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專家:安倍剩餘任期系「過渡時期」,如何平衡中美關係成繼任者...

2020-12-14 瀟湘晨報

為了避免因舊疾惡化等影響國家運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8日表明辭職意向。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導,安倍將於當地時間下午五點舉行記者會,預計他將在會上正式宣布這一消息,並說明理由。

日媒普遍分析指出,如果安倍正式辭職,副首相兼財相麻生太郎將暫時代理首相職務。而自民黨將開始選舉新黨首,新黨首將繼續完成安倍剩餘1年多的首相任期,安倍的自民黨總裁任期至明年9月結束。

不過據共同社最新消息,有關人士透露,安倍向周圍傳達會繼續履行責任的意向。他表示,不會設置臨時代理首相,在選出繼任首相之前會繼續首相的工作。

「從未來首相的角度看,安倍剩餘的任期成為『過渡期』的可能性比較大。」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研究員蔡亮對文匯記者分析指出。對於「過渡」的理解,蔡亮提出,安倍作為日本最長任期的首相,綜合當前日本國內外形勢,接下來恐很難再出現這樣強有力的一個「鐵腕」。

那麼作為過渡時期的首相,相較於日本政壇認為頗具希望的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自民黨前幹事長石破茂和防衛相河野太郎等人,蔡亮表示,「麻生太郎可能成為各方面相對都能接受的人選。一方面作為『順位』,他比較名正言順;而且他已經79歲高齡,對於過渡時期而言,這個年齡頗具優勢;再者當前日本國內的當務之急是恢復經濟,麻生太郎當前的財相之位頗有裨益;第三,他曾擔任過日本首相,如今的日本需要一個『長老』來調和各方面的形態。」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27日晚,麻生太郎在東京都內的中華料理店與原總務相佐藤勉等麻生派幹部會餐。據相關人士透露,此次會議定位為緊急幹部會議,意在28日安倍晉三首相召開記者招待會之前,就今後的政權運作和「後安倍時代」的派系對應等問題進行協商。

蔡亮認為,「後安倍時代」的日本,從國內而言,主要面臨的問題是,如何防控新冠疫情並且恢復受疫情影響的經濟,「如果全球疫情得不到有效防控,明年奧運會是否能如期舉行我們還不可知,當然這是最糟糕的情況,但一語成讖,這對日本整個國家信心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受疫情影響,日本國內經濟形勢受到的挑戰空前嚴峻。

據日本內閤府本月17日發布的2020年二季度GDP初值顯示,日本二季度實際GDP環比萎縮7.8%,按年率計算為萎縮27.8%,跌幅遠遠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創下的17.8%,為1955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差表現。

與此同時,日本民眾對於安倍政府的抗疫措施並不買帳。據日本近期的民調顯示,安倍內閣的支持率持續低迷,已創下新低,支持率僅為35.4%,不支持率升至62.2%,首次超過六成。

另一方面,於國際,一直在中美之間尋求微妙平衡的日本面對當前中美錯綜複雜的局勢,如何保持與中國的良性接觸將十分考驗繼任者的執政手腕,

蔡亮認為當前的日本亟需一名老成持重的首相掌舵,「安倍發展對華關係,很大程度上是從日本國家利益的角度考慮,尤其是經濟層面。從長遠看,保持良性的中日關係是一種理性選擇。我認為麻生跟安倍在這方面的想法比較有相似之處。」

然而,隨著中美關係的惡化,日本政壇右翼勢力的親美情緒高漲。

此前,防衛大臣河野太郎在接受採訪時表達了與美英等五國情報機構建立的合作框架「五眼聯盟」擴大合作的意願。這番表態引發國際輿論對中日關係走向的普遍擔憂。分析指出,日本加入這個組織或意圖進一步深化與美國及美國盟國的關係,甚至可為日本增加盟友數量奠定基礎。日本一直希望與爭當「反華急先鋒」的澳大利亞結盟,近年來兩國政治軍事關係不斷升華。

「從新冠疫情之初的『風月同天』到當前的所謂想成為『第六眼』,我們注意到很大程度上安倍首相的約束力已經不夠了。」蔡亮分析,「其實如果作為一個過渡時期的政治家,我認為本身自己個人的想法可能不太容易得到彰顯。那麼從中日關係的走向而言,無論安倍的繼任者是誰,接下來雖然日本不會徹底倒向美國,但大面上會表現出親美趨勢。因為結構性的問題會使得個人的性格被壓到最低。」

在28日舉行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回應安倍辭職問題時表示,「中日兩國互為近鄰,中方願與日方一道,繼續推動中日關係不斷改善發展。」

