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入到自媒體行業,這些人奇奇葩葩,很多人甚至頭上頂著一堆問號,就擁了進去。
這種行為可能多少受到全國流行病的影響,諸多的打工人被老闆解僱在家,不做副業害怕哪天連褲子都穿不起,而b站上確實有很多的自媒體up主吹噓月入上萬, 激動之下總有人想改行成了全職UP主,作為從事自媒體行業多年,一直走在行業頂端的柯雅老師,只想告訴大家,對大多數人來說表面看著光鮮亮麗,背後不為人知的全職自媒體就是活生生的人生火葬場。
沙灘上的前浪已經死了大片,後浪還一股勁地往前衝,生怕前浪死的不夠快。
其實市面上主要業務是做自媒體的非常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而這些企業你去了解就會發現,幾乎沒有幾家是盈利的,對把自媒體當副業的人來說的主要收入是流量收益,面對公司這種體量流量收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幾萬的流量收益連給員工發社保都錢不夠。
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公司主體業務是自媒體的企業會把公司已經盈利了作為莫大的榮耀,對外說出「我們公司已經開始盈利了」這句話,裡面透露出的自豪,滿足,以及不知道付出了多少的艱辛,這種感覺對於一個外行人來說是不會懂的。
當然很多人會說,盈利不是正常的嗎,不盈利你開什麼公司?
市面上大多數能夠盈利的自媒體行業本身都並非是做自媒體的,而是自身就附帶了完整的盈利閉環,有自己的產品,銷售方式,變現能力,只是將自媒體代替了原有的宣傳方式,作為一種擴大盈利的新方式,這樣的企業有些因為自媒體的宣傳推廣確實變得更具競爭力了,但多數還是對自媒體這塊賺不賺錢都無所謂的態度,把做自媒體就是公司的一種嘗試,因為大家都在做,自己不做怕被別人甩了十條街,一些公司甚至反過來拿錢砸粉絲,收益沒賺到虧錢到不少。
當然很多人覺得我全職做up主,流量收入夠我月入上萬就滿足了,用不著公司這麼大的體量。
但企業相對個人來說人力財力都不是一個臺階的,動不動砸幾萬的事企業能幹你不能幹,而在媒體企業工作的人也都有著多年自媒體經驗,這些人加起來都沒能力給企業做不起一個百萬大號,更不要說普通群眾來做。
抖音剛興起的時候,有人吹噓靠著賣號賺了幾十萬,途徑是通過不斷發布和明星相關的視頻內容,快速積累粉絲然後瘋狂賣號,很多人聽完第一反應除了羨慕,就是感慨信息差,沒能靠著一手信息獲得時代紅利。
然而現實是抖音興起後無數一線自媒體企業都在攻克漲粉難關,卻沒有哪家企業敢說自己有那麼一兩個成功的案例,在這樣多的專業企業裡,動用這樣的人力財力,連一個10w粉絲的小號都沒有,更別說一堆外行人靠著賣大號賺大錢,這種事想都不要想,人家能做不代表你能做。
其實大多數B站up主都是完完全全的門外漢,可能聽過幾節自媒體內行人士做的知識付費課程,就覺得自己可以,做著月入過萬的夢想,事實可能這比火葬場把屍體推進去火化速度還快。
那為什麼說全職做自媒體是一個大坑,我下面細緻給大家來說一說。
第一你的專業知識可能不夠硬。
記住,永遠不要一頭扎進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一個行業。
很多人被一些秀自己收入的up主給誤導了,真正賺到錢的人是不會把自己賺錢的事告訴你,都是窩著藏著恨不得沒人知道,看到很多在字節跳動公司工作過的運營人員最後轉做了全職自媒體。
他們有一手信息,對自媒體推薦機制有深刻的了解,甚至手裡還有一定的資源,但是大多數也是做up沒多久就乖乖滾回去上班了,這就是要告訴你,即使是從今日頭條出來的專業知識程度也還沒到可以全職做自媒體的程度,普通人就更不要說。
那麼什麼程度的人才叫夠門檻了?
就是一些專門做過媒體帳號運營的人員,這些人本身從事過做帳戶運營,對一個媒體帳號如何從啟動到成熟全過程都非常了解,那麼這些人門檻是夠的,但即使是在這樣的人,能做起一個幾十萬大號的人也是10不存一,所以完全不了解自媒體內情的人,我勸你還是放穩心態做個打工人,不然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要穿越到異世界。
第二點要說的就是你的耐力夠不夠的問題
柯雅周圍有很多朋友提到過想要去做自媒體,我第一個問他們的問題就是你能不能堅持下來?
