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因舊疾惡化等影響國家運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8日表明辭職意向。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導,安倍將於當地時間下午五點舉行記者會,預計他將在會上正式宣布這一消息,並說明理由。
日媒普遍分析指出,如果安倍正式辭職,副首相兼財相麻生太郎將暫時代理首相職務。而自民黨將開始選舉新黨首,新黨首將繼續完成安倍剩餘1年多的首相任期,安倍的自民黨總裁任期至明年9月結束。
不過據共同社最新消息,有關人士透露,安倍向周圍傳達會繼續履行責任的意向。他表示,不會設置臨時代理首相,在選出繼任首相之前會繼續首相的工作。
「從未來首相的角度看,安倍剩餘的任期成為『過渡期』的可能性比較大。」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研究員蔡亮對文匯記者分析指出。對於「過渡」的理解,蔡亮提出,安倍作為日本最長任期的首相,綜合當前日本國內外形勢,接下來恐很難再出現這樣強有力的一個「鐵腕」。
那麼作為過渡時期的首相,相較於日本政壇認為頗具希望的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自民黨前幹事長石破茂和防衛相河野太郎等人,蔡亮表示,「麻生太郎可能成為各方面相對都能接受的人選。一方面作為『順位』,他比較名正言順;而且他已經79歲高齡,對於過渡時期而言,這個年齡頗具優勢;再者當前日本國內的當務之急是恢復經濟,麻生太郎當前的財相之位頗有裨益;第三,他曾擔任過日本首相,如今的日本需要一個『長老』來調和各方面的形態。」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27日晚,麻生太郎在東京都內的中華料理店與原總務相佐藤勉等麻生派幹部會餐。據相關人士透露,此次會議定位為緊急幹部會議,意在28日安倍晉三首相召開記者招待會之前,就今後的政權運作和「後安倍時代」的派系對應等問題進行協商。
蔡亮認為,「後安倍時代」的日本,從國內而言,主要面臨的問題是,如何防控新冠疫情並且恢復受疫情影響的經濟,「如果全球疫情得不到有效防控,明年奧運會是否能如期舉行我們還不可知,當然這是最糟糕的情況,但一語成讖,這對日本整個國家信心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受疫情影響,日本國內經濟形勢受到的挑戰空前嚴峻。
據日本內閤府本月17日發布的2020年二季度GDP初值顯示,日本二季度實際GDP環比萎縮7.8%,按年率計算為萎縮27.8%,跌幅遠遠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創下的17.8%,為1955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差表現。
與此同時,日本民眾對於安倍政府的抗疫措施並不買帳。據日本近期的民調顯示,安倍內閣的支持率持續低迷,已創下新低,支持率僅為35.4%,不支持率升至62.2%,首次超過六成。
另一方面,於國際,一直在中美之間尋求微妙平衡的日本面對當前中美錯綜複雜的局勢,如何保持與中國的良性接觸將十分考驗繼任者的執政手腕,
蔡亮認為當前的日本亟需一名老成持重的首相掌舵,「安倍發展對華關係,很大程度上是從日本國家利益的角度考慮,尤其是經濟層面。從長遠看,保持良性的中日關係是一種理性選擇。我認為麻生跟安倍在這方面的想法比較有相似之處。」
然而,隨著中美關係的惡化,日本政壇右翼勢力的親美情緒高漲。
此前,防衛大臣河野太郎在接受採訪時表達了與美英等五國情報機構建立的合作框架「五眼聯盟」擴大合作的意願。這番表態引發國際輿論對中日關係走向的普遍擔憂。分析指出,日本加入這個組織或意圖進一步深化與美國及美國盟國的關係,甚至可為日本增加盟友數量奠定基礎。日本一直希望與爭當「反華急先鋒」的澳大利亞結盟,近年來兩國政治軍事關係不斷升華。
「從新冠疫情之初的『風月同天』到當前的所謂想成為『第六眼』,我們注意到很大程度上安倍首相的約束力已經不夠了。」蔡亮分析,「其實如果作為一個過渡時期的政治家,我認為本身自己個人的想法可能不太容易得到彰顯。那麼從中日關係的走向而言,無論安倍的繼任者是誰,接下來雖然日本不會徹底倒向美國,但大面上會表現出親美趨勢。因為結構性的問題會使得個人的性格被壓到最低。」
在28日舉行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回應安倍辭職問題時表示,「中日兩國互為近鄰,中方願與日方一道,繼續推動中日關係不斷改善發展。」
作者:蘇展
編輯:蘇展
圖源:共同社,侵刪
責任編輯:施薇
【來源:文匯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