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稱佔中「法外求法」無異於緣木求魚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香港「佔中」非法集會已持續二十餘日,香港社會的交通秩序、民生秩序和法治秩序遭到了超常規的衝擊與破壞,引發了民意的激烈反彈和基於法治基礎的中央和特區政府的堅決反對。

  「民主」被標榜為此次抗命運動的最高教義,「公民提名」被作為與基本法第45條規定之「機構提名」分庭抗禮的提名模式。這表明,運動一方從2013年初提出「公民抗命」目標開始即循著一條「違法」路徑展開,其對基本法與人大決定的否定性評價與試圖修正的訴求是一以貫之的。正是由於在合法與違法之間存在嚴重的規範依據和政治價值衝突,雙方各種形式的「對話」從一開始就缺乏最起碼的相互信任和法治基礎。這是香港社會出現「佔中」運動和連續的政治不合作現象的政治社會根源。   

  對於「佔中」的違法性,雙方實際上並無異議。在建制派與官方立場看來,無論何種正當動機均不構成違法的充分理由,亦不構成豁免責任的抗辯理由。這一嚴格的法治立場受到了香港大律師公會的明確支持,後者在4月28日的政改意見書中提出「公民提名」不符合基本法,在10月8日的「佔中」聲明中更明確提出「公民抗命」不構成抗辯理由。運動一方的「佔中三子」之一戴耀廷亦不否認抗命的違法性,其在系列文章中援引公民抗命的理論傳統來證明抗命行為的道德正當性,以主動承認違法並勇於承擔責任作為抗命行為的行動者美德和規範構成要件。

  具體而言,「佔中」涉嫌觸犯香港的《簡易程序治罪條例》和《公安條例》有關妨礙公共秩序和非法集結的規定,涉嫌刑事責任,另有民事上的損害賠償責任。目前來看,由於非法「佔中」尚未完全結束,刑事追責尚未系統開展,而受損商戶與個人的民事求償程序則已開展,「反佔中聯盟」亦開展了相關的法律諮詢與援助工作。依法追責,既是抗命行動的邏輯使然,也是阻遏「佔中」行為先例化的必要法律行動,以便將此次事件對法治的衝擊降至最低點。    

  判斷「佔中」違法性較為容易,雙方爭議不大。真正的爭議在於引發「佔中」的「公民提名」的合法性。香港普選之爭的焦點不在於選舉制度如何設計、一人一票如何落實,這些環節在中央的政改決定裡並無具體涉及,亦無限制,特區政府可經由本地立法靈活安排。最大的爭議焦點在於「公民提名」的合法性。民主黨主席劉慧卿近日表示將率泛民小組赴瑞士聯合國總部向人權事務委員會申訴香港普選違反國際人權公約的有關情況,請求後者進行專項審查。這裡涉及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對香港的適用性問題,這也是政改辯論和雙方話語權爭奪的核心議題。1976年英國加入該公約時對25b所涉香港民主問題提出了明確保留,表明立法局與行政局產生辦法不受普選限制,當時的總督是委任的,自然不涉及「選舉」問題。

  中國政府於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照會聯合國秘書長,聲明英國的「1976年保留」繼續有效,同年12月發出第二份照會,聲明香港的人權報告義務繼續實施,由特區政府起草,外交部代轉。

  中國政府的「1997年照會」的準確法律含義是:公約整體對香港繼續有效,英國保留部分繼續有效,普選保留包含的中央政府(不是香港)對香港政制發展主導權繼續有效,25b構成普選國際標準但對香港不適用。

  1976年英國作出普選保留時,尚未考量香港回歸問題。1980年代以來的回歸談判及過渡期安排促使英國從自身利益出發快速推進香港代議民主架構的發展,甚至通過1991年的《香港人權法案條例》和1995年的法官判例確立「人權法案」的凌駕性地位,對抗基本法秩序,但因香港本地立法無權改變英國保留效力以及臨時立法會的合法反擊,港英政府的「暗度陳倉」之舉未能成功。但香港民主派對該公約的理解與接受一以貫之,不時提出廢除功能組別和提前落實「真普選」的要求。