作者:蘇展

編輯:蘇展

圖源:共同社,侵刪

責任編輯:施薇

【來源:文匯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鳳凰駐日記者李淼:安倍接班人可能不是親華派,但中日關係惡化概率...
    那麼安倍所說的健康問題是確有其事還是僅為託辭?安倍的執政可能留下何種遺產?自民黨內誰是安倍的繼承者?中日關係在後安倍時代走向如何?帶著這些問題,鳳凰網《風向》欄目對話鳳凰衛視駐東京首席記者李淼。4.當下中日關係受到中美關係以及自民黨部分保守派議員團體的衝擊,安倍的接班人不會是非常正面的親華派。但無論出現何種困難,日本還是會希望與中國交好。鳳凰網《風向》:您認為安倍辭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是否與抗疫不力以及政治醜聞有關?
  • 後安倍時代,日本政治格局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日本將如何處理與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關係?從最初「鑽石公主號」處置失當遭受國際社會廣泛詬病,到被國民吐槽幾乎成了擺設的「安倍口罩」,再到效果平平的「去旅行」(GO TO Travel)政策。最重要的是,首都東京疫情反覆,日本國民對東京奧運會的猶疑也與日俱增。安倍此時身退也是希望能最大限度減少政治損失。對安倍而言,急流勇退未嘗不是一件幸事。
  • 剛破首相任期記錄,安倍就辭職;他是病了還是累了?
    文/行走斯圖卡就在幾天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刷新了前首相佐藤榮作的執政記錄,成為日本戰後歷史上任職時期最長的首相,然而才過了沒幾天,就傳出安倍的健康情況惡化,因此決定辭職。這一個決定並沒有出乎外界的意料,安倍因健康原因辭職,也算是體面結束自己的首相任期,這在日本政壇並不多見,現在更關心的是,安倍給日本留下了什麼,未來日本將會怎麼走。
  • 他是任期最長的駐日大使 面對央視專訪 他如何解讀中日關係的當下...
    2019年5月19日,中國駐日大使程永華結束在日本的任期,和夫人汪婉一同回國。從2010年2月到2019年5月,程永華在駐日大使的崗位上工作長達9年,是中國任期最長的駐日大使。他曾經在日本留學,擔任過駐日大使館職員、隨員、參贊以及公使銜參贊,在日本學習和工作的時間長達25年。回國之後,央視《面對面》欄目記者董倩對程永華、汪婉夫婦進行了專訪。
  • 安倍訪美「釣魚島」計劃鎩羽而歸,中美日關係將更趨微妙
    徐靜波對澎湃新聞表示,安倍此次訪美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強化日美同盟關係,使得日美同盟關係上升到新的高度。 「這種新高度就是將日美同盟關係由『父子兵』變成『兄弟連』。安倍希望借川普上臺,使日本在日美同盟體系裡,實行新的分工,分擔新的責任,確立新的目標。」 徐靜波表示。
  • ...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專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中國焦點面對面】大變局「進行時」 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專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
  • 安倍晉三因健康原因辭職 史上任期最長的日本首相留下了什麼?
    他表示不想讓自己的病情影響國家政策的決定,並因沒能完成自己的任期向日本人民道歉。  現年65歲的安倍多年來受困於潰瘍性結腸炎,他表示自己的健康狀況在近期惡化。  去年,安倍晉三成為日本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他目前的任期始於2012年。2007年他也曾因發病辭任首相。  安倍今日表示,他將繼續執行首相職責,直至決定繼任者人選。
  • 「安倍外交學」與「安倍經濟學」一體兩面的戰略互動關係(全文)
    「安倍外交學」(戰略攪局)和「安倍經濟學」之間隱秘的戰略關係,實際構成了一個「再平衡」的利益交易等式,也即「安倍外交學」表現得越出色——對華遏制攻勢越凌厲,對中國崛起的和諧戰略環境破壞得越有效,戰略攪局作用發揮得越成功——日本獲得西方的扶持和從美國得到的各種好處和紅利就越多,「安倍經濟學」也就越有效益和生命力,這樣日本經濟也就能越快地從疲軟中走出而由弱變強,美國也就越能從日益強大的日本對中國不斷增強的遏制作用中分享到好處
  • 菅內閣擺脫過渡性質至少要過兩道坎
    菅義偉是官房長官,追隨安倍左右勤勤懇懇背了近8年包袱,自然是執行的最佳人選。由此,頭頂著「令和大叔」光環的菅義偉並無太多施展的餘地,他所能做的包括:在黨內人事上派閥均衡,在政府組閣上論功行賞,在內外政策上繼承安倍路線,在政權運營上保持安全運轉。所以,某種程度上說菅內閣是影子政府,菅義偉是過渡首相,並不為過。
  • 專家:中國對改善中美關係釋放誠意
