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為什麼會選你現在的這份工作?
這個問題我也一直問自己,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在社工這個崗位堅持了十年,一開始可能只是因為想找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可是慢慢的才發現,它已經滲透到我的骨子裡,哪怕拋開工作,生活裡也到處都可以找到「社工」的影子。另外,我也清晰地記得當初踏上社工道路的第一步是如此的艱難,讓我不會輕易放棄。
2008年大學畢業後我很想看看到底什麼是社工,拋開書本,社工到底是做什麼的。可是家在海寧的我找不到一個專業社工的崗位,絕望之下,我突然想起了大學時課本上的那行字「大陸第一家社工機構上海樂群社工服務社」,不如去上海試試看,就這樣,順利通過兩輪面試後,我真正踏入了大學時期就心心念念的地方。
然而距離成了我最大的困難,海寧到上海,考慮方便和經濟因素,除了坐火車,別無選擇。我從來沒想過我第一天上班是坐火車去的,來回車程算上等車時間起碼7小時,下班回家後還需要整理一天的工作,寫日誌,寫反思,到凌晨才能睡覺,剛睡下沒多久,又要開始新的一天,新的挑戰。
可能你會問,這麼辛苦幹嘛不在上海租房子?
因為那時候的我工資只有900塊。在國際大都市上海根本無法租房子生活,既然工作了我也不想問父母要錢,在人生地不熟的上海,無親無故,所以短時間沒有別的辦法,只能這樣艱難地開始。媽媽看著我熬紅的雙眼,雖然什麼都沒有說,卻滿臉都寫著「心疼」,我感受到母親的擔心和不舍,很認真地告訴她「媽媽,這就是我想要找的工作,再辛苦也值得!「所以不管我每天出門有多早,媽媽總是更早地起來做好我最愛吃的早餐,然後送我出門。
十年來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服務對象,有老人,有殘疾人,有重症婦女,有青少年,然而四年前我遇到了,迄今為止年齡最小的服務對象——我的兒子小開心。
這位就是我那既幽默又感性的兒子,每次問他「你為什麼叫小開心,他會說因為我很開心,那你為什麼這麼開心,他說因為我叫小開心」,就是因為他的出生,讓我對社工理念又有了進一步理解和運用,我發現這些理念在育兒過程中也同樣適用。
社工要修煉的第一個理念就是平等與尊重,因為平等和尊重是我們和服務對象,或者說是建立人與人之間任何關係的奠基石,包括和孩子。但是這個理念在孩子面前是不容易實現的,家長和孩子,常常會不經意地產生「我是大人,你是小孩,我說啥你就要聽」的架勢,我也會偶爾踩到這顆雷。
有一天晚上,小開心一直在玩小汽車,玩得很入迷,眼看已經快到睡覺的時候了,我就提醒他可以睡覺了,可是他說「我還要讀五本書」,由於時間關係,我說那讀兩本就睡,他非要讀五本,後來我很強硬地跟他說「現在就去睡覺,一本都不要讀了」,孩子瞬間哇哇大哭,我頓時很自責剛才的態度。
晚上睡覺前,我們聊了這件事,我說,「媽媽前面很大聲地和你說話,我要跟你道歉,對不起。剛才媽媽聽到你說還要讀五本書,我好著急啊,我害怕你太晚睡覺對身體不好,也怕你明天起不來床會遲到,所以一下子就急了。「也認真傾聽了他的想法,他說「我就是還想讀五本書就睡覺,因為每天都要讀五本書的呀。」「那你看這樣行嗎?以後晚上的時間你自己支配,比如多玩一會兒玩具車就少讀幾本書,畫畫了可能玩具車今天就不玩了,晚上的時間很寶貴,媽媽尊重你每天自己的選擇和安排,但是時間需要把控,八點半就是上床睡覺的時間,你看行嗎?「他說好的,因此從小到大,孩子一直保持八點半準時上床睡覺的習慣,到時間了也會自己躺到床上要求睡覺,有時候給了孩子選擇和支配的權利,讓他們充分被尊重的時候,他們的自我認同感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我發現貌似熄燈以後,更能讓孩子敞開心扉,可能很多事情白天沒時間仔細探討或者有外人在不方便深入溝通,到了晚上說卻效果很好,關了燈,躺在溫暖的被窩裡,那一刻雖然看不見彼此,卻能更好地傾聽孩子的心聲,從此以後,每天晚上,我們都會有一個溫馨的「熄燈時刻」,和孩子聊一聊一天發生的事情和感受,什麼都可以聊。平等和尊重在此刻非常重要,可能他會說「媽媽,我今天不開心」,「媽媽,我今天犯了什麼錯啊」,等等,「沒關係啊,媽媽就想聽聽你為什麼不開心啊,發生了什麼事情啊,不管你做錯了什麼,媽媽都愛你,都能理解你」,讓他感受到一個安全、溫暖、開放的溝通環境,能讓他進一步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情感,我希望他可以放心地把自己的心交給媽媽,得到那份最珍貴的安全感。