  弔詭的是,基本法確立的以」功能組別」為基礎的憲制架構恰恰來自於港英政府1980年代的代議制改革經驗,當時英國方面甚至竭力推薦「功能組別」制度給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如今,功能組別成為立法會半數議員的選舉基礎和特首選舉委員會、提名委員會的政治基礎,成為香港憲制秩序的根本政治原理與政治制度,其主要理論依據在於香港特殊的商業社會構成以及香港高度自治對「權力制衡」的憲制性需求。

  此次人大政改決定採取提名委員會「按照」選舉委員會組成的模式,所堅持的正是這種多元均衡參與和保持政制發展連續性、穩定性的政治理性基礎,而不是以單一的「一人一票」原則大幅度、系統改造基本法秩序。這種穩健、審慎的憲制變遷安排被反對派汙名化為「小圈子選舉」、「篩選」。儘管香港脫胎於英國普通法保守主義傳統,但隨著民主意識形態的全球化以及美國影響力的增加,香港反對派所奉行與追求的民主觀和民主目標日益具有法國大革命式的激進主義傾向,其民主運動的口號和形式也大體循此精神,而不大符合英美傳統下的多元主義、均衡政制和保守改良主義特徵。這是香港民主文化有待反思、檢討與改進之處。

  總之,香港的「佔中」是在純粹民主觀和激進主義的公民抗命傳統下發生的,是本港民主派和國際幹預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時至今日,「佔中」在特區政府依法控局、中央政府嚴守法治底線以及特區主流民意日益傾向「反佔中」的共同對抗下,已經失敗。警方連日來的「準清場」行動雖伴隨偶發的衝突暴力事件,但總體上順利開展,社會秩序有序恢復。「佔中派」預期的將學生運動擴展為普遍社會運動以及牢牢掌握主流民意的目標基本落空。

  當超越基本法秩序的民主理想與違法抗命的「佔中」手段相結合時,處於其對立面的就是作為香港第一核心價值的法治、香港主流民眾的民生福祉以及香港整體的繁榮穩定。法律是凝固的民意,民意是湧動的法律。當本港法律和主流民意合力「反佔中」時,「佔中」行為本身已同時喪失合法性與正當性。法外求法,苦尋國際幹預,罔顧基本法前提與主權秩序事實,無異於緣木求魚,難成正果。