    作者: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北京分社) 中國專家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同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董事會代表團舉行視頻交流時的講話釋放出中方對於改善中美關係的誠意,而管控矛盾分歧是中美雙方在下一階段的首要任務。
  • 「最牛官二代」安倍沒能撐到任期結束 但民眾對誰當首相已經沒有...
    安倍晉三近期因為兩個關鍵詞備受關注:身體狀況+日本任期最長的首相。 8月24日,在安倍的家鄉山口縣,縣政府大樓掛出祝賀安倍首相任期時間最長的橫幅,這條花了22萬日元的橫幅遭到民眾強烈批評:浪費稅金,地方政府巴結首相的行為讓人恥笑。可見安倍在民間的威望直線下降。
  • 【會議簡訊】「拜登時期中美關係前瞻」學術研討會召開
    2020年11月2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家全球戰略智庫《國際經濟評論》編輯部、中國世界經濟學會聯合組織「拜登時期中美關係前瞻」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就拜登時期美國政策走向、中美關係前景等問題展開了深入研討。
  • 曾被川普質問:中美開戰日本幫誰,安倍的回答亮了
    川普發出靈魂質問,安倍急忙安撫 據日本共同社13日消息,當地時間12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接受了共同社的獨家專訪隨後,安倍還抱怨道,因為日美新安保法的出臺,自己的內閣支持率甚至一度下降了10%。據報導,川普在聽到這樣的解釋以後,表示很「信服」,還誇讚安倍是「真正的武士」。與此同時,安倍則在專訪中表示,當他被川普質問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受到了「挑釁」,但是為了繼續維持日美同盟關係,打消美國方面的疑慮,自己只能做出這樣的交代。
  • 每經連線日本早稻田大學副教授JOU Willy:安倍經濟學「三箭」中...
    當前,日本正面臨著多方面的壓力:創紀錄的二季度GDP跌幅,隨時可能抬頭的新冠肺炎疫情,前路茫茫的東京奧運會……那進入「後安倍時代」的日本將面臨什麼?最有可能的繼任者是誰?他又將帶領日本如何應對危機?對此,《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了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術院的副教授 JOU Willy。
  • 「令和大叔」菅義偉接班安倍,成為第99任日本首相
    對於菅義偉的忠心,安倍也非常看重,再次執政後,直接讓他坐上了官房長官的位置。在任最久「管家」或繼承安倍政策在經歷了多達8次改組的安倍內閣,菅義偉始終地位穩固,成了日本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官房長官,他是怎麼做到的?
  • 鄭又平:中美確立新型大國關係 臺獨要收斂
    鄭又平認為,整個亞太地區鄰近國家,都對中國大陸愈來愈積極,態度更親近,也牽動兩岸關係,他呼籲臺灣所有政黨都該好好深度思考,下一步臺灣要怎樣走,路線圖怎樣規劃。      他分析,北京APEC非常成功,關鍵在於中美兩大國「新型大國關係」的確定,在之前美國很多學者對「新型大國關係」頗不以為然。
  • 美前駐華大使稱新大使應成中美溝通橋梁建造者
    原標題:美前駐華大使稱新大使應成中美溝通橋梁建造者   洪博培當天在出席華盛頓智庫大西洋理事會活動間隙接受了記者採訪,他認為博卡斯應該成為中美兩國溝通橋梁的建造者,能夠辨別兩國關係發展的各種可能性,確保兩國關係不走入「死胡同」。   博卡斯已於2月21日正式宣誓就任美國駐華大使。
  • 安倍辭職令東京奧運會前景再蒙疑雲 國際奧委會對「超級馬裡奧...
    美國天普大學日本校區亞洲研究部主任傑夫·金士頓對美聯社表示,「奧運會曾受益於安倍的支持,但現在形勢已超出他的控制範圍,他的繼任者可能不會那麼在意,但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際奧委會、東京奧組委和世界各地的體育聯合會的態度。」「日本的奧運計劃不會因安倍的辭職而中斷。」
  • 參考智庫舉辦「'後安倍'時代日本政治及外交走向分析」主題研討會
    9月2日,參考消息·參考智庫舉辦「
  • 深度| 2887天,安倍成執政時間最長日本首相,怎麼看?
    到11月20日,安倍晉三總計擔任日本首相的天數達2887天,超越日俄戰爭時期的前首相桂太郎的2886天,成為日本憲政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此事引發日本輿論熱議。安倍曾經也是執政一年就匆匆下臺的「短命」首相,是什麼原因讓他「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