓日本青少年能夠訪華」。他認為,中方「應該會想讓日本年輕人看看取得發展的中國」。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為到訪秋田縣的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生周律旋(右)與當地民俗活動中的形象合影。(共同社)

相關焦點

  • 中日關係觀察:中央遲緩 地方先行 民間活躍
    中新網9月15日電 據日本東方時報報導,中日兩國地方省市級和民間的交流仍是非常活躍,地方政府組團互訪頻繁、經貿往來日趨加深,民間交流多樣深化,與中日中央和高層「遲緩」形成強烈對比。  目前,日中兩國關係呈現非常微妙的狀態,近兩年來,兩國高層互訪幾乎斷絕,除了偶爾在第3國借國際會議舉行寒暄式會晤外,兩國首腦級的訪問和交流近乎停滯。
  • 日媒:細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中日兩國交流
    日媒:細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中日兩國交流 2014-12-24 15:28:44今年的冬至日恰逢農曆十一月初一。在中日這兩個不同的國度,在這一天,「冬至」二字讓兩國相連相通。  文章摘編如下:  在日本,從中國傳入的二十四節氣在現在依然通用,且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無論是芒種、霜降,還是春分、雨水,二十四節氣的48個字在中文和日語中是完全相同的。  古代日本曾將冬至日作為一年的歲首。日本的近世文化中稱冬至為「唐の正月」,可見其到中國的深刻影響。
  • 專家解析中日關係:改善現「窗口」 不確定因素尚存
    (兩會綜述)專家解析中日關係:改善現「窗口」 不確定因素尚存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 沙晗汀)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日本問題專家高洪等全國政協委員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日兩國改善關係的「窗口」已經出現,但未來尚有諸多不確定因素。
  • 日媒:從書法看中日優缺點,希望兩國書法交流更活躍
    日本《富士產經商報》10月11日文章,原題:從書法看中日的優缺點,希望今後中日書法交流更加活躍前幾年我突發奇想去學習書法,報了兩個培訓班,一位老師是中國人,另一位老師是日本人。眾所周知,日本的書道始於漢字,從中國傳入,日本停止派遣遣唐使後,日本書道就脫離中國獨自發展,中日書法的差異也越來越大。長久以來,因為書法沒法賺錢,很多中國人不重視書法學習。而在日本,小學就開設書法課,這一點反倒是中國很多地區的學校都做不到的。日本的書法展等宣傳活動也更多,不僅書法作品數量多,參觀者也絡繹不絕。
  • 心懷善意、秉持專業,客觀全面報導中日關係
    在第十六屆「北京—東京論壇」的媒體分論壇上,12位來自中日兩國媒體界的資深從業者和研究新聞傳播的學者,圍繞「媒體對未來中日關係的思考」這一議題展開了積極的探討和坦誠的交流。讓媒體回歸客觀公正最新發布的調查顯示,兩國民眾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視中日關係,對兩國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持較高期待。但面對複雜變化的國際形勢,雙方民眾對中日關係的認知也出現了一定的不確定性。對此,與會嘉賓們一直認為,民調的確是一項重要參考,但雙方不應只關注其中的數據,更應探討數據產生的理由以及其反映出的深層次問題。
  • 中日就改善關係達成共識 日承認釣魚島有不同主張
    楊潔篪指出,發展長期健康穩定的中日關係,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方一貫主張在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基礎上,本著「以史為鑑、面向未來」的精神發展中日關係。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日關係持續面臨嚴重困難局面,近幾個月來,雙方通過外交渠道就克服中日關係政治障礙進行了多輪磋商,中方重申了嚴正立場,要求日方正視和妥善處理歷史、釣魚島等重大敏感問題,同中方共同努力推動兩國關係改善發展。
  • 日媒:中國媒體加強日語欄目策劃 推動中日民間交流
    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導 日媒稱,在中國,用日語進行傳播的媒體顯示出獨特的影響力。它們都是中國的官方媒體,以網絡新聞或雜誌的形式傳播著中國的最新消息。在中日外交關係冷淡的狀況下,這些媒體也開動腦筋,為促進兩國民眾相互理解做著策劃報導和節目。
  • 「第三屆日中教育文化交流研討會」在東京舉行 兩國青年暢談中日友好
    人民網東京3月4日電(許永新)3日下午,由公益財團法人日本中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主辦的「第三屆日中教育文化交流研討會」在位於東京的日本教育會館舉行。日本中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代表理事黑田文男、日本中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顧問、前日本參議院副議長輿石東在研討會致辭,日本眾議院議員近藤昭一進行了演講。
  • 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2020年對於中日和兩國關係都是十分重要的年份
    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在致辭中表示,2019年是中日關係持續改善發展的一年,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國各層級接觸交往順利開展,各領域交流合作穩步推進。一年來,日本各界友好團體為推動中日兩國友好交往和各領域交流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積極貢獻,藉此機會表示衷心感謝和崇高敬意。
  • 「盤點」2019年,中日兩國之間發生了哪些大事?
