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9日,中國駐日大使程永華結束在日本的任期,和夫人汪婉一同回國。從2010年2月到2019年5月,程永華在駐日大使的崗位上工作長達9年,是中國任期最長的駐日大使。他曾經在日本留學,擔任過駐日大使館職員、隨員、參贊以及公使銜參贊,在日本學習和工作的時間長達25年。回國之後,央視《面對面》欄目記者董倩對程永華、汪婉夫婦進行了專訪。
首相設宴送別 新天皇接見 日媒:破例 罕見
四個多月前,這位駐日大使的離任,在日本國內引發了巨大反響。一時間,中國駐日大使程永華即將離任的新聞「刷屏」日本各大媒體,對於這位「任期最長」的中國駐日大使,日本媒體和民眾紛紛表達出不舍之情。4月16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專門在官邸設宴,為這位即將離任的中國大使送行。對於這次宴請,日本媒體報導稱,首相與外國大使單獨共進午餐是「給予離任前罕見的待遇」。
程永華:作為一個大使離任,這個安排是一個很特殊破例的安排。一開始我提出要去辭行拜會。
記者:只是見個面?
程永華:見個面。我記得幾個小時以後就回覆說,還是吃個飯。後來安倍首相夫婦又出席了我的離任招待會,這也是破例。
同樣讓人感到意外的是,5月9日,新即位的日本德仁天皇和雅子皇后在赤坂御所會見了程永華夫婦,這是新天皇即位後,首次接見外國使節。
程永華:日本媒體評論說是日本新天皇第一次會見外國要人。
記者:日本新天皇如果會見外國要人,他應當會見一位新任的外國大使,為什麼要會見您一位要離任的外國大使?
程永華:我認為不只是對我這九年工作的一個認可,更多的感受到日本對華關係的重要性,感覺到中國的重要性,另外也包含著對今後中日關係發展的一個期待。
日本3.11大地震 五進災區 「稱職的外交官不會臨陣脫逃」
2010年2月,程永華開始擔任中國駐日本國特命全權大使。在此之前,他擔任的是駐馬來西亞大使和駐韓國大使。
2011年3月11日,發生在日本東北部太平洋海域的9.0級大地震,引發高達23米的海嘯,對日本東北部巖手縣、宮城縣、福島縣等地造成了毀滅性破壞,並引發了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洩漏事故。突如其來的災難,給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的工作帶來了巨大的考驗。與程永華一起到駐日大使館工作,負責民間友好交流工作的大使夫人汪婉見證了那個危急時刻。
汪婉:我記得日本3.11大地震之後,大使把使館所有的人員召集到會議廳,大家都列隊站著。大家平時都說大使的表情很溫厚、溫和,但那天他真是偶爾露崢嶸,非常嚴峻的表情。他就說黨和人民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如果你是共產黨員,你是一個稱職的外交官,誰也不能臨陣脫逃。
日本3.11大地震發生後,當時在東京的外國使館大約有一半撤離,但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災區,協助日本當地的救災工作。除此之外,如何及時救助在日受災的中國同胞,成為駐日大使館首要的任務。由於擔心核輻射影響身體,尤其是生育,程永華決定,未婚未育的年輕外交官不參加到災區的工作,而程永華本人先後五進災區。
程永華:根據我們了解,當時在地震災區最嚴重的四個縣有32000名中國公民,當時地震海嘯以後都已經臨時逃到避難所去了。他們的狀況如何?首先我們當天晚上派出工作組到避難所了解情況,掌握他們的實際狀態到底怎麼樣。後來福島核電站發生水蒸氣爆炸以後,現場情況出現一些恐慌,心態上發生恐慌。根據這個情況我們及時做出判斷,馬上協助中國公民撤離,當時我們派出工作組到第一線深入災區到各個避難所去,一站一站地往外救,協助他們撤離,最後有9000多人當時是臨時回國。
購島、參拜 一系列事件讓他仿佛「坐上一輛沒有剎車的過山車」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在救災中的表現,贏得日本各界和華人華僑的讚譽。然而,後來日本一些別有用心的政治勢力開始作亂。
2012年4月16日,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拋出所謂政府出面「購買」釣魚島的提議,自導自演「購島鬧劇」。釣魚島這一局部爭議,再次影響到兩國關係的全局。
程永華:這個事情很不幸地把中日關係帶到了一段最複雜最艱難的時期,這段時間也是我任大使九年之內最艱難的、壓力最大的一個時期。
記者:您作為大使,當時身上擔的責是什麼?
程永華:有幾天我們都幾乎沒有睡覺。作為中國的外交官要履行自己的使命,要履行自己的責任。所以要頂住這個壓力,不能軟下去,也不能退縮,同時要想辦法,思考這個問題到底今後解決的出口在哪兒?到底應該怎麼辦?
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供奉著14名二戰甲級戰犯牌位的靖國神社,再次在歷史問題上挑釁亞洲鄰國。這對於原本緊張至極的中日關係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程永華:當時我一方面馬上向中央作報告,之後我馬上去日本外務省抗議,表達我們對歷史問題、戰爭問題、靖國神社問題的看法立場,堅決反對安倍首相這樣一個舉動。日方這是越過了紅線、踩了地雷,這是當時我用的原話。
記者:兩國就這個問題有規矩。但是這個時候他們不守規矩,做外交官的有什麼辦法?