當然柯雅老師周圍的人,都是鈦合金式的專業人才,專業程度肯定是夠的,而堅持這東西說難的確難,說簡單,真的不簡單。
一些做日更視頻的媒體人,每周要寫7篇原創文章,剪輯7個視頻,發布十幾個平臺,更別說自己還要拍攝,碼字什麼的。
以前我在一家自媒體公司,公司的ceo兼著主講人身份,每周就錄7個視頻,一年下來後就出現了各種斷更情況,就算把寫好的稿子放在他面前,他也不想錄。而人家還是那種拼死拼活努力工作把錢當命的人,他都沒有這樣的毅力,更不要說一些連刷牙都堅持不了的人,自己做媒體最難的其實是難在堅持,技術什麼的那些都可以後學。
很多人剛開始興致很高,一兩個月後就歇菜了,如果你覺得自己從小到大都沒幹過哪些有毅力的事,全職做自媒體還是不要想了,在這種完全自由的環境,自控能力真的很重要。
第三個困難點就是你能不能耐住寂寞
大多數人專職做自媒體前其實都沒想過這個問題,等到執行的時候,這個問題被無限放大,成了不得不面對的非常關鍵的一個問題。
很多人在公司上班,無論公司大還是小,多少會接觸一些其他人,無論是罵你的人,你罵的人,還是你壓根就不認識的人,但是專職自媒體之後,你就會發現你可能完全接觸不到其他人了。
自媒體工作很封閉,每天在家寫稿件錄視頻做視頻,家門都可以不出,以前聯繫的人朋友也好,同事也好都去忙自己工作,你們之間的交集會越來越少,時間一長沒有閱歷,沒有新知識,沒有新同事等問題都會讓你覺得生活無比枯燥乏味,這是很多創業者的一道門檻。
第四個問題就是大家最關心的收入問題
多數靠流量收益賺錢的up收益其實非常可憐,第一個面對的問題就是冷啟動這個概念,其實原創也好,流量收益也好,這些權益不是一開始就有的,頭條也好,百家也好,多數平臺最少也要一個月才能開通流量收益,有些平臺還有粉絲要求,播放量要求。
一些人突然裸辭全職做up,發現前幾個月根本沒有收益,就早早回去找工作。
再說就是多人不了解從一個苦逼的打工人,變成更加苦逼的自由職業者的差別在哪,自由職業者特點是收益非常不穩定的,即使有一兩個月收益高,但季節一變,隨著人群注意力轉移,高峰人群的流失,其他月份收益只有一兩千的大有人在,特別是網際網路行業,可謂瞬息萬變。
甚至隨著帳號從新生激勵期到後期衰退期的轉變,收益一個天一個地,我們看到很多人做了自媒體後都是因為收入問題被迫又開始回去工作,相對於每天提心弔膽的擔心著有沒有錢付房租,老闆的辱罵聲就顯得可愛多了。
最後一點,很多人覺得內容做得足夠好就一定能起來,其實不一定。
媒體能不能起來主要有兩種,第一種就是內容過硬,一看就是專業對口,你別問人家怎麼看的,另一種則是看平臺的小哥願不願意把你放出來,這涉及到了一個星探問題。
很多媒體方向你比如財經,生活等等這些領域創作者是要有資質的,沒有資質質量再好也要被掐死在搖籃裡,寫同樣的東西有平臺支持和沒有支持差距非常大,當然b站相對還好,3連夠多就能有不錯的曝光,但頭條,百家,騰訊等媒體在這一點上就拿捏的死死的,所以如果你內容每期播放量都很高,你不要誇自己做得好,要誇就感謝平臺的大力支持,奧斯卡獎那是給平臺的你只不過是上去取獎盃的跑路人。
當然認真把內容做好,你從眾多創作者中脫穎而出的概率是更高的,對於小新星來說在沒有任何資源前提下,內容是唯一的出路。
從業多年的人也許只需要跟運營小哥說句「安排」,原創啊,加v啊,流量收益瞬間就有了,這就直接領先其他創作者一大條街。
很多人被up的光鮮亮麗吸引了,覺得這個行業又能出名又能賺錢,特別是粉絲多了截個圖發個朋友圈,官宣自己是隱藏多年的網紅,逼格很高,實在話,自媒體拿來做副業確實非常不錯,空閒的時候拍拍視頻就能賺到錢,門檻確實不高,但逼格確實很足,如果說非要去做專職,那我勸你還是從良吧,好好的有飛機頭等艙不坐非要下來體會一下小摩的的快感,一不小心還容易出車禍。
對大多數人來說,老老實實做個打工人是最安穩的,上班還能摸摸魚,即使被老闆看到,老闆還是會老老實實地給你發工資,這年頭李嘉誠都不敢說自己是穩賺的,但是打工人可以,只要在工作,收入起碼是正的。最後奉勸各位,副業逼格高,專職需謹慎。
喜歡我的內容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