  (田飛龍/北航高研院講師、香港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

相關焦點

  • 評論:「保外就醫」不能淪為法外之地
    評論:「保外就醫」不能淪為法外之地 2014-07-07 13:45:17來源:重慶晨報作者:責任編輯:劉彥領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原陽朔縣國土局局長石某,在2010年7月因受賄罪被廣西省桂林市七星區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0年。
  • 緣木求魚
    【成語】: 緣木求魚【拼音】:yuán mù qiú yú【解釋】:緣木:爬樹。爬到樹上去找魚。
  • 陸學者:民進黨暴露底色 蔡只求「政治紅利」無異於緣木求魚
    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抽空兩岸政治互信基礎,卻只想要政治互信的紅利,無異於緣木求魚。鄭振清分析,蔡英文的發言人這次沒有再使用「中國大陸」的提法,而是回到以前使用的「中國」提法;而且,民進黨「立委」的抗議迴避了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問題,將無法參加ICAO的責任全部推給了大陸,大肆譴責「中國打壓」。
  • 佛為何教人不要向外求,向內求?為什麼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佛教人不要向外求,向內求。向內求,沒有求不到的;向外求,求不到,真的求不到,這不是假的。你做生意求財,我想盡方法想賺錢,你所賺到的錢是你命裡有的;你命裡要是沒有,人家做大買賣、大生意讓給你做,你做幾天就倒閉了,你命裡沒有。
  • 先天易佔法
    求測者洗手靜心,想測問之事,依下列佔法之一,得出一個數(1、2、3、4、5、6、7、8其中之一)在先天易數「64件大事吉兇速查表」上查出三位數再查對先天易數卦文便知吉兇。1、電子起卦法:此法佔具為一臺電扇(臺扇),電扇分內外兩部分(轉動部分與架框如圖),動盤畫太極圖,在陰陽魚眼上分別寫上乾1、兌2、離3、震4、巽5、坎6、艮7、坤8:求測者只要心想所測問的事(閉眼),開按電扭電扇(陰陽魚)立即轉動通電數十秒停後,觀其陰陽魚眼所對卦位,男用陰魚眼,女用陽魚眼,卦中的數就是所求數,例如,某人(男),佔財,通電後陰魚眼對準況2,2就是所求從胡氏先一易數速查表
  • 二面角的常規求法
    應同事要求,整理一下二面角的常規求法。二面角是高考常考的一類問題,幾乎每年的理科卷都會涉及到二面角的求法。而有些同學在解決這塊內容是往往無從下手,今天把常見方法進行整理,希望可以給你們帶來幫助。一、定義法是指過二面角的稜上任一點在兩個面內分別作垂直於稜的直線,則兩直線所構成的角即為二面角的平面角,繼而在平面中求出其平面角的一種方法。
  • 林忠軍:清華簡《筮法》筮佔法探微
    推送過程中持續歡迎賜稿,請寄至xqqhsyj@126.com,或聯繫策劃人wujiningjj@163.com。作者簡介:林忠軍,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簡《筮法》筮佔法探微摘要:清華簡中的筮數八、五、九、四,是大衍筮法數,用大衍筮法「掛扐法」可以推演出清華簡由一、六構成的卦。
  • 師父表法殷切求法的心 真誠求法的心 迫不急待的心
    就這樣,插空子,晚上可以自己念佛,這是求法精誠,無懈無倦。其實,修行必須有一個精誠。要求法,要精,要誠,要無懈,要無倦,這才能得法,否則的話,你的執行力根本就不夠。首先是求法,現在大家不是在求法,好多人甚至師父得追著趕著送法給你,都不行。
  • 複合函數單調性的求法
    關鍵:因為外函數的定義域是內函數的值域,所以判斷外函數的單調性時,判斷的是外函數在內函數的值域上的單調性。典型例題:分析:方法: 同增異減解析:(求定義域是求單調性的第一步,必須的,不然函數無意義,單調性無從說起)步驟:(1)求函數的定義域(2)求內函數的單調性及值域,判斷外函數在此值域上的單調性,利用口訣「同增異減」判斷複合函數單調性
  • 折線距離的最小值求法再探討