程永華:這個問題我在離任之前,參加日本電視臺的一個直播訪談節目的時候,主持人就問過兩三遍,中國到底什麼情況下能夠允許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我說沒有任何情況能允許,這是一條紅線,不能逾越,主持人就聽明白了。
有評論這樣形容駐日大使程永華當時的處境,「從2010年上任開始,他就好像坐上了一輛沒有剎車的過山車,不知道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能停下來。起伏不定、錯綜複雜的中日關係,考驗著他的勇氣、智慧和擔當」。
程永華:特別是中日兩國之間聯繫這麼密切,各領域相互聯繫這麼密切的情況下,高層往來幾乎全面中斷,這是一個很不正常的狀態。面對這種狀態,光是鬱悶也不行,得思考。到底應該怎麼辦?怎麼找出路?怎麼才能推動中日關係走上改善進程?
見證高層往來 兩國要不斷擴大積極因素 減少消極因素
2014年11月7日,時任國務委員楊潔篪在釣魚臺國賓館同來訪的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局長谷內正太郎舉行會談,雙方就處理和改善中日關係達成了四點原則共識。其中針對釣魚島爭端,「雙方認識到圍繞釣魚島等東海海域近年來出現的緊張局勢存在不同主張,同意通過對話磋商防止局勢惡化,建立危機管控機制,避免發生不測事態。」
程永華:這個文件我認為是具有相當的分量,我跟日方當時做工作,說的就是本來中日之間是有規矩的,而且有很多規矩,問題是日方有很多人不遵守了,不遵守了導致的一些事態,本來不應該發生的事情發生了,那我們就要重新立規矩。
在取得四點原則共識的基礎上,2014年11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應約會見來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程永華:當時還是很緊張的,因為中日關係經歷了那麼多的風雨甚至是暴風驟雨之後,雙方尋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出路或者是尋找到一個改善的方向。
記者:見面就是改善方向嗎?
程永華:我們期待通過那次見面能夠推動兩國關係走上這個進程,實際上那一次見面現在看是一個開始。習主席和安倍首相在福建廳外面握手的鏡頭都是板著面孔。通常會見外賓,大家會微笑著,有一些笑容,有一些國家之間甚至擁抱一下,但習主席和安倍首相就是板著面孔握手。這也是當時中日關係的一個現狀的象徵。今後怎麼以這次兩國領導人的會見為開端,推動中日關係真正改善,是我們要做的。
2016年9月5日,中日領導人再次見面。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杭州會見來華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程永華:我個人感覺,就是從那次開始,兩國關係開始積極互動。在和安倍首相會晤的時候,習主席當然闡述中國政府的立場和主張,關於中日關係我們的看法和意見,然後講到了中日兩國是互為重要鄰國,鄰國是不能搬家的。講到這兒的時候,因為當時用的同聲傳譯,安倍首相馬上舉手,我完全贊同你這個意見,形成一個現場的積極互動的氣氛。到會見結束的時候,兩位領導人都不約而同用了同樣一句話:今後我們要共同努力,推動兩國關係走向改善;我們要持續不斷擴大積極因素、減少消極因素。
2017年9月28日晚,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在東京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8周年暨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招待會。在場的媒體捕捉到了這樣的一幕,前來參見招待會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下車後,一路小跑趕到現場。他用中文對在場觀眾問候「晚上好」,隨後致辭。日本媒體報導稱,這是安倍晉三執政之後首次參加這樣的活動。
程永華:招待會舉辦前兩天,日本政府告訴我們,現在還沒有確定但是有可能安倍首相要來參加中國使館的國慶招待會。我一聽,說,「我們歡迎,如果安倍首相來我們也希望他講幾句,我們也做了相應的安排。」安倍首相那天的行程安排非常緊張,他宣布解散眾議院大選,又到東京街頭澀谷區,為他的選舉做宣講。接著他一路冒著小雨來參加我們這個國慶招待會。
在參加國慶招待會的講話裡面,安倍首相說他對中日關係今後的期待,用他的話來說是三步走:第一步,希望儘快邀請李克強總理來日本訪問;第二步,我本人願意儘快儘早訪華;第三步,我們期待習近平主席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
記者:出乎您的意料嗎?
程永華:說實在的,出乎我的意料,也出乎日本政府意料,據說是安倍首相即興現場講的。
記者:但是現在看已經實現了兩步了?
程永華:對,這也是日方做的一個積極姿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姿態。
國家不能搬 鄰國之間要找到相處之道
中日關係,既是周邊問題,又是大國關係。在程永華看來,中日關係走向正軌,不僅需要官方努力,民間的交往同樣重要。在長達9年的任期內,即便在中日關係降至冰點之際,程永華也努力奔波於中日青少年交流、地方交流、經濟交流等各個場合。
程永華:我們通常講,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我們大使館這些年提出的工作口號,一個是叫以民促官,還有一個是以經促政。比如說在中日關係最艱難的時候,官方渠道的接觸是停止了,但是日本的民間友好團體非常踴躍地出來說,最困難的時候才是我們發揮作用的時候。
記者:您怎麼看未來的中日關係?
程永華:這次中日關係改善的過程,我覺得是在總結了前些年中日關係激烈衝突、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實現的一個改善。所以我個人認為,這輪改善應該是一個相對長時期的一個平穩的改善,發展向好的一個勢頭。但是,要真正實現中日關係平穩的發展,我覺得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並不是現在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兩國需要進一步地增進互信,特別是政治安全領域的互信。
記者:兩國人民之間,到底應當用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彼此?
程永華:我覺得目前還是需要擴大交流,兩國民眾之間的交流還不夠。我在日本演講的時候,經常講,鄰居可以選擇,實在處不下去了可以搬家,但是國家不能搬。兩鄰國之間還得找到相處之道。相處之道就是睦鄰友好,友善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