    2019年5月7日晚,程永華離任招待會在東京都內舉行。程永華在致辭中回顧了在任期間的工作經歷,他最高興的是自己作為中國駐日本大使,和中日兩國人士共同努力推動中日關係跨越了邦交正常化以來最困難的時期,重回正常軌道。新任駐日大使孔鉉佑5月30日抵日履新。
  • 152所中日院校高層會聚大阪,中日教育交流迎來新時代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秘書長趙靈山代表主辦方首先在開幕式上發言。他稱,教育交流是中日關係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傳播知識、培養人才、增進雙方相互理解、促進兩國共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2018年,在日中國留學生達到11.5萬人,日本在中國的留學生超過1.4萬人。
  • 中日兩國需相向而行(專家解讀)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籤訂對中日關係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條約用法律的形式明確了中日兩國關係發展的基本原則與方向,為中日關係沿著和平友好的軌道發展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礎。   正值條約籤訂40周年,兩國關係發展迎來一次重要契機。
  • 日本中國文化交流協會慶成立60周年 回顧中日交流
    日本中國文化交流協會會長黒井千次,副會長兼理事長池邊晉一郎,副會長篠田正浩、慄原小巻,以及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會長河野洋平等百餘名中日各界人士出席。駐日使館公使郭燕、友好交流處參贊汪婉、政治處參贊張社平等出席本次活動。
  • 中日友好醫院舉辦中日醫學交流論壇
    2019年10月18日,臨近建院35周年之際,由中日友好醫院主辦、中日醫學科技交流協會協辦的中日醫學交流論壇在京舉行。中日友好醫院孫陽院長、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合作司副司長聶建剛和日本駐華大使橫井裕出席論壇並致辭。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周軍主持論壇。
  • 陳健引「疑人偷斧」妙喻中日兩國癥結
    8月21日,由中國日報社與日本言論NPO共同主辦的第七屆北京—東京論壇在北京開幕。在下午舉行的外交和安全保障分論壇中,中國聯合國協會會長、前中國駐日本大使陳健表示,中日關係未來要發展就必須拋棄將對方視為假想敵的心態。他還同時指出,中日需要在亞太地區的安全事務中發揮真正的作用。
  • 電影,打動中日兩國民眾心靈的跨文化交流
    新華網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 郭丹)「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中日之間的電影交流,是兩國民眾跨文化的心靈交流,其影響深厚而長遠。」《人民中國》雜誌總編輯王眾一,近日在參加「第12屆SGRA中國論壇:中日電影交流的可能性」研討會上表示。
  • 他是任期最長的駐日大使 面對央視專訪 他如何解讀中日關係的當下...
    見證高層往來 兩國要不斷擴大積極因素 減少消極因素2014年11月7日,時任國務委員楊潔篪在釣魚臺國賓館同來訪的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局長谷內正太郎舉行會談,雙方就處理和改善中日關係達成了四點原則共識。這也是當時中日關係的一個現狀的象徵。今後怎麼以這次兩國領導人的會見為開端,推動中日關係真正改善,是我們要做的。2016年9月5日,中日領導人再次見面。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杭州會見來華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程永華:我個人感覺,就是從那次開始,兩國關係開始積極互動。
  • 中國前駐日大使程永華:你喜歡或討厭,中日關係的重要性都在那裡
    在今年5月7日晚舉辦的「程永華大使離任招待會」上,安倍評價說:「在日中關係較為困難的時期,程大使以其對日本政治、社會的深刻理解,忠實履行了作為中日兩國交流橋梁的職責。」到最後整個會晤要結束之前,習主席說,現在中日關係處於一個爬坡過坎、不進則退的階段,我們要共同努力,為改善兩國關係要擴大積極因素,減少消極因素。安倍也馬上表了態,幾乎說了和習主席同樣的話。我當時就覺得,雙方說話對上路了。
  • 駐日大使接受NHK專訪:中日關係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
    中新網1月31日電 據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網站31日消息,1月30日,駐日本大使程永華接受日本NHK電視臺專訪,就中日關係、中美貿易摩擦、朝鮮半島問題等闡述看法。程大使表示,當前中日關係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臨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機遇。
  • CATTI漢譯英:人才交流日趨活躍 | MTI翻碩
    01兩國投資合作由「單行道」進入「雙向道」。德國企業仍視中國為海外投資重要目的地,2016年對華投資增長74%。中國企業對德投資方興未艾,累計直接投資超過百億美元。02兩國人才交流日趨活躍,超過4.5萬名中國學生在德深造,在華德國專家達3萬人、留學生超過8000人。中德創新合作堪稱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合作的典範,在中歐創新合作中發揮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