    .而對於最值問題的求法主要有如下三種通法:1、不等式法;2、函數法;3、幾何法.2  平面上兩點折線距離的最小值問題與求法2.1  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的動點間的折線距離的最小值問題,然後運用絕對值三角不等式消去該參數,最後將問題轉化為另一個參數為主元的函數最值問題求解.主元函數法,先把雙變元式子中有關直線方程的參數當作主元,即將問題轉化為以這個參數為主元的兩個一次絕對值和的函數,根據這類函數的圖像是由一條線段和兩條射線組成的開口向上的「楔形」,由圖像知最小值只能在圖像連接點即在這兩個一次絕對值的兩個零點處取得.這裡用整體思想將函數圖像整體把握
  • 2020初三數學複習:用列表法或樹形圖求不確定事件的概率(珍藏)
    分析首先根據題意畫出樹狀圖,然後由樹狀圖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結果與a2+b2>19的情況,再利用概率公式即可求得答案.點評本題考查了列表法與樹狀圖法:運用列表法或樹狀圖法展示所有可能的結果求出n,再從中選出符合事件A或B的結果數目m,然後根據概率公式求出事件
  • 【第639期】江湖套路之法向量求法
    江湖套路之法向量的求法利用空間向量求解立體幾何問題是理科學生的專屬考點,這一本質仍然是解析幾何的思想,即通過空間直角坐標系將立體幾何中的問題轉化為代數運算,通過對應的向量關係來實現空間位置關係的確立和相關數量的求取.其中最常用到的是平面法向量的求法,雖然其思想簡單,計算並不複雜,但是對於個別學生來說,法向量求錯是常見的錯誤
  • 維摩詰經17:於一切法應無所求,這才是真正在求法
    法當體就是空性,就是不生不滅的涅磐,你若行生滅法,就是說執著於有所謂的修行,生滅,是求生滅,求生滅就不能進入本體,求法者無法可求。【法名無染。】這段你要注意聽!什麼叫做法?沒有汙染叫做法,沒有汙染就是沒有煩惱,煩惱會汙染我們的清淨心,無染就是沒有所謂的煩惱。【若染於法.乃至涅磐.是則染著.非求法也。】
  • 文科立體幾何求體積題目中常用的轉化法
    2.割補法3.轉化法今天重點說一下轉化法中的類型,具體題目不再給出,手頭上也沒有對應配套的題目轉化一:轉化頂點法這裡的轉化頂點法又可以分為兩種,第一是不改變錐體的頂點,通過轉化頂點可以將一個不好求體積的錐體轉化為規則的可求體積的錐體,例如三稜錐P-ABC可轉化為A-PBC,第二,轉化頂點法也可以改變本來錐體的頂點,比如讓求三稜錐P-ABC的體積,但是高並不好求,即便是轉化頂點也不好求,那麼我們可以把頂點P放到一個與底面平行的平面上,在這個平面上的任意一點到底面的距離都是高而且每條都相等
  • 佛說:保持真實的自己,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
    世間人一生中能夠覺悟,甚為難得。覺悟愈早愈好,功力才能踏實。自己沒有真實功夫,很難體會大師的開示。古時修行人有二三十歲即大徹大悟者,覺悟得早是放下早。我們聞法太晚,放下更晚,必無成就可言。身心世界均屬幻夢塵勞,把一切虛幻不實的東西一齊放下,在戒定慧上下工夫,時時刻刻,精勤不懈,才有辦法。
  • 用代入消元法求一般代數式的範圍
    求代數式的取值範圍問題是代數學習中常見題型,這類問題在近年來的高考試題中略見不鮮,往往會和不等式、導數、圓的方程等知識結合在一起,綜合考查學科內綜合應用能力
  • 十分鐘學會值域的各種求法
    的值域。解析:由換元法主要是把題目中出現多次的一個複雜的部分看作一個整體,通過簡單的換元把複雜函數變為簡單函數,我們使用換元法時,要特別注意換元後新元的範圍(即定義域)。換元法是幾種常用的數學方法之一,在求函數的值域中發揮很大作用。★ 例2、若
  • 空間向量法求空間夾角
    今天來看看,解決高中立體幾何的常見題型,求空間角的方法:空間向量法。
  • 函數的定義域求法
    函數定義域:函數定義域常見的幾種類型: (1)分式中的分母不為零;(2)偶次方根下的數(或式)大於或等於零;>(3)指數式的底數大於零且不等於一;(4)對數式的底數大於零且不等於一,真數大於零;定義域常見的考法:(1)給出函數解析式的:函數的定義域是使解析式有意義的自變量的取值集合;(2)實際問題:函數的定義域的求解除要考慮解析式有意義外,還應考慮使實際問題有意義;
  • 三徑就荒,松菊猶存丨雪域求法記
    《雪域求法記》之主人邢肅芝,生於江南富裕人家,九歲皈依,曾侍頗有爭議,有「政治和尚」之稱的太虛大師,1937年隻身赴藏,學得藏傳密教薩迦密法300餘種,1945年獲得西藏三大寺拉然巴格西學位,是第一個取得該學位的漢人。46年奉蔣公令辦國立拉薩小學,50年移居香港,59年於美國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