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崑曲王子」張軍主要藝術作品

2020-12-15 澎湃新聞

中國「崑曲王子」張軍主要藝術作品

石軼君

2017-08-31 19:57 來源:澎湃新聞

張軍:國家一級演員,工小生。師承著名表演藝術家蔡正仁、嶽美緹、周志剛,是俞振飛的再傳弟子,曾任上海崑劇團副團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他「和平藝術家」稱號,是繼影星鞏俐和中國殘疾人藝術團之後第三位獲得此項殊榮的華人藝術家。

主要作品:傳統劇目:《牡丹亭》、《長生殿》、《玉簪記》、《白蛇傳》、《販馬記》、《牆頭馬上》、《繡襦記》、《風箏誤》、《桃花扇》等。

新創劇目:實景園林崑曲《牡丹亭》、「水磨新調·Kunplug」張軍新崑曲音樂會、「生生不息」系列、「新古典主義」系列之《得失寸心知》、《閨秘》、當代崑曲《春江花月夜》、實驗崑曲《我,哈姆雷特》、「1+1+1的力量」影響力行動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國樂大師」方錦龍與「崑曲王子」張軍東方之巔話國樂
    「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119層觀光廳,做客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藝術脫口秀《東方城市之光》,展開了一場關於國樂和城市文化的對談。方錦龍與張軍在合作表演《水墨新調·懶畫眉》琵琶演奏家方錦龍邊彈邊講解崑曲王子張軍在演唱崑曲選段方錦龍和張軍在發展與傳承傳統文化上另闢蹊徑,在各自的專業裡扮演著「破圈者」的角色,方錦龍在網絡走紅後,引來一些爭議。
  • 「崑劇王子」張軍領銜主演 崑曲《春江花月夜》
    當代崑曲,唯美呈現崑曲,發源於江蘇崑山,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雖世事變遷,幾經興衰,卻以其「引領中國集體審美 200 年」的魅力,堪為中國文學及舞臺藝術之最高典範,並於2001年5月1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首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 張軍 崑曲的語言像英語一樣直接
    七年過去了,這位「離經叛道」的崑曲王子先後製作了園林版《牡丹亭》、「水磨新調·Kunplug」新崑曲音樂會,主演了譚盾的歌劇《馬可·波羅》……走了一條跟傳統崑曲演員完全不同的路。今晚,張軍將帶著他的當代崑曲《春江花月夜》來到北京,全劇通過張若虛與女子辛夷的三次見面傳遞出不同的人生感悟,張軍把它稱作一個關於「愛與時間」的故事。
  • 張軍:崑曲的語言像英語一樣直接
    高劍平 攝  2009年,張軍放棄上海崑劇團副團長的職位,成立上海張軍崑曲藝術中心。七年過去了,這位「離經叛道」的崑曲王子先後製作了園林版《牡丹亭》、「水磨新調·Kunplug」新崑曲音樂會,主演了譚盾的歌劇《馬可·波羅》……走了一條跟傳統崑曲演員完全不同的路。
  • 張軍:崑曲,終於遇見了它「最好的樣子」
    新華社上海3月23日電(記者孫麗萍)從美國紐約演出歸來,「崑曲王子」張軍又將走進上海大戲院。4月7日至16日,他將和國內崑曲界一批著名演員一起,在這裡進行「2017當代崑曲周」的演出。  此次崑曲周演出曲目中,有久已無緣舞臺的崑曲經典《琵琶記·書館》,還有集結全國實力派崑曲女旦共同演出的散軼折子戲。
  • 視頻| 蔡正仁、張軍師徒對話 暢談崑曲從瀕死到復生
    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蔡正仁和「崑曲王子」張軍,兩代崑曲人攜手講述崑曲傳承和創新中的故事,帶大家領略被譽為「百戲之祖」的崑曲之美。  65年的甜酸苦辣  崑曲是最能表現中國傳統美學抒情、寫意、象徵、詩化的一種藝術,能夠把歌、舞、詩、戲糅合成那樣精緻優美的一種表演形式。2001年,崑曲成為中國第一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張軍:聽崑曲睡著了,也是好事
    2015年,張軍在上海大劇院舉辦過「當代崑曲藝術周」,「上次崑曲周以個人專場為主,這次展現崑曲不同行當,將有4堂小生、小旦、小丑傳統折子戲專場、近20出戲碼。」 張軍領銜、新生代小生演員共同獻演的「亦俊亦美小生專場」為崑曲周開鑼。《琵琶記·書館》中,崑山當代崑劇院旦角新秀張冉、鄒美玲將與張軍同臺。
  • 崑曲王子張軍:相見,只為了再愛一次!
    中國絕大多數戲曲的音樂伴奏都是胡琴,而崑曲是用笛子伴奏的,非常的與眾不同。我個人淺顯地認為,用胡琴伴奏的板腔體戲曲音樂,是中國傳統戲曲裡的流行樂。而被稱為曲牌體的崑曲則是戲曲裡的貝多芬、莫扎特,還有巴赫!完全是古典音樂的範疇。
  • 上海崑劇王子張軍組建崑山當代崑劇院
    今天,上海崑劇王子張軍前往崑山,為戲曲的明日,組建崑山當代崑劇院。一場「出走」,引來一段佳話。「百戲之祖」崑劇,500多年前發源於蘇州崑山。這門凝聚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華的這門舞臺表演藝術,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一名。在當下新時代的中國,如何煥發「新聲」和「新生」,成為圈內人久久的思索。張軍便是其一。
  • 600年崑曲用新方式打開 張軍辦萬人演唱會玩跨界
    今時,崑曲復興之際,一場「水磨新調」新崑曲萬人演唱會將於5月18日在上海黃浦江畔唱響——這是張軍挑戰崑曲人的一個宏願,「我希望崑曲可以走到當下的生活中,真正鮮活地活著。」「水磨新調」新崑曲萬人演唱會的舞美設計圖 鍾欣 攝被譽為「崑曲王子」的張軍,一直以來都是崑曲行裡最跳脫的一個,沒有之一。
  • 崑曲《春江花月夜》有了「青春版」,「文教結合」新嘗試
    當代崑曲《春江花月夜》是上海張軍崑曲藝術中心的代表劇目之一,由張軍挑梁製作。當崑曲《春江花月夜》散場,上戲戲曲學校2019年招收的「小昆班」孩子們衝到臺上把張軍老師團團圍住,眼神中充滿嚮往。這個舞臺,讓兩代年輕的崑曲學生們都覺得美好,且又如此觸手可及。12月19、20日,青春版《春江花月夜》在上海戲劇學院蓮花路校區白宮劇場上演。這是上海戲劇學院「張軍崑曲藝術工作室」文教結合項目的匯報演出,也是工作室首次展示教演結合的初步成果。
  • 張軍談為什麼堅持做崑曲
    什麼是崑曲「崑曲被稱為『百戲之祖』,所有中國傳統戲劇幾乎都脫胎於崑曲,所以今天我們談論的是媽媽,不是子孫萬代。」每當有朋友問,崑曲是不是和昆明或崑崙山有關,張軍總要從崑曲的起源講起——崑曲600年前發源於元末明初的崑山,是南戲流傳到江南的四大聲腔之一。
  • 600歲的崑曲,要像流行音樂一樣在上海開萬人演唱會
    2007年,上海崑劇團創排全本《長生殿》的時候做過一項問卷調查,發現超過六成都是高學歷的年輕觀眾,其中70%是通過崑曲人的普及了解到這門古老的藝術。十年過去,上海崑劇團復排全本《長生殿》,匯集三代藝術家,所到之處反響熱烈。而張軍從崑劇團離開後成立張軍崑曲藝術中心,這些年的新編劇目也得到許多觀眾的鐘情。
  • 張軍:崑劇的新與舊是相輔相成的
    張軍:崑劇的新與舊是相輔相成的 石軼君 2017-08-31 19:54 來源:澎湃新聞
  • 張軍:在電視上看到我的表演,請趕快換臺
    近日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一場對話中,張軍和陸曄、孫瑋兩位新聞傳播學教授共同探討了當代崑曲的全球傳播。 《牡丹亭》:發現古老傳播方式的當代魅力 張軍製作和主演的實景崑曲《牡丹亭》從2010年至今,已在世界各地演出了200餘場,場場爆滿。
  • 這個荷蘭人用6集紀錄片 尋訪驚豔世界的「中國美」
    該片選取了一批在世界範圍內都享有盛譽的中國藝術家,展示了多項流行於當代國際藝術界的中國藝術門類及代表作品,不僅捕捉了民族藝術在中國大地上的熠熠光輝,還追蹤了中國作品在世界舞臺中的廣泛影響。無論是蜚聲海內外的舞蹈藝術家林懷民,還是創造出無數經典影視形象的美術指導葉錦添,抑或是有著中國「崑曲王子」之美譽的崑曲演員張軍。
  • 紀念崑曲「傳字輩」藝術家朱傳茗,「朱門昆旦」專場《牡丹亭》亮相...
    朱傳茗為紀念這位崑曲大師,挖掘整理和傳承他的崑曲代表劇目,在上海文化發展基金的資助下,上海張冉崑曲藝術工作室推出「紀念崑曲『傳字輩』旦行藝術家朱傳茗先生系列展演」,用戲曲與前輩大師對話,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